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_第1页
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_第2页
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_第3页
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_第4页
针灸科常见病临床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主要依据有: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包括麻木及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封闭无显效,但诊断明确者勿需做此试验。3.影像学检查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鉴别诊断:.尺神经炎鉴别要点:肘后尺神经沟压痛:位于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的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的变性的尺神经。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分布区较第颈神经分布区为小,前臂尺侧多不波及。对手部内在肌的影响:尺神经严重受累时,常呈典型的“爪形手”(图;

2、腕部尺神经管的征多为阳性(图。主要是因为骨间肌受累,使掌指关节过伸及指间关节屈曲所致,尤以环指及小指为明显。影像学改变:可参考线平片(尺神经炎患者的颈部线片多属阴性,但肘关节部线片,尤其是伴有畸形者可能有阳性所见)、病史及既往史等。.正中神经受损鉴别要点:感觉障碍:如图所示,其感觉障碍分布区主要为背侧指端及拇、示、中指掌侧处,而前臂部则多不波及。肌力改变:手部肌力减弱,外观呈“猿手”畸形,主要是因大鱼际肌萎缩所致(图)自主神经症状:因正中神经中混有大量交感神经纤维,因此手部的血管、毛囊等多处于异常状态,表现为潮红、多汗等,且其疼痛常呈烧灼样痛。反射:多无影响;但当颈脊神经受累时,肱三头肌反射可

3、减弱或消失。.桡神经受损鉴别要点垂腕征:为桡神经受损所特有的症状,主要因腕伸肌及指伸肌失去支配所致。高位桡神经受累者,伸肘功能亦受影响。感觉障碍:如图所示。其与第颈神经受累不同的是,感觉障碍区主要为除指端以外的手背侧(拇指、食指、中指)及前臂背侧,而拇指和食指掌侧不应有障碍。反射改变:多无明显影响。而颈脊神经受累者则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反射均减弱或消失早期亢进)其他:尚可参考病史、局部检查及线平片所见等。中医诊疗技术:电针、温针、红外线治疗、牵引、蜡疗、磁疗、推拿治疗,贴敷治疗,穴位注射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表现为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方

4、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葛根(12克)。2、劳伤淤血:表现为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地黄6克、芍药12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卜香附3克、地龙6克(去土)。针灸治疗:电针:选穴以局部穴位与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再加配穴:风寒痹阻配风门、大椎;劳伤淤血配膈腧、合谷。温针选穴在电针基础上加减。腰椎病:诊断:症状:腰椎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

5、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腰椎病的典型症状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1、腰痛:95%以上的腰椎病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

6、膝位。辅助检查:1CT这种扫描可以帮助诊断腰部的突出部位,可以了解椎间孔有无狭小,椎板有无肥厚。2X这是最基本的检查,通过基本的片检查可以发现椎间隙变窄及椎体边缘是否有增生出现,这中间可以帮助患者排除一些其他疾患,如脊椎滑脱等。3、体格检查:腰痛有时会和坐骨神经痛合二为一,从而引发小腿疼痛,抬高腿部试验是否是阳性;同时看小腿和足部是否有放射性疼痛。4MRI这种检查是人类影像史上的一大进步,比检查更详细和准确,对人体组织机构有一个较清晰的影像图显示,帮助腰椎病的诊断,而且通过不同层面的影像资料,可以清晰的观察出腰椎部位的形态及与周围神经根组织之间的关系。鉴别诊断:与内脏反射性疾病鉴别腰痛是一个很

7、复杂的症状,由于盆腔内脏疾病可以因刺激盆部神经丛而于腰骶部发生反射性疼痛,因此应进行鉴别。妇科腰骶痛鉴别妇科腰痛的特征是偏于骶部,和月经周期有关,尤其多发生于经前,并多伴有下肢或少腹酸胀痛,有妇科炎症者,有白带增多及其色质改变。无下肢及臀坐骨部放射痛。腰骶X线检查无腰椎病改变。但许多妇女往往妇科病与腰椎病兼见,诊断须靠腰骶部X线摄片。与盆腔肿瘤鉴另U此病如出现坐骨神经压迫症状时,b型超声波检与椎间盘脱出症颇为相似,但作肛门触诊及查,腹部灌肠后摄片即可鉴别。臀上皮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以患侧臀部刺痛、酸痛、撕扯样痛,并有患侧大腿后部牵拉样痛,但多不过膝,弯腰起坐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8、。腰3横突综合征为腰部酸痛,也可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达臀部及大腿前方。腰部后仰不痛,向对侧弯腰受限。中医诊疗技术:电针、温针、红外线治疗、牵引、蜡疗、磁疗、推拿治疗,贴敷治疗,穴位注射方剂:复原活血汤:柴胡瓜蒌根当归各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大黄酒浸桃仁独活寄生汤:独活三钱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钱各面神经炎中医称面瘫:分型: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诊断:周围性面瘫症状:1.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2.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突出表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食物

9、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3.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中枢性面瘫症状:1、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睑裂以上能皱眉、提眉、闭眼、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额皱与侧深度相等。2、常伴有面瘫同侧肢体瘫痪、腱反射异常,babinski征等。3、无味觉、泪液、唾液分泌障碍、听力无明显改变。鉴别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

10、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少数在起病初期也可表现为单侧,随病程逐渐发展为双侧。应有其典型表现如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后颅窝肿瘤侵犯颞骨的占位性病变如表皮样瘤、皮样囊肿,鼻咽癌侵犯颅底等均可引起面神经损害。应有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特点。.脑桥内的血管病可致面神经核损害引起面瘫,应有其他中枢神经受损体征如交叉性瘫痪。中医诊疗技术:普针、电针、艾灸、红外线治疗、推拿治疗。方剂: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常见证型:1风寒袭络:主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方药:麻黄

11、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熟附子,细辛,桂枝,防风,白芷,白芍,川芎,秦艽,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2.风热袭络:主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口苦,咽干微渴,肢体肌肉酸楚,舌边尖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泰艽8川芎g当归,赤芍2石膏,羌活,防风,细辛.,黄芩,生地,僵蚕,全蝎,甘草。每日一剂,水煎服。3.风痰阻络:主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口黏,咽干微渴,肢体肌肉酸楚,舌苔腻,脉浮数或弦数。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

12、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

13、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

14、此为同一机制。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6肌觉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觉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脊神经支配等。(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

15、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椎间盘突出者,有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与腰骶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

16、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一般体征: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

17、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图1。)实际上,此仅为一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约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骶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腰

18、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测量和各组肌肉肌力测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记录之,再于治疗后再加以对比。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其中后型者达95%。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

19、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特殊体征:屈颈试验L征)又名L征。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95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以致使与突出物相接

20、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1881年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愈是下方的神经根作用愈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在正常情况,下肢抬举可达90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60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健肢抬高试验又称as征、ae(征、ea征:s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

21、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图2)。Laseque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曲90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180,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a0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

22、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以上。其他试验:诸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现将常见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意

23、义的症状与体征列于表1。表2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型。(1椎)体型:即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既往认为此型少见,实际上,如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此型患者不低于0尸体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达5此型又可分为: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个三角形骨块样外观(故临床上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者时有发生)。本型临床上较多见,曲绵域在位体操运动员中发现有例,占,较一般9%的发生率为高,可能与此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及活动量等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腰背部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并突入椎体图。视脱出后的病程不同而呈现不同形态,后期可构成椎体边缘骨赘的一部分。正中型:指髓核垂直或近垂直状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并形成结节样改变图。因临床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因此不易诊断,尸检发现者约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