现存中国戏剧资料之类型与特点_第1页
现存中国戏剧资料之类型与特点_第2页
现存中国戏剧资料之类型与特点_第3页
现存中国戏剧资料之类型与特点_第4页
现存中国戏剧资料之类型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存中国戏剧资料之类型与特点一中国戏曲从形成至今,已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戏曲活动在很长时间内是群众最普遍的文化活动,任何文艺款式都不可替代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显赫位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对小说、戏曲等文艺款式的鄙视,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倍受歧视,主流文化长期将之拒之门外并时有摧残。历代正史?艺文志?不予著录,?四库全书?“集部亦不收入,“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王国维语丰富的戏曲文献在古代大多缺乏有意识的搜集、整理、保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戏曲文献资料的遗存与戏曲辉煌的历史很不相符。戏剧文献当首推戏剧作品,因为在录音、录像技术产生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今人要理解当时的戏剧状况,主要

2、还是依靠留下的戏剧作品。同时,剧作的存世与否还是多数学者断定戏曲是否成熟的主要根据。现存的宋元南戏作品近20种,金元杂剧162种有人认为152种1。明代杂剧存本约180余种2,传奇存本约200余种3。清代杂剧存世者约400多种4,传奇存本约800多种5。需要说明的是清代作品因距今不远,故留存较多,但多为案头作品,较少奏之场上。因此,不可轻易得出清代传奇、杂剧比前代繁荣的结论。存目情况,傅惜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之?元杂剧全目?收737种6,?明代杂剧全目?收523种7,?明代传奇全目?收950种8,?清代杂剧全目?收1300种9,?清代传奇全目?收1603种10。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收各

3、类剧目4750种,其中戏文320种,杂剧1830种,传奇2590种11。左鹏军?近代传奇杂剧目录?收录18401949年间传奇杂剧432种12。当然,这些绝不会是最终的完全数目,新的发现不断披露,仅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两部戏曲目录就较?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增加了175种。此外,张增元、邓长风、戴云等学者并有发现与增补。上述剧作的留存以单零剧本的抄刻为最普遍之形式,其次是以曲集的形式出现。曲集包括总集、别集与选出。总集如?元刊杂剧三十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曲逊、?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六十种曲?、?墨憨斋新曲十种?等,别集如?诚斋传奇?、?四声猿?、?玉

4、茗堂四种传奇?、?粲花斋新乐府?、?石巢传奇四种?、?笠翁传奇十种?等。选出指戏曲剧本的零出选集,如?全家锦囊?、?群音类逊、?缀白裘?等。戏曲剧本在中国大陆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著名者有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图书馆并有收藏。此外,海外如日本内阁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天理图书馆、京都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都有比拟丰富的收藏。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也有数量不一的收藏。中国古代戏曲创作具有民间性、世代累

5、积性等特征,除了局部明清传奇作品系完全由个人独创外,多数作品出于众人之手,且各地、各代不断改编,所以大多数作品版本数目较多,其间内容繁简不一、文字差异较大,与经史文献相比这一特征尤为明显。有时一部作品可以有几十种版本,分为几大系统。另外,由于多数作品出自下层文人、民间艺人之手,再加上抄写者与刊刻者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戏曲剧本的错别字、简体字非常多。花部与地方戏的情况比拟复杂,与明清大量文人士大夫参与传奇、杂剧创作不同,花部剧本创作又回到了以戏曲艺人与下层文人为创作主体的宋元戏曲传统上了。其特点是一方面大量继承杂剧传奇的剧目,另一方面不断将文人剧本、说唱词话、历史演义、民间传说以及“当代题材搬上

6、舞台,因此逐渐积累了数量惊人的剧目。据今人统计,清代以前题材的京剧剧目有5000种左右13,各地梆子声腔剧种剧目4000多种14。这些大多应该是从清代传演下来的剧目。由于中国戏曲尤其是花部与地方戏的流传方式主要靠师徒口授心传,艺人多不识字,所以刻本、抄本较少。因此,清代地方戏剧目尽管数量宏大,但今天极难见到当时刊刻的剧本,只有清乾隆年间刊本?缀白裘?里的70出戏、?纳书楹曲谱?里的14出“时剧以及几种楚曲、徽剧等,抄本数量应远超出刻本,目前的有福建、江西、山西、陕西等地的数千本包括剧目重复者,但全国有多少,还未得出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所幸的是1950年代以来,当代戏曲工作者以前无古人的艰辛劳动

7、,整理了地方戏曲存目和剧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戏曲财富。其中规模最巨、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编?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共12卷,收录121个地方剧种368个剧本15。此外上海、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也编辑出版了一批以“汇编、“丛书为名的大型地方戏曲作品总集,共约300多集。其中仅?山西地方戏曲汇编?就出版了19集,收录261个剧本。山西临汾地区三晋文化研究会编辑的?蒲州梆子传统剧目汇编?20集,收录199个剧本16。京剧及地方戏的剧目数量更是大得惊人,如?京剧剧目辞典?收录剧目5300余个,?秦腔剧目初考?共收剧目1600个17,?豫剧传统剧目汇释

8、?收录剧目900多个18,?蒲州梆子剧目辞典?收录传统剧目735个,而全部有目有本的已达1400多个19,?川剧剧目辞典?收录剧目5892个20。需要说明的是,地方戏剧本的整理与刊印,除了观念的转变、政府的重视外,主要是基于地方戏逐渐衰落的严峻现实。在地方戏非常兴盛的清末民国时期,一个剧种的几千个剧目都有艺人熟知能演,一个比拟有名的演员,最少要熟记、能演几百个戏,靠师徒相传的方式,戏曲完全可以传承,不需要记录。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戏剧整体衰落态势的出现,有识之士开场担忧传统剧目本的失传,于是开场有意识地煽动、施行传统剧目本的搜集整理工作。这正象昆曲工尺谱的出现一样,在昆曲兴盛的明中后期

9、及清前期,所有曲牌都有不少人会唱,不需要照着曲谱学习。到清中后期,随着昆曲的衰落,会唱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才有曲谱的出现,以便于传唱。地方戏剧本的整理,据笔者所在山西省临汾市的情况可窥一斑。临汾地区三晋文化研究会、临汾蒲剧院整理?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的原那么就是先行整理那些只有很少艺人能传会唱、濒临消失的剧目本。而且,在整理过程中,少不了蒲剧编导、地方文人的加工润色。因为,艺人的记忆毕竟有限,且有许多不合文理之处,所以,地方文人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与通行的文法进展加工整理。这又与明人整理加工元曲相似。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剧本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戏剧文献的另一大类是曲论曲谱。曲论就是今人所言戏曲

10、理论,它非常丰富,又庞杂纷呈、松散零碎,这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非系统性、感悟性、随意性特征相关。详细而言,包括唱法类,如元燕南芝庵?唱论?;填词类,如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曲话类,如明徐谓?南词叙录?、清梁廷枏?曲话?;剧目著述类,如元钟嗣成?录鬼簿?、清姚燮?今乐考证?;剧作品评类,如明吕天成?曲品?;文章序跋评点类;艺人品评类,如明潘之恒?鸾啸小品?;表导演类,如清黄旛绰?梨园原?、清王继善?审音鉴古录?;戏曲活动类,如祁彪佳的观剧日记;戏曲专著类较少,只有明王骥德?曲律?、清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演习部?两种。曲谱包括格律谱与宫尺谱,前者标明某曲牌在某宫调,定格字数,平仄四声韵脚开闭口、点

11、板等,后者在前者根底上再加乐谱。著名者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明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清周祥珏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其它戏剧资料如作家生平、剧目、戏剧评论、剧尝戏剧活动等内容大量而分散地遗存于正史、方志、家谱、笔记、小说、戏曲、诗文、碑刻等文献中,浩如烟海。如关于戏剧家生平资料,除上述某些曲论著作之记录外,主要依靠正史、方志、家谱中之相关传记,同时可以在笔记、小说、戏曲、诗文、碑刻等其它文献中钩沉。目前,有?国学宝典?网络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等大型电子出版物可供逐字检索。笔记小说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戏剧资料,著名的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1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等。诗文中也有一些观剧诗、评剧文等,赵山林教授有一本?历代咏剧诗歌选注?可参考21。碑刻资料中有不少关于戏台创立、戏剧活动等内容,著名的如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清郑板桥为山东潍县所作的?新修城隍庙碑记?等22。二戏曲文物指与戏曲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古本图书自然也属文物,但一般称这些为文献。本文所指戏曲文物包括:一、所有出土的与戏曲有关之文物包括抄刻本;二、地上遗存的与戏曲有关之文物,包括戏台、碑刻、雕塑、戏画包括绘画、壁画、年画等,书中插图版画除外、舞台题记、服饰道具等;三、一些民间私人珍藏的祭祀礼仪抄本,与主要供传

13、播的戏曲抄、刻本有别,也列入戏曲文物范畴。至于公私藏书、海外孤本等文献那么不作为文物进展研究。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学者,一般认为戏曲形成于宋代,本文讨论的范围上限为宋代,下限那么到清末。戏曲文物是按属性分类法从文物中别离出来的,本文据形态分类法将其分为戏台、雕塑、碑刻、戏画、抄刻本、舞台题记、其它等七类。由于戏曲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地位不高,所以传世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而戏曲文物的大量遗存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同时,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形象资料在研究中尤为重要。戏台指为戏剧演出而建的专门场所。中国古代戏台根本为木构造建筑,从高度讲大致可分为单层、双层两种类型。单层指戏台建在一个台基上,台基一般高度为1

14、米左右;双层指戏台建在通道之上,通道多为山门,高约2米左右。从开口角度讲,可分为一面观、三面观两种,亦有介于二者之间者。现存最早的戏台实例为金、元时代的戏台,有十几座,全部在山西剩明代戏台缺乏百座。清代戏台遗存最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古代戏台除个别建于街道、园囿、宫廷之中外,绝大多数建在神庙中。全国现存古戏台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大约有几千座,拙著?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列表介绍了696座23。戏剧雕塑有砖雕、石刻、木雕、泥塑、陶塑、瓷塑、金属铸器等,浮雕、圆雕是其主要形式,内容多为戏剧人物、戏剧场面等。戏雕从宋代到清代均有遗存,宋金元戏雕多为出土文物,明清戏雕多留存地上,有的

15、是单种器物,更多的是祠庙、民居等建筑、家具上的装饰,数量极大,无法完全统计,拙著收录戏雕180余组1500余件。戏曲碑刻指与铭文中有戏曲内容的碑刻,全国现存戏曲碑刻大约有数千通,从宋代至清代均有遗存。从内容上看,纪事碑占多数。纪事碑中最多的是记述创修或重修庙宇戏台、看楼之碑,其次为梨园会馆、迎神赛社演剧活动、庙产戏田、官署文告等。第二为禁示碑,包括乡规民约、演戏禁忌等。此外,还有题名碑、功德碑、庙貌图碑、墓志铭等。戏画包括卷轴画、年画、壁画等,内容为戏曲人物、演出场面等。拙著收录近1400幅。抄刻本有出土剧本、民间赛社礼仪抄本、戏会与戏班剧目簿等。此类文物存世数量较大,目前发现并公布的只是其中

16、一小局部。舞台题记为戏剧艺人在戏台或神殿墙壁、梁枋上留下的墨书题记,内容主要为演出时间、班社、剧目、艺人等,有时也发表一些感慨。笔者搜集到内容比拟完好的题记300余条24。不能归入以上几类的戏曲文物统称“其它,包括戏衣、道具、戏文雕版、戏画瓷器以及山西平遥县的纱阁戏人等25。从地域分布看,戏曲文物在山西最多,其次是河南、北京、陕西、安徽、江西、浙江、四川等省份。从所处位置看,城市乡村、山岭平原均有遗存。三光绪末年,法商百代公司发行钻针唱片,曾为谭鑫培、许荫棠、何桂山、陈德霖、谢宝云等24名京剧演员以及梆子腔老生元元红郭宝臣、十三旦候俊山等众多演员灌制唱片,此后的几十年间,先后有国内外十几家唱片

17、公司为五、六十位京剧名家录制了唱片,其中包括时慧宝、余洪元、刘寿峰、小杨月楼、杨小楼、郝寿臣、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谭小培、谭富英、马连良等26。同时,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展,一些名家的演出被录制成影片。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自己的电影?定军山?,这是任景丰在位于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是对谭鑫培?定军山?里“请缨、“舞刀、“交锋三个场面的纪录。此后,丰泰照相馆陆续拍摄了谭鑫培、俞振庭等的演戏片段。1919年商务印书馆电影部成立后为梅兰芳拍摄了昆曲?春香闹学?和京剧?天女散花?,还拍了周信芳的?琵琶记?片断。1920年一家美国电影公司通过美国驻华使馆来约请梅兰芳拍摄了

18、京剧?上元夫人?中的“拂尘舞。1923年,民新影片公司在香港成立,1924年到了北京,拍摄了梅兰芳?西施?的“羽舞,?霸王别姬?的“剑舞,?上元夫人?的“拂尘舞,?木兰参军?的“走边和?黛玉葬花?。1924年梅兰芳率团去日本演出,应他的朋友久保田先生的邀请到京都演出时,为一家日本电影公司拍摄了?虹霓关?里的“对枪,然后又主要拍摄了?廉锦枫?里的“刺蚌。以上是早期中国戏曲音像的资料,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戏曲音像方面还是以录音为主。所以,为了抢救保护这些珍贵资料,有关部门启动并完成了京剧音配像工程。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中国京剧音配像是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倡导并亲自主持完成的一项跨世纪工

19、程。音配像就是选择著名京剧老艺术家当年演唱录音,组织他们的亲传弟子或后代中的优秀中青年演员有些是目前健在的老艺术家本人,在熟悉这些演出的老艺术家详细指导帮助下进展配像,力求到达和近似当年的演出形象。1985年提出并在1988年试录了第一批,1994年7月开场正式系统录制。到2002年8月成功完成任务,历经17个年头,先后有40多个单位、两万多人次参与其中,共录制京剧355部,制作光盘总计582张,时间总长度达500多个小时。为42位京剧艺术家的录音资料进展了音配像。其中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以及周信芳、李少春、张君秋、裘盛戎12位已故京剧名家作为录制重点。最早的声音资料是1907年谭鑫培的作品。

20、京剧音配像的剧目大局部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剧舞台上的艺术珍品,有的还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涉及京剧各个行当、各个流派,根本囊括了近代京剧黄金时代大局部名家的代表作。此外,还录制了中国评剧音配像22部,北方鼓曲名家曲目音配像124目。2022年初,旨在以影像方式记录中国戏曲剧种表演形态、抢救保存戏曲文化的“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启动建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结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机构启动创立的“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有资料中“京剧等大剧种多、民间小戏和少数民族剧种音像资料少的缺陷,中国戏曲剧种的艺术全貌将得以更完好展现。“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方案用一

21、年半的时间建成。届时,中国现有剧种的重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代表性剧目及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以及已消亡但有可能搜集到遗存资料的剧种等,均将被一一搜集其中。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经过多方努力,已收到万多张戏曲唱片、万多小时的戏曲录音、多小时的戏曲录像,为建立“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开展和摄像机运用的普及,也使“中国戏曲音像资料库的建立具备了技术条件。四戏剧口述资料亦可称非物质遗产,包括现存古老剧种、各地戏曲民俗、各种口头传说、老艺人回忆等。中国是一个戏剧大国,戏曲活动在很长时间内是群众最普遍的文化活动,戏剧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戏剧意识浸透在群众的传统

22、观念中。所以,口述资料是一座非常丰富的戏剧研究宝库。现存古老剧种如福建莆仙戏、昆曲、目连戏、各地傩戏等本身就是戏曲的活化石,除了昆曲、目连戏外,其它剧种虽然历史长远,但留下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它们主要靠师徒甚至父子相传而得以流传至今,有不少剧种正在消亡之中。其它地方戏虽然历史不长,但情况也大体如此。它们的历史就留存于其传承者的行为与口头中。戏曲民俗包括行业标准、演出风俗、信仰与禁忌、戏曲在群众生活中的地位等。这些内容除了少数被一些方志、民俗志、笔记小说等记录外,大多未被整理记录。至于口头传说、老艺人回忆等更是以前无人问津的领域。这就需要戏剧、民俗研究者以人类学的方法进展调查、记录并进展整理,形

23、成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事实上,前述地方戏剧本的整理刊印就是将口述资料转化为文献资料的一种工作。近几十年来出版的各地方剧种史、戏曲志、戏曲民俗丛书等,主要是靠田野调查的方式,大量采用口述资料而编撰完成的。假如没有口述资料,这些研究课题是无法完成的。这里需要特别介绍两项成果。其一是?中国戏曲志?。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各地各民族戏曲历史和现状的大型戏曲专业志书,每省一卷。工程从1983年开场启动,历时十几年,经过约50000人的努力,到1999年30卷本全部出齐。全书30卷,共3000万字,15000张彩色和黑白图片,记述了戏曲起源至1982年两千多年中华戏曲文化的开

24、展历史。其中记述的各地各民族的戏曲剧种有394个;并在数万个剧目中选择了5218个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剧目开条,记述了它们的作者、创作年代、故事情节、题材来源、首演单位、导演、音乐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主要演员、艺术特色、版本情况等。对各地戏曲的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的开展历史和现状及特点也都进展了详实的记述,开条记述的戏曲演出场所有1832个,戏曲文物古迹有730个,戏曲报刊专著1584种,戏曲轶闻传说979条,戏曲编剧、音乐设计、乐师、舞台美术设计、演员、理论家、活动家等的传记4220条。每一卷还有大事年表、剧种表、机构,演出风俗、谚语口诀等。各卷都有附录,收录了各地有关戏曲的历史文献、中华人民共

25、和国成立后历次戏曲汇演、调演得奖名单等。为了给读者查找有关资料提供方便,每卷后面还附有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汉语拼音索引。它是学习戏曲知识、进步戏曲理论、探究戏曲规律、总结戏曲经历的戏曲百科全书27。另一项为哪一项台湾?民俗曲艺丛书?。丛书是由台湾著名学者王秋桂先生主编的。工程由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从1991年开场运作,由海峡两岸以及英、美、法等国的学者共同努力完成的。丛书所收主要为中国各地民间傩戏、目连戏以及其它宗教祭祀戏剧资料。各书内容上大体分为五类:调查报告、资料汇编、剧本或科仪本、专书和研究论文集,并附有大量图片。到2022年底,已出版82种。上述两大成果,都是利用戏剧口

26、述资料进展学术研究的成功范例。总之,中国是一个戏剧大国,留存的戏据资料非常丰富,以上只是择其要者做为一般性介绍,缺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参见宁宗一等?元杂剧研究概述?“元杂剧现存剧本目录索引,第393页,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2参见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第二章“明杂剧作家作品根本材料,第2144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由于统计标准不一,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计为209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3林侑莳?全明传奇?收录247种,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列199种。4参见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曲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5参见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6?元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