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_第1页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_第2页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_第3页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_第4页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从“欣弗”事件说起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安徽华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欣弗”事件是2006年我国药监系统发生的两件大事“欣弗”事件部分患者在使用华源药业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后,出现胸闷、腹泻、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症状欣弗问题药品318万余瓶流向全国26个省份,受害人数118例左右,并导致11人死亡无菌检查和热原质检查均不符合国家药典对无菌药品的相关要求违反灭菌药品生产规程,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灭菌效果对更改生产规程后所生产药品未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检验药品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

2、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品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和生命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预防药品微生物污染、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保障药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学习目标熟悉药品生境特征熟悉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药品微生物检测的相关概念、术语及其特殊性熟悉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具体内容熟悉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要求及微生物学标准了解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研究前景第一节 药品生境特征药物生产工序药品药物/原料药:来源于动植物;通过基因重组或化学合成来获取药品:由药物经生产加工后形

3、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功能主治的物质剂型 dosage form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为适应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式,是药品应用于临床的最终给药形式口服给药剂型、口腔内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其他腔道或黏膜给药剂型(眼部、鼻黏膜、阴道)从微生物角度看,不同剂型和功能主治的药品生境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型具备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虽然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但同时含有各种抑菌剂或防腐剂,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具有抑制或杀菌作用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相关的生境特征可归纳为以下5大类型营养:以淀粉、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为原辅料的各种液

4、体制剂;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原料参与制作的各种制剂离子物质: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1价或2价阳离子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可抑制其生长繁殖的阳离子物质酸碱度:必须适应人体对酸碱度的要求水分:溶液剂型;固体剂型;中药材渗透压:液体剂型药品必须适合人体对渗透压的要求;高渗防腐剂和抑制剂第二节 药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一、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种类来源于原料药或辅料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因原料药或辅料来源的不同而异人或动物来源的原料易受人源性或动物源性微生物的污染植物性药材常常带有土壤中的微生物果实类药材因含糖丰富而带有酵母菌和霉菌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原料或以其有效成分参与制作的药品可

5、能存在残存相关微生物的污染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因与处理方法的不同有关 来源于水微生物水源水、制水系统、储水装置、管道系统等去离子水生产过程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微生物污染纯净水生产过程中的反渗膜微生物污染储水装置橡皮塞、塑料连接管等来源于空气微生物生产环境空气洁净度:通风不良、尘埃较多来源于生产工序操作人员未按要求适当防护或规范操作:皮肤、呼吸道或肠道内的微生物来源于厂房设备和包装容器药品生产产房或车间卫生不良、墙面陈旧腐蚀等制药机械设备未定期维修、保养和清洗消毒包装容器不洁:使用前消毒不彻底、消毒后存放条件不符合卫生标准或放置时间过长等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主要种类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主要种类 原

6、料药或辅料厌氧芽胞梭菌的芽胞;沙门菌属、肠杆菌属等 生产用水对营养要求不高的革兰阴性杆菌,如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等 空气真菌孢子,如青霉菌、毛霉菌、曲霉等的孢子;酵母菌、微球菌以及芽胞杆菌属的芽胞等 操作人员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以及棒状杆菌属等二、不同种类药品的微生物污染药品制剂 preparation / 制剂依据国家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应治疗或预防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根据药品制剂、使用部位和要求的不同规定灭菌 或无菌制剂非无菌制剂规定灭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规定灭菌 sterilized preparation采用灭菌法杀灭或去除包括

7、芽胞在内的所有活微生物的一类制剂,如注射剂、输液剂以及用于正常无菌体腔、烧伤、眼科外伤用药等制剂无菌制剂 sterile preparation在无菌环境下采用无菌技术制备不含活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如蛋白质、核酸和多肽类等生物大分子药物制剂要求达到无菌注射剂和输液剂眼用制剂:滴眼剂和眼药膏其他灭菌和无菌制剂规定灭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 注射剂和输液剂根据国家药典,此类药品必须达到无菌要求生境:大量水分、营养物质;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没有抑制剂或防腐剂污染原因:生产环节不健全、生产流程不规范、生产环境严重污染、灭菌不彻底、瓶塞不严或漏气、保存或使用不当等污染表现:混浊、沉淀、云雾状改变或产气

8、等污染的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可见到革兰阳性菌、真菌和放线菌等的污染处理:应禁止使用规定灭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滴眼剂和眼药膏根据国家药典,滴眼剂和眼药膏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生境:pH与渗透压接近于泪液,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眼膏剂可加入适量防腐剂常见的污染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等严重后果:角膜结膜炎、角膜溃疡或失明等其他灭菌和无菌制剂体内埋植制剂特殊局部外用制剂:用于外伤、烧伤或溃疡等创面用制剂,溶液剂、凝胶和软膏剂等手术用制剂:止血海绵剂、骨蜡等所使用的原料药或辅料含有淀粉、明胶、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等成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9、易被各种微生物污染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各种口服制剂和一般外用制剂允许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但对染菌的数量和种类有相应的卫生标准口服制剂局部外用制剂中药制剂和中药材消毒剂与洗涤剂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口服制剂主要有固体制剂和溶液制剂两种溶液制剂:水溶性,较易污染并滋生细菌;糖浆剂,易受真菌污染,低蔗糖浓度适合细菌尤其耐糖菌生长繁殖,一般添加防腐剂;溶剂为乙醇或油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含水量较低;环境相对湿度较高时,水溶性药物粉末制成的固体制剂-吸湿性以动植物为原料的制剂:含生药的片剂、散剂、丸剂等;最易受到来自动物或土壤中微生物污染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局部外用制剂专供无

10、破损皮肤表面使用的液体制剂:搽剂、洗剂等,含有消毒成分供非无菌部位应用的半固体剂型: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等,含水量较高,糊剂含淀粉量较多,在贮存和反复使用过程中易受细菌或霉菌的污染粉剂:原料药来源,破伤风常见的污染菌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芽胞梭菌,以及酵母菌和霉菌等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污染中药制剂和中药材以中药为原料,中医理论指导,依照规定处方加工制备成的制剂中药单味药制剂、中药复方制剂、天然药物制剂易受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中药材最常见真菌和螨虫污染消毒剂与洗涤剂常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三、药品微生物污染的卫生学意义药

11、品变质微生物在药品中生长繁殖,致使受污染的药品发生一系列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改变药品变质的现象异味变色黏稠现象颗粒现象其他改变:沉淀、混浊、云雾状改变;菌团或膜状物药品变质的判断依据药品出现肉眼可见的感观性状改变和(或)理化性状改变从无菌制剂中检出微生物从口服及外用药品中检出的微生物总数超过限度标准从药品中分离到病原微生物药品虽未检出微生物,但存在微生物毒性代谢产物,如热原质、真菌毒素等药品变质的后果失去药用价值药品中活性物质被降解出现有害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内毒素或热原质真菌毒素危害用药者健康药源性感染(drug-borne infection):全身性感染、局部感染中毒或超敏等不良反应第三节

12、药品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一、药品微生物污染的特殊性药品生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活或生长繁殖/抑制或死亡剂型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药品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的不一致性药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数量少在药品中的分布是局部的、不均匀的要求达到一定的样本量,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药品微生物的活力的不确定性多处于亚致死性的损伤状态,需要先对损伤菌进行复苏或修复药品微生物消长的多变性“合格产品”二、药品微生物检测药品微生物检查内容无菌检查(sterility tests)微生物限度检查(microbial limit test)细菌内毒素检查(bacterial endotoxin test)热原质检查(pyrogen t

13、est) 1、无菌检查用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凡是直接进入人体血循环系统、肌肉、皮下组织或接触创伤、溃疡和烧伤等部位而发挥作用的制品,或要求无菌的材料、灭菌器具等都要进行无菌检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些制剂或用品不带有活菌目的:消除要求无菌的药品制剂因污染细菌而对用药者带来的危害,保证用药安全是我国判断产品是否无菌的唯一办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则表明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1.1无菌检查的环境要求确保无菌检查结果正确:无菌检查试验的所有操作均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无菌检查的全过

14、程均应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无菌检查的工作环境(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环境洁净度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药品生产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标准洁净度级别静态: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m3微生物监测0.5m5m浮游菌(cfu/m3)沉降菌90mm(cfu/4h)A级3 500111B级35001105C级350 0002 00010050D级3500 00020 0002001001.

15、2无菌检查方法无菌检查的抽样无菌检查培养基的要求无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无菌检查法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无菌试验的培养和观察无菌检查的抽样破坏性:检样,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随机抽样方法百分数抽样法:按一定的百分比固定抽样法:固定数量综合抽样法抽样量:以较少的样本量准确反映总体的质量检查目的、要求、代表性、实际工作量、经济损失等“批”“检验数量”、“检验量”“批”-均一性、代表性灭菌制剂:同一灭菌器的产品无菌制剂:无菌罐装相同的最终容器连续不间断生产:不超过24h生产周期内的产品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分别连续灭菌:不超过24h的总产量不同机器生产、不同班组生产“检验数量”一次试验所用供试

16、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检验量”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总量(g或ml)最终灭菌产品抽取每一灭菌柜中经验证的可能存在灭菌不彻底的产品非最终灭菌药品(无菌分装药品)尽量抽取批准生产开始和结束或者生产过程出现异常情况下的产品一般规定灭菌药品本身不含抗菌成分的药品特殊规定灭菌药品本身含有抑菌成分或防腐剂,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必须先去除其中的抑菌或防腐成分无菌检查培养基的要求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真菌和需氧菌培养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无菌性检查:随机抽取不少于5个,置规定温度培养14d灵敏度检查:实验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

17、,菌液浓度100cfu/ml;2管+菌液,1管空白无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验证所用检查方法,确认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的无菌检查常用的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品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三类微生物的检查根据药品种类不同,用无菌操作方法将一定量药品加入相应培养基按规定进行培养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证明有效性、对微生物无毒性阳性对照试验检查阳性对照菌在加入检样/供试品的培养基中能否生长验证检样中有无抑菌活性物质和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阳性对照菌必须依据检样的特性进行选择阳性对照菌培养72h内应生长良好,否则无菌检查试验无效

18、阴性对照试验检查所用物品、培养基、溶剂或稀释剂是否处于无菌状态的试验取相应溶剂和(或)稀释液等与检样同法操作阴性对照管内不得有细菌生长无菌试验的培养及观察培养条件与要求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3035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202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2025各培养物按规定温度连续培养14d,培养期间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结果判断阳性对照管应混浊并确定有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应澄清所有培养管均澄清,或虽混浊但证明并非微生物生长所致,判为无菌检查合格任何一管培养基混浊并证实有细菌生长,判为无菌检查不合格无菌检查结果不得复试无菌检查试验确认无效时应重试所用设备和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法要求

19、发现存在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检样培养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所致1.3无菌检查的局限性与规定灭菌药品的无菌保证批灭菌产品的无菌性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随机抽样-产品的污染率越低,误判合格的概率就越高规定灭菌药品在SAL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查,而应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与批无菌检查结果相比较,药品批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监控更能反映产品的无菌水平 2、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料药、辅料等受到

20、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检查内容之一允许存在一定限量的微生物,但不得含有可疑致病菌微生物计数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落总数控制菌检查法 2.1微生物计数法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环境要求:在不低于D级洁净环境、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计数方法平板计数法:倾注培养法、表面涂布法薄膜过滤法MPN: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药品、缺少选择性培养基的微生物阴性对照:稀释液或玻璃器皿的冲洗液;判断试验全过程均处于无污染状况阳性对照培养需氧菌总数:胰酪

21、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3035,3d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25,5d结果判断需氧菌总数: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菌数报告选取平均菌落数300cfu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菌数报告选取平均菌落数 100cfu的稀释级无或平均菌落数小于1: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落如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使用含抗生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重新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如采用MPN法,测定结果为需氧菌总数2.2

22、控制菌检查控制菌:药品中不得检出的细菌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控制菌检查项目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梭菌属和白色念珠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指能在胆汁酸中存活并繁殖的革兰阴性菌,取代了2010版的大肠菌群梭菌属包括能产生强烈外毒素的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检查增菌培养(无选择性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增菌选择性琼脂阳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稀释液2.3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总体判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控制菌三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该品种的规定,则判定为该检样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规定;如果其中任何一

23、项不符合该品种的规定,则判定为该检样不符合规定检样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判定该检样不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检样未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但该检样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的规定时,应从同一批样品中随机抽样,独立复试2次,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落总数,如果符合该品种的规定,判定该检样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否则判定不符合规定眼用制剂检出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时,须以2次复试结果均不得长菌,方可判定检样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符合该品种的规定3、热原检查法热原 pyrogen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普遍存在于自然水、自来水、尘埃中来源:

24、机体自身;来自细菌合成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导致机体发热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热原检查法:家兔热原试验将一定剂量的检样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用于热原检查试验的器皿应无菌、无热原;干热灭菌25030min以上应注意受检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对家兔的影响 4、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细菌内毒素 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分,是在细菌死亡破裂后释放出的脂多糖(LPS);内毒素可诱发致热反应、白细胞反应、DIC以及内毒素血症与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验 limulus test利用鲎试剂与

25、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制,来检测或量化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检样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反应原理:鲎试剂(鲎血细胞的溶解物)包含了与内毒素反应所需的全部凝集因子(C因子、B因子、G因子、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凝固酶原经内毒素激活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凝固酶,通过凝固酶的酶解作用将凝固蛋白原转化为凝固蛋白,凝固蛋白又通过交联酶的作用相互聚合,形成牢固的凝胶凝胶法:半定量方法光度测定法:定量分析 三、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灭菌药品的微生物学标准强制性的,要求无菌在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用于手术、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

26、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非强制性的,允许有一定数量的菌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对使用者健康潜在的危害和药品的特殊性而制定的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给药途径需氧菌总数(cfu/g,cfu/ml,cfu/10cm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cfu/ml,cfu/10cm2)控制菌口服给药 固体制剂 液体制剂103103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1g或1ml);含脏器提取物的制剂不得检出沙门菌(10g或10ml)口腔黏膜给药制剂 齿龈给药制剂 鼻用制剂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

27、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或10cm2)耳用制剂皮肤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或10cm2)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1g或1ml)阴道、尿道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1g、1ml或10cm2);中药制剂还不得检出梭菌(1g、1ml或10cm2)直肠给药 固体制剂 液体制剂103102102102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或10cm2)其他局部给药制剂102102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

28、假单胞菌(1g、1ml或10cm2)如药品中检出药典限度标准所列控制菌之外的其他可能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微生物,要对检样进行安全性评估药品的使用方法用药人群:新生儿、婴幼儿、体弱者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甾体类固醇激素等药品的情况存在的疾病、伤残或器官损伤等WHO对药品的染菌限度标准分类类别制剂活菌数及控制菌标准1注射用制剂按药典规定条件下灭菌,1g(ml)制剂中不得含有活菌2眼科用制剂,用于正常无菌体腔,严重烧伤和溃疡面的制剂1g(ml)制剂中不得含有活菌3用于局部和受伤皮肤的制剂,供耳、鼻、喉等科用的制剂1g(ml)制剂中的活菌数不超过102,不得含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其

29、他制剂1g(ml)的活菌数不超过103,同时不得含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g(ml)中活的真菌(霉菌、酵母)数不得超过102第四节 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一、预防与控制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加强药品的生产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 GMP),从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源头开始全面监控药品制剂的优化设计改变药品的渗透压、pH或添加防腐剂等,从药品生境的合理改造入手,有效控制污染微生物在药物成品中的生长繁殖从产品检验方面预防和控制最终成品的微生物污染实施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出厂、贮存运输和使用中合理贮存

30、药品干燥、冷藏、防潮和避光等优质防腐剂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内服时无特殊臭味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能达到防腐所要求的浓度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对大多数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防腐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稳定,不易受热、pH及制剂中药物和附加剂的影响在贮存、使用期间稳定,不与包装材料发生反应一、预防与控制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加强药品的生产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 GMP),从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源头开始全面监控药品制剂的优化设计改变药品的渗透压、pH或添加防腐剂等,从药品生境的合理改造入手

31、,有效控制污染微生物在药物成品中的生长繁殖从产品检验方面预防和控制最终成品的微生物污染实施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出厂、贮存运输和使用中合理贮存药品干燥、冷藏、防潮和避光等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对药品生产过程实施全面管理,最大限度地将产品质量置于可控状态,确保持续生产出合格产品的一种管理方法GMP对药品质量的管理理念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强调全面的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不但注重管理结果,更注重管理过程 GMP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确保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根本制度药品GMP全新内涵确保药品质量万无一失生产过程全程控制:起点控制;过程控制;标准控制;系统控制生产环境全面净化

32、:生产场所净化;生产物料净化;生产设施净化;生产人员净化生产设施强调实效: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不应污染药品和生产环境;有利于清洗、消毒和灭菌;适应验证需要从原辅料到成品全过程,药品微生物污染的关键环节与预防措施示意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要求GMP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规范化管理标准,以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生产环境仪器设备原辅料生产人员生产方法文件管理和监督制度工程验证与药品生产环境的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控制1、工程验证 engineering validation我国GMP实施指南定义:用以证明在药品生产检验中所用的厂房、设施和设备、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等是否确实达到预期目

33、的的一系列活动验证内容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生产工艺设备清洗和灭菌等1.1工程设计审查工程设计是GMP对药品生产规范化管理的起点,包括项目规模厂址选择厂区与车间布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1.2空气净化系统验证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4个级别A级:高风险操作区B级:无菌配置和罐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环境区域C级、D级: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执行重要程度较低的操作步骤的区域药品生产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标准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m3静态动态0.5m5m0.5m5mA级3 50013 5001B级35001350 0002 000C级350 0002 0003 500 00020 000

34、D级3500 00020 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药品生产洁净区微生物检测的动态标准洁净度级别浮游菌cfu/m3沉降菌(90mm)cfu/4h表面微生物接触(55mm)cfu/碟5指手套cfu/手套A级1111B级10555C级1005025-D级20010050-不同用药途径及不同剂型的药品,对生产环境空气洁净度要求不同非最终灭菌药品,要求B级环境下的局部A级空气洁净度最终灭菌药品,要求C级环境下的局部A级空气洁净度1.3工艺用水系统验证工艺用水的质量水处理各阶段的化学、微生物和热原指标等都必须首先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要求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高于药典要求的内控标准和报警限度1.4灭菌验证灭菌方法

35、的验证1.5生产工艺验证包括审阅处方和操作规程,确认设备、物料和工艺条件以及工艺条件的复验证、变更验证等2、人员管理人员资质要求 对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GMP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从事生产操作的技术工种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计量检修和实验动物饲养人员等均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要求 对药品生产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培训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素之一培训要建立培训制度和计划,并有培训记录培训结束时应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建立员工培训档案3、质量控制定期自检:模拟生产操作,3次运转合格偏差处理:调查分析,评估对产品质量的

36、影响,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变更控制:根据变更的实际情况,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认是否进行相应的研究或验证超标调查:对可能受影响的产品或批次进行评估,并针对超标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及再验证第十四章 化妆品微生物化妆品 cosmetic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清洁、保养、美化作用以及介于药品和普通化妆品之间的特殊作用,如祛斑、除臭、脱毛等 教学目的熟悉化妆品的生境特征了解化妆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和卫生学意义掌握化妆品微生物检测及标准,化妆品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测定,

37、化妆品特定菌检验熟悉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预防了解化妆品微生物研究前景一、化妆品生境特征化妆品由基质和辅料组成基质:起主要功能作用,常用的有油脂、蜡、粉类物质、水和有机溶剂等辅料:赋予化妆品成型、稳定或色、香及其他特定作用,包括乳化剂、香精、色素、颜料、防腐剂、抗氧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特殊生境化妆品中存在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化妆品中的防腐剂能够有限度地抑制微生物生长营养原材料营养丰富:天然的动物脏器、各种酶类、花粉、蜂王浆、天然或合成的胶质、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和维生素等酸碱度pH47之间温度生产、运输、贮藏和使用中的温度大多在2030之间水分水作为溶剂是许多化妆品的主要原料防腐剂抑制微生物在化

38、妆品中的生长繁殖、避免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腐剂品种和用量限制:过敏症等皮肤刺激症状;经皮肤吸收引起全身中毒二、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化妆品的一次污染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污染原料污染:一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最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天然动植物成分及其提取物较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增稠剂、成膜剂、粉体、色素、离子交换水、表面活性剂等微生物污染较少的原料:油脂、高级脂肪酸、醇、香料、酸和碱等生产过程中污染:生产设备;厂房环境;生产人员;包装材料化妆品的二次污染化妆品在运输、贮藏、销售以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使用时不注意卫生;包装设计不科学、防腐剂使用不当某些原料的微生物计数原料微生物数

39、(cfu/g)原料微生物数(cfu/g)蛋白酶1000 000硅酸镁铝1001 000烷基醚硫酸盐(30%溶液)100 0001000 000淀粉1001 000滑石粉1 00010 000硬脂酸锌10100二氧化钛10010 000羧甲基纤维素10100氧化铁10010 000乳糖10100高岭土1001 000三、化妆品污染微生物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沙雷菌和芽胞杆菌属霉菌:青霉属、曲霉属、芽枝霉书、交链胞霉属、蠕孢霉属、毛霉属、丝核霉属、茁霉属和根霉属酵母菌:红酵母属、圆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和假绿酵母属 霜膏类(护肤类)污染率最高 洗护类污染率次高 粉类易受土壤中微生物的污染 美容类污染率低 化妆品中的常见微生物污染产品污染菌微生物数目(cfu/g或ml)护手霜铜绿假单胞菌1.2103保湿霜奥斯陆莫拉菌1.3103啫哩膏恶臭假单胞菌2.5104洗面奶类产碱假单胞菌3.1104睫毛油嗜麦芽假单胞菌7.0105发乳类产碱假单胞菌1.9104发油荧光假单胞菌4.0104牙膏阴沟肠杆菌2.3105牙粉产气肠杆菌3.4106四、化妆品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