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_第1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2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3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4页
《故乡》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故乡 教 学 设 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年级九年级授课人沈微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计划课时三课时章节名称第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小说的线索和故事情节。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小说表达意图的差异。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1、通过对作者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外

2、貌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和文中议论性语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分析法、精讲点拨法教学用具课本、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现在同学们们一起回忆一下,在初中阶段我们都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藤野先生、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小说故乡。【讲授】一、资料助读1、作者作品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集里收有孔乙己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呐喊写于五四高潮时期,鲁迅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

3、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困苦,百感纠集,思绪万千,1921年初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文体知识小说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朗读课文(朗读后学生合作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文章重点字词 萧索、家景、如许、鄙夷、恣睢、阴晦、秕谷、髀间、脚踝、嗤笑、潮汛、愕然、寒噤、惘然2、理清文章思路,思考如何给文章分段 整体感知(一)小说情节(1)第一部分(1-

4、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2)第二部分(6-77):在故乡。(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3)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小说环境(明确到具体段落,比较环境的异同,分析其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第2段: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现实中的故乡) 分析:景象“萧索”,心情“悲凉”。勾画出一幅萧索的故乡冬景图,表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中国农村的凄惨萧条,为闰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环境。第12段:记忆中的“神异的

5、图画”(记忆中的故乡) 分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景物色彩明快,人物英俊活泼,二者相映成趣,流露出“我”对少年闰土的景仰与喜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为后面写闰土的变化做铺垫。第88段: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理想中的故乡) 分析: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贫困。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朦胧憧憬。2、社会环境描写第13段:“家景也好”和“大祭扫的值年”排场,

6、反映出20多年前“我”家境的红火。这与现在的卖屋迁居形成对比,反映出中产阶级经济状况的衰败。那时“我正是一个少爷”却与闰土和睦亲密,说明“我们”天真无邪,没有等级观念。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分析:这句话表明了闰土生活穷苦,精神麻木的原因,“木偶人”与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形成对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作业)1、理解阅读全文。2、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第二课时】回顾上课时内容,继续讲授新内容。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小说环境小说人物1、明确小说人物: “我”、闰土、杨二嫂、水生、母亲、宏儿2、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线索人物,勾连

7、情节 闰土、杨二嫂-主要人物,凸显主旨 母亲、宏儿、水生-次要人物,寄寓希望3、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形象?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聪明勇敢、活泼开朗、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活知识,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简直是个小英雄。4、现实中故乡的主要人物有着怎样的生活现状?(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1)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语言: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神情:他只是摇头、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

8、仿佛石像一般”、“像一个木偶人了”。 总结:肖像描写反映了家境,家境又折射出社会现实。神态描写简洁而又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闰土内心不平,却又无力反抗,更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的苦闷心情刻画得形象、逼真。语言描写可见其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 不仅经济上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2)杨二嫂:外貌:“瘦”,高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讨东西、逢迎、造谣,冷笑说。 动作:两手搭在髀间、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总结:外貌描写表现她家庭生活的贫困,语言描写体现其泼悍、放肆、自私,动作描写表现其泼悍、刻薄、自私、卑劣

9、、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习气。5、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主要人物与衬托人物的?描写人物变化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通过前后对比,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闰土与杨二嫂的变化。在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 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总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农村日渐破败,农民生活每况愈下的社会现实。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情感。6、“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劣,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

10、的愚昧和麻木。7、个性化评价人物。同学们用一两句话总结评价小说的人物。(1)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砺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2)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3)“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4)“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农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11、。(5)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6)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作业)1、背诵文中关于闰土外貌描写的三个语段。2、探究文章主旨。 【第三课时】四、研读课文1、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留恋”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

12、冷淡隔膜。“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新生活指的是:无剥削,无压迫,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那是未知数,所以想到希望能否实现,自然就害怕起来。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够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但是我的愿望是普天下人过上新生活,这是未知数,所以“茫远”。“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路指人生之路,离

13、开故乡的路。含义:作者吧希望比作路,号召人民都为新生活去奋斗和拼搏。“我”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条,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三个人物?“我”、闰土、杨二骚三个人物的命运象征了社会中所有人的命运。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艰难的挣扎着的中国广

14、大劳苦民众的代表。杨二嫂: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我”: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4、故乡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思想,总结小说中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以前的故乡和现在的故乡-反映每况日下的农村经济(2)以前的闰土和现在的闰土-反映农名日益悲惨的命运(3)以前我和闰土的关系和现在的关系-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及礼教对人的毒害(4)我与闰土和水生与宏儿的对比-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5、小组合作讨论小说主题思想是什么?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

15、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结语】故乡主要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经济萧条及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制度给广大人民的毒害。我们要从中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并培养爱国精神。认真聆听并思考问题回答。认真聆听,记录重点内容。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由学生归纳出文章层次划分并积极自主回答。认真聆听并思考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跟上上课节奏。认真思考,并比较态度的异同。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应的文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应的文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简介作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复习小说的文体知识,有利于扫清本课的知识障碍,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了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方法探究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三部分讲授,条理清晰,便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由浅入深,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习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并学习如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学习对比手法,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