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1页
2022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2页
2022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3页
2022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4页
2022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教学案例资料选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教学案例资料选编资料汇编目 录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学记录和反思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教学分析和案例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4、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床头上的标签5、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夜晚的实验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7、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8、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灯光一文教案9、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一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蚁国英雄”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学记录和反思绝对值得一些。准备许久,就为了今天这两节叠课。上课。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2、正好有照片。太晚了,留一笔,再整理。反馈:大部分同学的暮省本上只是记录了课堂的流程和对课文的理解。有几位同学找到明确足以表达的感觉。老师将晏所归纳的关于居里夫人的事件,让我们重新改变顺序,上到后面,我才知道老师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描写人的散文时加入一点思路及技巧。;一;一;钦写文章不再像过去那样一事一议,写一种品质,最后写了很多品质。而是应该每件事情写得不一样,实际是为了一个目的,写出一个品质。;一;一;康课上,我们在一起讨论,一起出点子,一起整理。当电子会在一块儿时,大家是多么默契。居里,美丽的居里。是他坚持带来了新的镭的发现。我们要学习她刻苦的精神。写高品质的散文,需要将精彩的事例和文

3、风写出,最重要的是神。;一;一;季跨越百年的美丽行文特点.前后照应,围绕同一中心写很多个事例,层层递进。高中写作可参考此方法,多个素材描写一个人,层层递进。;一;一;聂写一个人的散文,要有各种事件串联在一起,表现出所要表达的这个人的精神、品质、抽出这个人的神。;一;一;齐今天,老师给我们联上了三节语文课,为的是要给我们上好居里夫人这一课。我丛冢领会了许多东西,就从写作角度来看,初中时,我们写人通常只会写1至2个事例,以此来点出中心,但高中却不一样,你可以连续,不,是一定要连续写出许多个事例来,但是,中心都是只能有一个。且这些事情比粗是层层递进,有浅入深,或者说是早在前个事例就埋下了伏笔,这也是

4、大作家与一般人的区别所在,不管怎么说,初中和高中果然是隔了很大的距离啊!;一;一;章连续三节的上课令我印象颇深。自行阅读、陈列事件、打乱排序,重组文章.一环又一环紧紧相连。不知不觉中,对文章脉络、所用材料、中心思想了如指掌。文章的题目起得实在好,美丽一词不仅止于表面,还指科学精神,指内心,指行为,指理性思考。老实说,若按常规套路学习。这些或许也会知晓。但绝对记忆不深,估计一两个星期就淡忘了。而且没有什么收获,仅仅是机械强记。学习的法更胜于勤。许也系的方法是对于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或许上课天马行空,不知所云,但学习之法已印入我心。;一;一;修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教学分析和

5、案例教学分析我执教的课文一百个问号之后.并告诉我们真理是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课本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共鸣。想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能带动整篇文章的学习,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老师能对话,真正提供学生以后学写议论文的思路。教学案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

6、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2)齐读一遍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

7、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

8、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7、齐读第二段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9、一起读这句话!10、这里的!各指

9、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一;一;一;一;是什么呀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一;一;一;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

10、收获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

12、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涔、潸的读音。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学生读书后全班

13、交流初读后的感受。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

14、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

15、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

16、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第二课时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

17、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体会写法: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

18、、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

19、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

20、,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附:林清玄和时间赛跑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2朱自清简介(略)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床头上的标签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

21、科学的信念与追求;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1).别具匠心的标题。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2).精心的选材。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

22、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lsquo;氯化碘rsquo;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

23、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四、练习巩固:1、课后题。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联系综合活动开展)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夜晚的实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

24、课时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题:7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薄膜

25、: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领域:区域、范围。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通过换词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板书:蝙蝠斯帕拉捷)4指导分段第;一;一;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第二段(第2;一;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第三段(第7;一;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5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判:左右相等;添:注意点和捺。第二课时一、激趣导人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

26、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二、精读指导1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一;一;一;一;产生好奇:一一;一;一;一;一(2)交流。(板书:凭什么)(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一;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4)指导朗读。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2理解第二段实验的情况怎样(1)默读,思

27、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一;龟翔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一;屯行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第一次)(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相机点拨。(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板书:做法结果思考)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瞎子引

28、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5)默读第4;一;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板书:发现原来是)(6)指导朗读。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

29、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指名读,齐读。(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一;飞行的秘密的经过:(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1分部分复述;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第三课时一、复习导人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3过渡:

30、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二、精读指导(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2指名读第7自然段。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板书:超声波)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板书:巨大恩惠)又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勤于

31、钻研,立志造福人类。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汤姆middot;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middot;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middot;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middot;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与lt;lt;汤姆middot;索亚历险记相关联的一本书

32、是lt;lt;哈克middot;贝利历险记。作者风采马克middot;吐温(1835;一;1910)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middot;吐温是笔名,他原名是塞缪middot;朗荷恩middot;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的一个地方法官家庭。父亲是一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年轻时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密西西比河水手、淘金工人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马克middot;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

33、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middot;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middot;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毫不留情。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middot;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反思组内教研课,我选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平时对冰心总是心存敬意,冰心文章的语言清丽、典雅,作品以歌颂母爱、儿童、大自然为主。字里行间总是透着浓浓的情意

34、,让人心向往之。因此,这篇文章成为首选。由于偏爱的缘故,觉得教学这篇文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学习这篇文章上,而是通过这篇带动其他冰心的作品,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近冰心。设计的成功之处:1、夯实字词的设计字词是基础,高年级同样要重视字词的教学。只不过,在高年级,字词教学不是重点而已。要求也与低中年级不同。这篇课文,我一揭入题目就引导学生理解拣的意思,并让学生注意与捡的区别。在反馈写了几处地方时,我还让学生注意颐和园的颐的写法,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臣字,并让他们书写一次;澜字笔画多,让他们书空,数清笔画。2、夯实文本理解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课文很多地方写了孩子的多,第一和第三自然还通过

35、联想的方法写出了多。于是引导孩子反复读这段话,找出写孩子多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说了,冰心奶奶看到这么多的孩子而感到厌烦那么这些句子,除了写孩子的多,你还能品味出什么来学生再深入细读,从而得出,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是活泼可爱的,是充满阳光的,是美丽的小天使。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还不仅是天使,他们还是春花呢从而引出对5.6自然段写海棠花的句子的理解。而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也只抓住一个旺字,围绕它而展开句子的学习。反复读描写海棠花旺的句子,领会联想方法的妙处。3、夯实整体感悟的设计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以孩子和花为变化中的两个点,抓住两个点相似的地方,揉合成一篇非常有温馨气

36、息的爱的篇章。怎么让孩子整体感悟到我设计了仿写的环节。仿写的内容也从冰心的诗中得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儿童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又将是什么呢儿童呵,是_是_是_从冰心奶奶的诗中选仿写的内容,意图有二:一是形成整个教案设计的整体感;二是通过这种看起来比较简单,表达却很真切的方式,从整体上体会冰心奶奶的爱儿童之心。应该来说,孩子能用这种看起来有点排比的方式写句子。4、文本拓展学习的设计设计本课时,原意就不只是针对这篇课文。于是网上查看冰心奶奶的一些资料。对冰心的生平,对冰心的文风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于是在学习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内涵之后,我选了作

37、者另一篇表达母爱的纸船作为欣赏的内容。欣赏时要求也不高,只需在静静地音乐中听著名播音员丁建华朗诵,从中感悟。我这样由课文教学引导向课外拓展: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他不仅爱儿童,她也深爱着自己的母亲。32岁的时候,到美国去留学,行驶了几个月之后,在船上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听一听著名的配音演员丁建华是怎么朗诵的。授课的困惑:1、这篇课文的教学在设计时想得很美,觉得比较贴近本班学生的实际。有人说一开头要设计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觉得轻松,增强他们的信心。我的开头设计让他们读课题,比较一下拣与捡的区别。不知什么原

38、因,这样的练习举手者竟只有寥寥数人。难道是我设计太深了另外,根据平时的训练,课堂练笔应该是最出风采的一段,可是,这次的课堂练习不佳。练习设计也只是将读课文时对儿童的理解用排比的方式写出来呀,但写得好的不多。是不是设计本身就限制了练习的变式2、现实中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想喜欢表现自己,仿佛他们已经厌倦了那种课堂气氛热闹的生活。我们想尽了很多办法,也定了一些措施,比如设计课堂发言纪律表,定期评比;比如课堂尽量采用新鲜、就事论事的评价性用语等。但这些做法也只是昙花一现,效果难以持久。特别是到了公开课的时候,举手的竟更是与平时不一样。是否事先做思想教育不到位如果真要做好思想教育,不就预示着平时教育的不

39、足之处吗后记:后来一次到七班代课,我将这同样的教案放到他们班上。发觉上课效果非常好,学生也觉得非常有趣味。但只上到设计的一半,下课铃声就响了。这时便有所感悟:是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了,开课过程中,为了展示自己的设计特色,难以做到真正地落实。整个课堂是以开课为开课了,很多时候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常常是走过场的形式。比如没读好,就走下一步,比如没理解好,就急着搞下一个环节等。还有一个,就是高估了孩子的预习能力。觉得布置预习,万事就可大吉。因此,如果退一步说,课堂教学设计和落实比起来,如何做到真正落实,显得更重要。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灯光一文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

40、,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

41、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4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

42、们新中国的灯)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4集体交流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一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1围绕难忘的lsquo;第一次rsquo;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

43、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课前准备: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2学生朗读要求。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

44、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明确说话要求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

45、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lsquo;第一次rsquo;,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

46、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表述是否具体、流畅。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

47、,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课时写作讲评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2提出评议重点: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

48、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蚁国英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激情的教学语言,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再度开发。教学目标

49、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教学时间一课时板块一直面蚂蚁的卑微1英雄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胸怀和业绩,有着铮铮铁骨和不怕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心中像一座丰碑,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也和英雄有关,题目是;一;一;蚁国英雄,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2这里的蚁是指;一;一;蚂蚁。你对蚂蚁有哪些了解*你的介绍使我想起了文中的一个词,(板书:区区弱者)齐读。你还能从哪些方面说明蚂蚁是区区弱者呢2一只普通的蚂蚁,通常体长在2到5毫米之间,比米粒还小,重量不足毫克,真的是比毫毛还要轻。看到蚂蚁,你还想到了哪

50、些词儿(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足挂齿)3小小的蚂蚁,地位低下,力量弱小,在人类看来它是区区弱者。区区弱者和英雄之间怎么会划上等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一;齐读蚁国英雄。板块二体悟蚂蚁的壮举1这个故事老师已经不知读了多少遍了,每读一遍都被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今天,咱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细细品读。请打开书本,轻声读读。2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读焚烧焦臭火神肆虐束手待毙火舌舐动肝胆俱裂(1)读得非常正确。除了横着读的,你还可以怎么读(2)为什么竖着读(3)咱们来看肝胆俱裂这个词,俱是什么意思肝胆俱裂呢(4)练写肆。3区区弱者和英雄之间怎么会划上等号的呢谁来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选用其中一个关联词来说说出示:虽然但是却4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