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_第1页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_第2页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_第3页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_第4页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定义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根本概念闪点的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易可燃液体外表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液体在闪点温度,蒸发速度较慢,外表上积累的蒸气遇火瞬间即已烧尽,而新蒸发的蒸气还来不及补充,所以不能持续燃烧。当温度稍高于闪点时,易可燃液体随

2、时都有遇火源而被点燃的可能。 因此,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体系,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C的都归类为易可燃液体。 易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变化而变化。例如,乙醇水溶液中乙醇含量为80、40、20、5时,其闪点分别为19、26.75、36.75、62。当含量在3时,没有闪燃现象。 两种易燃液体的混合物的闪点,一般在这两种液体闪点之间,并低于这两种物质闪点的平均值。 某些固体,如樟脑和萘,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闭杯法测定的是饱和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开杯法蒸气与空气自由接触,所以闭杯法闪点测定值一般要

3、比开杯法低几度。基于以上原因,开杯法测定值比闭杯法更接近实际情况。 爆炸极限的定义: 在火源作用下,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同理,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上限和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称为爆炸范围。 当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可以认为可燃物不着火,更不会爆炸。但是,在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假设空气能补充或渗漏进去,那么随时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对浓度在上限以上的混合气,通常仍认为它们是危险的。 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可燃粉尘用mg/m3表

4、示。 例如:乙醇爆炸范围为4.3%19.0%,4.3%称为爆炸下限,19.0%称为爆炸上限。甲烷爆炸范围为5.3%14.0%。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通常的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的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它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燃点的定义: 固体物质形成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被称为燃点,它是评价固体物质危险性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 固体燃烧分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低熔点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继之蒸发变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容易着火;对于复杂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物质的组成局部,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而燃烧。 某些固态化学物质一旦点

5、燃将迅速燃烧,例如镁,一旦燃烧将很难熄灭;某些固体对摩擦、撞击特别敏感,如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当受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对该类物品进行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抛、掷等;某些固态物质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即能发生自燃,如白磷假设露置空气中可很快燃烧,因此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要加强对该类物品的管理,这对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事故中,引发固体火灾事故较多的是化学品自热燃烧和受热自燃。 可燃固体因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化学过程而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累,使可燃物温度上升,到达自燃点而燃烧,这种现象称自热燃烧。例如,硝化棉及其制品如

6、火药、硝酸纤维素、电影胶片等在常温下会自发分解放出分解热,而且它们的分解反响具有自催化作用,容易导致燃烧或爆炸;植物和农副产品如稻草、木屑、粮食等含有水分,会因发酵而放出发酵热,假设积热不散,温度逐渐升高至自燃点,那么会引起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逐渐升高,当到达自燃点时,即可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如合成橡胶枯燥工段,假设橡胶长期积聚在蒸汽加热管附近,那么极易引起橡胶的自燃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化学品的燃烧需要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有时,即使这三个要素都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燃物未到达一定的浓度、助燃物数量不够、点火源不

7、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也不会发生燃烧。只有具备了一定数量和浓度的燃料和助燃物,以及具备一定能量的点火能源,三者同时存在并且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燃烧。反之,对于已经发生的燃烧,假设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原理。 例如: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5.3%或大于14%时,由于甲烷浓度过低或氧气浓度过低,甲烷便不能燃烧。同时,要使燃烧发生必须具备一定能量的点火源。假设用热能引燃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当点燃温度低于595时燃烧便不能发生。假设用电火花点燃,那么最小点火能为0.28mJ,假设点火源的能量小于该数值,该混合气体便不着火。 通常,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气中不能燃烧

8、。目前大量的灭火剂以及灭火方法都是利用隔绝空气或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实现窒息灭火。 燃烧的过程: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气、液、固态,其燃烧的过程也不同。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蒸汽或气态下进行的。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只要到达其本身氧化分解所需要的热量,便能燃烧,其燃烧速度很快。 液体可燃物在火源作用下,首先发生蒸发,然后蒸气再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固体燃烧物分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低熔点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继之蒸发变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容易着火;对于复杂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物质的组成局部,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再发生氧化而燃烧。如木材受热后,在温度小于110

9、时只放出水分;130时开始分解,到150时变色,在150200时其分解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但不能燃烧;在200以上时分解出一氧化碳、氢和碳氢化合物,此时木材开始燃烧;到300时析出气体产物最多,燃烧也最剧烈。 易燃液体的燃点、闪点及其关系:燃点也叫着火点,有的书上也叫火焰点。可燃物被加热到超过闪点温度时,其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并能持续燃烧五秒钟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在燃点温度下。不只是闪燃,而是形成连续燃烧。一般说来,燃点比闪点高出520,但闪点在100以下时,二者往往相同。易燃液体的燃点与闪点很接近,仅差15;可燃液体,特别是闪点在100以上时,两者相差30

10、以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原那么和方法原那么: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平安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平安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平安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符合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

11、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全面性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平安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辨识;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识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预测性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产生的原因: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能量失控主要表达在人的不平安行为、物的不平安状态

12、和管理缺陷。按有关标准标准,分别是13、4大类和6类。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分类以下为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分类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6大类为: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物理性及机械性危险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

13、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或二者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物理性及机械性危险序危害因素内容示例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及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备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

14、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质危害固体抛弃物、流体飞溅、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场面、其他运动物危害等序危害因素名称内容示例8明火9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

15、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序危害因素名称内容示例1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

16、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危险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

17、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关因素。行为性危险其他危险、危害因素搬举重物规定如下作业空间工具不适宜标识不清搬举重物 女工及年龄在1618岁的男工,单人负重一般不得超过25公斤 男工单人负重最多不得超过80公斤,两人抬运时,每人平均负重不得超过70公斤 单人负重50公斤以上,在平地上搬运距离最远不得超过70米 1.2 按事故和职业危害类型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18、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方法的规定?,有害因素分为七类,分别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第二讲 物质危险的辨识 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分为8类,共21项。第二讲 物质危险的辨识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第1类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响,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

19、爆炸危险的物品。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敏感易爆性 爆炸品对外界作用比较敏感,存在火焰、撞击、摩擦、针刺或电能等较小的简单的初始冲能就可能引起爆炸 爆炸 自燃危险性 部分爆炸品在一定温度下可不用火源的作用即自行着火 火灾、爆炸 着火危险性 爆炸品都是易燃物质,且着火不需外界供氧;同时,炸药爆炸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达数千度 火灾 毒害性 有些爆炸品具有一定毒害性,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会产生CO、NO、HCN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 中毒和窒息 第3项 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第2项 不燃气体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第1项 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

20、化碳、甲烷等。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易燃易爆性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可燃气体遇火源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 火灾、爆炸毒害性有毒气体对人畜有很大的毒害性中毒扩散性气体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非常容易扩散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窒息性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其他压缩和液化气体都具有窒息性窒息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氧化性压缩和液化气体中有一部分是强氧化剂,与可燃物接触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火灾、爆炸腐蚀性酸性、碱性气体及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人员灼烫及设备损坏高压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大都是经过高压和降温后压入坚固耐压的容器(钢瓶)中的物理性爆炸低温液化气体蒸发时会从环

21、境中吸取大量热量,还有的液化气体本身就储存在低温下冻伤第3类 易燃液体第1项 低闪点液体:闪点18 如:乙醚闪点为-45 乙醛闪点为-38等;第2项 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 如:苯闪点为-11 乙醇闪点为12等;第3项 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如:丁醇闪点为35 氯苯闪点为28等。危险特性 原 因 可能事故 高度易燃性易燃液体的沸点较低,易于挥发 出易燃蒸气,着火所需的能量也较小火灾蒸气易爆性易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可能发生爆炸爆炸、火灾流动性扩散性流动性是任何液体的通性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毒害性易燃液体或其蒸气大都具有毒害性,甚至刺激性和腐蚀性中毒、灼

22、烫第1项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第2项 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响,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等;第3项 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响,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钠、钾等。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 原 因 可能事故 易燃性易燃固体的着火点较低,有些易燃固体受到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引发燃烧火灾遇氧化剂易燃易爆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氧化剂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火灾、爆炸毒害性

23、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 可能产生有毒气体中毒粉尘爆炸粉尘危害易燃固体以粉尘状态存在时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粉尘爆炸粉尘危害自燃危险性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部分易燃固体容易自燃起火火灾自燃物品 原 因 可能事故 遇空气自燃自燃物品大都性质活泼,有极强还原性,遇空气产生大量热量,至自燃点着火,遇氧化剂爆炸火灾、爆炸遇湿易燃硼、铝等的烷基化合物类遇水或受潮分解而自燃甚至爆炸火灾、爆炸毒害性很多自燃物品本身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 可能产生有毒气体中毒粉尘爆炸粉尘危害自燃物品以粉尘状态存在时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粉尘爆炸粉尘危害积热自燃二、三级自燃物品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容易自燃起火火灾遇

24、湿易燃物品 原 因 可能事故 遇水易燃易爆遇水后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火灾、爆炸遇氧化剂和酸着火爆炸遇氧化剂、酸比遇水反应更剧烈,危险性更大火灾、爆炸粉尘爆炸粉尘危害以粉尘状态存在时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粉尘爆炸粉尘危害毒害性腐蚀性很多遇湿易燃物品本身具有毒害性或反应后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及强碱中毒、灼烫自燃危险性金属粉末类还具有自燃危险性火灾第1项 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第2项 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 原 因 可能事故 强氧化性氧化价态高,本身不一定可燃,但与可燃物作用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火灾、爆炸易分解性受潮、热、被撞、摩擦时极易分解出原子氧,遇还原剂易发生火灾爆炸,遇酸剧烈反应甚至爆炸火灾、爆炸毒害性腐蚀性绝大多数氧化剂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和腐蚀性中毒、灼烫可燃性有机硝酸盐类具有可燃性火灾有机过氧化物 原 因 可能事故 分解爆炸性过氧化基极不稳定,对热、震动、冲击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