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屏风的研究_第1页
中国古代屏风的研究_第2页
中国古代屏风的研究_第3页
中国古代屏风的研究_第4页
中国古代屏风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屏风研究11/52四三二一屏风流变屏风功效屏风类型屏风概念目 录五屏风文化价值22/52屏风几曲画生枝一、屏风概念 “屏者,障也。”即是指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用具。普通用木头或竹子作框子,蒙上绸子或布料。有单扇,有多扇相连可折叠。 广义屏风是指在中国传统建筑室内外用来挡风或遮挡视线、引导人流隔断或墙壁。33/524中国古代屏风4/52一二三四按结构分:座屏、曲屏、插屏、挂屏、砚屏按功效分:实用性:地屏、床屏、梳屏、灯屏、镜屏按材料分:按装饰手法:二、屏风类型装饰性:炕屏、台屏、绣屏、挂屏木制:黄花梨、紫檀,竹、藤石材:云母、大理石、玉石锦绣:绸缎、绢帛素屏风彩绘屏风雕漆屏风刺绣屏

2、风(一)按类别分类55/52屏风常见硬木用材66/52黄花梨侍女观宝图插屏孔雀石插屏老红木座屏红木大理石插屏白玉插屏竹刻山水插屏7不一样材质屏风7/52座屏独扇:是将一扇屏风插在一个特制底座上。多扇:分三、五、七、九扇不等单数,每扇用活榫连接,屏风上有屏帽连接。(二)几个常见类型 曲屏一个能够折叠多扇屏风,也叫“软屏风”,无固定陈设位置,每扇之间装有钩纽,能够随意拆合,特点是轻巧灵便。挂屏指单扇无座无脚挂在室内墙上屏,多为一框式。(明晚期开始出现,有二挂屏,或四挂屏之称。清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悬挂,成为纯装饰品。)88/52枕屏指置于床头枕畔一个小屏风,主要作用是遮挡头部,防止风寒侵扰。 如

3、:宋代欧阳修 赠沉遵中提到:“有时醉倒枕溪石,青山白云为枕屏。” 灯屏一个专为灯盏遮风小屏风。它不但能够预防灯火被风吹灭,同时可用其控制灯光方向。镜屏指放在案头小屏,专供陈设观赏之用,做工精美小巧,式样有插屏和围屏两种,属于文房清供之类。 99/52(二)心理功效(一)物理功效三、屏风功效挡 风 功 能隔 断 功 能掩 蔽 功 能装 饰 功 能身 份 象 征风 水 关 系1010/52壹贰叁肆挡风功效隔断功效屏风最初作为一个挡风家俱出现,是因为在高足家俱出现前,古人席地而卧起居方式,通常与床、榻结合使用到达挡风目标。掩蔽功效装饰功效屏风伴随摆放位置不一样,起到不一样规划室内、室外空间结构作用。

4、古人通常会在居室或大厅门口放置一架屏风,起到悬挂衣帽、遮挡视线功效。(古代女子未嫁人前,不能随便见人,在闺房中安置屏风很普遍)屏风在制作工艺和选材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装饰家俱、美化环境功效。(一)物理功效1111/52身份象征屏风最初产生时是作为王权象征,以后经过制作材料和工艺反应封建社会阶级关系。风水关系含糊之美中国风水考究背有靠山,屏风除了依靠作用,还有聚气生财、冲煞辟邪等功效,如:古人习惯在门口设置屏风,取其聚财敛气之意。因为屏风形成一个“半围半透”物理空间,可在心理上产生一个屏前空间和非屏前空间,也就是那种亦此亦彼,非此非彼“含糊”性心理空间。010203(二)心理功效1212/52垂足

5、而坐时期 宋辽金时期小木作屏风普及 元代工艺与造型承启过渡时期 魏晋南北朝向高大方向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结构演变席地而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漆座屏 秦汉时期空间围合屏风起源西周时期显示王权(一)(二)(三)(四)四、屏风流变鼎盛时期 明代观赏工艺品 清代装饰奢华与繁复(五)1313/52屏风最初作为天子专用器具出现,被称为斧钺,作为名位和权力象征。礼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周天子在冬至祭奠时,背后普通“设皇邸”即屏风。它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西周时期显示王权(一)屏风起源14三礼图中斧钺周朝三太母仪天下典故西周时期建筑形制14/521、出现原因

6、(1)奴隶制度完善;(2)建筑以木柱为框架,封闭性差。2、特点(1)用途:天子专用、王权象征;(2)图案:斧纹、凤纹;(3)格调:图案表现夸大、手法拘谨呆板;(4)类型:独屏。3、总结:西周时期处于奴隶制社会,生产力低下,首次出现屏风称为“斧扆”,是立于天子身后,彰显其身份与地位礼仪用具。1515/52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漆座屏(1)原因: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 传统青铜艺术与新兴漆工艺结合。 (以楚式漆木家俱为经典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详细系主要源头)(2)特点:用途:使用广泛,实用性、装饰功效初显;图案:动物纹(龙凤云鸟纹)、云气纹、几何纹以及社会题材(如车马、舞蹈、狩猎、采桑等)

7、;色彩上普通是黑色和红色,以黑地红纹为多,红地黑纹则少见;(二)席地而坐时期1616/52手法:浮雕和透雕等雕刻手法广泛应用;格调:造型简练、构图清新活泼、线条委婉流畅,色彩绚丽;类型:出现漆座屏(标志着中国家俱开始含有纯粹装饰观赏价值)。17河南省浙川徐家岭春秋楚墓铜屏座博江陵望山1号楚木透雕彩漆座屏17/522、秦汉时期空间围合(1)原因:大一统局面,政治、经济、文化都到达新高度;兴建了许多大规模建筑宫室,家俱、装饰工艺有较大发展;汉代以后人们创造了夹背锯和刀形锯。(2)特点:用途:由单纯天子独享发展至汉代普及到诸侯、官僚和民间;成为有遮蔽、隔间、挡风作用室内装饰组成部分;图案:动物纹、植

8、物纹、兽形纹、卷云纹、仙人异兽等;1818/52手法:底座多采取镂空、深浅浮雕、圆雕等手法表现,金属连接件也多制作成含有吉祥寓意造型;屏芯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绘,除沿用传统漆绘、油彩、针划、贴金银箔、镶银等外,还出现了戗金(针划填金)、堆漆(用稠厚漆堆成花纹)等工艺;漆饰后,配以鎏金铜饰件,用珠宝、玻璃作为高档屏风装饰材料;蔡伦创造纸张后,则多采取纸糊,上面绘制仙人异兽等图像。1919/52格调: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气势磅礴;类型:独扇发展到四至六扇拼合曲屏、挂屏、小型座屏、枕屏、出现屏风榻;屏风材质多样,有木质、玉石质、云母屏风、琉璃屏风、纱锦、龟甲、幔帐等各种。20东汉李尤有一首屏风铭:“

9、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非常。”汉代时期屏风榻20/5221长沙西汉马王堆1号墓出土彩绘漆屏风南越王墓出土西汉早期铜框架漆屏风复制品21/52壹贰叁 春秋战国时期,屏风制作采取漆木工艺与传统青铜艺术结合,出现了含有装饰功效漆座屏;因为不再是天子专用,格调从拘谨呆板向生动活泼过渡,采取很多贴近自然动植物纹饰,色彩也愈加绚丽。 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格局,使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入发展,技术创新提升了生产力,屏风普及到民间,成为有遮蔽、隔间、挡风作用室内装饰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屏风表现为空间上围合;因为许多宫室兴建,出现很多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气势磅礴

10、屏风。 席地而坐时期,伴随社会发展,手工技术进步,屏风使用范围愈加广泛,趋于实用性和一定装饰作用;图案种类由单一向繁多过渡;屏风格调从生动活泼向气势磅礴改变,反应了手工艺不停提升。总结2222/521、魏晋南北朝向高大方向发展(1)原因: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佛教文化传入中原,异域高型家俱面世;生活方式由中国传统“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在形制上,前檐不设檐墙或只有部分檐墙而没有门窗,为了挡风遮蔽,就要张设帷慢、帐幢与屏风;南北朝时弓形锯创造,深入提升了锯解木材效率,使得屏风在形制与材料工艺上都发生了改变。(三)过渡时期2323/52(2)特点:用途:在户外独立使用斗帐和亭帐、坐榻加围屏形式

11、十分多见,屏风能够依靠,与帷帐结合使用,使遮蔽挡风作用愈加突出;专为灯、炉类制作灯屏、炉屏等应用;图案:出现反应当初佛教文化装饰纹饰(莲花、飞天、忍冬等纹饰),色彩了打破了红黑两色并出现绿沉色等各种色调;手法:榫卯结构技术成熟,屏风均以木结构框架为主体,将云母、玉石等宝贵材料镶嵌其中;格调:清新自然,婉丽秀美,超凡脱俗;类型:屏风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各种小座屏、砚屏、插屏以及折屏叠数(4-20)不停增加,三扇屏风榻、四扇屏风榻流行。2424/52山西大同出文物北魏司金龙墓屏风25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步障25/522、隋唐五代时期 屏风结构演变(1)原因:封建社会发展高峰,南北

12、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垂足而坐起居方式开始普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俱并存局面;隋唐年间又创造了以竹制浆造纸新工艺,极大地丰富造纸原料,提升制浆效率,确保造纸质量和产量,为唐代书画艺术兴盛及书画屏风发展提供了物质材料;唐代发达丝织业也为书画屏风兴起提供了优质绢材,在唐代丝绢也是绘画主要表现载体,同时为刺绣、织锦屏风提供了优质稠绢。2626/52(2)特点:用途:民间普通家居用具;阻隔、遮蔽实用功效;图案:多以生活主题、自然主题为装饰,山水花草绘画为时尚,大量采取牡丹、宝相花、莲花等植物花卉纹样;手法:木结构方式进步、木料多项选择择硬木制作;除了传统雕刻、镶嵌、大漆彩绘、夹纻漆、画屏风

13、、织物屏、螺钿、金银平脱、木画等装饰手法,还有织物,夹缬、蜡染、羽毛贴花等装饰手法;榫接方式打破了水平或垂直榫接早期格局, 唐代出现了抱鼓墩和云头形站牙结合使用装饰工艺。2727/52格调:唐时期屏风:流畅柔美、雍容华贵书画屏风和屏芯全白素屏风; 唐代,屏风使用很普遍,利用雕刻、镶嵌、书画等制作而成屏风为宫廷所用;士大夫比较喜欢素屏,或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等。如: 白居易素屏谣“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字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即表明了其对素屏崇尚之意。 杜牧“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和李白“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则描绘了书画屏

14、风华丽。另外,在杜甫李监宅二首、李贺洛妹真珠、李商隐嫦娥等诗篇中也都有描述屏风装饰之炫美相关诗句。 2828/52五代屏风:装饰简化,以朴素简练为主,更为秀直轻简 这一时期屏风主要起着阻隔、遮蔽实用功效; 五代时期流行幔帐围屏床(三面封闭,形成一个较私密空间)、围屏榻,还出现了屏风床; 家俱继承唐代屏风家俱特点,更倾向于文人墨客高雅之态,在室内室外使用都很普遍。可参见韩熙载夜宴图、勘书图、重屏会棋图等。29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29/52类型:立屏、大型地屏、折扇屏风(普通有四、六、八、十二扇等式样)、围屏为主;立屏:马未都说收藏家俱篇中指出:“古人春秋两季,经常在户外活动,因为屋里没有电,采

15、光不好,大量聚会都在庭院中。而在院外聚会时,要有一个中心,于是这种地屏就被拿出来摆放”。30折屏:“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午夜酒醒时”、“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技花绽牡丹红”。 诗中提及“六曲”、“六扇”均指六折屏风。折屏每扇屏芯都为制作者提供了更为充分表现空间,他们以屏芯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等表现形式应有尽有。30/5231唐代蜡染屏风隋唐时期屏风造型示意图五代时期屏风造型示意图五代屏风五代幔帐围屏床、围屏31/52壹贰叁 魏晋之前席地而坐是自古以来生活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型家俱萌芽阶段,屏风制作工艺与装饰形式有了显著改变,屏风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各种小座屏、砚屏、插

16、屏以及十多扇曲屏应运而生。 隋唐仍是垂足而坐与席地而坐并存一个时期,家俱形制和种类趋于合理实用,屏风渐渐走入民间,成为普通人家家居用具。屏风体量也有了显著增大,出现了各种大型屏风。 五代时期家俱前承唐代之风,后接宋代之荣,含有着明式家俱影子。 总结3232/521、宋辽金时期小木作屏风普及 (1)原因:宋代高度发达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建筑、手工业,都刺激了商业市场新需求,间接促进了家俱制作蓬勃发展;(四)垂足而坐时期33尚文社会风气以及士大夫参加室内意匠中来;人们垂足而坐生活方式已发展成为社会普遍方式,高型家俱极大发展,普及到了民间;以厅堂为活动中心布局为室内家俱程式布局奠定了一个

17、好开端,室内空间划分手法发生改变,从以帷慢为主转向了以小木作为主,帐幔逐步退为小木作辅助伎俩。33/52(2)特点:用途:民间普及、厅堂几乎必设屏风,装饰性盛行;出现了特定地点使用如枕屏、砚屏、皮影屏风等,还依据插屏衍生出车载屏风;用途有挡风避光、观赏性、艺术性、劝谏性、歌颂传扬作用,在此基础上更有备忘录作用。34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绘皇宫时写道:“书架上尽是群书,各插着牙签。正面屏风上,堆青迭绿画着山河社稷混一之图。转过屏风后面,但见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写着道: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可见屏风可做备忘录之用。 34/52图案:动物纹,植物纹,水波纹,还有一些自然题材

18、纹样(石材盛行)以及几何纹等,书画作品(屏芯上多绘制山水、树石等内容);如:宋何梦桂愚石歌云:“石文能够屏。”这与宋代赏石文化有很大联络。 手法:制作上采取以各种材料相结合,比如石材装饰、山水画装饰,水纹装饰、书法装饰、螺钿装饰、金漆髹饰等;辽代彩绘制作工艺(在雕刻素面上涂上一层类似白灰膏地仗层,而且地仗层较彩绘厚,这么颜料较轻易进入白灰膏中而得以保留)。3535/52格调:造型结构简单质朴,艺术格调典雅平易,清新自然之美;类型:出现了直立板屏、多扇曲屏、枕屏、砚屏等,以低矮底座宽大独扇屏风为多。砚屏:作为几案砚边清玩,文人雅士能够在砚屏上面创作以展示个人喜好,并寻觅某种精神慰藉和意趣寄托。

19、如:赵希鹤在洞天清禄中称“古无研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研屏”。36宋代屏风造型示意图宋代石头屏风赵太翁夫妇开芳宴36/5237山西高唐金虞寅墓中圆形四方连续图案屏风太原北宋晋祠圣母宝座后屏风宋代车载屏风宋佚名槐荫消夏图中屏风荷亭婴戏图中屏风辽代彩绘木雕马球运动屏风37/522、元代 工艺与造型承启(1)原因:多民族深入融合,海外贸易繁荣,给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特点:用途:民间广泛使用;图案:多画屏芯或石材屏芯,画面多为自然纹理;手法:秉承宋制;格调:形体厚重,造型饱满多曲,雕饰繁复、雄伟、豪放;类型:盛行座屏或围屏、一折或三叠式样。38元墓壁画对坐图38/52壹贰叁 宋辽金时期建筑、手工

20、业高度发达,是家俱业蓬勃发展关键时期;尚文社会风气以及士大夫书画屏风盛行;以厅堂为活动中心程式布局初步奠定基础;出现不一样用途各种屏风;自然题材纹样盛行,考究自然清新之美。 元代因为立国时间比较短,屏风方面也以禀承宋制为主,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太大改变。 垂足而坐时期,高型家俱取得极大发展,为以厅堂为活动中心程式布局奠定了一个好开端;屏风在民间普及,成为厅堂必设品;手法采取各种材料和工艺结合,愈加考究其装饰性,格调贴近自然。总结3939/521、明代 观赏工艺品(1)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休养生息;修建大量建筑和园林推进了家俱行业发展;郑和七下西洋,从南洋诸国带回了大量花梨、紫檀

21、等名贵木材,使得硬木雕刻屏风流行;明代木工平推刨普及,并在平推刨基础上又衍生出各种特殊刨子,如线角刨、槽刨、凹凸刨等等。(这些刨具与框架锯以及各种木工工具配合使用,为木质屏风精雕细刻给予了技术上确保。)(五)鼎盛时期4040/52(2)特点:用途:不但做实用家俱,逐步成为宫廷、官宦人家室内不可或缺隔断体装饰品(当初以大理石镶下座精细者为贵,次则祁阳石,又次则花蕊石,不得旧者,亦须仿旧式为之,若纸糊及围屏、木屏,俱不入品;木材用料也十分考究,常以黄花梨、紫檀等高级硬木为主,显其典雅高贵);图案:文人墨客参加设计,装饰题材绘有山水花鸟或名人书法,蕴含着很高人文价值和生活品味;出现人物博古纹样 (不

22、一样于前朝起到劝谏归纳作用人物形象,而是文雅博古代表);4141/52手法:以大理石镶下座,屏风身镶以各种石材、裱糊锦帛,并用雕刻、镶嵌或糊纸手法;出现刻灰装饰工艺(即在屏风上雕刻好花纹之后,依据图案要求填以各种彩漆或金、银漆,有木刻版画般效果),这种手法含有很各种颜色,在加工过程中又有雕刻和填漆过程,所以又称款彩、大雕填。42格调: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含有艺术性类型:分为座屏(床前、桌案上)、折屏、挂屏、屏风式镜台(兼具审美与实用性)挂屏:明末期出现了一个悬挂在墙壁上挂屏,以成对或成组形式使用,也有中间挂中堂,两侧各挂一副对联或一对挂屏。在宫廷后妃居住寝宫处处可见,为历史

23、上前所未有。42/5243明代屏风造型示意图紫檀边座百宝嵌戏狮图插屏明代黄花梨插屏明代黄花梨十扇围屏43/522、清代 装饰奢华与繁富(1)原因:清朝初年,新兴资本主义萌芽,到了“康乾盛世”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伴随清朝对外贸易日渐繁荣,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西洋物产也随之输入中国,其中就有大量玻璃。(广州口岸能工巧匠以玻璃为屏芯,以紫檀、花梨等硬木为屏座,制作成玻璃屏风,并在玻璃上绘制山水人物作为装饰。)4444/52(2)特点:用途:室内室外,居室、厅堂,水亭、凉殿等,多结合不一样居室空间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效明确; 清乾隆后,清代家俱分为“苏作”、“广作”、“京作”:“苏作”以用料节俭,颇具明式遗韵为特点;“广作”以用料大方、中西结合为特点;“京作”生产含有宫廷特点家俱为主。图案:植物花卉、飞禽走兽类装饰图案;手法:重视各种质材、技法结合,雕刻、镶嵌、螺锢、彩绘和漆饰等综合使用,雕刻细致入微,强调虚实对比,漆饰有雕漆、漆绘、描金等;中西艺术结合玻璃彩绘屏风;4545/52格调: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态宽大、选材考究、做工精细、气度宏伟;类型:主要为宝座屏风、围屏、插屏三种。 如:厅堂上多设中高旁低“三山屏”、“五岳屏”其上有帽,下有座,威严富贵,中间摆放宝座,俨然皇家气派。 小型屏风里,宋代惯用“砚屏”一词在清代已不大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