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结合这两首诗歌简要分析。雨中花慢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评价观点题第一类:评语有解释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李清照6“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努力借助印证语言解读评语,再联系诗句作答。隋宫 李商隐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总结两道题的问法诗歌
2、鉴赏之评价观点类题型初探 【题型分析】评价观点类题型是指题中给出名家典籍、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价,然后让考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本周周测试题回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道 中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16.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
3、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 (2)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写此诗时,正避乱南奔,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景物描写,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 (3)诗歌寓情于景,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于景中,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杜甫曾评价,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评价观点题第一类:评语有解释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
4、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本周周测试题回顾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顿悟到饮酒赏梅要迅疾。【注】“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2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玉楼春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题型分析】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
5、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本周周测试题回顾诗句和评语互相印证,竭力解读评语。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度;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4(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隋宫 李商隐道 中 陈与义回顾诗歌群文之七、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 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西楼
6、,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4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4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题型分析】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度;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汴河曲 李 益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2)“千古浪”“三更月”
7、“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4(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3)咏史诗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诗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历史沧桑之慨。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亚:接近。(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4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 4从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风”“斜阳”“离樽”等优美意象,使意境秀美中不乏豪迈壮阔
8、。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度;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 总结两道题的问法 16.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分)4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评价观点题第一类:评语有解释感悟一:可忽略评论原句,对照解释,联系诗句作答。注意扣住关键词。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
9、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3)【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评价观点题第二类:评语有印证语言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汴河曲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10、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3)咏史诗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诗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历史沧桑之慨。杜甫曾评价,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请结合这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答案(1)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2)汴河曲则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3)咏史诗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诗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历史沧桑之慨。杜甫曾评价,一则重在“举
11、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请结合这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1)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评价观点题第三类:评语无任何解释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可忽略评论原句,对照解释,联系诗句作答。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
12、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4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感悟二:努力借助印证语言解读评语,再联系诗句作答。评价观点题第三类:评语无任何解释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3)三、
13、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的更为深远。感悟三:诗句和评语互相印证,竭力解读评语。【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亚:接近。 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
14、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2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15、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4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4(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16、成5-6题。 玉楼春 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6“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梅花之神。”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 6(1)作者从开得正盛的红梅联想到红梅未来的命运,以及自己的青春时光。顿悟到饮酒赏梅要迅疾。明日起风时已无梅!尾联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转愁闷为自宽自慰。自邀自乐。(2)尾联看似浅直,实则内涵却十分深邃含蓄。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反常写法。它饱含着词人对梅花命运的深沉忧虑。也深藏着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这样含蓄的结句,更使全词的艺术形象收物我一体之妙。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一年级语文上册 汉语拼音 1 ɑ o e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DB41∕T 1779-2019 蔬菜质量安全追溯 信息编码和标识规范
- 宿舍免责协议书
- Unit 1 Animal Friends Section A (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热交换器结构与更换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堂
- 任务客户忠诚度管理项目五客户关系管理课件
- 施工组织与管理铁道工程系85课件
- 热点08 自然环境及文学艺术(阅读理解之简答题)(原题版)
- 2025关于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二模)济宁市2025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配电室运行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 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方案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范本)
-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Word版
-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测试卷(附答案)
-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