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论文_第1页
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论文_第2页
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论文_第3页
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论文_第4页
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题目: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论假想防卫的性质认定【摘要】正当防卫是公民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下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一种合法行为。由于社会现象和客观事实的复杂性,生活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正当防卫的情形,但究其本质并不是合法防卫。假想防卫就是其中的一种,其情况与正当防卫类似,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错误,属于非正当防卫行为。从假想防卫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通过与正当防卫的比拟讨论假想防卫的性质的认定。【关键词】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性质认定;不法侵害【abstract】Justifiabledefenceisthepreconditionofthecitizeninparticularisth

2、esameunlawfulinfringementofalegalfightbehavior.Becauseofthesocialphenomenonandtheplexityoftheobjectivefacts,weoftenappearlifepracticesomesimilartothejustifiabledefensesituation,butinitsessenceandnotalegaldefense.Imaginarydefenseisonekind,itssituationandjustifiabledefencesimilar,butbecausetheobjectiv

3、econditionsandsubjectiveunderstandingofthemistake,belongtothejustifiabledefencebehavior.Thispaper,fromtheconceptandfeaturesofimaginarydefense,bystartingwithjustifiabledefenseparedanddiscussedtheidentificationofnatureoftheimaginarydefense.【keywords】justifiabledefence;Imaginarydefense;Thatnature;Unlaw

4、fulinfringement目录3344455一假想防卫与正当防卫的一样点5二假想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5四、假想防卫罪过形式6一认为假象防卫无罪无罪说6二认为假想防卫等同于成心犯罪成心说6三认为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过失说7完毕语7参考文献7、户、.前言假想防卫虽然与正当防卫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假象防卫的本质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臆想形成的错误认识的行为实施造成对他人权益的损害,同时危害社会的一种防卫行为。而正当防卫却没有对社会的危害性。正当防卫具有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五个同时具备的条件,其中防卫起因是行为人正确认识到不法侵害行为确实存在或正在实

5、施,相关权益被侵害行为威胁,该不法侵害必须是客观现实存在的,在此根底之上实施的防卫行为才有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而在假想防卫中,防卫起因并不是事实存在,属于认识上的错误,所以假想防卫本质上属于伤害他人的行为,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一、假想防卫的概念对于假想防卫的概念,刑罚和理论界的认定根本一致:假设在客观事实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的权益并没有受到侵害或存在被侵害的危险,仅仅是行为人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在认识上主观的产生错误,误认为现实存在不法侵害,并对主观臆测的不法侵害主体实施了防卫行为,造成了对他人的无辜损害,对社会造成可危害,那么成立假想防卫1。简而言之,行为人因为对客观事实认识错误,进

6、而产生防卫意图并实施了所谓的防卫行为致使无辜者遭受损害,即假想防卫。假想防卫的实质是某种行为被误认为“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不是侵害行为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而行为人错误地判断导致其认为“不法侵害人要实施对自己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因假想防卫并不是针对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行为进展的,所以并不符合正当防卫所必需的起因条件,不属于正当防卫。2实质上是一种不当防卫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可能构成一般XX行为、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假想防卫与正当防卫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判定上易于正当防卫混淆,所以必须要正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及二者的本质区别。二、假想防卫的特征一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假象防卫的当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

7、并不存在不法侵害的危险,自身也没有构成实际的不法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并没有进展正当防卫的理由和权力。在实践中,行为人形成假想防卫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法侵害行为仅仅是似乎存在,而实际上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因为种种复杂的心理行使了正当防卫的权力,实际上他是错误的,这种行为即假想防卫,是假想防卫的一种,这种假想防卫的行为在现实中的刑事案件中大量存在,并不是罕见行为。3例如:X三看见李四手持手枪玩具向自己走来,误以为李四要杀害自己,于是迅速走到桌边拿起尖刀向李四刺去。X三的行为即假象防卫,因为他以为李四要杀害自己,实际上李四并没有实施伤害行为,而且也没有杀害他的动机,所以李四的不法

8、侵害行为从动机到实际行为都是不存在的。但是李四手里的枪使X三感到了伤害行为的存在并预计会发生,所以X三错误的使用了正当防卫的行为。另一种那么是行为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合法的行为,但是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难以分辨当时的行为是否合法,错误的使用了防卫行为,这也是假象防卫行为4。例如:甲被几名歹徒抢劫并殴打,某路人乙建议勇为上前制止并拉扯试图分来其与歹徒。而甲并不知情,认为乙是歹徒的同伙并将其打伤。甲的这种行为即是这种情况的假象防卫。路人乙的行为是合法的,他出于见义勇为的思想上前帮助甲,但是并未说清导致甲认为他的行为是侵害行为,而错误的行使了防卫行为。二从行为人的主观思想出发假象防卫的行为人与正当防

9、卫的行为人在主观上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他们并没有犯罪的意图,没有想过成心犯罪,他们的目的是出于对自己、对他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不受不法行为的侵害5。但是行为人的假想防卫往往造成对无辜人的不必要的伤害,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行为人在主观上虽然没有犯罪的意愿,但是却因为错误的判断和认识造成了伤害他人甚至杀害他人的事实,这是假想防卫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缺乏这一特征的防卫行为都构不成假想防卫6。如上面的两例案件,X三在主观上并没有要伤害李四的成心,但是由于错误的判断,为了维护自身的平安,伤害了李四;甲对路人乙也没有伤害的成心,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实施了假想防卫行为。三从案件的客观条件出发假想

10、防卫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假想防卫的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刑罚,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对他人的人身平安形成或已经造成了威胁。在刑罚的意义上,假设当事人的行为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假想防卫。7即使某人认为他人对自己存在不法侵害,对自己的人身、财产平安形成了威胁,但他却没有对他人实施防卫行为,也没有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的后果,也不能认定这是假想防卫。假想防卫和正当防卫的行为一样,不实施行为,就产生不了后果,那么那么构不成防卫行为。我们以上所说的假想防卫的三个特征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形成假想防卫,缺一不可,否那么,行为人的行为构不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能成立。三、假想防卫与正当防卫的比拟一假想防卫与正当防卫的

11、一样点.假想防卫行为和正当防卫行为在实施之前,都没有成心犯罪的直接意图,行为人都是为了防止假象侵害和侵害的发生,而不得已采取的行为,没有直接的犯罪成心8。.假想防卫和正当防卫的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主观上都是为了保护自身、他人、或公共利益不受不法侵害,二者的这一一样点非常容易造成两者的混淆9。.假想防卫行为和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同样会造成对社会的危害,二者都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害他人的生命10。二假想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假想防卫和正当防卫在客观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想防卫的不法侵害行为并没有真实的存在,而是行为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后者的不法侵害行为是实际存在的,并

12、且是正在实施的行为11。.假想防卫和正当防卫在对社会造成的后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犯罪成心,也是单纯的想保护自身、他人、公共利益不受不法行为侵害,但是,不法侵害行为知识行为人主观臆想,并不存在,行为人产生的是错误的防卫意图,在这种错误的意识支配下,行为人的行为会造成无辜人的人身甚至生命的危害,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所以这种行为被我国刑法所制止12。而正当防卫的行为人同假想防卫的行为人一样,在主观上没有犯罪成心的根底上,对他人的不法侵害行为的认识上也是正确的,他的主观意识正确的认识到不法侵害行为正在发生,产生的防卫意图是可信的,受法律保护的,出于保护自己、他人、国家利益的正确的行为

13、,对社会没有危害性。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主观意图与客观行为的统一。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防卫意图、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属于正当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正是因为缺少了防卫起因这一条件,即不法侵害的现实存在。四、假想防卫罪过形式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对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的认定有不同观点:一认为假象防卫无罪无罪说这种观点认为假想防卫不具有犯罪的成心和罪过的行为,不应该负有相应的形式责任。这种观点认为由于假想防卫是对客观事实的错误认识和当时的复杂心理所造成的,不是在具有罪过的动机和意识实施的行为,(没有成心和过

14、失),所以并没有理由追究其刑事责任。13这种观点无视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无视了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本身,这其中可能存在过错,把假想防卫对他人造成的无辜伤害所需要承当的法律后果归结于意外,或等同于正当防卫,无视了假想防卫这一性质存在的意义。第二,无视了行为人在错误认识之后的防卫行为对受无辜损害的他人的刑法保护,这一观点的缺陷显而易见。二认为假想防卫等同于成心犯罪成心说这种观点认为在构成假想防卫时应该按成心犯罪处理。该观点认为假想防卫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对被防卫人的影响十分恶劣,假设等同于正当防卫,那么会影响行为人的意志,假想只是其实施防卫行为的动机,而造成的后果却是客观事实,并

15、不影响定罪,因此假想防卫应划分为成心犯罪行为的X畴,其不可能是过失的罪过形式14。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模糊了“成心这个词的界定,其将防卫行为的成心与犯罪行为的成心等同起来。这是不公平的,犯罪成心的实质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后果而实施行为,而假象防卫的实施者的成心,认为自己采取的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15。成心说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弊端:第一,对“成心这一重要因素存在误解。这一观点没有明确的区分刑法的“成心与心理学上的“成心。二者的出发点有着本着的不同。刑法的“成心是从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而心理学的“成心那么是从实施的行为对个人是否有损害出发。从刑法意义上对假

16、想防卫进展考量,假想防卫不构成成心的罪过形式。第二,这一观点的逻辑论证将正当防卫的性质也带离原有的设定。成心说的观点使假想防卫和正当防卫在责任形式上无法区分。这两种防卫的防卫行为都具有进攻性、甚至暴力性。两种防卫行为都是出于成心,假想防卫和正当防卫有很多的共同点,假设将将假想防卫认定为成心犯罪的行为,那么正当防卫也应认定为是成心犯罪行为,这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三认为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过失说这种观点认为,假想防卫不可能构成成心犯罪,只能构成过失犯罪。我国有不少学者认为假象防卫的行为构成是由于一时的疏忽,考虑不周造成的,而不是犯罪的成心。这种观点目前被国内多数学者赞成,他们认为假想防卫的罪过形

17、式应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防卫是人的本能,在面临自己的人身、财产平安、甚至生命平安受到威胁的时候,思维可能会一时模糊,本能的进展防卫行为,是人类社会维持个体和族类生存与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认识的一时疏忽大意不能等同于成心。而在自身受到威胁的时候很容易十分确定自己要进展攻击,所以自信的防卫行为也不应该过度的进展刑罚。所以多数学者赞同、支持这一假想防卫的这一观点。本文认为:假想防卫的性质虽然不能等同于正当防卫,但是也不能与成心伤害相提并论。假想防卫既与正当防卫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假想防卫的出发点与成心犯罪的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假想防卫时防卫的一种,即使在防卫

18、的过程中,触犯了无辜人的利益,甚至法律,都是无意识的,应该从轻处理。理由在于:假想防卫行为的性质虽然与正当防卫的性质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假想防卫的行为人也是在意识到危险的同时,才进展自身的防卫,并不能等同于成心伤害,但是由于意识的错误,导致无辜人或社会公共财产受到损失,应该进展相应的赔偿,情节严重者应付法律责任,但是在量刑的时候应视情节给予从轻处理。完毕语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变化,案件会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假象防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假想防卫并不是正当防卫,假想防卫的性质决定它具有刑事XX性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特征,在假想防卫过程中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应付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约束社会人的行为,保护公民的人身平安和财产平安。但目前我国对假象防卫方面有一定的空白,其相关法律并不十分健全,在司法判定过程中对于假象防卫会有判断模糊或者无法可依的情况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