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_第1页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_第2页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_第3页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_第4页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性学院开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内容提要】在新成立的本科综合性学院中开展师范教育,是我国高教与高师构造性调整中出现的新事物。其与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潜在比拟优势在于其师范地位、师范资源与本科人才定位上,其与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的潜在比拟优势在于其中长期无转型之忧、老师培养的综合化、老师教育一体化、师范人才培养形式创新诸方面。但其近期开展师范教育也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诸多现实挑战。【摘要题】师范教育【关键词】综合性学院/师范教育/优势/挑战【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构造性调整,在高教资源重组与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根底上,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本科普通高校类型综合性学院,如皖西学院、

2、嘉兴学院、宜春学院、淄博学院、襄樊学院、惠州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宜宾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大理学院、昌吉学院等20余所1,它们既不同于老牌有很高知名度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综合大学,也不同于有行业背景特色的师范学院、工业学院、医学院、艺体学院等,它们中除嘉兴学院等极少数外,绝大多数约20所是以师专为主再结合其它教院、高专、电大、职大等合并升格而成,故在新型综合性学院背景下师范教育如何定位与开展,在新形势下它们开展师范教育有哪些潜在优势与机遇,又将遇到何种挑战与制约,这些问题都摆在这些近年来新成立的本科综合性学院的决策者面前。其师范教育何去何从,既事关这些学院近期的生存与开展大计,又事关我

3、国师范教育的百年转型与安康开展。然而这些学院近期因忙于从专科向本科、从单科向综合型的双重转型与本质性合并,可能疏于考虑或无暇顾及,故综合性学院开展师范教育问题的讨论,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二、综合性学院开展师范教育的潜在比拟优势自从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允许综合性大学或非师范类高校介入老师培养工作以后,便正式奏响了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上第二次、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师范高校尤其综合性大学进军师范教育的号角,师范院校垄断老师教育的场面正在被彻底打破。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目前为止的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不外内涵式与外延式两大类三种现存、两种可能形式。内涵式即原有师范院校通过自然并入或扩张为

4、综合性大学所致,详细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通过“去师范化所致,即在高校体制改革中由独立设置的高师院校参与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等;其二是通过“非师范化所致,即在独立设置的高师院校根底上通过扩设非师范专业或兼并其它非师范院校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在原江苏师院根底上开展而成又新近将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并入的苏州大学。这两种形式也许预示着将来一二十年内我国高师院校构造性调整的可能走向。外延式主要通过“增师范化途径所致,即在本无师范传统根底上,依托综合性学术实力,通过外延式扩张所致。其主要形式是综合性大学新设实体型老师教育机构如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等,

5、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成立便是其典型。其第二种可能的形式是虚体型教育科研院所增设本质性师范课程;其第三种可能的形式是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合作的4+1或4+2形式,前者解决学术性课程,后者负责师范性课程。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二战后五十多年的三个阶段的师范开展经历便很有借鉴意义。目前台湾共有师资培养机构47所,其中高师院校12所,设有教育学院、系所的大学5所,开设教育学课程的院校30所2。其开展的三个阶段也许作为一个区域个案正预示着我国大陆师范教育的开展走向。1949年至1967年为第一阶段,采取渐进的方式取消中师,从1960年至1967年将中师全部改制为师专,成立两所师院即“省立高雄师院、彰化教院、一

6、所师大即“省立台湾师大;1968年至1988年为第二阶段,将所有师专升格为师院,即将“国立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屏东、台东、花莲八所师专及台北市立师专改制为“省立师院,同时将台湾师大改为“国立,将两所师院改为“国立高雄师大与彰化师大;第三阶段为1989年至1994年直至如今以后,除台北师院外的八所师院由“省立改隶“国立3,1994年出台?师资培育法?后取消师范概念,将三所师大全部改为综合性大学。4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一与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的比拟优势1.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教育开展形式的比拟优势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开展形式比拟,其突出优势是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为稳固。

7、综合性大学眼下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其学术品位的提升、学科交融与穿插、产学研的一体化,来全面推进其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至于其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那么往往成为改制的对象。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历程中悬而未决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的争议,虽在叶澜等一些专家眼中因老师专业化提升而从理论上解决了或似乎解决了5,但因学制问题在理论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潜在矛盾,并未因师范院校并改为综合性大学而自行化解,况且因其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定位中筹码不高与前景不明朗等问题,反而有自行削弱师范性而衍生“去师范化倾向。而新升格本科综合性学院,因其中坚力量是以师专为主体的20多所中有一所专科师范教育机构的20所,有两所以上

8、师专、教院或中师参与合并的15所,故其近期本科专业大多以师范见长,如皖西学院已有的14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占10个之多,故其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开展中的筹码与实际地位远高于综合性大学,其开展师范教育的连续性较好。2.与综合性大学外延式师范教育开展形式的比拟优势其突出优势在于有长期举办师范教育的历史经历与师范教育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综合性学院在合并前已有多年成功举办师范专科、地区教院或中师的经历,使得它们与外延式开展形式比,近期在开展师范教育的师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课程设置、师范情感、毕业生就业渠道、师范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师范教育资源积淀较为深沉,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非师范院校原来虽有高教所室

9、或教科所室之类机构,其中除少数教育类研究生培养机构外,大多数是面向本校的大学教学研究机构,且在近年高校内部机构调整中已“上副为大学“开展规划处或“教育改革与开展研究中心等校级职能部门,或“下沉到人文社科学院或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所属机构问,不少已名存实亡。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并非本科生教学机构,故其近期与中小学教学的对接尚有一定先天缺乏。3.与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的共同比拟优势与内涵式或外延式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相比拟而言,综合性学院的突出优势是本科人才培养目的定位上的优势。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后,其培养目的主要定位于高中或高中后教育层次所需师资,故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乃至师范学院在高中老师人才市

10、场上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而综合性学院假设将师范人才培养目的主要锁定在本科层次初中老师乃至小学老师主要指本科初教专业,那么既能将其原有专科师范教育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延伸与拓展,又能防止与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名牌师院正面交火,而是填补其空白,同时在与师范专科的比赛中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本科层次取胜,这也许是一石三鸟的人才定位战略。二与现有师范院校的比拟优势由单一封闭式师范教育向多元开放式师范教育转型乃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师范教育的普遍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仍是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型,但自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

11、综合性高等院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老师的工作,探究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后,传统封闭式定向师范院校所受到的冲击、压力乃至于师范地位的有所动摇乃是不争的事实。故与这些师范院校比,综合性学院开展师范教育的近期现实或中长期潜在优势在于:1.走上一条通向师范教育开展趋势的捷径,中长期无转型、转制的生存危机感由于普及义务教育与大力开展高中教育的较旺盛的需求,近期本科师范院校虽较农林、地矿等学院稳定,但随着师范体制从相对封闭到最终走向开放,国外师范教育所历经的从中师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的三步曲,其在中国的复演只是政策调整与时间先后问题。故高等师范院校的中长期开展规划中便面临

12、着是继续高举师范大旗,还是准备转制转型为社区学院师专、文理学院师院、综合性大学师大,乃至有被就近合并重组到有关综合性大学的可能,这就使得其中长期开展定位上的难度与不可预测性要远胜于早已本质性转型的综合性学院。师范这面“红旗终究能扛多久,专家调研的结果是一二十年左右。据华中师大周洪宇教授的调查,40%的师范圈内人士自认为封闭型师范教育只能继续维持十年,主张五年、十五年、二十年及其以上者分占12.5%、15.7%、31.2%7。故综合性学院近期虽因本科升格与转型有此步履维艰,其学术性与师范性可能也暂时逊于本科师院,但由于其开展师范教育符合国际师范教育走向,也超前代表着国内师范教育改革方向与潮流,故

13、只要其通过机制创新与励精图治,其中长期定位与开展优势足以弥补其近期比拟本科师院的相对弱势,至少是略胜一筹。转贴于论文联盟.ll.2.师资训练上潜在的综合性学术背景一是学院开展定位上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本身的综合性,只要人才培养机制配套有序,完全有可能比单一师范院校更能确保师资培养学术背景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的多样性;二是有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开展师范教育的经历可资借鉴。3.老师教育一体化的相对优势由于综合性学院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师专、教院携手或再结合其它学校合并升格的,有些当地无教院的师专也兼顾了老师职后教育,这从体制上实现了区域性老师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合理配置,较好地打通了老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森

14、严壁垒,确保了职前开发与职后进步的有序衔接,将大力推进老师教育的科学化、标准化、终身化与一体化。4.本科人才定位上的相对优势综合性学院师范人才定位主要为综合性初中老师,同时向本科小学老师或农村完中老师两头延伸。其一,在学历层次与学校声誉上比师专有优势,而与主要培养高中老师的师范大学与老牌师院比,也有了本科师范人才定位上的细分市场优势。其二,与同是培养本科初中老师的师院比,将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学科优势取胜,这有可能克制独立设置的师院在师范人才知识构造、学术生态上的单一化倾向。5.本科师范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上的优势综合性学院虽面临从专科向本科、从原有单科性向综合性的双重角色转型,但从另一角度看,也

15、许预示着机制创新的契机动力与压力。老牌师范大学、师范学院虽有数十年苦心经营“内发自生型本科师资培养的历史经历与办学特色,但在综合性院校或综合性学术背景下新型老师人才的培养形式与培养机制面前,优势反成为优势,经历反成了包袱,而新升格综合学院在探究中完全有可能自主创新出一条“外发再生型与“内发自生型相交融的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捷径,即综合吸收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的经历教训与自身原有专科办师范的经历、优势与特色,并结合学院现实,闯出一条全新的综合性师范人才培养新机制、新形式。这方面安徽省将“依托综合学院优势,培养综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列入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其前瞻性是显而易见的。三、综合性学院近期开展

16、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方面,综合性学院固然是我国高教资源构造性重组与师范教育构造性调整的最大受益者;但另一方面,“初生之物,其形必陋,在转型初期它们又是受冲击最大者。其近期开展师范教育所遇到的挑战将来自外部与内部两大方面。一外部挑战1.老师教育市嘲市场化的挑战。世纪之交新中国由师范院校垄断老师教育市场的场面被打破后,我国老师教育市场将根本归属于两大权力范围:一是传统权力范围,即有着百年根基的权力仍然强盛的定向封闭型师范院校系统,内部正在由老三级中师、师专、师范本科向新三级师范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转型,其构造体系完好,分工明确,层次清楚,人才定向培养,专业对口,上手快;二是新兴权力范围,即已崭露头角、权力日猛且代表国际老师教育潮流的以综合性大学为龙头的综合性高校全面介入师范教育。从形式上看,新升格的综合性学院属于第二权力集团,但综合化尚欠;火候、学术程度弱、后劲缺乏是其先天性“营养不良;而从历史渊源看,综合性学院又主要脱胎于第一集团中的师专、地市教院,但升格转型后却又虽有“师范历史之实而无“师范现实之名,故其近期如定位失当,势将喘息于上述两大权力集团的夹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