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心理描写_第1页
阿Q正传心理描写_第2页
阿Q正传心理描写_第3页
阿Q正传心理描写_第4页
阿Q正传心理描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Q正传心理描写一、突出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从最后三章看,时局是构成阿 Q正传典型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人 物与环境的关系上,作者突出了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Q平时有一种 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 而痛绝之”的,而当举人老爷的船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人心摇动, 时局发生了急剧变化,他的思想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对革命党由深 恶痛绝而转为“神往”,并要“投降革命党”。而当他公开宣布造反, 未庄人都用惊惧的眼光看他,这情景,“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 雪水”,他更加得意地飘飘然起来,因而思想更加兴奋,喜不自胜, 于是就产生了要在政治、经济以及婚配问题上获得翻身的一系列“

2、革 命思想”。而当“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政权仍然被“原官”把 持,也就是说,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时候,阿 Q就变得“很容易闹脾 气”,“总觉得自己太失意”,特别是当他到静修庵去革命碰了钉子, 去“结识”假洋鬼子遭到了挫折以后,其情绪更是一落千丈,觉得“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甚至由忧 愁转为恼怒,产生了一种强烈而奇特的报复心理。阿Q思想的每一个变化无不深受时局变化的影响。作者正是在阿 Q思想变化的过程中生 动而形象地刻画了阿Q迫切要求“革命”而又始终不觉悟这个基本的 性格特点。同样,小说中的反动人物也因时局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心 态。在革命风声高涨时,他们一方面感到惶恐

3、不安,一方面机关算尽, 施展阴谋,或讨好自认为是革命党的阿 Q或相互勾结投机革命。时局 趋于平稳时,他们一个个摇身一变,以革命者自居,“目空一切”, 甚至挥动“哭丧棒”镇压革命。作者正是通过心态的变化刻画他们奸 狡、阴险的性格特点的。在社会生活中,时局是最为敏感的问题。时局的变化对社会人群牵系 最大最普遍。从时局的影响方面去描写心理活动,更能揭示人物的思 想本质;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心理的时代内涵,使人物的性格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更重要的是,因为人物心灵的胶片上留下了当时的人生世相、时代风云影象,从而使阿 Q正传成为反映辛亥革命的一面 镜子。这种形象就越有代表性,揭示的社会问题就越有普遍性。个性

4、是指这 个人物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物的独有的性格特征。个性越突出,人物形 象就越鲜明,越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共性和个性又是有机地统一在 一个人物身上的。阿Q的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 来实现的。熔心理共性于心理个性之中,可说是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的又一重要特色。从共性方面看,阿 Q的“精神胜利法”集中地 反映了旧中国整个国民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是长期的封建文化中消 极因素的沉淀与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失败主义相结合的产物。阿 Q 正传发表以后,很多人以为是骂自己,可见其心理内涵包容了多么 深广的内容。同时,阿Q向往革命,渴望改变艰难处境的强烈愿望, 也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能够说是生活在黑

5、暗的旧中国的广大贫苦 农民的共同心声。从个性方面看,阿 Q的心理活动又总是与他的社会 地位、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喜欢自夸也许是旧 中国国民的共同弱点,但自夸的内容却是各不相同的。地主、资本家 以钱财傲视他人,官僚们以权势地位傲视他人,知识界也能够知识傲 视他人,不过所有这个切于阿 Q无缘,他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就 只好拿“先前”来傲视他人:“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就是阿Q的自夸,不可能是别人的。喜欢别人奉承自己, 这也许是很多人共有的心理,不过喜欢奉承自己的内容却有个性之别。 阿Q对“真能做”的“颂扬” “很喜欢”。因为这与他的“割麦便割 麦,舂米便

6、舂米,撑船便撑船”的工作很合拍,偶有“颂扬”,也就 感到很对味甚至不辨是真心还是讥笑,而感到“很喜欢”。这种心态 自然也就为阿Q所独有。偏执守旧是封闭落后国家国民的通病,而这 种通病在阿Q身上却表现得极富于个性。一方面因进了几回城而“更 自负”,另一方面又认为城里人“条凳”的叫法和用“葱丝”的做法 是错误的、“可笑”的。不过阿 Q怎么知道这恰是他自己的可笑之处 呢?这与他长期生活在封闭式的未庄农村,对世间事孤陋寡闻相关,除 了县城,他不知道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所以以进城自负。又因为 他长期生活在未庄,习惯于未庄的生活方式,凡与这种生活方式稍有 不同,他就认为是错的、“可笑”的,正是阿 Q的生

7、活环境和生活经 历,使偏激守旧的通病在他的身上有了独特的表现。改变艰难处境虽 是广大贫苦农民的共同愿望,但阿 Q又有不同于其他任何贫苦农民的 独特的心理内涵。其他的贫苦农民也可能想象到自己参加革命党的情 形,但不会是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前来招唤他,“于是一同去”,因 为这于阿Q最便当。其他贫苦农民也会有政治上翻身的要求,但不一 定把小D看做第一个该死的,因为小 D曾夺了他的活路,与他有过“龙虎斗”的前仇。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阿Q独有的心理特点。熔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心理描写特点,还体现在阿 Q心理内涵中变化因 素与不变因素相统一的过程中。阿 Q身上最突出的莫过于“精神胜利 法”,在不

8、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又有所不同。当别人拿 他头上的癞疮奚落他时,就报复以“你还不配”;当挨了打时,就有“儿子打老子”的想法;当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他就想“告一状”, 使他被“抓进县里去杀头”,从而在精神上获胜。但是,在这些变动 着的心理内涵之中,从本质上看,又是由“精神胜利法” 一线贯穿的, 这又是不变的。阿 Q对革命党的印象也是这样的,当革命高潮到来时, 他的头脑里就出现了威武雄壮的“白盔白甲”,当革命处于低潮时, 他的脑海里就表现出“白盔白甲的碎片”,这是变动的,但他向往革 命以后,始终想到“白盔白甲”,直到抓进城里杀头,他还表明要“投”(革命党),这又是不变的。由此出发,鲁迅先

9、生曾断言:“中 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变的要素更多的 体现了人物的心理个性,不变的要素更多地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共性。熔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心理描写特色最突出地表现在阿Q的思维方式上当阿Q遭受屈辱或前途受阻,就产生逆反心理,设法报复对方,这也 是人们常有的心态,也可看做是阿 Q的心理共性。不过唯阿Q逆反得 奇妙。他头上长了癞疮,讨厌别人拿它开玩笑,这种护短的心理或许 人皆有之,但阿Q拿自己的癞疮作为嘲笑对方的材料(“你还不 配”),并进而觉得是一种光荣的标志(“仿佛在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这可不是一般人想得出来 的。当有人揪住他的黄辫子要他自己说

10、是人打畜生时,他就承认是“打虫”。屈服于强敌也许不是阿 Q独有的,但他由此“觉得他是第 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并进而由“第一个”联想到“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把自己与状元等同起来,从而蔑视对方,这可就是 一种超常的思维方式了。他报复赵太爷,报复王胡,报复假洋鬼子都 采用了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阿 Q的心理过程始终没有离开过这 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就是在遭受屈辱之后, 千方百计把他认为最光荣或最权威的事物与自己挂上钩,从而在精神 上战胜对方,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鲁迅先生称之为用“妙法克 服怨敌”。不管这种思路是多么不合逻辑,多么荒唐,或者行不通, 他还是死抱着这种思

11、维方式不放。这样,他在现实中总是失败的,而 在精神上却总是胜利者。这是一种在强压下被扭曲了的病态的思维方 式。造成这种思维方式的原因也许很多,最根本的还得从阿Q所处的社会地位方面去寻找。他长期生活在社会最低层,是一个极贫极弱者, 社会强加给他的屈辱,他无力抗争,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就只好用 自欺的方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封建文化对他的长期毒害,也是造成这种奇特思维方式的原因之一。 他对秀才、举人、状元以及家族威风的崇奉,对封建伦理道德的遵循,“样样合于圣经贤传”就透露了这方面的消息。鲁迅先生曾对阿 Q “永 远得意”下了一个评语:“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世

12、界的一个 证据了。”再看阿Q把癞疮看成是高尚、光荣的标志,与封建遗老们 把封建文化的糟粕看成“国粹”,其思维形式是何其相似乃尔 !从思维 方式上表现人物性格比从心理活动上去表现更为重要。因为:其一, 思维方式的形成比心理活动的形成需要更长久的历史沉淀,而且是心 理活动展开的方式和导引,从而也就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露社会的病 根。其二,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如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 所以成为狂人,就因为他具有狂人式的思维方式一样,阿Q其所以成为阿Q也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阿 Q式的思维方式。阿Q能够成为世界文 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在很大水准上应归因于鲁迅先生致力于从思维方式上表现人物性格的成功。我以为这是

13、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上的高明 之处,也是超过其他作家的伟大之处。三、描写心理活动的技法丰富多采鲁迅先生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技巧也是很讲究的。使用丰富多彩的 技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是构成阿 Q正传的心理描写的又一特色。 这里我想从丰富多采的技法中举出几例略加说明,作为理解这个艺术 特色之一斑。1、通过绘制心理图画,传达心理信息。作者在表现阿Q的一些重要的心理活动时,使用了绘画的方法,描写出来的心理活动给人以浓烈 的图画感。最能体现阿Q“革命”要求的是阿Q宣布“造反”的当天晚 上在土谷祠里迸跳出来的一系列思想。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描写他的 心理活动,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一幅形象鲜明的图画。根据画面内容, 我

14、们能够依次把它们称为:革命党威武的行军图,阿Q在政治上的翻身图,阿Q在经济上的翻身图,第四段是关于阿 Q选择配偶的,不妨 称之为“选美图”。这些画面传达出重要的心理信息,是我们理解阿Q思想性格的主要依据。他把革命党想象得很威武,并且亲切地招唤他 参加,这反映了他参加革命党的热切愿望,但他把革命党想象成“白 盔白甲”,手拿“钢鞭”、“钩镰枪”,这又反映出他对革命党的无 知,表现了封建文化对他的很深的影响。他想象自己参加革命党后在 政治上翻身的痛快劲儿,那种威风凛凛的神气,反映了他受压迫之深 重,翻身愿望之强烈,但他要把自己凌驾于一切人之上,不分敌友的 乱杀一气,说明他只不过把政治上的翻身看成是泄

15、私怨而已。他对改 变长期拮据的经济状况也有强烈的要求,但从画面上传达出的心理信 息看,他只不过是把经济上的翻身看成是自己便于拿东西,并要奴役 同自己一样长期被奴役的小 D,实际上他不过是把革命看成是谋一己之 私利罢了。革命成功了,要有比较理想的配偶,这也无可厚非,但他 的挑选却浸透了封建的道德观点和封建审美意识。我们说他始终不觉 悟,主要是指他对革命的目的、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始终没有准 确的理解。认为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而又始终不觉悟是阿Q思想性格的核心,这是对心理画面传达的心理信息作了分析、抽象之后而得出的结论。也正是这个矛盾的思想性格决定了阿 Q悲剧的结局。心理活 动的画面化,使人物性格

16、更加鲜明、生动,使人物形象更显得栩栩如 生。当然,心理信息能够不借助画面得以传达,但小说毕竟是形象性 很强的文学作品。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比直露的说教总要好些。绘制心 理活动的图画,传达人物的心理信息,也许不是鲁迅先生的专利,比 如,莫泊桑在项链中对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就很富画面感。但两 者的方法又有不同之处。玛蒂尔德的心理图画是作者从旁代为描绘出 来的。阿Q的心理图画是作者让人物通过想象幻化出来的,更能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点。从画面形象能够看出,鲁迅先生使用了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多地体现了民族的风格,从而形成了阿Q心理描写的又一特色。2、通过推动人物触发联想,丰富和深化心理内含。在阿 Q被

17、押赴刑 场游街示众之际,有一段关于他的极精采的心理描写: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 曾在山脚下遇见一人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 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 到未庄;不过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 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 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 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这段心理活动由相似联想构成。作者在这里是通过联想的描写来表现 人物内心活动的,更深入更彻底地透视了人生世相,有力地揭露和鞭 挞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昭示了愚昧、麻木的严重危害性:不但 协助封建势力吃掉了阿Q的肉体,而且吃掉了阿Q的灵魂。这就是中 国革命难以发生,即使发生也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还能够据此窥见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药和本篇中所表现的一个共同的 思想:要使中国有希望,必须揭露、批判国民的愚昧、麻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