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
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 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3、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答案要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 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 基本的观点。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 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新”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 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 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 把马克思主
4、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关于理论,人们往往简单化地从“解释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各种知识体系”, 而没有从“改变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因此, 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都迫切需要重新探讨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的三重内涵及其功能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 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 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 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
5、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 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 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首先,理论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 造。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告诉人们:“观察负载理论”,“观察渗透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 人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经过理论中介的世界,而不是以“白板”的头脑“反映”的世界; 是镌刻着理论的历史性内容的世界,而不是与理论的历史发展无关的自在的世界。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而不是非历史非文化的存在,人们作为现 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存在,不
6、仅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性的获得,更具有社会学意义上 的获得性的遗传,即个人被历史文化所占有,并从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存在。正是历史文化 为我们提供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世界图景,正是历史文化规范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经 常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而却常常从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出发(这 同样是“观察渗透理论”),把这些根本性要求简单化、庸俗化地归结为认真的“看”和仔细 的“听”,而很少反思理论对观察的规范作用,甚至把理论与观察对立起来。理论与观察、 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关于理论的反思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其次,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
7、和思维方法。“观察渗透理论”,这不仅是说观察受到作为知识体系的理论的制约,而且是说观察受 到作为思维方式的理论的规范。它规范着观察和实践的主体怎样思考观察对象和如何进行实 践活动。列宁曾经说过:“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 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 版社1974年版,第411页)人类正是凭借这些“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成分,历 史地扩展和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历史地变革和更新自己的世界图景。而认识成分的增加, 则根源于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理论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学科门类的增加;各门科学的发展;学
8、科 之间的相互渗透;科学的划时代发现及其引发的科学革命;哲学对自己时代的科学精神的理 论表征。正是在科学理论进步诸方面的交互作用和综合结果中,实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历史 性变革。当代人类用以把握世界的认识系统,是一个由众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认识成分 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的有机整体。离开当代科学理论所提供的认识 系统和思维方式,就无法构成当代水平的科学世界图景。而离开这样的科学世界图景,又如 何形成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科学的“世界观”?再次,理论为人们提供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规范,从而塑造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 值追求。每个时代和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具有相互抵牾的价值冲突。这
9、种价值冲突,既表 现为“我们到底要什么”的社会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与“我到底要什么”的个人价值取向和 价值认同的冲突,又表现为该社会的相互矛盾的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的冲突以及个人之间的 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和认同的冲突。从表层看,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任意性和随机性;从深层看, 个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取向”某种社会的价值导向,个人的价值认同总是“认同”某种社会 的价值规范。因此,在现实的价值矛盾中,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居于主导的和支配的 地位。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 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而社会的价值导
10、向和价值规范之所以具有 “导向”和“规范”的作用,首先在于这种“导向”和“规范”的理论性。它以“价值范式” 的方式给出系统化的人类生活的价值坐标,确立价值坐标的正、负向度,提出价值评价的标 准及其解释原则,因而对个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理想等等具有“导向”和“规范” 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价值坐标,其正向度是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其负 向度则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各种“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因此,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不仅要求人类从人对人的“依附性”中解放出来, 而且要求人类从人对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盛行于当代的各种各样的科学主义思
11、潮、 人本主义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无不具有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的作用。从总体上看, 这些思潮的价值指向,不仅是“消解”马克思所说的人在各种“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 化”,而且也是“消解”价值坐标上的价值尺度,因而形成了相对主义的和虚无主义的价值 导向,并造成了弥漫于整个社会的“存在主义的焦虑”。这种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理论思 潮和社会思潮,在当代的中国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中止对立的是非判断”、“封闭一切的 价值通道”、“从情感的零度开始”的理论思潮,与“耻言理想,蔑视道德,拒斥传统,躲避 崇高,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社会思潮相互呼应,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信仰失落、“形上 迷失”和“意义危
12、机”的迷惘与困倦。当今的时代迫切需要“价值范式”的理论重建。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具有解释功能,而且在实践的意义上具有规范功能、批 判功能和引导功能。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重新探索理论与实践的辩证 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经常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却往往忽视理论对 实践的“超越”,并因而在强化实践意识的同时却弱化了理论意识。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 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伽达 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伽达默尔
13、:赞美理论,三联书店1988 年版,第46页)。这个论断是意味深长的,值得深思的。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 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即历史地否定已有的实践方 式、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又历史地创造新的实践方式、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在实践自我 超越的历史过程中,理论首先是作为实践活动中的新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目 的性要求而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正 因如此,伽达默尔又说,“理论就是实践的反义词”(同上,第21页)。理论作为实践的“反义词”,并不仅仅在于理论的“观念性”和实践的“物质性”更在 于理论的“理想
14、性”和实践的“现实性”。人是现实性的存在,但人又总是不满足于自己存 在的现实,而总是要求把现实变成更加理想的现实。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 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理论对现实的超越,还在于它以自身与现实的“间距性”而批判性地反思实践活动和规 范性地矫正实践活动。人类的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具有“二律背反”的性质,并因而表现出 正、负“双重效应”。无论是当代人类所面对的“全球问题”,还是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以物 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都表现出了实践活动的二重性。因此,实践需要理论的“反 驳”,即理论地批判反思实践活动并促进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理论之所以能够“
15、反驳”实践并促成实践的自我超越,是因为理论自身具有三重特性: 其一,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即理论是人类认识史的积淀和结晶,因而它能够以“建 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去反观现实的实践活动;其二,理论具有 “时代的容涵性”,即理论是“思想中的时代”,因而它能够以对时代的普遍性、本质性和规 律性的把握去批判地反思实践活动和规范地矫正实践活动;其三,理论具有“概念的体系性”, 即理论是概念的逻辑系统,因而它能够在概念的相互规定和相互理解中全面地观照实践活 动,并引导实践活动实现自我超越。理论对实践的超越,更重要的是在于它能够把握到实践的“规律”,从而像马克思所说 的那样,“缩短
16、”并且“减轻”实践过程中的“阵痛”实践总是以“片面性”的形式而实现 自己的发展,即总是以付出某种“代价”为前提而实现自己的发展。由此便不可避免地造成 实践过程中的,特别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阵痛”。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以其对实践 活动的规律性认识而“缩短”并且“减轻”这种“阵痛”,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理论不仅规范和引导人们“做什么”,而且规范和引导人们“不做什么”。人们总是以某 种理论、观念去观察现实,并用这种理论、观念规范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 途径与方式。马克思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要求我们面向现实,深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又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发 展观去观察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体育场馆建设质保合同2篇
- 2024年新型环保建材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
- 2024版企业高管劳动合同及培训服务合同整合版3篇
- 2024年度企业风险评估与合规咨询合同2篇
- 2024年度互联网平台软件授权与运营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新能源项目设备采购合同样本范文2篇
- 2024年度种羊养殖环境保护与减排合同3篇
- 2024年事业单位项目聘用合同范本下载3篇
- 2024年标准版融资租赁委托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塔吊技术培训合同2篇
- 内审检查表完整版本
- 2024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及答案
- 上海市复旦附中2025届高一上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题库及答案5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 肿瘤所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
- 中考英语词汇
-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及解答
- 3.3 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提分训练《六选五》专题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