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件_第1页
硫及其化合物(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件_第2页
硫及其化合物(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件_第3页
硫及其化合物(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件_第4页
硫及其化合物(2)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 硫及其化合物(2)考点二 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 硫及其化合物【课前练习】1.将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的气体 溶解于 适量的蒸馏水中,再滴入含有品红和Ba(NO3)2的混合溶液,则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红色溶液很快褪色; 红色溶液不褪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仍然透明( )。 A.仅和 B.仅和 C.仅和 D.仅和 2.将S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不会生成沉淀的是( )。 A饱和石灰水 B漂白粉溶液 CBaCl2溶液或CaCl2 DBa(NO3)2或Ca(NO3)2溶液CC【课前练习】1.将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

2、2混合后的气体 3.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 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A B C DD3.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 硫酸是具有 、 的二元强酸。纯净的硫酸为 色、 状液体,密度比水大,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溶解过程中伴随有 现象。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只能 ,并不断 。 三.浓硫酸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难挥发高沸点无油放热将浓H2SO4沿玻璃棒注入水中搅拌散热2.浓硫酸的特性:(1) 吸水性:能吸收水份。可干燥与它不反应的气体: O2、H2、N2、Cl2、CO2、 SO2和HCl ,不能干燥 等气体。【注意】 浓硫酸敞口

3、放置于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浓度 。 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浓度 。NH3、H2S、HI减少减少 硫酸是具有 (2) 脱水性: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 和氧元素。C12H22O11(蔗糖) 12C + 11H2O浓H2SO4(3) 强氧化性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通常生成SO2气体。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Zn + 2H2SO4(浓)=ZnSO4 + SO2+ 2H2OZn + H2SO4(稀)=ZnSO4 + H2 C + 2H2SO4

4、(浓) = CO2 + 2SO2+ 2H2O (2) 脱水性: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C12H四. SO42-的检验:2.检验SO42-时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 Ag干扰: 先用盐酸酸化,能防止Ag干扰,因为AgCl=AgCl。 CO32-、SO32-干扰:因为BaCO3、BaSO3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所不的 是这些沉淀能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42-时,必须用酸酸化 (不能用HNO3、H2SO4酸化)。 例如:BaCO32H=H2OCO2Ba2。 所用钡盐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 SO32-、HSO3-、SO2等会被溶液中的NO3-氧化为SO4

5、2-,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四. SO42-的检验:2.检验SO42-时要防止其他离子的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溶液的红色不褪色变红紫红色消失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

6、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瓶B、C、D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C 2H2SO4 (浓) CO22SO22H2O无水硫酸铜 检验 H2O 品红溶液 检验 SO2 足量酸性 KMnO4 溶液 澄清石灰水 检验 CO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紫色逐渐变浅。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导管口有气体生成,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例2】(2015

7、南昌高三模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甲同学将a g Cu片和12 mL 18 molL1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Cu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装置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褪色 将浸有NaOH溶液的

8、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例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装置中的现象是 。(4)F中应放置的液体是 (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例3】实验中甲同学将a g Cu片和12 mL 18 molL1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F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 (5)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9、。随着反应进行,浓H2SO4的浓度不断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7)甲同学向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填名称),反应方程式是 。【例3】实验中甲同学将a g Cu片和12 mL 18 molL1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6)下列足量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 是 (填序号)。AFe粉 BBaCl2溶液 CAg DNa2CO3溶液氧气 AD 2Cu2H2SO4O2 2CuSO4

10、2H2O (7)甲同学向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变式练习】1.为了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H2O(g)和 O2, 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 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浓硫酸; 灼热的铜网; 碱石灰。 A. B. C. D.B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一定为SO2的是(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品红溶液褪色; 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通入溴水中, 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均能证明 D只

11、有能证明D【变式练习】1.为了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H2O(g4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澄清的石灰水;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 品红溶液。 A B C除以外 D全部C3(教材改编)将SO2气体分别通入到下列溶液中各有什么现象? 表现SO2的什么性质。 (1)溴水 (2)KMnO4溶液 (3)氢硫酸 (4)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 (5)石蕊试液 (6)品红溶液(1)溴水颜色褪去;还原性。 (2)紫红色褪去;还原性。(3)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氧化性。(4)红色褪去;酸性。(5)溶液变红;酸性。 (6)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4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C3(1.(15年上海高考题改编)SO2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漂白性 D酸性A2.(15年海南高高考改编T3)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 0lmo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