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数学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第一篇: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案第3单元 小数除法第6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 点:巩固和加

2、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 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

3、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

4、果的多少倍? (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加以解决。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 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均节约的费用,就要知道一定时期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每月的节约费用。本题要注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年,一个是一个季度。(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

5、商,再与被除数比较,最后观察除数的特点,看看有什么规律。(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四、自我检测1列竖式计算。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1.2560.41.25633.64.233.6 0.8752.50.8755.6915.69 3航航用5.88米的彩纸做圆环,做一个圆环需彩纸0.056米。这些彩纸

6、可做多少个圆环?五、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六、作业:某市出租车公司规定:3km以内8元,超过3km,每千米收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张红乘做出租车从家到图书馆,支付车费15.5元。你知道她家离图书馆最多有多少千米吗?【板书设计】练习课第10题:34.56=5.75(元) 213=7(元) 5.757 第8题:4556.5=70(m2)第二篇: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

7、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 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 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8、(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

9、千克:70001.9513650(千克)。(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2练习十九第6题。(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10、(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4练习十九第8题。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

11、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五、作业: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9、10题。【板书设计】:练习课 S=ah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第三篇: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案第2单元 位 置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

12、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 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 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

13、的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线称为“斜线”。(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 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

14、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 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往北700m,再往东lOOm处。三、拓展延伸1结合教材第23页“生活中的数学”,讲解围棋棋盘及地球上的经纬线与数对的联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系?(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2出

15、示字母表:A B C D E(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 , )和( , )表示。(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易错点剖析】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列再表示行,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确定第几行第几列时,也容易数错。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归纳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行与列,明白了确定行与列的规则,巩固了数对的知识。3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1熊猫馆的位置在( , ),白鹤馆的位置在(

16、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虎馆。 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易错点剖析】在方格上确定数对的位置时,要看清楚行和列的开始。本题中行与列都是从0开始的。学生在做题时对于0总是忽略,直接从最左边一列为第一列。【归纳点评】在方格纸上,表示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O,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O,1,26,其中的“O”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四、全课小结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本课练习你还有哪些收获?五、作业:按下列要求做题。1先写

17、出三角形各个点的位置。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画出图形,再写出平移后图形A1B1C1顶点的位置。 3画出把三角形ABC沿B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AB C。【板书设计】练习课 数对(列,排) 行:横排 列:竖排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第3单元 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资料、尽在百度第3单元 测 量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重 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8、. 难 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6000米=( )千米 1千米=( )米+400米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710题.2、完成“练习六”第13、5、9、11题.3、完成“练习五”第6及练习六”第6、7、12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调

19、查进一步加深长度单位的理解及应用三、课堂小结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教案学案、应有尽有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资料、尽在百度第6单元 表内乘法(二)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

20、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1、完成76页第6题,集体订正.2、完成第7题. 【设计意图】: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3、引导完成910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 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设计意图】: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

21、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开火车,对口了令.7、背一背. 【设计意图】: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8、填一填.(出示小黑板)82= 73= 86= 28= 67= 46= 57= 47= 58= 83 88= 85= 56= 78= 68= 64=9、第12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二、拓展学习.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 61= 39= 61= 7816=8 5721=72、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三、拓展练习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1、 24= 16=2、

22、6+=30 =( )3、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 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教学反思】:教案学案、应有尽有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习难点: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课件 任意大小的圆 一、复习引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分数,还记得吗?(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23、)。学生拿出大小不同的圆,平均分成2份,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活动二:(另附点子图)活动三:(板书拿彩笔的总数,1/2对应的部分数,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让学生总结整体不同,对应的部分也不同。)此时顺便解决导入时的问题(半圆大小)。三、反馈提升 1.分数小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发散: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达标检测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3

24、.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猜成语中的数学。四、全课总结:1.你学会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 若时间有剩余,就让学生做思考题 五、布置作业 分数的再认识课后反思 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相同的1/2,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体验整体“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数量的不同。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拿彩笔、画一画

25、、分数小游戏、辩一辩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3让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如“分彩笔”、“猜本数”、“分数小游戏”、“估一估”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分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4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

26、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休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世界读书日”引入,观看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图片,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进而引出捐款。课尾,又介绍了分数的历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整节课由“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反馈提升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27、”五部分组成,环环相扣,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宽松和谐,富有挑战力的情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1轴对称再认识(一)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2轴对称再认识(二)五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小数除法属于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而数与代数始终贯穿于小学学习的始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第二小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小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28、。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刚刚接触,可能在算法上不尽相同,教材渗透了转化这一思想,目的是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进一步了解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本节课只要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样要转化?怎样进行转化?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转化后的计算不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学生在积极

29、、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1计算 9.64 0.546 2115设计意图三道算式分别代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三种类型,被除数整数部分够除,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数。如果学生这三道算式计算很熟练,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学生只要学会怎样转化就行了。2. 填写下表。被除数 15 150 ( ) 1.5 ( )除数 5 ( ) 500 ( ) 0.05商 ( ) 3 3 3 3从表中你发现了( )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规律。二、探究新知(1)初步探究,感知为什么要转化及转化的方法?师: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