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世界的建筑设计水平到底差在哪_第1页
中国和世界的建筑设计水平到底差在哪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7中国和世界的建筑设计水平到底差在哪? 中国和世界的建筑设计水平到底差在哪?2010-12-13 23:04 在下标题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正在冒一个风险。很多人要说,你何德何能,胆敢撑起这么大的话题!我只能说我是无知者无畏。在建筑这条路上,我也经历过迷茫和彷徨,我也尝试着想从先辈处获得真经。或许是有识之士都比较谦虚,又或者悟道者都不善于传道,我的道路蜿蜒而崎岖。我不敢说,我现在就悟道了,我只能说我希望用我的经历来给予和我以前一样正在彷徨而不得其道的朋友们一点启发。我不在意我会被多少人喷,但只要有1%的读者受到我的启发,我觉得我就没有白写。 首先自报一下家门,不才自03年混迹于东大建筑设计达

2、5年之久,成绩从来没高过,专业课也没有挂过。自问设计水平不算差。本科毕业之后,来到地球的底端的悉尼大学求学。经历一年,感触甚多。 对我最大的冲击就是,我觉得,我们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图面表达(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见过的其他几个中国学生也有同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建筑学的学生,不懂得用图说话其实不仅是可笑的更是可悲的。我说的不是简单的构图问题,不是排版问题,而是如何用你的图传达出你的设计理念,学术点叫图的可读性。举个例子,墙体的厚度,开窗的方式和位置,室内外的区分,这些平面要素对你空间质感的营造,这些问题,我们似乎很少注意。甚至,根据我的认知,很多大5生到毕业都没有搞清楚或者说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3、只是所有的设计都是简单的使用200的外墙,和100的内墙。这或许也和老师有关,我们摒弃国内可能存在的学术风气不纯不谈,我自我检讨,学生,作为学的主体,确实应该多加观察,而少依赖老师。 其次,我自我的体会,5年的本科我和周围同学使用最多的词汇,基本是轴线。这里有历史的轴线,有城市的轴线。不可否认,一些情况下,确实存在这样的轴线。但是。更多的情况则是一种赴会。这种赴会只是给自己编织一个让设计看起来相对有机的皇帝新衣。当然,有人也会把老师拖进来说事,对此我无言以对。我只能说,之前你可以以老师唯马首是瞻,但是希望你在读了此文之后,可以改变你的一些对于老师,对于建筑的看法吧。我仔细分析了之后,我觉得这中

4、赴会其实是一种病态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我就要从我在这里的经历说起。悉尼大学的建筑设计课,本身是没有任务书的。你需要自己在指定范围寻找自己喜欢的场所,对场所进行分析,根据场所的特性,自己限定功能,然后自己制定任务书。这样,你的建筑本身也就是有机的了,根本不需要拿什么轴线来说事,或者说,轴线什么的已经不是重点了。因为他们看中的更多的是你对场所的解读,建筑本身只是一种形而上的表达。 再次,我要谈谈剖面的问题。我本身之前也和众多的建筑学子一样,对于枯燥却要求苛刻的剖面不屑一顾。自从我和导师交谈之后,我才发现剖面图的重要性。剖面其实是对于你建筑空间表达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尤其是1:20大样剖面,这是你表

5、达你的设计的最好手段。比如你想要你的外墙看起来是什么样的,一整个完整的面和格网式的预制安装对于立面的表达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请大家不要再在画大样剖面的时候从树上抄一些墙头,地基,还有窗户了。请根据你想营造的建筑空间来量身打造你的大样剖面吧。 另外,我要提一下总平面,请告别花枝招展的总平吧,珍惜颜色,爱护设计。 以上4点,是我对设计课本身的存在区别认知,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外国的设计师设计的很有细节,而我们总是求而不得的缘故。转换个视角,其实也就是设计的深度的不同。如果诸位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工作方式,我们或许也可以做得很好。 接下来,我想要谈谈一些理论层面的事情。 建筑,其实本

6、身一种说不清楚的学科,他有他极具实践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极端学术性的一面。国内的建筑教育,貌似更注重的是实践性的一面(其实也没有做好。),对于理论,貌似理解的也不是很正确。好像非要总结出一些设计方法或者指导理论。和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就目前来看,进境也是很有限的。不才这一年中上了两门课,一门叫现代建筑史,一门叫现代建筑理论。虽然国内都上过,但是,收获却是不同的。 先说建筑史,讲师是按照建筑类别的发展进行展开的,这其中涉及到各个相关行业领域的思潮与革命。深度和广度,都是我本科所学到的所不能比拟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给你的都是她消化过的东西,但是她希望你弄从她那里获得消化的方法,她也希望你能对她的观

7、点或者其他建筑有其他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批判式学习,或者说辩驳性学习。这点贯穿了所有的理论学习,至关重要的存在。 再说建筑理论,这里对于设计方法绝口不提。谈的更多的是指导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哲学。或许有人会说,哲学这种东西,太玄,我玩不了。或许有人会说,我也玩过哲学,但是对于设计本身提升不显著。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这里说的哲学,其实说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作为显性条例存在的,它和设计没有对应关系。因为他们是西方人的关系,他们讨论的从古希腊3大哲学家开始,谈到到尼采哲学,之后细数Lebbes Woods,Rem Koolhaas等人的言论。你就会发现哲学是怎么和建筑挂上钩的,为什

8、么这些建筑师要创造一些新名词,或者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字典中给许多名词重新下定义,作注解。他们是如何批判或者辩驳已有系统,来有机化自己的系统的。这或许是一种很繁重的工作,结果却使得他们的一系列作品都似浑然天成。这里,我不否认有人认为他们的设计本身存在问题。我本人也不太赞同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作品。但这些不赞同并不是从建筑学角度评断的。一个好设计的标准,如果,他们的设计,在他们自己构架的哲学体系或者说逻辑体系中能够成立,我认为,从设计的层面来说,他们的作品就是成功的。(至于对于国情,以及一些外在条件的考量,只是出发点的不同而已,这点理论上应该是被允许的。)作为学生,我除了要阅读并且理解他们的体系,

9、方法,我还要发问。这里的发问,其实就是一种辩驳,有了这种辩驳,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建筑这个词的义含。同时,这种一通百通的理解,也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西方的建筑师爱写书,这点是极度不同于中国的,而且是极有传统的。早的不谈,从Cob的辉煌城市,Wright的广亩城市,到Koolhaa s的S,M,L,XL,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现象。这种著书立说的现象在东方则极其罕见,如果有,安腾可坐上席。或许这又是在对于建筑的理解上的差距。从以上例子可以很容易看出,西方建筑师更愿意传达给别人一种设计理念,一套系统,这也就让追随者或者信徒更容易明白,并且有迹可循。东方人,或者说中国人貌似对此不甚重视。我倒是曾于东大建筑图

10、书馆内见过一本书叫“非建筑”,出自于张在元之手,但是常年日久的束之高阁,满面浮灰。或许,中国人更愿意并且容易接受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而对于飘渺的理论比较容易忽视吧。所以,我建议那些有志青年们,我知道你们才华横溢,一腔热血,但是如果你们能够静下心来让自己接受一点理论教育,或者进境更大也未可知。只是,辩驳是重点。 对于学术理论的研究,在我眼中,这里的教授也是有异于我印象中的。之前同学们口耳相传的是这个教授擅长或者专攻什么类型的建筑,所以我有兴趣,我就选他的课。在悉尼大学,这种传闻就少了,我所接触的教授,他们只有研究方向却没有所谓的擅长。我上个项目的导师,本身是热衷于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给我答辩的一位,

11、我从他的言谈中,我明显的觉察出,他对于城市中各种人行天桥模式对城市的影响是有很深入的感悟的。虽然他们研究的东西可能不大,但是深度却是令人钦佩的。就是因为这些细小处的研究的聚合,导致了对城市,建筑理解程度上的差异。当我们还在拘泥于建筑形式的时候,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建筑对于环境的影响。我真心的喜欢那些强人们,能有更多人投入到这种理论研究中去。而不是让一代代的国人在自怨自艾中,与世界的距离越拉越大。 最后,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今天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为理论研究达成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国际化,或者民族化。这些东西在我看来都是对于建筑设计的误读。我们和西方世界

12、一样,也需要建立建筑设计与哲学的联系。这不是说我们就要玩命的研究西方的哲学,相反,我觉得我们和自己已有的东方哲学之间的联系还建立的不够,空间还很大。当这种联系被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建筑也就自然有了生命,有了民族性,同时也就展示了世界性,我们也可以和西方人分庭抗礼,而不用受他人眼光。 其实,我们和世界水平的距离并没有我们自己想象中的大。只是以前我们不知道自己不足在何处,或者说,不明白为何会不足。现今,当我们一点一点的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有什么理由,我们不去改变,而任由其发展呢?我们不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根本的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就将责任推给后代。老调重弹一下,从自己做起。

13、对于那些可能需要我给点建议的师弟师妹们,我只能说,老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你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批判的言之凿凿是重点。但是,有一点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多动手画图,哪怕是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是平面,可以是立面,剖面,甚至是大样。你不画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看明白了多少。多用草图纸,你会发现发明者的伟大。在看书的时候,不要老选择看图册,看看有文字的其实也很有帮助。要记住你是做设计的,不是搞效果图的,真正的好图不是炫丽的,而是简明清晰的。 分享 阅读(437)|评论(26) 发表评论|分享 ? 王振龙2010-12-18 14:25 1楼 写的很不错! 回复 ? 王玮鹏2010-12-21 01:04

14、2楼 看完了!没明白! 回复 ? 胡敏2010-12-21 10:29 3楼 很有深度,差距不在于设计,在于思想 回复 ? 聂珀江2011-01-07 10:52 4楼 “要记住你是做设计的,不是搞效果图的,真正的好图不是炫丽的,而是简明清晰的” 受益匪浅回复 ? 张雪峰2011-01-07 15:07 5楼 顶 回复 ? 钱飞扬2011-01-14 21:25 6楼 效果图貌似都是用来骗甲方的吧,还是喜欢画简单有序的图 回复 ? 赵晓琴2011-01-27 16:46 7楼 哈哈。的确“多用草图纸,你会发现发明者的伟大”。 回复 ? 钟程2011-01-28 18:17 8楼 同感! 回复

15、? 何骁颖2011-01-29 23:12 9楼 我也是东大建院的,现在的老师很重视很强调图面表达。现在的海归老师很多,大概都意识到这样问题了吧回复 ? 郝振中2011-01-31 21:41 10楼 写的很好,有点感触! 回复 ? 郝振中2011-01-31 21:44 11楼 国外的老师考虑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不是也和各国的国情有关?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可能更想的是如何更多的住人,外国则不然 回复 ? 郭豫炜2011-02-02 14:04 12楼 哈!我终于自己为什么打死不报建筑而去报景观了! 回复 ? 赵子越2011-02-03 19:57 13楼 不设任务书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

16、任务书,引发自主的思考。至于研究方向的问题,首先个人认为在国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解决很复杂,牵涉面太广,不是在业界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其次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还需要建设大量的经济性好,容积量大,方便适用的建筑,所以对于建筑形式的研究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回复 ? dingxiaodong2011-02-14 15:00 14楼 这不仅是建筑设计的事,是整个文化的差异,不是谁差谁优的问题,当前这个时代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席卷全球,我们是跟风者和学习者,要想到达青出于蓝的境地,还很遥远。只盯着差异对我们帮助不会太多,或许从东西方都追求的人的情感诉求等方面着力,跟有助于我们前进。 回复 ? 沈小万201

17、1-03-14 22:20 15楼 其实黑川的理论强于安藤,安藤的书读起来更像励志书。 回复 ? 王惠北2011-03-15 00:31 16楼 星星点点的不解渴啊。 回复 ? 向晖2011-03-17 18:40 17楼 回复赵子越:我对于你对国情的分析表示同意,但是,当你回顾建筑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种对于经济适用房大量需求的情况正是建筑理论和实践大发展的时期。这其中包括柯布在世界大战后的对于恢复住房的大量实践,也包括日本的战后重建。所以所谓不到研究形式的时候的说法,不是很站得住脚。 回复 ? 向晖2011-03-17 18:42 18楼 回复郝振中:我觉得你的想法和13楼的同学有相似之

18、处,请参考我在17楼得回答 回复 ? 向晖2011-03-17 18:47 19楼 回复dingxiaodong:我完全同意你对于跟风的抵制,这是很明智的。我只是觉得,你要做到不跟风,就首先明白风向是什么,看到自身和外界的异同,这是掌握事物规律的不可避免的一步。如果你都不知道外面刮什么风,就说我要随心往风不同的方向走,其实是盲目而幼稚的。但当你明白为什么会刮风,风从哪来,你就会比较容易逆风起航。 回复 ? 向晖2011-03-17 18:53 20楼 回复何骁颖: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个好事,希望他们能引领你们走向正确的路。不过我建议你们,如果可以,尽量选一些新人,那些常年教学的,都油了,往往都是让你们帮他们打工而已。而且新人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思想还不会太脱轨,并且可能会因为没经验而更用心。记住一点,你们是付了钱来受教育的,不是付了钱去打工的,所以要多压榨老师。 回复 ? 普力2011-03-17 22:18 21楼 楼主您在开头说轴线的问题,并认为轴线有些牵强附会,甚至是病态!而文章的末尾说了不要一味的研究探索西方哲学理论,我们跟东方哲学联系建立的还不够?如果我说有点矛盾,那我觉得是我鸡蛋里边挑骨头,那我想说的是轴线,比如说使建筑物中轴对称的轴线,本身就是抽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