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长春版八年级下10《孟子》二章10《孟子》二章-狗的歌教学设计2_第1页
初中语文长春版八年级下10《孟子》二章10《孟子》二章-狗的歌教学设计2_第2页
初中语文长春版八年级下10《孟子》二章10《孟子》二章-狗的歌教学设计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狗的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级诗歌大师叶赛宁,引起阅读兴趣。2、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 的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它的一些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从现代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

2、使理解加深,为以后学习现代诗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时安排: 1课时一、导入激趣: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这位诗人是谁?一百年才出现的诗人。诗坛的奇迹俄罗斯的骄傲。伟大的民族诗人。“像个地震仪,他捕捉到时代的震波。我不知道在俄罗斯还有比他更富于民族性 的诗人了”。同学们猜对了,他就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叶赛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狗的歌。二、作者介绍: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田野和草原中度过的”,他是“呼吸着民间生活的空气长大的”,大自然的景色陶冶了他的心灵,奠定了他无比抒情的诗歌基调。他从向往古老传统和恋土怀乡的“乡村最后一个诗人”,成

3、为热情讴歌“苏维埃俄罗斯”的民族诗人和时代歌手。作为天才诗人,叶赛宁成熟得早,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又像一颗“人间流星”他只活了30岁,最终因精神抑郁症在圣彼得堡的一家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叶赛宁15岁开始写诗,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节于1916年出版。叶赛宁的诗富有浓郁的大自然气息,把读者带到了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一开始就被公认为“大自然的歌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色,是他诗歌形象、声音、色彩的摇篮,也是他传达细腻情感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段。代表作母牛、狗的歌、乞讨的小姑娘,诗组波斯抒情和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三、写作背景:1915年,俄国仍处于沙皇统治时期,但沙俄的统治已经走向没落,资产阶级占有一定的

4、统治地位。在沙俄和资产阶级双重的统治下,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长期处于被剥削、压迫,被侮辱欺凌的境地。这段时期正处于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俄国社会动乱,人和人之间出现了隔阂,变得漠不关心,冷酷无情。四、字词教学:麦秸 舔梳 融化 踉跄 颤动 栖落 掷石块 跌落愁眉不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颤 动:物体不断地振动、抖动。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不振作。五、朗读六、整体感知: 1、狗的歌是一首叙事诗,从诗的内容上看,写了哪几件事? 2、通过故事的叙述,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3、你通过哪些情节或诗句体会到的? 4、叶赛宁描写这只失去孩子的母狗,表达了怎样的感

5、情?结语: 诗人创造出抒写大自然的一首首美不胜收的杰出诗篇。他视花草树木,视动物为朋友;他爱自然界的一切。可以说“叶赛宁就是大自然;叶赛宁就是心灵;叶赛宁就是创造出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伟大的爱。 ”他的诗超越了人与动植物分界的空间,从他的诗琴上弹奏出一曲曲动人情肠以至催人泪下的爱的旋律来,他在用写人的感情来写动物。拓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水不再那么清澈,天不再那么湛蓝,鱼儿不再嬉戏,小鸟不再欢唱当我们这个看上去日益繁荣的地球,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在消失,一个个珍惜动植物在灭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读一读叶赛宁?学会用他的爱,去爱自然,爱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大爱”“博爱”。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全校公开课,整体的教学把握及教学设计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不少值得我继续发扬的。1、课堂引入巧妙有效2、目标明确,层次清楚。3、注重教学整合度。4、重视自身的亲和度。在教学中,我态度可亲,幽默风趣,充满关爱、及时激励。俗话说“没有百分百的完美课堂”,这节课也是如此,听了同事们的点评,现总结如下:1、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很想多一点时间给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