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_第4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 苑 秀 红 一、研究的背景目前,对普通中小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也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本项目针对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下同)学习特点做专门的研究,国内还未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彰显出来。目前由于国内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各行各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和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初中

2、阶段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而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这种巨大变化,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感触颇多。“要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要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必须要调整心态,适应学生的这种变化,研究如何教好管好他们,培养其成为有用之才。为此本课题不仅要从理论角度广泛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期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二、研究的概况(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的内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学习:泛指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目前,心理学界对学习

3、的解释众说纷纭,几乎每个学习理论家都对学习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我们认为其实重点有三:第一,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第二,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因为有些因素(如适应、疲劳等)也可导致行为的暂时变化,另外学习之后的遗忘也是不可否认的。第三,主体的变化是由他(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至此,我们可以给学习归纳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人的学习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或

4、扩展到各种媒介笔者理解)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人类学习的典型形式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它不但具有学习的一切本质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媒介)的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在学校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已经形成并积累下来的、以语言符号为物质形式的社会历史经验,即间接知识经验。这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结晶。内容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规范及行为准则等。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这些知识经验,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形成必要的才能和品德。虽然我们强调掌握书本的间接知识经

5、验,但是并不否认在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直接经验。其实,掌握知识总是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其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同于日常生活或其它松散方式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求、科目内容、时间安排和组织形式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还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全面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这种学习和劳动者、科学家通过实践直接去探索尚未

6、发现的事实与真理的认识活动有所不同。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所发现,尽管此过程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但他们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还是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将来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打好基础。中职生的学习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我们不可能做面面俱到的研究,只能以学校范围内为主,针对学生具体表现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从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找到共性特征。针对不同的情况与类别找到相关对策。重点解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

7、问题,以便在实践中因材施教。最终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具备应有的素质,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技能型人才或中初级管理人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一是对中职生学习特点中的共性问题予以总体把握。二是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相关对策。三是进行广泛实践,总结推广。(三)重要观点1、中职生“十差”: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厌学)、学习兴趣差、学习自主性差、学习自信心差、学习意志力差、学习氛围差、学习效果差。2、中职生“二强一高”: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3、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方法与对策,核心是因材施教。(四)研究的方

8、法1.观察法:通过普遍观察和对主要对象的重点观察,对学生学习现状有一个初步印象。2.调查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调查,定性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3.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到绝对数和比例数。4.分析归纳法: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特点的现状。5.讨论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归纳的总体情况进行讨论,得出一系列对策或方法。6.实验法:对讨论出的对策与方法进行实验。7.总结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8.反思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使对策和方法更为有效合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得失。9.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找到理论依据。(五)

9、研究的步骤1.确定总体思路:先在师生中进行广泛的调研,并结合项目组成员教育教学体会,总体把握中职生学习特点,然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分类(如文化课与专业课,文科与理科专业课)研讨,找到适应不同门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策,最后分别进行教学实践、总结,找出规律。2.确定研究步骤与时间(1)2006年6月之前,进行广泛的校内外调研,统计调查结果并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2)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讨论对策与方法,分子项目设计出一系列对策、方案并进一步实验。(3)2007年7月至12月,各子项目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形成文字材料,集中讨论。(4)2008年6月之前,汇总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

10、理论总结,形成研究报告。3.确定出的子项目名称及完成时间子项目一:中职文史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子项目二:中职理工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子项目三:中职学生基础课学习特点与对策上述三个子项目完成时间为2007年12月。三、研究的过程(一)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多年执教经验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中职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为了更客观深入了解目前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集思广益,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对本校和当地其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开展了调查。1.问卷内容2.问卷统计3.问卷分析归纳我们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横轴)和学生选择率(纵轴)用柱状图直观表示如下:统计数据

11、表明,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基本归咎于: 1学习兴趣;2.主观努力;3.教师教法;4.学习基础;5.同学帮助;6.学习方法。(二)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的很多方面和我们定性了解的非常接近。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曾经尝试着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些已初见效果。在共同讨论研究后,我们制定出了进一步的对策,大家分头行动,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一: “技能先导法”的教学尝试(见附三)实验研究二: 给中职生适当的学习“压力”(见附四)实验研究三:文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见附五)实验研究四:评价研究(见附六)四、研究的总体效果(一)学生的变化通过上述研究及实践过程的实施,学生

12、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教师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如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它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学改革,提高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三)研究的达成度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收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正在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五、研究的结论与反思(一)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实践。如“加压”的做法与当前大力提倡的“减负”看似背道而驰,结果却殊途同归;常规的“理论技能”的模式让学生越学越厌烦、越学越不懂,而采用“技能先导法”却使学生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明白。所以,没有绝

13、对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就是最好的。(二)教学过程不应只看表面,而应挖掘与改善深层次的东西,治标更要治本。如对于学生厌学、不会学的现象,我们找到了根本原因,缺乏自信心、目标不明确等,从根本上加以教育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能力与素质重于知识与技能。知识和技能可以在短时间经过培训达到要求,而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却非一两日之功,功到自然成而且使人受用终生。参考文献:1.梁星乔编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2.齐健 等著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王如才著主题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美)M希尔曼著;陆怡如译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5.(美)Barbara L. McCombs James E. Pope著;伍新春等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6.Shirley R.Steinberg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