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 导学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 导学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 导学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 导学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 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园地二 导学案学习目标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2.理清书籍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3.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4.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5.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学习重难点1.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一本书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学习准备:结合本单元主题准备几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学习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 习作 写作品梗概知识导航一、习作内容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为低年级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谁能用最

2、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同桌相互交流)2.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用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介绍。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学会写故事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品梗概的写法。二、启发思路。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部分,说说你的发现。(脉络清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基本框架,使用概括性语言,主次分明,过渡自然,语意清楚连贯。)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从内

3、容、构段方式、语言、立意几个方面进行交流。(1)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讲了几件事。(2)引导学生把每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合并成段。(3)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3.梗概要求。(不能改变作品的中心思想;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保留作品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的、连贯的短文章。)4.根据要求,挑选自己想介绍的书试写作品梗概。三、习作指导。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本书。2.写作技巧点拨。第一步:读。通过精读原作,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作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白就多读几遍,直到

4、完全理解原作。第二步:抽。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抽取出原作各部分的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作品主题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部分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 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四、片段练习。1.教师出示:片段一: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

5、还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片段二: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2.学生练习概括。(片段一: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片段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3.总结:(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五、誊写、展览。让学生将修改后的梗概认真誊写一遍。学习反馈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良好,在( )方面还需努力,总体表现(优,良,一般)第二课时知识

6、导航一、导入学习“交流平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

7、好地评价人物。二、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节到来的速度之快。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二)第二题。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8、”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题目中涉及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定称谓。)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1)13岁:豆蔻年华。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2)15岁:及笄之年。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3)20岁

9、:弱冠之年。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4)30岁:而立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5)40岁:不惑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6)50岁:知天命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7)60岁:花甲之年。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8

10、)70岁:古稀之年。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9)8090岁:耄耋之年。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出自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10)100岁:期颐之年。释义: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导学检测(一)读拼音,写词语。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 lin()和j m()之感x ro()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kn j(),甚至想找一个人lio tin(),她努力kn zh()着自己的情绪,绕过沙滩上的zh ln(),

11、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二).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1.向好友倾诉了愁闷(),心里就舒服()多了。2.看着文明()在渐渐消失,他感到有些绝望()。(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1)解释加点的词语: (2)仿写ABCC式结构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既然就即使也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我没有衣服穿,()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有衣服,()穿不住。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再仿写一个句子。(5分)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父母从教堂回

12、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读到这里,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2.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3.鲁滨逊漂流记是按照“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畜牧种植回到英国”的顺序来写的。()4.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五)写出诗句、对联中加点词语所代表的年龄,填在括号里,1.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3.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4.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六)课内阅读。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

13、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2分)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课外阅读。(12分)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

14、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关)。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jj)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拢扰),蝙蝠铺(pp)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突然,贝奇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贝奇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1.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