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_第1页
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_第2页
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_第3页
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_第4页
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润的来源与经济大兴衰,及世界经济形势唐有东201707主要内容:利润是经济运行的动力,当利润率高于投资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时,投资和生产活跃,经济繁荣;反之则投资下降,经济危机,乃至大萧条。战争及改朝换代的一些政策创造了提高正常利润率的条件:经济高增长潜力和资本(土地)分散甚至平均分配。随着经济增长潜力的耗尽、生产资料的重新积累和集中兼并,正常利润率下降到低于投资者最低期望盈利率,导致经济危机,非投资者的亏损成为重要利润来源,但后果是扩大贫富分化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因素的持续恶化,最终发展为经济大萧条和战争。关键字:利润的来源经济大兴衰贫富分化债务危机一、投资不创造利润这是导致投资和生产不能依靠

2、内在动力(利润)持续运行的根本原因。图1是最简单的投资生产流程:投资者通过购买劳务和上缴税收进行生产,然后通过出售最终产出品(最终消费品)获得收入。臓贬ST消费品市场|投量投资支岀右H人和政府图1投资不创造利润由图1知:投资支出=工资+税收投资收入=工人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利润=投资收入-投资支出=(工人支出+政府支出)-(工资+税收)=(工人支出-工资)+(政府支出-税收)如果工人支出等于工资收入,政府支出等于税收收入,那么,投资利润等于0。图1模型既可是一个投资者加一个工人的简单经济,也可扩大至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因此,投资不创造利润的结论与经济规模的大小无关。这意味着经济危机使经济

3、规模缩小后,整体利润不会自动上升,即不存在利润自我调节机制,反而会存在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稍后分析)。相对生产过剩。投资者希望获得利润,产品出售价格要在成本上加价,但若工人和政府的支出不能大于其收入,投资者的加价部分将没有购买力,从而形成相对生产过剩。由于这种相对生产过剩与规模无关,因此,减少生产规模和把牛奶倒入河里等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重社会危机。利润为0的现象也说明,投资虽然能够创造需求,但与投资产生的供给相比,其差额难以达到投资者的期望。这个利润为0的简单模型,可以证伪许多利润理论的核心理念。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化理论,图1模型中,不论产量或规模多大,(边际)

4、收益都会等于(边际)成本,但利润都为0,此时,供给或产量应为0,这就是经济不能稳定在一定规模的根源。再比如,明斯基的总利润等于总投资理论,马克思的资本家利润等于工人剩余价值理论,图1模型中,既有投资也有工人劳动,甚至可以有大量剩余价值,但利润仍为0(对明斯基和马克思利润理论问题的分析,请参见文献P80-10f二、投资者自身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的利润,及经济大兴衰这两项利润不用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即可获得,本文称为正常利润。以其他主体亏损而形成的利润称为非正常利润,其来源包括贫富分化、贷款消费、财政赤字、国外利润,及部分投资者的亏损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利润(稍后会逐项分析)。中国历朝历代和世界各国的繁

5、荣,多是发生在战后初期,如中国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西方国家(二)战后的黄金时代等等。这是因为全面的战争和战后破坏资本集中的政策,可以创造两个产生高利润率的条件:一是投资者自身的高消费比例;二是潜在的经济高增长。1、经济增长形成的利润及其变化假设经济的增长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即投资支出不变而消费品产出增加,为维持物价不变,由政府通过购买新增消费品的方式增加货币供给,新增货币供给的量与经济增量相当,参见图2。图2经济增长形成的利润利润=经济增量资本总量资本总量经济增量经济总量X经济总量资本总量=经济增长率X资本生产率投资者的利润等于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支出,因此,新增的货币供给量形成投

6、资者的利润。而新增的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量相同,由此可导出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正比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可说明利润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的关系:经济有增长,才能积累到更多资本,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生产目的才能实现;相反,如果经济不能增长,连生产中的消耗都弥补不了,自然难以积累更多的资本,难以实现利润。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增殖模式和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亦可证明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的关系。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增殖模式可简单归纳为:MQMzQz投资者通过投入货币M,生产出产品Q,出售Q获得M,然后再投入显然,要使每个投资循环都有利润,那么货币流量应不断增长,即:MVMVM而根据货币数量论者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

7、式(MV三PQ)知,在物价P保持不变时,货币流量(MV)的增长与交易商品(Q)的增长应该同步。当交易商品(Q)为全国的最终产出品时,商品总价(PQ)即为全国的总产值(GDP),因此,得出货币流量的增长应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根据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增殖模式,货币流量的增长形成利润,由此得出利润与经济增长同步。经济增长的意义。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的关系,说明了经济增长率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如果经济没有增长,绝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的问题,而是整体投资没有利润的问题,后者对世界经济而言才是真正的灾难。经济增长率及其所形成的利润率的变化。战争的破坏和战乱时期的技术进步,使潜在经济产出远高于实际经济产出

8、,当社会再次稳定,潜力得到释放,就会形成高的经济增长率,如法国1946年比1945年增长52%。战争对资本存量的破坏,也会使资本生产率提高。如1910年至1950年间的战乱,使全球资本生产率从0.2上升到0.4(参见图3)。根据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的关系,高的经济增长率和高的资本生产率,将产生高的利润率。如8%的经济增长率和0.4的资本生产率,形成的利润率约为3.2%,已经接近投资者最低期望盈利率(约为4%-5%,参考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长期资本收益率资料)。700.观测值500%图3疔匚、二汩二二亍三二:二D皮凯蒂著,巴曙松等译纪资本论妇2014P200.-600%TOO%:s:1fi

9、70U991910193096019701SS0201023302&S020702090但战后初期的经济高增长属于恢复性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增长潜力的耗尽,经济增长率将回归自然增长率。受自然资源、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据麦迪森的统计,世界经济18201992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2%(1997,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P)。32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恢复,生产目的又会转向追求利润积累资本,资本的积累速度将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使资本生产率下降,如图3。由于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及资本生产率成正比,后两者的下降,将导致利润率下降。如按皮凯蒂的预测(2014,P),2

10、1世纪末,经济增长率下降到1.5%,资本/收入比达到700%(图3),那么,经济增长率199形成的利润率约为0.2%,不仅远低于投资者最低期望盈利率,甚至可忽略不计。2、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参见图4。图4中的投资者包括所有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如自耕农等。图4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按照一般的投资利润计算方法,投资者自身的消费支出不计为投资成本。如生产粮食的投资者,其为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而购买衣服的支出,一般不计为生产粮食的成本;同样,生产衣服者,其为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而购买粮食的支出,一般也不计为生产衣服的成本。但他们的这些支出,通过交易又都形成了他们的收入(此时的生产目的与生产结果最终消费品

11、相一致)。如果工人和政府的收支相等,那么,投资利润的计算如下:投资利润=投资收入-投资支出=(投资者自身消费+工人支出+政府支出)-(工资+税收)=投资者自身消费+(工人支出-工资)+(政府支出-税收)=投资者自身消费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率,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消费与资本的比例,比例越高,利润率越高。由于战乱,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战后,人们的收入首先用于恢复和提高生活水平。由于战乱,原有的规模经济遭到破坏,加上战后类似土地平均分配的均贫富政策,使资本分散化(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提供了大量资料说明战争对资本存量和集中度的破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资料则更丰富)。因此,战后初期,由于生活必需

12、的消费支出和个体占有资本量的下降,使投资者自身消费与其资本的比率往往处于高位,从而形成高的利润率。但在私有制下,当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后,生产目的就会转向追求利润积累资本,这将使利润率下降,主要形式为:利润用于消费的比例下降;资本的过快积累使资本生产率下降,从而导致同等经济增长率形成的利润率下降;资本的集中兼并,使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与其资本的比例(利润率)下降。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自己的消费,但是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多,并且收入的绝对水平愈高,收入和消费之间的缺口通常也就愈大。根据图4,当工人的收入不用于消费(如储蓄)时,投资者的投资收入将小于投资支

13、出,从而形成亏损。当投资者的利润由消费转为投资时,利润率也会迅速下降: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相应减少,新的利润由经济增量形成,经济增量等于资本边际生产力乘以净投资(转为投资的利润),由于资本边际生产力小于1(参考前述资本生产率),所以经济增量将小于净投资,因此新增利润不能弥补减少的利润;总投资等于原有投资加净投资,所以总投资上升。结合和,利润下降和总投资上升,将使利润率(利润除以总投资)双重下降。工人的收入由消费转为投资后也类似。不论是工人还是投资者,其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形成的需求不足,不能通过增加投资解决,因为新的投资将产生新的供给,并且新的供给也(因加价)将大于新的需求,即扩大了需求不足

14、的缺口(实质还是利润率不足),犹如借新债还旧债。资本的过快增长和集中兼并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生产目的,还促进资本的过快增长和集中兼并。资本过快积累是指资本的增长率大于经济的增长率,从而导致资本生产率下降,使同等经济增长率形成的利润率下降。和平时期,资本增长率(r)大于经济增长率(g)的现象,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2014)中有大量的资料说明,其直观的结果参见前述的图3。资本的集中兼并,使投资者自身消费占总资本的比例下降,形成的利润率也下降。这可用土地的集中兼并简单说明。假设刚开始时土地平均分配,都是自耕农,只为自己工作,也没有其他成本。此时,图4中的工人为0,投资者为所有自耕农的组合。所有投资

15、者的消费就是所有自耕农的消费,如果不考虑政府,相当于国民总产值,因此,所形成的总利润,也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随后,经过一系列兼并,所有土地都被集中兼并到一个人手里。假设这个人叫地主,其他人叫佃农。此时,图4中的投资者就是地主,工人就是全部佃农。只有地主的消费形成利润,而佃农的消费来源于地主的成本,不再形成利润。地主的消费虽比任何一个佃农的消费都多,但只占总消费的一小部分,从土地所有者(地主)的角度来衡量,利润率(地主自身的消费与成本的比例)微乎其微,趋于0。也就是说,同样是这片土地,同样的产出,但由土地所有者的消费而形成的利润率将随着土地的集中兼并而下降。到了工业经济等时代也一样,只是地主换成

16、了投资者、佃农换成了工人。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资本一样会过快积累和集中兼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英德法日等都发展成少数集团控制的垄断经济。这种集中垄断状况经过战争破坏后,在和平时期,资本又重新积累和集中兼并,如2016年世界首富资产已达750亿美元,即使这个首富1年消费1亿美元,其所形成的利润与其资产的比值也只有0.13%(投资者各自贡献的利润与获得的利润是两回事,但整体受平均利润率的限制)。前面的图3,说明了二战前后总资本量与总产出比例的变化(资本过快积累),后面的图7,关于美国家庭财富占比变化图,则直观地说明了二战前后美国财富的分散与集中的百年轮回。3、经济大兴衰投资者自身高消费比例和经

17、济高增长形成的高利润率,促进了战后经济繁荣。经济增长潜力耗尽和回归自然增长是必然的;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生产目的,则导致资本生产率下降。因此,经济增长形成的利润率将双重下降。资本的集中兼并虽受政策的控制,但只要资本可以合法拥有和交易,这个趋势就无法阻止,只是快慢的问题。如中国唐朝曾规定口分田和永业田不允许买卖典贴,但还是被各种方式兼并。现在虽有各种所得税、遗产税、反垄断等等法规,但也阻止不了资本的集中兼并。因此,由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率下降也是必然的。当经济增长和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率下降到低于投资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时(以下简称正常利润率不足),经济危机开始出现。而更重要的是,从古今中外两

18、千多年的历史来看,在和平时期下,生产资料的集中兼并是不可逆的,不会因为利润率下降到不足或经济危机,生产资料就重新分配(分散)以提高利润率。相反,经济危机时中小企业主和自耕农更容易破产,救助措施往往也更有利于大公司,从而使剩下的资本更加集中,即不存在自动均衡机制。因此,正常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也成为不可逆,直至新一轮战乱的到来(皮凯蒂在分析了近300年的财富不平等现象后,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战争是减少不平等的唯一力量,P;“在20世纪,抹掉过去、推动社会9重新洗牌、万象更新的是战争”,P)。279简单地说,经济大兴衰取决于生产目的是否与生产结果相一致:追求消费品的生产目的与生产结果相一致,促进经济

19、繁荣;追求利润积累资本的生产目的偏离生产结果,则导致经济危机。这是经济大兴衰的主基调。接下来分析的利润来源,多以其他主体的亏损为代价,都不可持续,只是叠加一些波动。或者说,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的利润决定着经济大兴衰,这也是所有利润来源中,唯一可持续保持高利润率的来源(只要掌握生产资料者愿意保持高消费比例)。但投资者自身消费占资本的比例,随着资本的增长(特别是集中兼并)而下降,这是正常利润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也可说,资本集中度决定正常利润率,而正常利润率决定经济大兴衰。三、非投资者的亏损形成的利润前述的分析,假设了工人和政府的收支平衡,在此前提下,降价、裁员、减薪、减产、减税、政府扩大支出等措施,

20、对整体投资者的利润没有正面的影响(收支同步变动,差异为0),也就对投资和经济没有正面影响。如果工人或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或亏损,则会形成投资者的利润,参见图5。图5非投资者的亏损形成的利润图5中,工人和政府通过信贷系统向投资者贷款消费(若为贷款投资则归属于投资者行为),从而支出大于收入形成赤字。由于投资者的存款不形成生产成本,但却从消费品市场回流形成收入,从而使投资收入大于投资支出,非投资者的赤字就形成了投资者的利润。图5与图4的区别在于,图4是投资者把利润用于自身消费,图5是投资者把利润借贷给工人和政府消费,虽然都再次形成利润,但结果却完全不同。前者只要投资者愿意(继续消费),是可持

21、续的,而后者由于产生了债务,是不可持续(增加)的。赤字的产生有多种多样,如自愿的贷款消费,收入下降而支出不能相应下降(失业了也得吃饭),或收入没增加而支出增加(如疾病),政府甚至乐意主动实施赤字政策等。从赤字形成利润的机制看,这类债务从整体而言,不能还清。因为还债的过程,是工人和政府把收入(投资者的投资支出)通过信贷系统回流投资者,这将使购买消费品的支出小于收入,从而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收入(出售消费品的收入)小于投资支出(工人和政府的收入),生产投资领域不但没有利润,反而亏损,这无疑是经济灾难。因此,这类债务不仅不能还清,并且由于正常利润率下降到不足后是持续存在的,为维持一定的利润率(以稳定投资

22、生产),赤字和债务还必须持续产生,从而使总债务(因新债和利息)指数上升。而负债者却因贫富分化,其财富不能同步增长,从而加速债务危机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这类债务最终也只能在战乱时不了了之。这类债务包括家庭债务、国债、外债、企业债务,都在产生债务时为其他主体创造了非正常利润。从整体而言,要还清这些债务,需要过去获得利润的主体回吐利润。除非强弱在和平状态下转换,或者债权者把债权用于消费,否则,这些债务从整体而言不能清偿,结局只能是危机和破产。作为债务的中介,钱庄、银行等最终也将批量倒闭,这在中外历史上已经多次发生,现在一些国家正在发生,将来还会有更多国家发生。贫富分化。导致贫富分化的最大原因在于投

23、资者绑架了经济。在正常利润率下降到不足后,投资者得不到期望的利润率,就会停止投资和生产,这将导致经济崩溃。政府不希望经济崩溃,就不得不(默认和配合)以损害非投资者的利益来弥补投资者利润的不足,从而使投资者获得高的收入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而非投资者获得低的甚至是负的收入增长(参见图6、图7)。收入分化与债务产生机制相结合,形成一个可怕的现象:收入越高者其收入增长越快,收入越低者其收入增长越慢甚至负增长;收入高者财富不断积累,收入低者债务不断积累。更可怕的是这种趋势是为了稳定投资、阻止经济崩溃,不能改变。因此,缓解贫富分化加剧,还是保持经济稳定,成为政府的两难选择。按现有机制,贫富分化和经济危

24、机都将继续恶化,直至社会崩溃。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的利润还可以从国外获得,从而使本国经济维持繁荣。但这和国内的结果一样不可持续,只不过形成的是国际性的贫富分化和国际债务危机。供给和需求政策。通过财政赤字或损害非投资者的利益虽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但不可持续。明斯基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2015)中,分析了财政赤字是如何变成私人和企业盈余的(P),并设想了一个大政府政策(P)。在经济危机时以大财政赤字稳定经济,在经济活跃时以25财政盈余来实现财政平衡,从而达259到以大财政平滑经济周期的目的,这显然不现实。因为正常利润率下降到不足后,将是持续的,需要非投资者的亏损来补助也是持续的,政府的财政难以实现

25、盈余。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欧美日政府债务总额就只升不降,在经济危机时还会加速增长。当前贫富分化和债务问题的一些情况根据皮凯蒂的资料,“2010年以来全球财富不公平程度似乎与欧洲在19001910年的财富差距相似。最富的0.1%人群大约拥有全球财富总额的20%,最富的1%拥有约50%,而最富的10%则拥有总额的80%90%。在全球财富分布图上处于下半段的一半人口所拥有的财富额绝对在全球财富总额的5%以下”(P),“当前贫富分化程度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历史高点”451(P)。48图56则表明,美国战后经济增长份额的分配,逐渐向顶层10%家庭倾斜。底层90%家庭的收入虽然也在增长,但

26、越来越低于经济增长,终于在2009/2012阶段,实现负增长。按照一般分布规律,底层50%家庭的收入应该在更早时期就实现了负增长。DistrlbutionofAverageIncomeGrowthDuringExpansionswurc;PivliniR.Tthtrn歸ralculcMio阵fea縫审onPFhatty/SazdaU岂口吐科EEHbattomSO%tap10%图6战后美国各阶段收入增长的分配,顶层10%家庭对底层90%家庭图7是美银美林的1917年以来美国家庭财富分配图。由图可知,近30年来,占人口90%的美国底层家庭拥有的总体财富在全国所占比例直线下滑,从36%降至23%,而

27、占人口0.1%的最富有家庭财富占比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增加,已经升至22%,接近1929年的25%,结合前面的图3,形成一种百年轮回的现象。SourceBcrfAM-cmBLynchQdMIrwHCmcnlStratc,EmramjadSw:&Gsixl-dEucmn-2Q15家庭债务占GDP比例,日本1990年峰值超过70%(地产危机),美国2008年峰值超过95%(地产危机),欧洲2010年峰值超过63%(地产危机)。欧、美、日国债占GDP比例现在已经分别达到92%、100%、230%。图8是美国政府和家庭债务占GDP比例的变化情况,请注意:比例的上升意味着债务的增长比经济的增长快,

28、另外,非投资者的债务应该是政府和家庭债务相加,是图中平均值的两倍。从图6、图7和图8知,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贫富分化加速,资本集中兼并加速,家庭和政府债务也加速。“收入不平等在发达国家显著增加,尤其是美国,其在21世纪头十年的收入集中度回到了(事实上甚至略微超过了)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皮凯蒂,P)。16这或可表明,美国经济动力(利润)的来源,在70年代前主要是经济增长和投资者自身消费,之后则是非投资者的亏损(包括从国外获取的利润)。明斯基把1966年作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分水岭:“1946年至1966年期间经济平稳运行时代是反常的”,1966年后逐渐加剧的金融不稳定才是资本主义经

29、济的常态(2015,稳定不稳定的经济,P)。主流经济学(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可能正好相反:1966年前的稳定是正常的,之后的不稳定才是反常的。如伯克南认为:“大萧条是由当时的美联储对1928-1931年间货币供给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近期的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应该看作是经济工程学和经济管理学的失败而非我的所称的经济科学的问题”(基恩,2014,经济学的真相,P,358P)。18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所做的研究,很好地验证了本文的资本过快积累和贫富分化发展规律(特别是战争对改变趋势的作用)。21世纪资本论“对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提

30、供了一种简明的解释。皮凯蒂认为,财富增长速度通常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此外,由于财富越多,积蓄与投资机会就越大,财富自然倾向于集中,而抵御趋势的经济势力并不多。因此,没有经济的异常迅速增长,没有19141945年令人厌恶的两次世界大战,经济不平等应该会加剧”(经济学人的评论)。鲍盛刚在为何托马斯皮凯蒂是错的一文中对其政策建议表示不赞同“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托马斯皮克提(原文)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不平等与资本主义的必然关系,所以解决方案是征收累进税与全球税,以此达到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的统一与平衡。但是,就目前美国和西方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来看,根本原因正是在于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由此导致成本提

31、升,预期利润下降,进而导致投资萎缩与产业转移和外包,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衰退状态,结果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中产阶级贫困化,社会不平等加剧,最终导致社会与制度迷失与危机。所以,解决方案应该是降低工资,税收与福利,以此提升投资预期利润空间,吸引投资回归,推动经济增长”。鲍盛刚对两种观点的阐述,正好验证了本文对贫富分化问题的分析:投资者绑架了经济,政府是该维持投资者的利润以稳定经济(结果是贫富分化导致社会危机),还是减少贫富分化以稳定社会(结果是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危机)?显然,鲍盛刚主张前者,而皮凯蒂主张后者。从所引用的少量观点也可见,“经济学是一门前科学,非常类似于哥白尼、布拉赫和伽利略之前的天文学”

32、(基恩,2014,P191:还处于探索(摸大象)的阶段,但成为科学也许为期不远了。191四、一部分投资者的亏损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利润这是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一笔新增投资从开始投资到成本的完全回收有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亏损的(回收到的资金小于投入的资金),但在财务上并不列为亏损。而这个未完全回收的投入,却成为原有投资者的收入,并形成利润,参见图9。图9部分投资者的亏损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利润图9中,新增投资如用于工资支出和纳税(新投资支出实线),在新增投资未有产出前(新投资收入虚线为0),新投资将通过消费品市场成为原有投资者的收入。如果新增投资直接购买原投资者生产的资本品(包括

33、机器、股票、房产),则直接成为原有投资者的收入(新投资支出虚线)。由于原有投资者得到的这笔收入没有相应的成本支出,因此这笔收入将形成利润。也就是说,一部分投资者的(暂时)亏损为其他投资者创造了利润。这是泡沫经济得以形成和膨胀的原因。如果这笔新增投资经过多道转手后才回到新增投资者,将产生多倍利润,同时也增加多倍新投资(倍增或乘数效应)。如新增投资给甲,甲又投资给乙,乙再投资给丙最后回到新增投资者。因此,投资回收期越长,资金流动越快,参与人数越多,倍增效应越大。当投资回到新增投资者本体时,由于有对应的前期投资,只要货币量没有放大,将只是投资成本的回收,没有利润。当这笔资金再次投资给甲、乙、丙时,也

34、由于甲、乙、丙已经有对应的投资支出,将只是成本的回收,不再形成利润,利润创造过程结束。因此,这种利润只是短期存在,称为短期利润。要维持这种利润,就需要不断的有新增投资(新亏损),新增投资的增长速度则决定了利润率。如果投资链中任何一个投资者获得收入后不再投资,将导致其他投资者对应的投资支出不能回收,从而形成亏损,亏损额也一样有倍增效应。如上述新增投资者回收投资后发现没有利润,不再投入,则甲、乙、丙等的对应新增投资支出将失去收入而形成亏损,亏损额与前期获得的利润相当。这是导致由短期利润支撑的泡沫经济加速崩溃的最主要原因。泡沫经济发展过程。首先是有一定的利润(即使是宣传的),吸引到外部资金投入,原有

35、资金获利增加(利润率上升),而上升的利润率又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刚开始时的资本存量较小,所以容易吸引相对较大的资金量,而高的利润率也使投资者愿意继续投资,从而形成强烈的良性循环,往往会很狂热。但外部能且愿意投入的资金有限,最终不能保持超过期望利润率的增长速度投入。一旦资金投入的增长速度下降,则短期利润率随之下降。当低于投资者的最低期望利润率时,一方面会影响新增投入,另一方面原有的投资也可能回收(获利)后不再投入,资金净流入增长速度不仅下降趋于0,净流入的资金量也可能下降,甚至会出现净流出。而净流出将导致倍增的亏损,也就使平均利润率不仅下降趋于0,甚至会出现整体亏损,这将

36、导致更多的资金抽出,从而形成强烈的恶性循环,整个泡沫开始破裂。由于资金在任何时刻都属于具体的主体,当所有主体因害怕亏损而停止再投资时,对应所有前期的投资支出都将不能回收而形成亏损,因此,不管多大的泡沫经济都有可能瞬间崩溃。银行体系拥有或能创造的货币最多,银行也追求利润和存在竞争。如果泡沫发展期得到银行资金的注入,则无异于火上浇油,规模将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在泡沫破裂期,若银行大量抽回资金,则犹如釜底抽薪,加速破裂。像索罗斯这样的攻击者,应该是意识到并利用了泡沫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发展的关键节点,用大资金起到类似银行的作用,先投入资金助长泡沫经济膨胀,再抽资加速崩溃,在膨胀时做多,在崩溃前做空,从

37、而实现双重获利。但是,破坏容易,恢复则难,一场洗劫往往改变很多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人生到头都是一场空,要获得心的安宁,还是少作恶的好。泡沫经济现象种类繁多,但内在机制一样,都需要不断地有新亏损者提供利润来支撑。如恶性集资、美国庞氏骗局、恶性传销。更大规模的如股市,因资金进出的便利性,其形成和崩溃可以更快、对经济的冲击更大。实体经济中,特别是长期投资因回收期长,倍增效应大,容易形成更大规模,危害性也更大。比较典型的是房地产泡沫,既有投资性又有消费性,从而既有投资性的短期利润又有贷款消费形成的利润,而其总量往往庞大(每个家庭都需要),相应的前期投资和债务也就庞大,一旦崩溃,这些前期投资和债务就会

38、形成亏损,从而对经济造成致命冲击,作为中介的银行最终也会像债务问题中分析的那样批量倒闭。高速公路、高铁、核电站这类超长期投资的基建也类似。资本的集中兼并。上述暂时亏损的投资者基本上是主动的,并期望在未来能收回更多,另一类则是被动的。被动的亏损主要发生在平均利润率下降后,由于竞争的原因,部分投资者亏损倒闭,其资产和市场被其他投资者兼并或占领。胜利者的扩张和高利润率,由失败者的倒闭和亏损平衡。当集中兼并完成后,又会重新由竞争分配利润。而根据前述投资者自身消费形成利润的机制,集中兼并只能使剩下的整体投资者利润率下降,因此又会出现新一轮集中兼并。随着集中兼并程度增加,相对高利润率者的利润率也将下降并趋

39、向平均利润率,从而不愿意再扩张,整体倒闭速度大于扩张速度,从而使整体经济规模收缩,失业上升。而由前述分析知,投资不创造利润与规模无关,部分投资退出还将导致倍增的短期亏损,因此,经济规模的减少不但不能使平均利润率上升,反而下降,甚至是负利润,从而产生类似于泡沫经济崩溃的恶性循环。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导致世界经济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就是产生了大量的短期亏损,并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各国进行贸易战、汇率战,甚至外汇管制,使国际贸易迅速下降。因此,当时不仅没有抑制恶性循环,反而加速了恶化,使危机在全世界迅速传导。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欧、美、日,甚至中国都大量注入流动性和实施巨大财政赤字,以挽

40、救面临倒闭的银行、企业和国家(如希腊),且尽量避免贸易战,在付出高昂代价后,暂时阻止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崩溃。最后贷款人。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泡沫经济,一旦利润率下降到不足导致收缩后,都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存在自动稳定机制。最后贷款人试图阻止甚至逆转收缩,能否成功,取决于自身实力和时机。投资收缩的原因在于利润率不足和部分投资者停止投资导致倍增的短期亏损,要稳定投资,最后贷款人就需要弥补这两项利润。对于局部的小规模危机,难度不大。而像1929年美国、1989年日本、2008年美国那样的大规模系统性危机,要维持在高位,则不可能,因为需要弥补的利润太过庞大。即使资产在危机中大量减少后,要稳定经济也只能是暂时

41、性的。这是因为利润率下降到不足后将持续存在,而非投资者的利益有限,以有限的资源来弥补无限的需求,显然不可持续,在耗尽各种潜在的非正常利润后(贫富分化和债务危机达到极限),最后贷款人机制最终也只能失败。货币流动性陷阱。利率下降,贷款投资和贷款消费应该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现在欧美日的利率都降到0甚至负了,经济却仍处于半危机状态。这是因为,投资的真正动力是利润率,当平均利润率下降到低于投资最低期望盈利率时,整体投资者将不愿再投资,更不愿贷款投资。如泡沫股市,股价上涨了,即使提高利率,人们仍争着买;股价下跌了,即使利率下调,人们仍抢着卖。显然,影响买卖的是预期利润而不是价格。而贷款消费,如前述,

42、欧、美、日家庭负债占GDP的比例分别达到63%、95%、70%的饱和值,加上贫富分化和经济半危机状态,原有债务已经不堪重负,真正有贷款消费需求的家庭,整体上已经有心无力了。五、世界经济已病入膏肓利润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但世界经济的各种利润来源已经接近枯竭。综合前述分析,利润的来源如下。利润=投资者消费+经济增长+政府赤字+工人赤字+国外利润+短期利润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自身的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的利润(正常利润)。但这两者要形成高的利润率,需要战争的破坏和均贫富的政策。二战后,美国这两个条件较差,因此最先发生经济危机。但随着欧洲战后重建、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前苏联的解体,为美国经济提供

43、了扩张空间(国外利润),特别是美元,美国生产美元的成本极低,却在世界各地流通,各国争相储备。但世界经济的增长空间毕竟有限,以现有美、中、日、欧为主的世界经济总量,难以持续高速增长,甚至由于各国战后经济增长潜力的相继耗尽和资本的集中兼并,使各国正常利润率下降到不足以支撑各自经济的稳定运行,欧洲和日本也相继陷入危机,从而不得不以非投资者的亏损来弥补投资者利润的不足:贫富分化加剧,家庭债务和政府债务迅速攀升。2004年出版的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曾预测,5年左右世界经济发生大危机(P),299实际在2008年由美国引发金融危机。预测危机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放任自由发展,结果将是20世纪30年代式的雪崩

44、;二是由非投资者继续提供利润补助(P)。299需要补助的利润有两项:投资者期望的利润率;部分投资者停止投资对剩余投资者造成的倍增亏损。美国不希望快速崩溃,但美国的这个泡沫太大,为弥补退出资金的缺口,2007年至2009年,美联储向美国大型银行注入7.7万亿美元资金(超过当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在最紧迫的2008年12月5日,一天就注入1.2万亿美元(新华网美联储增投7.7万亿美元救银行。美国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美国又变成了世界经济中停止再投资的那一部分,从而传导至世界经济的其他成员,欧洲、中国、日本等不得不相应地采取庞大的救市措施。投资中断的恶性循环虽然暂时阻止了,

45、但资本的利润却还需长期的补贴。而欧美日在危机后能用的措施只剩下财政赤字。财政赤字虽有效,但必须持续地大额存在(参见P,对美129国20世纪30年代和日本90年代“财政救经济”的分析,此结论在P)。139持续性是因为:正常利润率的下降趋势是不可逆的,下降到不足后也将是永久性的,并将随着资本的集中度提高而继续下降,因此,要提高利润以稳定投资,利润的补贴就必须持续进行。利润补贴不仅必须持续进行,而且数额巨大。这是因为资本总量数倍于国民总产值(图3),补贴1%的利润率,相应的财政赤字就得1%的数倍。2004年曾预测(P),发生经济大危机后,美国即使全力以赴地挽救,执行持续和大规299模的财政赤字,在维

46、持10年后,不但解决不了经济危机,反而面临更多更大的危机:贫富分化和家庭债务危机;财政赤字和国债危机;外债危机。实际情况参见前述图6至图8,及相关分析。2007年至2015年8年间,美国政府债务从8.1万亿美元攀升至15.3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超过100%,欧元区从65%升到92%,日本从162%升至229%。中国的情况让人意外,危机发生时,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很糟,但8年来全球总债务增长57万亿美元中,中国增长20万亿美元。这些债务包括家庭、企业、政府的债务。总债务占GDP比例超240%。家庭债务占比在过去5年中由28%飙升至超过40%。国债占比也由2008年的27%上升到2015年的42%。债务占比的快速上升,意味着债务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率,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在7%左右,一旦经济增长如欧美日般停滞,债务占比的这种增长速度,不出几年就将达到70%(欧洲、日本暴发房地产危机时的家庭负债占比饱和值)。由前面分析知,家庭和政府的债务可形成投资者的利润,企业的债务也会对其他投资者形成短期利润,都有利于整体利润的提高,促进投资的增长或稳定,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逆的。潜在非正常利润耗尽后,当危机来临时将无药可救。现在的中国犹如二战前的苏联,在欧美日经济停滞或危机时,以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