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_第1页
高师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_第2页
高师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师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高师音乐欣赏教学的美学审视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中,?音乐欣赏?课程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欣赏课上,老师可以在有限的一堂课内优化课程资源,让学生吸收音乐的精华,学生那么也喜欢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来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进步音乐鉴赏才能和感受才能。但是,在欣赏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给学生欣赏作品之前就把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意图、音乐蕴涵的内容等等一一解释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欣赏,完毕后把听到的音乐用绘画、诗歌或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上课方式在高师音乐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非常普遍,初看,老师似乎非常注意学科的综合性,把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姊妹学科

2、综合在了一起,她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更细致地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可是细细想来,这样做实际上是适得其反的,这恰恰是在学生与音乐之间树立起一块无形的屏障,阻碍了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那么,这种看似表达学科综合并多元化的上课方式终究有何不妥,让我们从美学这一角度来看看吧。美学是一门古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老而年轻的学科。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譬如孔子、孟子等著名思想家阐述过各自的美学思想;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著名思想家深化地讨论过美学。而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那么是近代才确立起来的。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建立一门研究感觉

3、、情感的学科,在1750年,他以Aesthetia为书名的拉丁文专著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诞生,所以,鲍姆嘉通也被称作美学之父。而在把美学引入音乐这一范畴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DanielShubart,1739-1791出版了?音乐美学要义?一书时,才可以说音乐美学已经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释义学是美学史上一种重要的美学流派,它是西方近代认为科学的一种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意义,是对意义如何进展理解和解释的。它又分近代释义学和现代释义学,而笔者在上文提过的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的做法,那么正是受到了近代释义学有关思想的影响。对近代释义学的开展作出奉献最大的是德国哲学史家和史学理

4、论家狄尔泰.h.Dilthy,1833-1911。他认为,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人创造物的理解就必须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理解。整个历史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而对这历史作品的理解那么要依靠在自己的体验中对这个过程进展再建。我们音乐教育上音乐欣赏课教授的对象不是音乐史学家、评论家,而普普统统的大学生,并且,给他们欣赏音乐的目的是让他们体验音乐美,进步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老师在给学生欣赏作品之前把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意图、音乐蕴涵的内容等解释给学生听,就好似给学生想象的翅膀加上一副深重的枷锁,来束缚他们飞翔。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的解释所困囿,他们的脑海里理所当然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老师给我听的音乐是这

5、样的!音乐已被老师像描绘一个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一样被描绘出来,那么,学生内心所产生的音乐感受的可能性已经被完全泯灭,所有的学生都被一个形式指引着来听音乐,由于已经太彻底地理解音乐,他们也懒得费心思去想象、联想,更不用说用心去感觉了。这样,学生便失去了其欣赏音乐的主体性,不会主动去体验音乐,久而久之,他们想象的翅膀便会失去飞翔的功能,渐渐萎缩了。假如说老师在给学生欣赏作品之前把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意图、音乐蕴涵的内容等解释给学生听是堵住他们创造灵感的源泉的话,那么听罢音乐要他们用诗歌、散文或故事的形式把音乐翻译出来就更是强人所难了。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说,音乐具非语义性的特点,非语义性也叫不

6、可翻译性,顾名思义,就是音乐所要表达的以及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到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及其他形式所表达的。海涅曾说过:话语停顿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场。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运用该语言的社会范围内是被公认的,是一种约定俗成,只要你掌握了这种语言,就能通过它进展各种社会交往。音乐的声音那么完全不同,它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的,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不会有确定的含义。所以像把英语翻译成中文一样去把音乐翻译成文字或其他形式是无视音乐的特殊性。所以,老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也就是说,要明白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目的是什么。音

7、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学生要通过欣赏音乐来体验音乐的美,进步他们的审美感受力。要欣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是欣赏的主体,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各自内心不同的感受,而这种发自他们内心,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是最珍贵的。正如波兰著名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萨所说:在音乐的体验中,感情反响从来不是那样强烈地集中在某种东西也即某种客体上,从而使听者忘记自己的感情;相反,我们是将音乐所唤起的感情作为我们自己的情感来体验,是将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生活的那种感情,投射到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感情世界中去。老师不能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在教学时,假如要对音乐作品进展介绍也只能用引导性的话语,不能进展太详细的解释,并且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