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3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3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3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3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3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研究磁铁教学实录 仪陇县滨江小学 陈红梅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研究磁铁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能通过实际操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能运用多种感官,通过探究活动来认识磁铁。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3.了解指南针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给世界文明带来的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出磁铁的一些性质。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的磁铁、大头针、牙签、回形针、吸管、铁钉、订书针、铜线等。2.多媒体课件。3.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孩子们,你们玩过磁铁吗?生:玩过。

2、师:都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抽生5个汇报)生:环形的,条形的,方形的,球形的-师:孩子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磁铁的图片 ,请看大屏:他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大屏展示一张幻灯片,抽生一个一个的汇报。)师:这些磁铁是根据什么命名的?生:形状。师:孩子们,虽然这些磁铁形状不同,但它们身上都藏着相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研究磁铁)二、探究新知,研究磁铁探究问题1:磁铁能吸铁师:孩子们,请打开课前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拿出里面的实验器材,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摆好了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给磁铁找朋友,请听游戏要求。请用磁铁一一靠近这些

3、物品,仔细观察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把能磁铁吸引的分为一堆,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分为一堆。(开始动手吧,实验30秒)师:谁来说说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哪些物品(抽生汇报)?生:回形针、大头针、订书针、铁钉。师:有补充吗?生:没有。师:想一想这几样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抽生说:铁)师小结:由此,我们发现-磁铁能吸铁 (板书)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本领叫磁性。磁铁吸铁本领的大小叫磁力。(二)探究问题2:磁铁各部位的磁性强弱师:既然磁性有大小,老师就有疑问了:(师手拿条形磁铁)在同一磁铁中各部位的磁性一样吗?(抽猜想可能不一样)师追问:你认为哪个部位的磁性强些呢?生:可能指中间或是两端?或是其它部位?师

4、:这位同学的猜想对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师: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一块条形磁铁和一盒回形针,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探究这个问题。师:探究之前,请看大屏的合作要求。(大屏展示。抽生读要求)师:明白要求了吗?生:明白。师:开始吧。(一号组员提示:讨论方法是坐着说自己的想法,实验开始是小组全体起立做实验,实验完成后包括写记录单和材料归位后小组成员回座位坐好,老师就明白你们的任务完成。)学生实验约3分钟,师巡视。实验结束,抽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法并展示你们的实验记录单?(汇报时先汇报我们组的实验方法是-,再展示汇报实验结果是-)生1:汇报方法一师:你们组的方法很独特,观察也很仔细,

5、掌声送给这组的孩子。其他组的想法呢?生2:汇报方法二师:你们这组的方法很有创见,分析得很透彻。掌声送给他们。师:其他组的实验结果也是这样吗?生:是。师小结: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两端的磁性强,中间的磁性弱。(板书)师:两端的磁性到底有多强呢?我们一起来见证!(提前准备好条形磁铁和回形针)师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和平铺均匀的回形针,再一次验证两端的磁力大)生:哇!吸了这么多的回形针。师:这些回形针像猴子捞月亮一样一个拉着一个,下面这些回形针没有直接接触到磁铁,为什么没有掉下去呢?生1:磁性能传递(或是被磁化了)师:你能回答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一个有独特思想的少年。老师为你点

6、赞师板书:磁性能传递师:磁性传递的越远说明这个部位磁力就越大。(大屏展示)我们把磁力最大的部位称为磁极。师:这块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生1:指两端师:那么一块磁铁有几个磁极生1:两个磁极师:关于磁极还有很多的奥秘,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有所发现并合理运用,是什么呢?请默读大屏的相关资料。大屏展示司南和指南针的知识。(孩子们默读,读完了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生1: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生2:指南针能指南北生3: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之一师:世界上的最早的指南针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司南,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探究问题3:磁铁可指南

7、北方向师:其实,指南针就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指南针能指南北,磁铁能指示方向吗?(提前准备好翼型磁针)这根小小的磁针能告诉我们答案。师:我要找两位科学小助手和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谁想来?请你们也拿出磁针,快速的安装好平放在你的课桌上,远离所有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了吗?(师生一起演示实验)师:我们一起来轻轻的转动磁针,然后慢慢的等待,观察静止下来的磁针两端会指向哪两个方向?师:让这个磁针静止下来还有一会儿时间,老师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介绍两个与这个实验知识相关的其他两个小实验。(大屏展示水浮法和悬挂法。抽生读实验方法。抽生读实验方法)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静止的磁针,它的一端指着( 南方 ),另一

8、端指着( 北方 )。师:这是偶然现象吗?(不是)师:我们来观察两位科学小助手的实验结果是?生:和老师这根磁针两端所指的方向是一样的)师:说明这是一个规律。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都是恒指南北。(板书:指示南北方向)出示课件介绍磁极的名称。(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指南的磁极叫做磁铁的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做磁铁的北极,用字母“N”表示。)师:任何一块磁铁都有南北两极,其他形状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在哪里呢?(大屏展示环形和马蹄形磁铁的南北极)师介绍环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的南北极位置(四)探究问题4: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师:为了区别南极和北极,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红色表示北极,用蓝色表示南极。师:这块

9、环形磁铁没有标颜色?怎么判断它的南北极呢?生1:用指南北的知识可以判断.师:学以致用,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没有其他方法。师引导:还可以用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判断。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生2:可能说出用磁极的相互作用来判断。师:你对磁铁知识有很深了解,你的博学让老师敬佩。(你运用的就是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判断,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探究的最后一个问题)师:两块磁铁的磁极慢慢的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呢?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探究这个问题,请看操作要求:(大屏展示操作要求)抽生读要求1.小组内两名同学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慢慢地相互靠近:S极与S极,N极与N

10、极, S极与N极,N极与S极。2.其余同学认真观察。3.然后角色互换操作。4.谈一谈各自的发现,记录员做好记录。5.实验完成后请材料员整理好所有的实验材料,放回原位。其余同学回座位举手示意。师:明白怎么操作了吗?生:明白师:开始实验(一号组员提示:实验开始是小组全体起立做实验,实验完成后包括写记录单和材料归位后小组成员回座位坐好,老师就明白你们的任务完成。)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表格。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现象?生1: N与S相互吸引 S与N相互吸引 S与S相互排斥 N与N相互吸引师:(随便抽一组)你们的组的结果呢?生2:和他们组的结果一样。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屏展示) N与S相

11、互吸引 S与N相互吸引 S与S相互排斥 N与N相互吸引师追问:什么情况下两极相互排斥,什么情况下两极相互吸引?生:相同的两个磁极相互排斥,不相同的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师小结:也就是同极相互相斥,异极相互吸引。(板书)师追问:只是条形磁铁有这个规律吗?(环形 和环形,条形和环形也是这样的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展示一个有趣的游戏。师演示环形磁铁磁悬浮。师:这个现象是?生:同极相斥师:科学家根据这个小小的原理,设计了 “磁悬浮列车”(大屏展示磁悬浮列车及相关资料)三、活动评价,自我体验过渡语:孩子们,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举例说说。学生汇报后老师大屏展示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四、全课小结师:孩子们,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磁铁又有了新的认识,你有什么想给大家分享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