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试验人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试验目的的特性。每位学生预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观看、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2、学生分组试验,填写观看记录表。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具有防水、轻松、透亮等性质。木头耐磨。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争辩试验人通过试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试验目的要重证据。三个一样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
2、内倒入热水,盖222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试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外形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外形不变。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外形不变。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试验人通过比照试验,进一步生疏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试验目的养学生依据现象分析缘由并用科学的学问进展解释的力量。每位学生预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看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珠。2并摘掉手套观看两只手是否潮
3、湿。试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很热,手心根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潮湿。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观看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试验人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试验目的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育皿、试验器材水。试验过程: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顿,声音也就停顿。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
4、的振动。用手按住锣面,不使其振动,锣声也就停顿。3、在鼓面上放两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皮在振动。停顿敲鼓,鼓皮停顿振动,豆子停顿振动,鼓声也就停顿。 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音叉停顿振动,嗡嗡声也就停顿。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做小鼓试验人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鼓,并能通过试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试验目的材料应具备的特点。圆形的容器碗、罐头瓶等、塑料袋、气球、棉布、牛皮试验器材纸、报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试验过程:1碗牛皮纸、棉
5、布、报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鼓就做成了。2、敲击鼓面,比较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弹性好、韧性大的材料做鼓面材料好。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水传声试验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理解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试验目的2通过试验培育学生对自己生活四周自然现象的争辩兴趣。水槽 水 砂纸 石块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往水槽中参加多半槽水2以听到摩擦声,说明液体能传声。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制作小乐器用瓶子做风琴试验人试验
6、目的培育学生争辩乐器的兴趣试验器材试验过程:6或铅笔1642装一点,以此类推,最终一个瓶子装的水最少。3、用铅笔或钢笔小扣每个瓶子,听它们发出的声音。4、找出每个瓶子最适宜的装水量。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瓶内的装水量、敲击瓶子的力度使得声音的凹凸、大小都不同。利用此原理可以制作简洁的乐器。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试验目的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和归纳推理力量。试验器材试验过程:每组三块厚纸板长、宽约20、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方法一:11、2、31245毫米的小孔。2131。可看到通
7、过小孔的光束投射到屏 3 上,形成一个光斑。用直尺测量可觉察光源、小孔、光斑的中心处在同始终线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11322213方法二:1、点燃蜡烛或让电灯通电,蜡烛和电灯发出的光射向四周八方,像蜡烛、电灯等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 源。2、将一个纸筒的一端用蜡纸封口或装一主玻璃片。再用硬纸做一个稍小的圆筒,筒的一端用硬纸板 封口,在硬纸板的中心用针钻一小孔。3、将两筒套在一起,使大筒的蜡纸面对外,小筒的针孔面对外。4、将小孔对准作为物体的蜡烛,眼睛挨着蜡纸,前后调整两筒间的距离。可看到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 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而蜡烛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
8、消灭与蜡烛 火焰外形相像的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试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方法三: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点燃的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肯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试验留意事项:1152、点燃蜡烛,划火柴时、硬纸板上打孔时都要留意安全。3、要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光源。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光在同种媒介中沿直线传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照试验,即同一束光在直线通道中能通过,在弯曲通道中不能通过的试验,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试验人1、使学生通过试验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会依据透光试验
9、目的程度对物体进展分类。2、培育学生的试验探究力量。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本、卡纸、矿泉水等。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2103并做记录。试验现象:玻璃能让光全部通过;毛玻璃、矿泉水能让光局部通过;书本、卡纸不能让光通过。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透亮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亮物体能让局部光通过;不透亮物体不能让光通过。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不同,据此可以将物体分为透亮、半透亮和不透亮三类。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影子的形影子产生的条件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有挡试验目的光的物体。2、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提高学生
10、生疏自然现象的兴趣。手电筒、铅笔、白纸。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拿手电筒对着铅笔,观看影子是否存在。2、使手电筒发光,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不放置铅笔,观看影子是否存在。3、让手电筒照耀铅笔,观看在铅笔后的白纸上有什么现象产生。试验现象:手电筒不翻开,对着铅笔,没有影子;翻开手电筒,没有铅笔,没有影子;翻开手电筒,对着铅笔,白纸上才会有影子。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有光,没有挡光的物体,没有影子;没有光,有能挡光的物体,也没有影子;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才有影子。因此,有光,有挡光不透亮的物体,是产生影子的两个根本条件。此外,还要有一个能显影的地方,如屏幕、白墙等。试验留意:此试验最好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进展
11、,试验效果才更明显。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光的反射试验人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大约1m、手电筒、白纸、试验器材直尺、铅笔、橡皮泥。试验过程:1也可以在镜子下面粘上橡皮泥,固定在桌子上;2隙照在镜子上;3这时请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用尺子比着画出镜子反光的路线。4、转变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试验,让学生动态观看光的反射现象。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手电筒发出的光通过单缝板照到平面镜上之后转变了原来的传播路线。试验结论:光遇到镜子等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
12、镜子反射光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展屡次反试验目的射。2、培育学生初步的试验力量。两块大小一样的平面镜、一支铅笔、胶布。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用胶布黏贴在两面镜子的反面,把它们连接起来。2900数一数镜子里有几个像。3觉察夹角减小,经两平面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多4、将两平面镜相对,从两个镜子中可以看到很多个铅笔的像。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将两镜面连接起来,构成肯定的角度。在两面镜子的夹角中立一个物体,由于光的屡次反射,可以看到镜中消灭很多的像;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制造彩虹试验人1、通过生疏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
13、的单色光组成的。2、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三棱镜的作用,同时培育学生的推理力量和试验力量。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试验过程:方法一:试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试验步骤:自制三棱镜的方法:用无色透亮有机玻璃片或玻璃片粘成三棱柱体,在它的一侧开一小孔。用注射器往小孔里灌满清水,塞上塞子,就能当三棱镜使用。1、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三棱镜上。2、将三棱镜绕它的轴转动,当调到一个适当位置时,在屏幕或白墙上会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3、观看这条彩色的光带,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这说明白光能分散成七 种单色光。方法二:试验材料:水盆、平面镜试验步骤:1、在盆里倒入三分之二容积
14、的水,将平面镜斜放在水中,把水盆放在向阳处。2、调整镜面的斜度,使照在镜子上的太阳光经水反射到白墙上。3、观看反射到墙上的光,是一条彩色的光带,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这说明白 光能分散成七种色光。方法三:试验材料:喷雾器、水试验步骤:在室外,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让太阳光照耀到雾状的水珠上。观看,可以看到它会像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试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试验留意:提示学生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以免灼伤眼睛。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色散是指复色光例如白光通过
15、透亮介质以后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要做成光的色散试验,首先要选 用适宜的复色光,一般都用日光。由于日光是多种单色光的混合体,光线猛烈,色散后形成的光谱明显。 其次,要选用对一切单色光都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透亮介质,一般都用三棱镜。入射的白光进入三棱镜后 发生折射,由于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这样,一束白光便分解成为带状的七色光谱。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三色光混合试验试验人观看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的颜色,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三种试验目的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颜色来。3试验器材试验过程:132混合,观看混合后的颜色并记录。3、将3支手电筒同时照耀白纸,即让红绿蓝三种色光混
16、合,观看并记录。红绿红蓝蓝绿红绿蓝混合后的颜色试验现象: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会消灭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消灭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消灭品红色光;绿光与蓝光混合消灭深蓝色光。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会消灭的色光。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生疏小灯泡、电池、电线。试验目的2指导学生能用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或两根电线组成电路。提高学生的动手力量。小灯泡1.5、电池、导线、胶带、开关等。试验器材试验过程:方法一:试验材料:小灯泡1.5生疏干电池、电池盒的正负极、小灯泡、灯座、开关。将电池放入电池盒,先将电池的负极与电池盒的簧片接触
17、,再将电池的正极压入电池盒内。然后,将小灯泡插入电池盒,即使电珠的尾部和灯座下的金属片接触。用两根导线,一根连接电池盒的正极与灯座的一端,另一根连接电池盒的负极与灯座的另一端。小灯泡发光。先把开关的闸刀扳起,将开关接入电路。觉察小灯泡没亮。放下闸刀,合上开关,可看到小灯泡亮了。使学生生疏到电是可以流淌的,只有当电路闭合时,电才能从电池流出,通过小灯泡,开关,使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电路断开,电流不能从电池流出,小灯泡不能发光。方法二:材料:一根导线、小灯泡、电池用胶带把导线的一端跟小灯泡的螺纹连在一起,导线的另一端跟电池的一头连上,然后将小灯泡底下的锡点接触电池的另一头。可看到小灯泡发光。方法
18、三:材料:两根导线、小灯泡、电池用胶带把两根导线分别跟小灯泡的螺纹和小灯泡底下的小圆点粘在一起,两根电线的另两端分别跟电池相连,组成电的通路。小灯泡发出亮光。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小灯泡就能发光。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2、开关可以接通或切断电流,把握灯泡的亮与灭。合上开关,电路闭合,形成完整的电流通路,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电路断开,小灯泡不能发光。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制作开关试验人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洁的开关,并用试验目的它来把握电路。培育动手实践力量和创意识。小灯座、小电珠、开关、电池盒、电池一节、导线、软木块试验器材约10cm6cm1cm 、图
19、钉、回形针。试验过程:1.扣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把回形针伸开成S另一端固定另一个图钉,就做成了一个扣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回形针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图钉相接触即可。如需接通电路,将翘起的一头按下与图钉接触即可。 2连接简洁电路:用导线、小电珠、开关、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合上开关,小电珠发光,说明有电通过电路中的各个局部,包括通过开关。3.取掉开关,在开关处接入自制的小开关,先后闭合、断开开关,观看自制小开关能否把握小电珠的发光。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留意事项】教材中制作开关的连接零件是裸线型的回形针。虽然教材中用到了一节电池,其电压很低,人触摸根本没有感觉,但对一个尚未接触过有关电学问的三年级学生来
20、说无疑会造成一种错觉,对他们来说电器的开关就可以照着书中的方法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开关外部(手触摸的局部)是绝缘材料制作的。因此要220提示学生: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使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常识,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磁极的指向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试验目的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试验器材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试验过程:方法一:试验材料: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试验步骤:1、区分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2、在水槽里倒入多半槽水,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轻轻放入水中。静止后观看
21、。试验现象:磁铁一端指南,叫南极,用sN试验结论: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方法二:试验材料:条形磁铁、牛皮纸条38、棉线试验步骤:1、将牛皮纸条对折成一纸套,用棉线把纸套吊起。2、将条形磁铁插入纸套中,待磁铁稳定下来时,可以看到它指南北方向。 试验结论:不管什么外形的磁铁,都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 N 级指向北方,S级指向南方。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分组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制作指南针试验人1、通过制作指南针,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试验目的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2、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练习制作指南针。2试验器材等。试验过程:1、用强磁铁的一个
22、极,对着缝衣针沿同一方向摩擦二十屡次。2、用缝衣针接近大头针,观看能否吸引能吸大头针,证明缝衣针有磁性3N 极和S在一小张硬纸片的中心扎一孔,用打结的线穿过孔,再将纸片对折,从纸片的侧面插入磁化了的缝衣针,把纸片挂起来,调整缝衣针的位置,使它保持悬吊法然后利用磁铁 N极指北,SNS的缝衣针,调整缝衣针保持平衡,将图钉倒放在一块玻璃上,缝衣针静止后指顶针法衣针漂移在水面上,也是一个指南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浮法试验结论:磁化了的缝衣针能吸铁,能指南北。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还可以确定小磁针的NS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演示科目科学班级 三年级试验日期:试验名称磁极的相互作用试验人1、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磁铁的两级同级相斥、异级相吸。试验目的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条形磁铁两块 蹄形磁铁两块、直尺试验器材试验过程:方法一:试验材料:条形磁铁两块,圆铅笔两支。观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试验现象:1、当乙磁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买卖钢材简易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违约与合同无效的差异
- 2025铝合金窗户安装合同
- 2025标准个人住宅抵押担保借款合同
- 2025网签版私人购房合同
- 2025租赁合同范本汇编
- 2025标准版土地转让合同
- 2025年国际贸易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用户受电施工合同协议
- 米、面制品安全生产与管理考核试卷
- 资金过桥合同协议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4年山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2030国内智能玩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仓库操作规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履约类保函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03月河北邯郸武安市事业单位春季博硕人才引进55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
- 2024年记者证考试时事新闻处理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