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_第1页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_第2页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养分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0.35影响因素: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器官:种子叶根茎秆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年轻组织, 生长点非生长点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年轻期,养分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分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年轻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缘由: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在作物一生中,氮素的分布是在变化的:养分生长期:大局部在养分器官中叶、茎、根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块茎、块根、果实、籽粒,约占植株体内全氮的7留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通常是养分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

2、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氮的生理功能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 1618生命物质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 10合成蛋白质和打算生物遗传性的物质根底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体含蛋白质 4560光合作用的场所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B2、B6 等辅酶的成分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 IAA、CK生理活性物质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 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三、植物对氮的吸取与同化吸取的形态无机态: NO3-N、NH4+N主要有机态:NH2 N、氨基酸、核酸等 少量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取

3、与同化NO3-N 吸取后:10%30%在根复原;70%90%运输到茎叶复原;小局部贮存在液胞内(硝酸根在液泡中积存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化NO3-N 的复原作用过程:NO3-NO2-NH3NR:硝酸复原酶NiR:亚硝酸复原酶总反响式:NO3-8H+8e-NH32H2O OH-结果:产生OH-,一局部用于代谢; 一局部排出体外,介质pH 值 ?资料植物吸取的NO3-与排出的OH-的比值约为10:1影响硝酸盐复原的因素 植物种类:与根系复原力量有关,如 木本植物 大麦 向日葵 玉米 光照:光照缺乏,硝酸复原酶活性低,使硝酸还要作用变弱,造成植物体内NO3N浓度过高 温度:温度过

4、低,酶活性低,根部复原削减 施氮量:施氮过多,吸取积存也多铺张吸取 微量元素供给:钼、铁、铜、锰、镁等微量元素缺乏, NO3N 难以复原 陪伴离子:如K,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使根复原比例削减;假设供钾缺乏,影响NO3N 的复原作用NO3N 来不及复原,就会在植物体内积存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植物因素: 种类、品种、部位肥料因素: 种类、用量、时间气候因素: 温度、光照收获因素: 施肥后安全期、一天内时间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给等。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取与同化吸取1机理:被动渗透接触脱质子同化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

5、基酸反响式:NH3谷氨酸ATP谷氨酰胺ADPPi谷氨酰胺-酮戊二酸2e2H2谷氨酸谷氨酸17 酮酸17 种氨基酸蛋白质酰胺的形成及意义形成:意义:贮存氨基; 解除氨毒; 参与代谢。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取与同化尿素酰胺态氮吸取:根、叶均能直接吸取同化:脲酶途径:尿素NH3氨基酸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尿素氨甲酰磷酸瓜氨酸精氨酸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消灭受害病症氨基态氮可直接吸取,效果因种类而异第一类,效果 硫酸铵:如甘氨酸、天门冬酰胺等其次类,尿素 效果 硫酸铵:如天门冬氨酸等第三类,效果 98%)非水解性难利用 占30%50%离子态土壤溶液中2. 无机氮吸附态土壤胶体吸附(1%2

6、)有机氮固定态2:1 型粘土矿物固定无机氮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过程:有机氮氨基酸NH4N有机酸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2030oC,60%,pH=7,C/N25:1结果:生成 NH4-N有效化三、土壤中氮的转化三、土壤中氮的转化NH3N、NO、NO挥发损失2反硝化作用2有机质矿化作用生物固定铵态氮硝化作用硝酸复原作用硝态氮生物固定有机氮吸附固定淋洗损失固定态铵水体中的硝态氮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定义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外表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晶格固定:NH42:1 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

7、的作用过程液相NH4+交换性NH4+固定态NH4+NH4的供给程度三氨的挥发损失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 NH3 而挥发的过程过程:NH4NH3 H3. 影响因素: pH 值NH3 挥发60.1%71.0%810.0%950.0% 土壤 CaCO3 含量:呈正相关温度:呈正相关 施肥深度:挥发量 表施深施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中NH4的含量4.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四硝化作用1. 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2. 过程:NH4+O2NO2- 4H+ 2NO2-O2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响、土壤温度等最适条件:铵充分、通气良

8、好、 pH6.57.5、2530oC结果:形成 NO3- -N;利:为喜硝植物供给氮素;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五无机氮的生物固定过程:铵态氮硝态氮 生物固定生物固定有机氮C/N 比、温度、湿度、pH 值结果:减缓氮的供给;可削减氮素的损失六硝酸复原作用NO3NH4作用机理仍不格外清楚七反硝化作用NO3N2 、NO、NO2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定义: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复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过程:NO3-NO2-N2 、N2O、NO最适条件:土壤通气不良,颖有机质丰富,pH583035oC化学反硝化作用可在好气条件下进展NO2N2 、N2O、NO发生条件

9、:NO2存在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并污染大气八硝酸盐的淋洗损失NO3 -N 5%10%结果:氮素损失,并污染水体四、土壤的供氮力量及氮的有效性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包括无机氮( 瓜果类和根菜类;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杂交水稻 其它时期四肥料品种 NH4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 NO3N:旱地追肥,少量屡次NH2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2) 追肥“以水带氮” 深施尿素“以水带氮”深施技术在施肥前,稻田停顿灌水,晾田数日,尽可能把握土壤处于水不饱和状态,氮肥表施后马上复浅水,使肥随水下渗,深施入土。承受合理的水、肥综合治理稻田(1) 基肥无水层混施和犁沟条施碳铵 效果:显著削减氮素

10、的损失优点:60的表施氮肥被带入土层,肥效缓、稳、长;施肥量比习惯施肥法削减约 1/3;7501 200m3hm-2 ;农药用量削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田生态平衡(1)和(2)相结合(改进法)与基、追肥都承受有水层混施(习惯法)相比较,前者氮肥利用率提高223029.35。五施用方法五施用方法1. 氮肥深施优点: 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效长久表施和深施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比较表施深施氮肥利用率肥效1020天3040天深度: 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方法: 基肥深施、种肥深施、追肥深施施用量依据目标产量法确定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重量与土壤供给养重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以到达养分收支平

11、衡,所以又称为养分平衡法。计算公式:优缺点:概念清楚,计算便利,易于推广;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作物生产的特点、土 壤肥力特征、作物需肥规律以及作物商品价格特点,确定必要的参数和土壤养分利用系数, 才能取得满足的结果。六氮肥与有机肥、磷肥、钾肥协作与有机肥协作施用好处:无机氮可以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有机氮可以加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改进土壤,提高氮肥利用率氮、磷、钾协作施用通过平衡施肥使作物养分平衡本章复习题:氮素是植物体中、等的组成成分。植物吸取的氮素以形态的和为主,也可以吸取少量形态的氮。旱地植物吸取NO3- 以吸取为主,被吸取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复原为。植物在吸取NH4时,会释放等量的,因此,介质的pH 值将会。酰胺具有等作用。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和共同打算的。植物在养分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在特性方面有何区分?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水稻烟草马铃薯甜菜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尿素属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局部的尿素会在的作用下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而铵态氮又会进一步氧化为,从而影响尿素的肥效。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范围,肥料中缩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