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_第1页
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_第2页
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_第3页
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_第4页
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导言:知识改变命运;地震知识 可能拯救你的生 命导言:知识改变命运;地震基础知识地震基础知识地震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简介宏观异常现象防震避震知识地震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简介宏观异常现象防震避震知识基本概念简介:地球内部构造地震的定义地震成因假说地震分类(按成因)常用地震术语全球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分布地震综合预报基本概念简介:地球内部构造常用地震术语地球构造 地球具有层状构造,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平均厚度33Km)、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外核和内核)。地球构造 地球具有层状构造,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地震的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是指地球表层(

2、地壳)的快速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方八面传播,就形成了地震。它就象刮风、下雨、雷电、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是指地球表层(地壳地震成因 地震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假说: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

3、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地震成因 地震的成因,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假说:一地震分类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3陷落

4、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它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地震分类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并非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如:广东新丰江水库M6.1级)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地震分类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地球上的

5、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1、地震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地震基本术语震中:震源在地表的

6、垂直投影点(亦称微观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地震基本术语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亦称微观震中)。震地震术语示意图地震术语示意图地震基本术语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

7、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震基本术语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间: 发生地震时的时间。 发震地点: 也就是震中的位置(经度、纬度) 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间:全球地震带分布 按震中的地理位置将全球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全球地震带分布 按震中的地理位置将全球地震活动

8、划分为3中国地震分布天山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华南地震带西藏察隅带台湾地震带中国地震分布天山地震带华南地震带中国活断裂中国活断裂建水区域地质构造建水区域地质构造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就是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早在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但由于地球内部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对此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和预报模型,时至今日,人类鲜有对地震发生做出过科学预报。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人类地震预报的水平:中长期预报可达到75%左右的准确率;短临预报只有20%左右的准确率。 我国的地震预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世界上首次成

9、功预报的地震是1975年2月4日发生在中国辽宁海城的里氏7.3级地震。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就是对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 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每次在震前都有前兆异常现象。明清之际,地震较多的隆德县,流传着一篇震兆六端的文章:“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谷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三、海面

10、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淘,此常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碧空晴静,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值盛暑,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冰雪冷气袭人,肌之为栗,势必地震。”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地震宏观前兆 地震宏观前兆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种类1、小 震 活 动2、地 下 水 异 常3、动 物 行 为 异 常4、电 磁 场 异 常5、地 光 异 常6、大 气 异 常7、地 声 异 常8、植 物 异

11、常地震宏观异常的种类1、小 震 活 动1、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很多。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子也常出现。所以,以小震活动作为大震前兆,不具有普遍意义。 1、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2、地下水异常2、地下水异常 河北邢台区隆尧县马兰大队有三口水井,一口在村南,一口在村东,一口在村东北。1966年3月村南那口井突然向外喷砂,村东那口井井水突然冒气泡、翻油花,而村东北那口井井水突然变苦,这三口井这么闹腾一阵之后,邢台发生了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

12、海城地震之前,先后发现467口井水位有升降变化,此外出现井水翻花冒泡、变浑、变味、变色、浮油花等总共449起。如岫岩县哨子河公社油房沟生产队的养鱼池,在震前4小时,水从冰面上的通气孔中突然喷出,水柱高达7尺余。又如,丹东市郊九连城公社套外三队的一口井在震前井水严重发浑无法饮用。 河北邢台区隆尧县马兰大队有三口水井,一口在村 1970年1月云南通海、建水大地震前,某公社旱情十分严重,但在大震前六、七天,却有几口井的水位突然显著升高,有的甚至溢出井外;那里有几条河,在天旱无雨的情况下,突然变浑而且流量增大;在极震区,某村的一口甜水井,不仅水位急剧下降,而且水的味道也变咸变苦,相反,有的井水却突然变

13、甜;有的井水,煮的饭变红,用来做豆腐、豆浆不能板结。 1966年,苏联的塔什干发生一次5.6级地震。该地区有一口2000米的深井,自1961年起至震前,井水中氡的含量增加了3倍,地震发生后又恢复正常。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利用井水开展氡气测量,用以预报地震。 1970年1月云南通海、建水大地震前,某公社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层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量的变化。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是一种很重要

14、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层在构造运动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地下水地震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3、动物行为异常3、动物行为异常 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震情通报中刊出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一只黑猩猩紧闭双眼,张开大嘴用力叫喊。照片下面写着我能预报地震,地震学家们能不能? 的确,当人们在总结地震经验时,常常会提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可惜的是在震前很少有人对此进行防范。1902年5月8日,意大利提尼

15、克岛火山爆发,有3万多人死于非命。在清理废墟时,只见到一只猫的尸体。原来这些猫早已逃走了,不仅如此,在火山爆发前一个月,城郊树林里已听不到鸟叫。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大地震更是没见到一具野生动物的尸体。足见动物对自然灾害超强的感知能力。 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震情通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 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

16、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 ;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 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 蛙上岸活动等。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

17、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如何对动物异常情况进行观察? 动物异常观察点应选在地震活动重点监视区域,选择周围环境安静,干扰和污染比较少的地点。观察点可设在动物园、气象站,饲养场和养殖场;最好与其它的前兆手段观测点合设或地点相近。观察动物选择普遍多见又易于观察的动物,如家鼠、泥鳅、鱼、蛇、

18、鸽子、鹦鹉和马、羊、猪、狗、鸡等家禽家畜。 圈养动物可作定点定时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水温、气压环境变化等。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取早、午、晚各观察一次或随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对于野生动物可作定时观察,早、午、晚定时各一次,记录所见到的各种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天气状况。 观察结果要做到定时上报汇总,及时作出时-空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 如何对动物异常情况进行观察? 震区群众的总结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震区群众的总结震前动

19、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二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4、电磁场异常 4、电磁场异常5、地光异常地光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常见的红橙黄绿青兰紫及其它混合色都有,但以兰白色、红色较多,黄色次之。地光的亮度大致与满月时月光差不多,

20、极震区亮度大一些,在夜间才易被观察到。地光的形态又分为没有固定形态的泛泛发光和有固定形态的平行于地面的带状光、冲天而起的柱状光、园形的球状光。一般地光多为朦胧的无刺激的柔和的光,不致对人和生物造成伤害,也有少数地光会灼伤人裸露的肌肤和植物的茎叶。5、地光异常地光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常见的红橙黄绿青6、大气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

21、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6、大气异常 地声,是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多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砰湃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大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地震、山崩时有液体或气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声现象。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对于紧急避险防灾好处很多。 7、地声异常 地声,是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多伴随灾区群众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临震前,一瞬间,地发声,最常见。震级

22、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断,速行动,少危险。 灾区群众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植物在地震之前也会出现异常,其特点是:没到季节提前发芽、出苗、开花。季节过了又重新开花,平时不开花的植物也开花等。植物在地震前出现异常是与地震前地下温度升高和气象异常有关;除此以外也可能与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电、地磁变化引起的生物生态效应有关。 植物在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异常开花现象,但植物异常开花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8、植物异常 8、植物异常对地震宏观异常怎样识别? 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所证实。如何识别它却是一个复杂

23、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徒)、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特点,一是不是上述非震影响因素导致;二是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当然,若判断是否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确定。对地震宏观异常怎样识别? 地震来了怎么办?就近躲避 伏而待定地震来了怎么办?就近

24、躲避 伏而待定一、做好家庭防备一、做好家庭防备家庭避震 “三原则”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家庭避震 “三原则”原则一:高楼避震 “三大策略” 策略一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 行事。 策略二: 避震位置至关重要。 策略三: 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高楼避震 “三大策略”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和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

25、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检查和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装饰结构应拆卸拆掉。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把易燃易爆和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固睡床 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把牢固的加固睡床 准备好

26、必要的防震物品练习“一二、大震的预警现象 和预警时间 注释二、大震的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三、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三、大震时人们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滚滚,尘雾弥漫。 身体严重失控,突然出现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四、抓住时

27、机科学避震大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为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预警现象到房屋倒塌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我们称之为预警时间,也称为求生时间,自然预警时间少则数秒,多则秒。有效利用这段预警时间,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四、抓住时机科学避震大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 1、家庭避震 1、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

28、小的地方。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2、在学校怎样避震2、在学校怎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3、在公共场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9、。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在行驶的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行驶的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4、户外怎样避震4、户外就地选

30、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 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 以免摔倒 不不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陡避崖开 ,山以边防的山危崩险 、环滚境石:、避泥开石山流坡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陡避避5、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5、地震时遇到燃气

31、泄露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燃气泄露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6、如果被埋压怎么办?6、如果被埋压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

32、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7、震后抢救救灾7、震后指挥部发出通令; 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迅速排除险情;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 迅速有效地组

33、织抢救被埋人员; 加强社会治安。 指挥部发出通令; 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实行交8、积极参加互救活动8、积极参加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

34、;脊椎9、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9、在灾后特殊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地震相关图片1地震相关图片1地震相关图片2地震相关图片2地震相关图片3地震相关图片3结束语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大家的努力结束语 :再见再见06世界分区东亚和日本06世界分区东亚和日本一、东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 见下图

35、)。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一、东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地震与地质灾害PPT教学课件 2、地形特征(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 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 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 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 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2)地势西高东低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 2、地形特征东亚的地形东亚的地形沿40

36、 篘 纬线剖面沿40 篘 纬线剖面 3、季风气候显著(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 图),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3、季风气候显著(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亚洲亚洲东部一月的气压和风向亚洲亚洲东部一月的气压和风向亚洲东部七月的气压和风

37、向亚洲东部七月的气压和风向(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 甲图)和亚热带季风( 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甲图 哈尔滨各月气 乙图 东京各月气温 温和降水量的分配 和降水量的分配(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亚洲气候图亚洲气候图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 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 水系): 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38、,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影响河流( 水文): 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4)影响河流( 水系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 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优点: 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森林多,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

39、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 丘陵可发展林果,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山区优点: 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名山成旅游资源,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 如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 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

40、、江西井冈山等; 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 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名山成旅游资源,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民族: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

41、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 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6、经济活跃-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1)朝鲜: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2)韩国: 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3)日本: 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4)蒙古: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中国: 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

42、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6、经济活跃-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差异原因东部沿海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及我国的东部沿海为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西部内陆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点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之中气候温暖,平原较广,耕地也多,人口稠密,有发展农业的悠久历史。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草原广阔东亚的经济差异差异原因东部沿海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及我国的东部沿海为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东亚是胜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亚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语

43、言文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唐朝高僧鉴真渡海到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例。朝鲜、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不少汉字。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已传入中国。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东亚是胜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二、日本二、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2、日本的领土组成和概况 太 平 洋日本海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东濒太平洋,西面濒临日本海,隔海与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相望。日本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附近的许多小岛

44、组成。(琉球群岛) 1、日本的地理位置:太 平 洋日本海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东14040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日本海黄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萨哈林岛(库叶岛)鄂霍次克海国后、择捉、色丹、齿舞14040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日本海黄海朝鲜海峡3、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岛国、我国近临(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7)矿产贫乏、林水鱼丰3、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分层设色图关东平原富士山日本分层设色图关东平原富士山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太平洋日本海俄罗斯中国朝鲜横滨神户富士山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于日本地处

45、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本北海道四国九州太日本海俄罗斯中国朝鲜横滨神户富士山为什么日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地 壳 运 动日本所在区域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日本海熔岩火山爆发日本(多火山地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地 壳 运 动日本所在区域太平洋板块剖面线北纬36度日本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3/4(丘陵、山地)1/4(平原)关东平原富士山剖面线北纬36度日本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3/4(丘陵、山地北京东京 温度( )0C020 降水(mm)0100020001月7月7月1月年年日本气候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与亚洲同纬相比)北京东京 温度0C020 降水0100020001月7月日本海太 平 洋冬夏日本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成因日本海太 平 洋冬夏日本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成因日 本 的 自 然 资 源日本地形多山,森林资源丰富;降水多,山间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日本九洲阿苏山日 本 的 自 然 资 源日本地形多山,森林资源丰富;降水多 日本渔业发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之一。 日本渔业发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