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初二 语文《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 初二 语文《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 初二 语文《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 初二 语文《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 初二 语文《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 李晓梅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背景;2、把握本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3、感受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豪放飘逸。教学过程一、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文集传世,里面收录了我们曾经学过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等诗作。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丰富,风格豪放飘逸。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人在唐代并称“大李杜”。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

2、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李白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二十五岁的青年李白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思考探究1、这首诗歌题目中含有“送别”二字,它所表达的情感与一般的送别诗有什么区别吗?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那么浪漫主义的诗风究竟有什么特点?朗诵诗歌,感受韵律美首先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播放视频朗诵)唐李白唐李白渡远/荆门

3、/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明确: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每一句五个字,朗读时可以采用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来进行。全篇两两句一组,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有对偶和平仄的规则。本诗的韵脚为OU。品读诗句,探寻艺术美品读诗句首联一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指乘船远行,“从”是“往”的意思。首联有两个地名,“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楚国”,楚地,今湖北一带楚国故地。【译文】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首

4、联点题,以明快的笔法交代了诗人出行的行程、乘坐的交通工具、游踪和出游的目的地。从蜀地出发,路过荆门山,来到楚国。表达方式属于叙事。诗一开篇即为下文奠定了豪迈、喜悦的感情基调。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尽”,消失。“江”指长江,长江水。“大荒”,辽阔无际的原野。【译文】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渐渐隐去,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莽原。舟顺水势,迅疾如飞,两岸青山,不停地向后退去,渡过荆门,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到这里江水也逐渐地散开了,失去了它原来的野性,平稳地向远方流着,颔联正是描绘这样一幅苍茫壮阔的江景,一咏山之有尽,一叹水之无穷。这里的自然景色与蜀地有显著

5、的变化,使第一次出蜀的青年李白产生极大的新鲜感,写出了一种壮景豪情。【意象】颔联描述了诗人此时此刻所见之景 ,所选的景物是“山”“平野”“江”“大荒”,但这并不只是纯客观的景物描摹,而是深深染上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色彩,称之为“意象”。意象特征情感平野粗犷、博大、劲健壮阔奔放、气势浩大蓬勃朝气 喜悦开朗壮志满怀 豪情万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大荒【炼字】品析颔联中的重点字词,大家觉得哪几字极富有表现力?明确:动词,“随”、“尽”、“入”、“流”四个字。从这四个字看出,诗人写景角度是移动的, 而非定点观察。“随”字,连接了山和原野,让山一点点往前走,走着走着就逐渐消失进了茫茫平原的怀抱。诗句将群山与原野的

6、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动态的。 一个“随”字让本来安静的山动起来了,化静为动,神奇的文字调动了读者的丰富感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则写活了江水。 “入”字将李白和他的行舟送进了整个辽阔的湖北平原。 这一“入”字,仍然是让读者不仅发现了长江之奔腾 ,发现了天地之开阔 ,更从自然景物中 发现了 “李白”,发现了那个精神振奋豪情满怀的李白:人坐舟中,舟行水面,水咆哮而下,舟和人也随着咆哮的江水冲进了漠漠平野,无边大荒,给人一种无比新奇之感,振奋之感。请大家仔细品味“尽”字和“流”字,是否也发现了诗人李白选词炼字之精妙?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海楼”海市蜃楼,这里

7、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译文】夜晚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变幻出绮丽的海市蜃楼。在颔联描写了白天的景象之后,颈联书写了夜景。一写水中之月,一绘天边之云。虚实结合,是诗人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修辞格写成的。在“月下飞天镜”一句中,本体是月亮的倒影,喻体是天上飞来的明镜,突出月亮皎洁澄澈的特点。在“云生结海楼”一句中,本体是云彩霞光,喻体是海市蜃楼,写出云霞变换多彩的特点。颈联勾勒出一幅水中映月图,一幅天边云霞图,比喻奇特,想象丰富,描摹虚景、幻景,表现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和夸张。【经典写景佳句】1、颔联和颈联意象壮美,有“山、平野、大荒、月亮、云霞”,均是描摹

8、阔大高远之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从构图看,意境高远,辽阔宏大。2、情景交融,抒情自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在疏朗明丽的意象中,在飞动雄阔绮丽的写景里,诗人对楚地风光新奇而美好的感受,对未来乐观的憧憬及酣畅欢快的心情、开朗纵放的意气都飞逸于言辞之外。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喜爱,故乡水是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译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仍然怜爱这来自故乡的长江水,行程万里漂送我乘舟远行。尾联抒发作者离乡惜别的情思,写得曲折含蓄。关注“送”字,究竟是谁送谁?尾联蕴藏着怎样的情感密码?这里为什么要用“仍”字呢?原来,尽管诗人已经来到新异开阔的新天地,兴奋激动,壮志满怀,

9、但仍然有对家乡的眷恋,仍然把这里的水当作“故乡水”,情不能自已。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用拟人手法写故乡水对我依依不舍,相送万里,把自己的不舍移情于水,更显自己对故土的深厚感情。这首诗题为送别,当指故乡水万里相送的意思,尾联“送”字点明题旨。一个“仍”字,一江“故乡水”万里相送,让我们看到了初出家门的年轻的李白,他的心在一瞬间的湿润和纠结。既有仗剑出行的豪情和对人生未来的憧憬,又有每一次回望故乡的不舍,读来令人动容。六 、小结浪漫主义诗风:豪放、飘逸从意象的选择;炼字修辞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诗人用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忽而写大地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天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对白天山峦起伏、江

10、流奔腾的欣赏,忽而写对夜晚天空云霞变幻的感受。最后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表现离乡惜别的情思,给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七、课后作业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发挥想象进行描写。(100字内)。通过学习本诗,我们感受到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请再找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赏析。参考文献:张德云.以读带赏:析渡荆门送别的艺术魅力M.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6月2郭莉莉.渡荆门送别基于教学的解读M.山东教育.2012年12月3李元洛.壮游的典礼李白渡荆门送别新赏M.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9年2月4廖楚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浅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主题思想M.理论与创作.2000年5月5朱润.当酒神遇见太阳神渡荆门送别、旅夜书怀之比较M.文教资料.2014年8月6杨胜刚.中国古诗中抒情的有然M.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1月7孙连琦.谈李白诗中的山水描写M.锦州师院学报.1983年2月8顾素芝.悠悠故乡情 ,万里话送别浅析李白渡荆门送别M.现代语文.2009年8月9 许丹.意象在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价值以统编版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