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脂质和生物膜_第1页
第章脂质和生物膜_第2页
第章脂质和生物膜_第3页
第章脂质和生物膜_第4页
第章脂质和生物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脂质(lipid)第一节基本知识第二节脂肪酸第三节三酰甘油第四节磷脂、糖脂、萜类和类固醇类第五节脂蛋白第六节细胞膜本章小结1第一节基本知识一、脂质的定义二、脂质的分类2一、脂质的定义是指那些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乙醚、氯仿等)的生物有机分子。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3二、脂质的分类1.按化学组成分:单纯脂质:脂肪酸和醇形成(三酰甘油和蜡)。复合脂质: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含其它非脂成分(磷脂、糖脂)。衍生脂质:是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的衍生物。如取代烃、固醇类、萜等。结合脂:脂与糖或蛋白形成的脂多糖和脂蛋白。2.能否被碱水解:可皂化脂质、不可皂化脂质3.在水中和

2、水界面的行为不同:非极性脂质、极性脂质4.按功能分贮存脂质: 三酰甘油(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抗低温;肠系膜中抗震)结构脂质: 构成生物膜的骨架。活性脂质: 是少量的细胞成分,具有专一的重要生物活性。如激素、维生素、酶的辅助因子等。4脂质在空气水界面和水系统中自发形成的几种常见结构5 脂类(Lipids)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Fats)类脂磷脂(Phospholipids, PL)糖脂(Glycolipids, GL)胆固醇(Cholestrol, CH)胆固醇脂(Cholestrol ester,CHE)6第二节脂肪酸(fatty acid,FA)一、脂肪酸及

3、种类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三、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7一、脂肪酸及种类1. 羧酸,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2.根据脂肪酸碳链结构的不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14,少数有6个)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分支和环状结构的脂肪酸3. 常见的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CH3(CH2)nCOOH8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亚麻酸 18C,具有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睡眠、提高智力、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血压、血糖、保护视力、通便、保肝等保健功效。花生四烯酸 由亚油酸在体内转化而成。在血液、肝脏、肌肉和其他器官系统中作为结构脂类起重要作用。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大脑和

4、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密切有关。 DHA 是二十二碳六烯酸,膳食供给亚麻酸时,人体能合成。EPA 二十碳五稀酸,存在于鱼油与动物磷脂中必需脂肪酸9-3脂肪酸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害怕肥胖而拒绝消费肉类。如果有一盘色香味美,看起来油腻腻但吃了不会让人增长脂肪的肉排或煎鸡蛋放在你面前,你能拒绝得了吗? 我要减肥101112二、脂肪酸的结构特点天然脂肪酸几乎都是偶数碳,多数在1224碳,最常见的是16C和18C双键数目一般为1-4个,一烯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910之间非共轭双键系统、共轭双键系统。CH2CH CH CH2 CH CH CH2非共轭双键系统(多数)CH2CH CH CH CH CH CH CH

5、2共轭双键系统131.溶解度:烃链越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2.熔点:不饱和的脂肪酸的溶点比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3. 脂肪酸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不饱和脂肪酸在双键处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卤化、氢化)。4. 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三、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4Melting point as affected by the proportion of saturated fat154. 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脂肪酸盐: CH3(CH2)nCOOK去污剂:两性分子,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是两亲化合物。如:脂肪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乳化:油滴被裹上一层去污剂分子,处于微团中,油滴作为亲水物体悬于水中而成乳胶

6、 88页16第三节三酰甘油十六酸鲸蜡醇酯单纯脂蜡17Beewax: an ester of palmitic acidwith the alcohol triacontanol(蜂花烯,三十碳烯 )(软脂酸)18第三节三酰甘油一、组成及结构特点二、三酰甘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油脂的化学本质是酰基甘油,其中主要是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此外还有少量的二酰甘油(DG)和单酰甘油(MG) 。19通过导致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 而起作用磷酸肌醇酶(磷脂酶c, PLC)特异受体 肌醇磷脂IP3DG+Ca2+Ca2+ CaM 磷酸化作用PKC 磷酸化作用PIP220一、组成及结构特点1321

7、23R2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动、植物油脂中主要是三酰甘油。自然界动植物油脂多为混合甘油三酯、简单甘油三酯的复杂混合物221二、三酰甘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一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和溶解度: 熔点: 22(二)化学性质水解与皂化氢化和卤化乙酰化油脂酸败 油脂的不饱和成分发生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并降解成挥发性物质。23脂质过氧化作用脂质过氧化:指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损伤:中间产物自由基导致蛋白质分子的聚合。终产物丙二醛导致蛋白质分子的交联脂质过氧化对生物膜的损害脂质过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过氧化与衰老24几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凡具有还原性而能抑制靶分子自动氧化的物质

8、称为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属于金属酶类过氧化氢酶 大多数生物都含有过氧化氢酶,以肝和红细胞中最为丰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103页 是人体清除H2O2最重要的酶,分布比过氧化氢酶广泛。维生素E(生育酚)25谷胱甘肽:COOHCHNH2CH2CH2CONHCHCONHCH2COOH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CH2SH GluCysGly GluCysGlySS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H2O2+H2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6第四节磷脂、糖脂、萜和类固醇一、磷脂二、糖脂三、萜和类固醇27一、磷脂指含磷的脂类。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主要参与细胞膜系统的组成。

9、少量存在于细胞的其它部分。281.甘油磷脂(磷酸甘油酯)(1)组成与结构磷脂酸29极性头部非极性尾部X-OH 甘油磷脂:脂肪酸-甘油-磷酸-极性醇30(2)几种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基(104页 )组分:磷脂酸(甘油脂肪酸磷酸)X甘油磷脂X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磷脂酰肌醇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甘油磷脂酰甘油肌醇(磷酸肌醇)3132磷脂酰甘油3334通过导致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 而起作用磷酸肌醇酶(磷脂酶c, PLC)特异受体 肌醇磷脂IP3DG+Ca2+Ca2+ CaM 磷酸化作用PKC 磷酸化作用PIP235(3)甘油磷

10、脂的一般性质白色蜡状固体,暴露于空气中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磷脂颜色逐渐变暗。是两亲分子,是成膜分子,在水中能形成微囊。和碱、酸反应磷脂酶脂肪酸-甘油-磷酸-极性醇362.鞘磷脂甘油磷脂:脂肪酸-甘油-磷酸-极性醇鞘磷脂:脂肪酸-鞘胺醇-磷酸-极性醇37鞘磷脂鞘磷脂神经酰胺鞘磷脂:脂肪酸-鞘胺醇-磷酸-极性醇38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骨架39二、糖脂糖脂: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分为甘油糖脂:鞘糖脂: 神经节苷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 甘油磷脂 = 脂肪酸-甘油-磷酸-极性醇 鞘磷脂 = 脂肪酸-鞘胺醇-磷酸-极性醇甘油糖脂 = 脂肪酸-甘油-糖 (二酰

11、甘油) 鞘糖脂 = 脂肪酸-鞘胺醇-糖 (神经酰胺)磷脂糖脂40鞘糖脂41将下列化合物按照生物合成先后关系排列神经酰胺 神经节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神经酰胺 神经节苷脂花生四烯酸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42三、萜和类固醇(非皂化脂)一般不含脂肪酸,属不可皂化脂质,在生物体内含量不多,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431.萜(terpene)属于异戊二烯系脂类,不含脂肪酸,属不皂化物。可分为:单萜、双萜、三萜、四萜、多萜。植物中多数萜类具有特殊气味,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天然橡胶是多萜。头尾44454647核心结构:环戊烷多氢菲环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膜中,也可游离或与脂肪酸

12、成酯。固醇(甾醇, sterol)是类固醇中一大类动物固醇非动物固醇固醇衍生的类固醇雄激素、雌激素、孕酮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VD、胆汁酸2. 类固醇(甾类,steroid)3110619111314151718311061911131415171848胆固醇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它对调节生物膜的流动性有一定意义。胆固醇还是一些活性物质的前体,类固醇激素、VD3、胆汁酸等都是胆固醇的衍生物。49非动物固醇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开发降低胆固醇的药物50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亚油酸的结构特点?叙述去污剂去污原理?必需脂肪酸?脂质过氧化作用 ?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

13、损伤有哪些?三酰甘油、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基本组成?思考题51第五节脂蛋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组成载脂蛋白(脱辅基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脂质分类细胞脂蛋白血浆脂蛋白 是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以疏水性脂类为核心外部围绕着极性脂类和载脂蛋白组成。 521、血浆脂蛋白的结构核心(疏水脂)和外壳(极性脂和载脂蛋白)两部分三酰甘油胆固醇酯载脂蛋白游离胆固醇磷脂 53乳糜微粒: 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胆固醇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质主要是:胆固醇、磷脂高

14、密度脂蛋白(HDL): 脂质主要是:磷脂、胆固醇2、血浆脂蛋白依密度大小进行分类乳糜微滴54第六节细胞膜(126页 ) 一、膜的功能一、膜的组成三、膜结构特点55一、膜的功能1.保护作用。2.物质传递作用3.信息传递作用4.细胞识别作用5.能量转换作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6.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糙面内质网膜)7.内部运输(高尔基体膜)8.核质分开(核膜)56二、膜的化学组成1.膜脂:主要是磷脂、胆固醇。2.膜蛋白:内在蛋白和外周蛋白3.膜糖类:糖脂和糖蛋白甘油磷脂57二、膜的化学组成甘油磷脂1.膜脂:主要是磷脂、胆固醇。2.膜蛋白:内在蛋白和外周蛋白3.膜糖类:糖蛋白和糖脂58二、膜的化学组成甘油磷脂1.膜脂:主要是磷脂、胆固醇。2.膜蛋白:内在蛋白和外周蛋白3.膜糖类:糖蛋白和糖脂59三、膜结构特点(流体镶嵌模型)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60三、膜结构特点(流体镶嵌模型) P127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2.膜组分不对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