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第三单元同步测试班级: 姓名: 得分:一、基础知识:(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8分)妇r 皆知 义愤填yng 鞠躬尽cu pn 石 鲜( )为人知 锲( )而不舍 jing 乎不同 筹( )划 深邃( ) h 然 chu 划 群蚁排y 彷( )呕心l 血 仰m( ) 当之无ku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1分)A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徙劳C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3.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 )(1分)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2、。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 必覆灭。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1分)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B.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C. 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D. 孙权劝学

3、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5用下列哪一句话概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更合适( ) (1分)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曲高和寡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分)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B.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分)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D当外国友人来杭州时,受到了杭州

4、人民的热烈欢迎。8.填空:(1分)锲而不舍, 。 鞠躬尽瘁, 。9. 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 例: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也许_ _,但有_ _的烦恼。10.根据所给的典故猜成语:( )( )(1分)论语子路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中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11.三国演义里东吴四大将领是 、 、 、 。(2分)二、课内现代文阅读:(一)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

5、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

6、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1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 2分) 13.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 2分)14.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

7、 2分)15.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 2分)(二)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

8、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

9、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6.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分) 17.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分) 18.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1分)19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1分20.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2分)2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2.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

10、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

11、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2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呆滞( ) 熟视无睹( )健康无恙( ) 惦( )念24.第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2分)25.第、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分)这: 这样: 26.作者在第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

12、,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2分) 27.在第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2分)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13、结友而别。2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卿( )当涂( )辞( )孤( )涉猎( )孰( )29.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当涂:当道;涂,道路。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30.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2分)(1)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1.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分)(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14、蒙!”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2.翻译下列各句。(3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劝 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eq oac(,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注:已

15、:停止。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中:符合,合乎。挺:直。砺:磨刀石。参:检验。跬:半步。骐骥:骏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 功不在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eq oac(,11)锲:刻。33.用斜线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34.解释加点字的含义。(2分)(1)輮: (2)规: (3)金: (4)省:35.翻译下列句子。(2分)(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36.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句中可引出一个成语,你知道吗?若知道;请写出来。 (2分)37.文中用“青于蓝”“寒于水”

16、“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些比喻说明什么道理? (2分)六、作文:(40分)38.题目:我梦见了 要求:横线上填写名人的名字。 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叙述有序,体现记叙文六要素。层次清楚,思路清晰。文章要写出你从此梦中得到的收获。答案1. 略 2. C 3.D 4.D 5.B 6.B 7.C 8. 金石可镂死而后已 9. 事业上有成就 家庭10. 达 口蜜腹剑 11. 鲁肃、吕蒙、陆逊 课内现代文阅读:12. 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13. 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14. 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15. 比 突出邓稼先

17、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16. 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17. 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18. 视死如归19.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20.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21. 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22. 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现代文课外阅读:23. 24. 事情 事情25.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26.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27. 者的写作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要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孙权劝学28. qng 29、B30. 大有裨益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31.(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