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航海轮水域通航标准NavigationStandardofNavigableAreasforSeagoingVessel(征求意见稿)XXXX发布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次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1总则1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2术语2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3船型4 HYPERLINK l bookm
2、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4通航水位5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5航道65.1一般规定65.2航道选线65.3航道主尺度8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6跨越航道建筑物12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6.1选址126.2通航孔设置136.3净空高度136.4净空宽度13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7穿航道设施15 HYPERLINK l bo
3、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7.1选址157.2埋设要求15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8临航道建筑物17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8.1选址178.2码头和渡口178.3取、排水口178.4修造船水工建筑物18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8.5锚地188.6固定建筑物与航道的安全距离18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9船闸209.1船闸
4、规模和尺度209.2船闸布置和设计水位20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10安全保障22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10.1导助航设施2210.2安全监管设施2310.3防撞要求23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A船舶水上高度表25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B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30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
5、nt 附加说明31条文说明32 -1总则1.0.1为统一我国海轮通航技术要求,保障海轮通航安全,发挥海运优势,适应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海轮通航水域的航道、船闸、挡潮闸和跨越、临近、穿越航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通航安全论证等。与邻国有航运协议的国际(国境)河流和水域中通航海轮航道上的建筑物,应根据两国协定参照本标准执行。1.0.3通航海轮的航道及其相关建筑物应按批准的航道等级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航尺度应通过综合技术比较,合理确定。不易扩建、改建的永久工程应按远期规划的航道等级进行设计。1.0.4通航海轮水域涉水工程应贯彻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合理
6、利用资源,节能环保。1.0.5海轮通航水域通航标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通航海轮水域NavigableAreasforSeagoingVessel海轮可以通航的水面范围,本标准中通航海轮水域特指我国沿海人工维护或监管的可供海轮安全、便捷航行的水域以及内河、湖泊可通航海轮水域。2.0.2非限制性航道UnrestrictedChannel船舶航行时不受边坡和岸壁影响的航道。2.0.3限制性航道RestrictedChannel船舶航行时受边坡影响的航道。2.0.4运河式航道Canal船舶航行时受岸壁影响的航道。2.0.5跨越航道建筑物Constru
7、ctionsSpanningtheChannel在航道水面上方通过的建筑物,如桥梁、架空缆线、管道等。2.0.6穿越航道的设施ConstructionsCrossingundertheChannel从航道下方通过的建筑物,如隧道、电缆、管道、涵管等。2.0.7穿越航道建筑物埋深EmbeddeddepthofConstructionsCrossingundertheChannel航道底面至穿越航道建筑物顶部(含硬质材料覆盖层)的最小尺度。2.0.8临航道建筑物ConstructionsAdjacenttotheChannel航道两侧需占用岸线或水域的建筑物或设施。2.0.9通航净空Navigat
8、ionClearances通航净高和净宽的总称2.0.10通航净空高度VerticalClearanceHeight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孔两侧墩柱的通航范围内从建筑物最低点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间的垂直距离2.0.11通航净空宽度HorizontalClearanceWidth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孔两侧墩柱的内空范围内垂直于航道轴线方向上的可供船舶安全航行的有效宽度,不包括建筑物墩柱引起的紊乱水流对船舶安全航行影响的宽度。2.0.12海船闸SeaLock通航海轮的船闸。2.0.13代表船型TypicalVessel确定跨越航道建筑物通航孔尺度和穿越航道建筑物埋深及相应埋深长度时所采用的船型。2.0
9、.14设计船型DesignVessel航道设计时所采用的船型。2.0.15设计最高通航水位HighestNavigableDesignedWaterLevel允许船舶正常通航的最高水位。2.0.16设计最低通航水位LowestNavigableDesignedWaterLevel允许船舶正常通航的最低水位。3船型3.0.1设计船型应考虑运输经济性、港口航道自然条件、现有船型和未来船型发展趋势、预计使用港口航道设施的船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3.0.2代表船型应根据拟建桥梁或水中建筑物所在航段的规划船型,并应结合当前通航的船型综合确定。3.0.3规划船型的确定应依据以下原则:(1)国民经济的战略
10、发展及潜在优势;(2)适应规划水平年水陆运输综合发展的需要;(3)航道、港口和水运产业等的长远发展规划;(4)国内外现有船型和发展趋势。3.0.4规划船型的规划水平年应采用30年。经济运输量大、船舶航行密度高的重要航道可采用50年。必要时,经论证可采用更长的年限。3.0.5确定代表船型时还应考虑特种船、工程船、修造船、军事船等非运输船舶及其他水上浮体的通航要求。3.0.6代表船型、设计船型的具体船型尺度可参考国家现行标准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附录A以及本规范附录A,并经分析论证后确定。3.0.7特种船、工程船、修造船、军事船等非运输船舶及其他水上浮体的有关尺度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研获
11、得。附录A(表A.0.12)列出了部分工程船水线上的高度值可供参考。4通航水位4.0.1通航水位应包括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4.0.2设计通航水位应根据跨越和穿越航道建筑物所在水域的自然条件、性质及航道规划情况来确定。4.0.3设计通航水位的确定应以满足船舶航行及跨越、穿越航道建筑物的安全为原则。4.0.4跨越航道建筑物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潮位,必要时经论证可采用年最高潮位频率分析5%的水位,该水位宜采用耿贝尔I型极值分布律进行计算。4.0.5跨越感潮河段通航海轮航道的建筑物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按以下方法确定。4.0.5.1当跨越航道建筑物所处河段的多年月平均水位的年
12、变幅大于或等于多年平均潮差时,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年最高洪水位频率分析5%的水位,该水位宜采用皮尔逊III型分布律进行计算。4.0.5.2当跨越航道建筑物所处河段的多年平均水位的年变幅小于多年平均潮差时,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按本标准第4.0.3条确定。4.0.6非感潮河段通航海轮航道的跨越航道建筑物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依据批准的远期内河航道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确定。4.0.7在确定历史最高潮位和采用年最高潮位或年最高洪水位进行频率分析时,其样本系列应不少于20年。当样本系列不足20年时应使用周边有代表性的水位资料分析确定。4.0.8跨越和穿越航道建筑物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在感潮河段应采用
13、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在非感潮河段按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确定。5航道5.1一般规定海港进港航道和潮汐河口通航海轮航道的等级按船舶吨级表示,船舶吨级应采用规划设计的可满载通过该航道的最大设计船舶吨级。航道线数应根据航道通过能力满足船舶通行要求的程度,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航道内船流密度较大,经论证有必要使大、小船或重载、空载船多道航行时可采用复式航道。复式航道中,大船航道和小船航道的布设应根据航行方式、疏浚工程量和港内泊位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航道的设计航速应根据设计船型、航道条件、通航环境、通航安全管理条件和工程经济性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航道的通航作业标准应根据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特点,结合通航要
14、求确定进港航道还应考虑与港口作业标准相协调。航道通过能力应综合考虑设计水平年的交通流情况、自然条件、航道条件和航道服务水平等因素,可采用排队论、经验估算等方法确定,必要时宜采用交通流模拟模型分析。需要通过航道的货运量或船舶艘次超过航道的合理通过能力时,单线航道宜扩建为双线航道。5.2航道选线航道选线应满足船舶航行安全要求,结合港口总体规划、当地自然条件、交通流、引航条件、工程量和维护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航道选线应全面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并应对海床稳定性、船舶通航安全等进行论证。宜充分利用天然水深,避免大量开挖岩石、暗礁和底质不稳定的浅滩,并应对航道泥沙回淤做出论证。通常情况
15、下应减小强风、强浪和水流主流向与航道轴线的交角。航道轴线宜顺直,避免多次转向。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必须多次转向时,宜采取减小转向角、加长两次转向间距、加大回旋半径或适当加宽航道等措施。浅滩段航道轴线布置应分析水动力及泥沙对航道的影响,并分析浅滩演变与航道轴线布置之间的关系。有整治工程时,航道轴线的布置还应结合对整治效果的预测布置。受潮汐影响的河口航道,宜利用天然深槽。当需穿越河口浅滩时,应着重分析河流、海洋动力和泥沙对航道的影响,分析河口滩、槽的稳定性。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对有冰冻的水域,航道轴线的布置应注意排冰条件和冰棱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尽量避开冰棱及排冰通道。527航
16、道转弯段转弯半径R和加宽方式应根据转向角0和设计船长L确定(图5.37),复杂情况宜通过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确定。5.2.7.110o030。时,R=(35)L,加宽方式宜米用切角法;水域狭窄、切角困难时,经论证可采用折线切割法加宽。30o060o时,R10L,必要时,航道转弯半径和转弯段加宽方案可采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验证。航道选线时应避免连续转弯,无法避免时,两个反向连续转弯段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设计船长。受自然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等试验手段进行研究论证。多航道交叉区段内,各航道应避免转向。各航道间有互通船舶要求时,交叉水域的设计应满足船舶转弯的安全要求。航
17、道交叉水域宜设置警戒区。多叉航道连接段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多叉航道连接处应考虑通视条件,满足船舶安全操纵的要求。连接段形式与尺度应根据设计船型、通航密度、水流和泥沙条件等因素确定。5.2.10.3多叉航道交叉点的布置不宜过于集中。5.3航道主尺度自然水深航道尺度应包括航道通航水深、航道通航宽度、航道转弯半径,人工航道尺度还应包括设计水深、挖槽宽度、设计边坡,见图5.3.1。有电缆、桥梁等构筑物跨越时,航道尺度还应包括通航净空尺度。通航水0逋航底面-V设计通航水位舫道通庄戏盘图5.3.1航道设计基本尺度航道通航宽度由航迹带宽度、船舶间富裕宽度和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组成。单线和双线航道通
18、航宽度可分别按式(5.3.2-1)和式(5.3.2-2)计算。航道较长、自然条件较复杂或船舶定位较困难时,可适当加宽;自然条件和通航条件较有利时,经论证可适当缩窄。单线航道双线航道W=A+2cW=2A+b+2c(5.3.2-1)(5.3.2-2)(5.3.2-3)A=n(Lsiny+B)式中:W航道通航宽度(m);A航迹带宽度(m);c船舶与航道底边线间的富裕宽度(m),采用表532-2中的数值;b船舶间富裕宽度(m),取设计船宽B当船舶交会密度较大时,船舶间富裕宽度可适当增加;n船舶漂移倍数,采用表5.3.2-1中的数值;L设计船长(m);Y风、流压偏角(),采用表5.3.2-1中的数值;B
19、设计船宽(m)。表5.3.2-1船舶漂移倍数n和风、流压偏角櫃风力横风W7级横流V(m/s)VW0.100.10VVW0.250.25VVW0.500.50VVW0.750.75VVW1.00n1.811.751.691.591.45()3571014注:斜向风、流作用时,可近似取其横向投影值查表;考虑避开横风或横流较大时段航行时,经论证,航迹带宽度可进一步缩小。表5.3.2-2船舶与航道底边线间的富裕宽度c项目杂货船或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或其他危险品船航速(kn)W66W66W66c(m)0.50B0.75B0.75BBB1.50B注:对于坚硬粘性土、密实砂土及岩石底质等硬质底质和边坡坡度大于
20、1:2的情况下的航道,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c应适当增大。航道底边线与船舶可以到达的建筑物、岛礁等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确定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岛礁水下部分的形态及其航行安全需要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分析船舶通过以上水域的安全性。对液化天然气船舶通行的航道,通航宽度除应满足第5.3.2条规定外,尚应满足不小于5倍设计船宽的要求。液化天然气船舶需与其他船舶交会时,航道有效宽度应通过专项论证确定。影响航道尺度的因素复杂时,航道通航宽度应进行船舶操纵模拟试验验证,必要时可结合实船观测等方式确定航道通航宽度。航道通航水深和设计水深应根据设计船型吃水、船舶航行下沉量
21、、波浪产生的垂直运动、航道底质、水体密度、回淤强度和维护周期等因素确定。航道通航水深和设计水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D0=T+Z0+Z1+Z2+Z3(5.3.6-1)D=D0+Z4(5.3.6-2)式中D0航道通航水深(m);T设计船型满载吃水(m);对杂货船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实载率对设计船型吃水的影响;Z0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量(m),对于非限制性航道按图5.3.6-1采用;Z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采用表5.3.6-1中的数值;Z2波浪富裕深度(m),采用表5.3.6-2中的数值;Z3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m),杂货船和集装箱船可不计,油船和散货船可取0.15m。-i0-D航道设计水深(
22、m),即疏浚底面对于设计通航水位的水深;Z4备淤深度(m),应根据两次挖泥间隔期的淤积量计算确定,对于不淤港船体下沉fflzo(m)图5.3.6-1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值曲线表5.3.6-1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Z1(m)船舶吨级(t)50001000050000100000DWTV5000WDWTWDWTWDWTWDWT土质特性1000050000100000300000淤泥土、软塑、可塑性土、松散沙土0.200.200.300.400.50硬塑粘性土、中密砂土0.300.300.400.500.60坚硬粘性土、密实砂土、强风化岩0.400.400.500.600.70风化岩、岩石0.500
23、.600.600.800.80表536-2船、浪夹角屮与Z/H4%的变化系数值0102030405060708090()仃80)仃70)仃60)仃50)仃40)仃50)仃20)(110)仃00)(90)Z2/H4%(TW8s)0.240.320.380.420.440.460.480.490.50.52Z2/H4%(T=10s)0.550.650.750.830.900.971.021.081.101.15注:当DWTVIOOOOt时,表中的数值应增加25%;当波浪平均周期8sTls时,可内插确定Z2/H4%的取值;当波浪平均周期Tios时,应对z2进行专门论证。对于以骤淤回淤为主的航道,应综
24、合考虑骤淤发生的规律、船舶类型、通航密度及工程量等,根据港口营运需要和工程经济合理性,确定航道设计的骤淤重现期标准。骤淤强度沿航道变化较大时,宜沿航道确定不同的骤淤备淤深度。 -航道设计时,宜考虑当船舶由海域进入河口水域后水的密度对船舶吃水的影响。当自然资料不足时,航道所需通航水深也可按下式估算:D0=kT(5.3.7)式中k系数,有掩护水域可取1.151.2,开敞水域可取1.21.3。不同岩土类别航道边坡坡度可参考表5.3.8中的数值确定。对情况复杂的航道边坡应通过试验或按类似岩土特性和水文条件的现有航道确定坡度。当航道开挖较长且岩土特性有明显区别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采用不同边坡坡度。当航
25、道开挖较深且岩土特性有明显区别时,可采用变坡度设计。不同岩土类别航道边坡坡度表5.3.8岩土类别岩土名状态标准贯入击数N岩土有关指数淤泥土类流泥流态天然重度(kN/m3)14.9天然含水率3(%)85VeW150淤泥很软V216.655VeW85淤泥质土W4W17.6362.41.5VeW2.41.0eW1.5边坡坡度1:251:501:81:251:31:8粘性土类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砂土类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中等硬坚硬软中等硬坚硬极松松散中密密实极松松散中密密实W8158151030103018.7岩石类软质岩石硬质岩石19.517.618.719.518.318.619.618.31
26、8.619.6R30MPacR230MPaC1:21:31:31:81:1.51:31:51:101:21:51:51:101:21:51:1.51:2.51:0.751:1.0注:R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对粘质粉土和砂质粉土,当航道开挖深度超过5m时可采用相对较陡的航道边坡数值;通常情况下有掩护航道和开敞航道边坡坡度可不考虑波浪和水流作用的影响;但对有强浪和强流作用的开敞航道边坡坡度宜适当放缓。跨越航道建筑物6.1选址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选址应满足跨越航道建筑物下船舶通航安全、通畅的要求。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选址要与航道的自然条件和远期开发规划相适应,要与港口的现状及远期发展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
27、,要与通航船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相符合。跨越航道建筑物应选在航道顺直,海床、河床稳定,水流条件平稳,通航环境良好的航段上。跨越航道建筑物应远离航道弯道、滩险、分(汇)流口、渡口,其安全距离应不小于代表船型总长的4倍;远离港口作业区,其安全距离应不小于码头设计船型总长的2倍。在航道弯道建跨越航道建筑物宜一孔跨越通航水域或加大建筑物净空宽度。跨越航道建筑物的法线方向宜与水流主流向一致。必须斜交时,其偏角不宜超过5。若超过5且流速较大时,应加大跨越航道宽度净宽。当径流河段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的交角大于30时,应一跨过河。跨越航道建筑物在开敞式海域选址时,通航净空宽度的计算以涨、落
28、潮流主流方向与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夹角之大值计算或试验研究确定。在水流复杂或水流横向流速大于1m/s时的水域应通过船舶航行安全模拟试验研究论证净空宽度。航道上相邻两座跨越航道建筑物的轴线间距应保证船舶安全通过,轴线间距不宜小于代表船型5min航程的距离,必要时应进行实船试验。如相邻跨越航道建筑物之间轴线不能远离时,应尽可能靠近,并且保证相对应的桥墩、防撞设施成直线布置。跨越航道建筑物应远离航线复杂水域和锚泊水域。跨越航道建筑物距周边锚地边缘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倍锚泊船舶的总长。防台锚地和航线复杂水域的安全距离应通过专题论证确定。在潮汐作用为主的水域,跨越航道建筑物的上、下游顺直段长度宜大于代表
29、船型总长的4倍。不能满足该要求的应加大跨径或一孔跨越通航水域。在径流作用为主的水域,跨越航道建筑物的上游顺直段航道长度宜大于代表船型长度的4倍,下游不宜小于代表船型长度的2倍。不能满足该要求的应加大跨 - -径或一孔跨越通航水域。跨越航道建筑物水中墩柱的布置应经过模型试验研究,减小对航道的稳定、周边港口的水沙环境、海床或河床演变、滩槽变化等产生的不利影响。6.2通航孔设置跨越航道建筑物通航孔的布置应满足航运远期发展需要,应符合水深、水流条件、代表船型尺度、上下游航道、船舶航行密度、各类船舶的习惯航路、水上安全管理、港口设施等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要求。跨越航道建筑物通航孔的布置不得影响和限制航道的
30、通过能力。通航孔的布置应满足双向通航的要求。在水运繁忙的宽阔水域,通航孔的布置应满足多线通航的要求。在人工开挖的航道上或弯道上,通航孔的布置应采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6.3净空高度跨越航道建筑物通航净空高度应为代表船型营运时水线以上至最高固定点高度与富裕高度之和,起算面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富裕高度是为保障跨越航道建筑物下船舶行驶安全而设置的富裕量,可采用以下标准:(1)在通航海轮的内河水域或有掩护作用的海域,取2m;(2)在波浪较大的开敞海域,且建在重要航道上的跨越航道建筑物,宜取4m。当跨越航道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平均海面有上升趋势时,其上升的量应另计入富裕高度。平均海面上升的预测年限不应少于50
31、年。富裕高度中应不包括由跨越航道建筑物结构挠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引起的通航净空高度减少量。当通航水域上方建设跨越航道缆线时,其跨越航道的通航净空高度,应为缆线垂弧最低点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的距离,其净空高度值宜不小于代表船型营运时水线以上至最高固定点高度、船舶航行安全富裕高度和电力安全距离之和。电缆最低点不在航道通航宽度范围内时,航道净高和净宽可根据需要考虑电缆的悬链形式综合论证。6.4净空宽度通航净空宽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航道类型、通航密度和跨越航道建筑物所在水域的自然条件等因素。通航净空宽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B=KW(6.4.2)桥式中:B桥梁通航净空宽度(m)桥K扩大系数,非限制性和限制性航道可
32、取1.51.8,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取大值,掩护条件良好的水域取小值,风浪较大的开敞水域取大值;运河式航道应考虑一孔跨过可通航水域。W航道有效宽度(m)。6.4.3当船舶通航密度较大或船舶过桥时正常航速较大时,扩大系数K应适当加大。当垂直于航道轴线方向的横向流速大于0.5m/s或顺航道轴线方向的纵向流速大于2m/s时,扩大系数K应加大。当通航船舶中运输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等危险货物的船舶数量比例较大时,扩大系数K应适当加大。当海床或河床的深泓有一定摆动范围时,通航净宽应覆盖预测的深泓摆动幅度。- -穿航道设施7.1选址穿越航道建筑物的选址应与航道的自然条件和远期开发规划相适应,应与港口的现状及远
33、期发展总体布局规划相协调。穿越航道建筑物宜选在海床、河床较稳定、航道冲淤强度可预测的位置。穿越航道建筑物宜避开港口作业区和锚地。7.2埋设要求穿越航道建筑物的埋深和宽度应满足未来可能使用该航道最大船舶的通航要求,并能适应航槽可能的变迁。穿越航道建筑物的埋设顶标高应与穿越近、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考虑船舶应急抛锚时锚体的入土深度,且不应小于2m。穿越航道建筑物顶部埋深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当穿越的航道为人工开挖时,航道计算底标高应位于远期规划的航道设计水深加疏浚施工的允许误差处。当穿越航道建筑物所在水域的自然水深大于航道设计水深时,航道计算底标高可取航道范围内海床或河床的最低高
34、程。船舶应急抛锚时锚体的入土深度与锚的重量、类型、水深和抛锚海域的底质(自然底质或保护层类型)有关,可通过研究确定。在海床(河床)不稳定的水域,尚应考虑航道可能冲刷的最大深度;穿越航道建筑物满足上述埋深要求的宽度(图7.2.4)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在海床或河床稳定、航道轴线基本不变的水域,其宽度应不小于航道通航宽度的34倍,或不小于自然河宽。在海床或河床欠稳定、航道轴线摆动频繁的水域,其宽度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确定,并应覆盖航道轴线可能变化的范围。在通航水域宽阔、水深充裕的水域,其宽度应覆盖全部通航水域的范围。图7.2.4穿越航道建筑物埋深及长度示意图- - -临航道建筑物8.1选址临航道建筑物的
35、建设,应选在河床、海床稳定、水域宽阔、水深和水流条件良好的水域。临航道建筑物不应占用现行航道水域,恶化通航条件,并与远期航道规划相适应。临航道建筑物与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船舶通航、作业与建筑物运行的安全距离要求,并应符合第6.1.3条、6.1.6条、6.1.7条和6.1.8条的有关规定。在航道条件受限和弯曲、狭窄河段不宜修建临航道建筑物。8.2码头和渡口码头或渡口宜顺岸布置,造成河床、海床和水流的变化时不得影响航道安全通航。码头前沿线应与航道条件相适应,并与上下游码头前沿线平顺衔接。码头建筑物及停泊水域不得占用航道。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与航道边界距离应不小于码头设计代表船型的3倍。在水上有
36、跨航道建筑物的水域,码头建筑物及停泊、作业水域不得利用航道水域。码头回旋水域需利用部分航道水域时,应通过专题论证确定。码头设置在易变洲滩附近,应考虑河床长远变化的影响,必要时应实施防护工程。临近航道的浮码头,其接岸结构应能随水位变化及时调整船位。码头布置对通航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时,应采取挖入式布置型式。8.3取、排水口取、排水口应设置在河床或海床及岸线稳定地段,宜贴岸布置,并与通航水域保持一定距离。取、排水设施造成河床或海床和水流的变化不得影响航道与通航。取、排水口设施宜布置在上、下游既有的临航道建筑物外缘线之内。修造船水工建筑物船台、滑道、船坞的布置应与航道边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滑道末端不得
37、伸入航道内,造成河床或海床和水流的变化不得影响航道与通航。在航道和可能通航的水域内设置淹没在水下的船台滑道,不得造成碍航,其顶部高程应低于远期规划航道底标高以下2m。8.5锚地锚地宜布置在水流平缓、风浪和水深适宜的水域。危险品锚地应单独设置。严禁在海(河)底管线工程区域设置锚地。在临近海(河)底管线工程水域布设锚地时,应与之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锚地不得占用航道,锚地与航道距离较近时,其间连接水域可作为船舶进出锚地通道(图8.5.3),连接水域与航道夹角a宜取45。以下。锚地与航道距离较远时,宜布置锚地进出通道。八a连接水域a、!11航一道11图8.5.3锚地与航道的连接水域港外锚地边线至航道边线
38、安全距离不宜小于23倍设计船长;危险品锚地应适当加大。港内锚地采用单锚或单浮筒系泊时,锚地边线至进港航道、码头港池水域、码头建筑物、防波堤、潜堤、礁石、沉船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倍设计船长,采用双浮筒系泊时,其安全距离不应小于2倍设计船宽。8.6固定建筑物与航道的安全距离人工岛、海底隧道通风井、风电设施、海上平台等外海航区中的固定建筑物应远离航道边缘,避免航道淤积和产生碍航水流。航道底边线与船舶可以到达的建筑物、岛礁等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确定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岛礁水下部分的形态及其航行安全需要综合确定。必要时,可采用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分析船舶通过以上水域的安全性。外海航区固定建
39、筑物与航道的安全距离的取法主要应考虑临航道设施(人工岛、通风井、风电设施、海上平台等)建筑物在水中所产生的紊流宽度和航道中小船航行宽度和天然深槽地形或海(河)床稳定的限制条件等。9船闸9.1船闸规模和尺度船闸的建设规模应满足下列要求。船闸通过能力应满足设计水平年内各期的客货运量和船舶过闸量要求。船闸的设计水平年应根据船闸用途和增建船闸的难易程度分析确定,一般情况可取船闸建成后1020年。船闸有效尺度应满足最大设计船型安全进出船闸和停泊的要求。闸室有效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k=L+Lf(9.1.2)式中:Lk为海船闸的有效长度;L为过闸船舶长度,当一闸次只有一个船舶时,为设计最大船舶的长度,当一闸次
40、有两个或多个船舶纵向排列过闸时,为一次过闸船舶长度之和的最大值;Lf为富裕长度,可取一闸次内最大船舶长度的0.10倍。闸室有效宽度可按下式计算Bk=B+Bf(9.1.3)式中:Bk为海船闸的有效宽度;B为同闸次船舶并列停泊于闸室的最大总宽度,当只有一个船舶单列过闸时,则为设计最大船舶宽度。Bf为富裕宽度,可取一闸次内最大船舶宽度的0.15倍。船闸门槛最小水深不应小于设计船舶最大吃水的1.2倍。采用拖轮辅助过闸的闸室尺度还应考虑拖轮作业需要的尺度。采用牵引辅助过闸的闸室尺度,经过论证可采用小于按第1.2条和第1.3条计算确定的尺度。通航海轮的内河船闸,可参照第9.1.29.1.4条的规定确定,进
41、出闸布置条件和水流条件较好的船闸,通过实船试验,可取较小的富裕长度和富裕宽度。船闸布置和设计水位海船闸应选择在河床、海床及岸线稳定,泥沙不宜淤积的部位建设。海船闸工程应包括闸首、闸室、输水系统、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待闸锚地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海船闸工程布置应满足与主航道平顺连接的要求。连接段的水流流速和流态不- #应影响过闸船舶的安全航行。引航道应避免出现影响船舶航行和停泊安全的波浪、泄水波、乱流等不良水流条件。引航道内及口门区不应布置影响船舶和船队过闸的建筑物。海船闸的设计水位宜与两侧主航道的设计水位一致。当大型船舶通航密度不大、可乘潮通航时,乘潮水位可根据大型船舶的通航密度、不同潮位的
42、保证率等情况分析确定。在通航海轮水域建设挡潮闸时,当船舶通航密度不大且可利用平潮期通航时可在挡潮闸设置通航孔,通航孔尺度应根据通航船舶尺度和通航水流条件确定。- -10安全保障10.1导助航设施通航水域应根据具体条件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合理配置导助航设施。导助航设施设置应符合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4696)、海区浮动助航标志配布导则(GB4696)、水运工程导标设计规范(JTJ237)、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规定、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等相关要求。近岸通航水域应设置完善的视觉航标系统。在不同地理环境和航道条件下,视觉航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为引导船舶接近和进入港口,宜选择有利
43、地形设置灯塔和灯桩等岸上固定标志,并与干线上的航标相衔接;无条件设置岸标时,可设置灯船或大型浮标等浮动标志。应在航道附近的山头、岬角、岛屿以及航道边线附近的突嘴、礁石等危险物上设置岸标。对有碍航行的水下障碍物和浅水区应设置浮标,标出安全航道。当可航水域宽阔、船舶航行频繁,需要实行分道航行时,应设置标志标示分隔线位置。对人工航槽或狭窄航道,应设置航道侧面标志标示航道界限,通航条件较差的航道宜设置导标。航道侧面标志宜沿航道轴线成对或交错并尽量等间距布置。在航道交叉处应设置推荐航道侧面标,当推荐的主航道难以明确时可在交叉处设置方位标志。复式航道应根据航行要求和设置条件布设标志。附近有浅水区或危险物的
44、回旋水域,应设置灯浮标或灯桩标示其范围。靠近航道的防波堤、整治建筑物等堤头、转折点和堤身处应设置灯桩,标示建筑物的位置及走向。潜堤也可以灯浮标标示。当建筑物所处水域通航环境复杂时,可设置电子警示牌,并增加标志配布密度。对冰情严重的水域,选择的航标应适应冰冻的影响,必要时,在不危及通航安全前提下,可采取临时移走等保护措施。应在航道两侧设置穿越航道建筑物警示标志。在跨越航道建筑物建设和营运期间,为保障船舶通航安全和跨越航道建筑物自身安全,应在跨越航道建筑物通航孔上设置标志。对禁止通航的非通航孔应设置明确的禁航标志或安装禁航设施。对船舶通航有限制的跨越航道建筑物必须在跨越航道建筑物区设置水上助航标志
45、、航行安全监管及航标维护设施。跨越航道建筑物施工期间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为船舶安全通过施工区域提供必要的通航条件。跨越航道建筑物区水上助航标志应依据通航水域的航道条件、代表船型及船舶流量等具体情况进行配布,跨越航道建筑物迎船面应设置跨越航道建筑物涵标。人工岛、海底隧道通风井、风电设施、海上平台等外海航区中的固定建筑物所在水域应设置警示标志,提示过往船舶安全通航。10.2安全监管设施跨越航道建筑物应按需要配备航行安全监管系统。跨越航道建筑物水域通航条件较差、船舶通航密度较大时,应设立通航安全监督站,配置监督员、巡逻艇、航标管理用房等设施和通信设备,按标准建设由避碰雷达、雷达应答器、闭路电视或
46、其他电子设备组成的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通航安全管理。通航海轮跨越航道建筑物的水上施工组织设计应能确保船舶通航安全、顺畅,满足航道通过能力,并报水上安全监督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跨越航道建筑物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制定施工期船舶通航安全方案和应急方案,设置临时施工助航标志,配备安全监管设施设备,为船舶安全通过施工区域提供必要的通航条件。跨越航道建筑物在通航水域设有墩柱时,应设置墩柱防撞保护设施,助航标志。必要时应设置航标维护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设施。10.3防撞要求10.3.1通航孔的桥墩或水中建筑物岸壁应按需要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撞设施,其承受船舶碰撞的能力,依据代表船型计算确定。防撞设施
47、的直接抗撞部分应尽量采用韧性及吸能性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桥梁或水中建筑物和船舶的受损程度。10.3.2通航孔两侧防护设施的设置,不得恶化通航水流条件和减小通航净宽。位于水深足够使船舶到达之处的桥墩或水中建筑物宜设置防撞设施。在水位变化比较大的水域,宜采用浮式防撞装置。应针对跨越、临航道建筑物的布置和航道的通航条件,制定完善的通航安全管理规定。附录A船舶水上高度表A.0.1杂货船、散货船、油船(含成品油船)、集装箱船、货物滚装船、汽车滚装船、客货滚装船、散装水泥船、化学品船、液化气(LPG/LNG)船和客船的水线以上最大高度可分别按表A.0.1-表A.0.11确定。部分典型工程船的水线以上最大高度
48、可参照表A.0.12。A.0.2本次考虑船型发展的高度增长有限和实船数量少等特点,集装箱、油船、邮轮的超大船型(指:20万吨级集装箱船、45万吨油船、22.5万总吨邮轮)推荐采用实船的水线以上最大高度。表A.0.1杂货船载重吨DWT(t)1000(10001500)2000(15012500)3000(25014500)5000(45017500)10000(750111500)15000(1150116500)20000(1650122000)30000(2200135000)40000(3500155000)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m)18.524.330.837.339.342.644.54
49、6.147.1表A02散货船载重吨DW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t)(m)2000(15012500)21.03000(25014500)34.05000(45017500)32.510000(750112500)35.615000(1250117500)36.920000(1750122500)40.835000(2250145000)42.950000(4500165000)44.570000(6500185000)47.1100000(85001105000)49.4120000(105001135000)43.2150000(135001175000)50.5200000(17500122
50、5000)53.9250000(225001275000)56.8300000(275001325000)61.235000062.040000062.0主:35万吨、40万吨散货船水线上最大高度为估计值。表A.0.3油船载重吨DW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t)(m)1000(10001500)21.62000(15012500)25.53000(25014500)32.25000(45017500)32.310000(750112500)34.320000(1250127500)3830000(2750145000)42.250000(4500165000)43.580000(650018500
51、0)44.2100000(85001105000)44.5120000(105001135000)44.2150000(135001185000)45.7250000(185001275000)57.5300000(275001375000)57.945000061.7*注:*实船数据。表A04集装箱船载重吨DWT载箱量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t)(TEU)(m)1000(10002500)20030.03000(25014500)20135040.95000(45017500)35170036.310000(750112500)701105040.620000(1250127500)105119
52、0046.730000(2750145000)1901350049.750000(4500165000)3501565055.070000(6500185000)5651663055.4100000(85001115000)6631950057.5120000(115001135000)95011100064.1150000110011550066.5*(降低桅杆后63.5m)200000155011800062.4*注:*实船数据。表A05货物滚装船载重吨DWT(t)1000(8511500)2000(15012500)3000(25014500)5000(45017500)船舶水线上最大高
53、度(m)20.623.932.038.010000(750112500)43.115000(1250117500)44.120000(1750127500)47.430000(2750145000)51.75000056.0注:5万吨货物滚装船水线上最大高度为估计值。表A06汽车滚装船总吨G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t)(m)3000(15014500)27.75000(45017500)29.710000(750112500)34.720000(1250127500)44.730000(2750145000)46.850000(4500165000)46.470000(6500185000)50
54、.0表A07客货滚装船总吨GT(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m)1000(8511500)21.72000(15012500)23.13000(25014500)27.85000(45017500)33.310000(750112500)36.920000(1250127500)43.530000(2750145000)47.450000(4500165000)53.77000054.6表A.0.8散装水泥船载重吨DWT(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m)3000(25014500)5000(45017500)10000(750112500)20000(1250127500)40000(35001550
55、00)28.729.332.535.938.0注:4万吨级散装水泥船水线上最大高度为估计值。表A09化学品船载重吨DWT(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m)1000(10001500)2000(15012500)22.229.43000(25014500)29.25000(45017500)33.210000(750112500)34.820000(1250127500)38.330000(2750145000)41.450000(4500165000)42.480000(6500185000)42.610000044.9表A.0.1O液化气(LPG/LNG)船总吨G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t)(m)
56、1000(10001500)22.42000(15012500)27.63000(25014500)30.25000(45017500)32.910000(750112500)36.920000(1250127500)42.330000(2750145000)42.550000(4500165000)46.280000(6500185000)56.0100000(85001125000)60.9150000(125001175000)53.2表A.0.11客船总吨GT船舶水线上最大高度(t)(m)1000(10001500)20.02000(15012500)22.03000(25014500
57、)30.15000(45017500)30.310000(750112500)39.820000(1250127500)45.030000(2750145000)48.150000(4500165000)47.980000(6500185000)55.3100000(85001125000)56.3150000(125001175000)64.122528272*(伸缩烟囱后65m)注:*实船数据。表A.0.12工程实船名称空载水线以上高度(m)备注93.5米打桩船46.0高度96.5m62米打桩船58.0高度64.0m108米打桩船桩架高108m2600吨起重船35.0高度105m名称空载水
58、线以上高度(m)备注华天龙起重船75.2吊钟4000吨高度145m“蓝鲸”号起重船89.0起重臂可放倒吊重7500吨振华隼装箱桥吊船最高102.0吨级35000t技术措施后70.0高度86.7m12888立方米挖泥船41.0吨级30239t高度41.0南海2号105.5半潜式南海5号117.7半潜式南海6号117.7半潜式南海8号110半潜式勘探3号105半潜式南海4号132.5(桩腿长度)自升式九龙号126.5(桩腿长度)自升式海洋石油931146(桩腿长度)自升式海洋石油941167(桩腿长度)自升式中海油5号72.1自升式CJ-46-X100-D(TSDrillingPte)147.4自
59、升式海洋石油901/90280.8自升式JB118(SEA-3250)81.55自升式海洋石油981130(总咼)3000米深水半潜式附录B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B.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B.0.2条文中制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60、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Tx*11*1*1*1*1*1*TxTxTxTxTxTx*1*1*1*1*1*TxTxTxTxTxTx*1*1*1*1*1*1*TxTxTxTxTxTx(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1*1*1*1*1*1*TxTxTxTxTxTx*1*1*1*1*1*1*TxTxTxTxTxTx*1*1*1*1*1*1*TxTxTxTxTxTx总校人员名单:*1*1*1*1*1*1*TxTxTxTxTxTx*1*1*1*1*1*1*TxTxTxTxTxT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章 生命的结构与生殖(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期中专题复习(含解析)
- 2025届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考数学试题
- 2023-2024新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设计
- 公司协议收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以担保合同为依据融资特点
- 基因测序仪收费标准
- 二零二五快递代理点转让的合同范例
- 股权转让协议部分转让二零二五年
- 离婚两小孩抚养范例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医学基础常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顾洁Storytime
- 煤矿节电降耗管理措施
-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画图》
- 【精品】宇通客车涂装车间实习报告
- 地域文化教学大纲(修订本)
- 冷冻机的制冷效率与运行电费
- 物业服务流程图
- PE管道焊接工艺卡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堂PPT)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视听说教程2答案
-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