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目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_第1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_第2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_第3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_第4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程与方法目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第1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这三个纬度可用字母表达成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就是KAPO模型。 四个方面的变化:改变了传统分类形式;加强了情感教育目标内容;调整了教学能力方面的目标内容;关注学生对教学学习过程的经历的体验。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凸显了出来。【理论篇】概念认识 一、何谓过程与方法目标?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第2页,共37页,2022年,

2、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 哲学上:“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 课程上: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教与学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实践上: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过程目标与方法目标。所谓过程目标, 除了重视师生互动的过程外,还应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重视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演变过程。所谓方法目标,应涵盖教法与学

3、法,即在教师教法的实施过程中达成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生成。第3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 “过程与方法”是达成“知识与能力”这一根本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其内涵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三个维度目标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在义务教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被摆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第4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两层意思: 一是学习任务应适应学习者,

4、即教师为学生服务 二是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 教学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第5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教师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单向的 传递知识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

5、物的意义。”第6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学课程标准作出的解释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

6、影响。三、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第7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 科学课程(7-9年级)将在科学课程(3-6年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科学课程的任务:(四方面) 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

7、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8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科学要对已知世界作出解释,并具有预见性科学是开放的 科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需要证据 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 科学知识具有持久性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产物 科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科学需要不断地创新 科学需要验证科学研究中有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答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教师应持的观点:第9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探究性 “过程与方法”表征为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知识与技能”表征为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和体系)

8、。科学知识与技能只有与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智力发展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就教育上讲,如果只学会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向,那么这种教育功能就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他们个性的控制与压抑。如果单从教学上讲,只重结论不重过程还会造成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因而教学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还要重方法,要强调过程与方法和结论的结合与统一。第10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现实篇】问题透视 一、备课时叙写“过程与方法”目标存在误区误区一:主体对象混淆,是老师、还是学生? 案例呈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9、 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第11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案例呈现:“温度计”教学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温度计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具体的物质的温度测量,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问题评析:两个案例共同的问题是行为主体设置不当,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去了。而且目标是课堂上可以落实的可行性指标要求,再者,目标不同于目的,不宜用“培养”“养成”来表达。(“培养”并不是短期

10、内可实现的。)第12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附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叙写方法(见另资料)案例呈现:“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和氧气”的过程与 方法目标设计 尝试对实验进行设计;经历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感悟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体会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第13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误区二:与另两维目标的关系不明,是分开来写,还是合 起来在同一目标中体现?案例呈现:原子结构的模型一课的有关目标(知识与 技能目标略)(摘自“说课稿”)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原子结构的建

11、立是科学家不断修正的结果 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了解同种原子中还存在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位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建立模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第14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问题评析: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出现了知识目标却未出现方法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又主要反映的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矫正建议: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将三维目标分开来写还是融合在一起来写,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不管以什么形式来写,都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是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12、”的过程与方法。第15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 强调:“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而“过程”在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概括的外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另一个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第16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二、课堂教学中“过程与

13、方法”目标的落实存在误区误区一:热热闹闹求气氛,轰轰烈烈搞活动动手与动 脑难以兼顾,自主与合作没有分寸误区二:要么全程预设,一控到底,要么毫无指向,一放 到底学生的自主体验与教师的指导与引领难 以把握 案例2:“生物体”片段(见案例二) 案例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片段(见案例三) 案例1:“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片段(见案例一)第17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行动篇】策略提示一、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科学“新课堂”的特征: (与传统旧课堂比较)1、课堂形态特征: 知识课堂生命课堂(前者以完成知识传递为出发点,后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接受型感悟型(前

14、者是灌输填鸭式,后者是自主建构式) 知识文化智慧文化(前者是实体,后者依托知识载体升华为思想、意识、方法与策略) 教师单向传递师生互动对话(前者是教师中心,后者是学生中心) 教材决定论课程资源论(前者是教教材,后者是用教材教) 单纯应试训练各种活动体验(前者是机械型的,后者是能动性的) 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前者只重结果,后者过程与结果并重)第18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2、教学策略特征 激发和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给予充足的空间、时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侧重于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突出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追求课堂的和谐性(气氛和谐、交往和谐

15、、活动和谐、评价和谐、进程和谐);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激活课堂活力。第19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二、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科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以学定教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设想,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防止出现“零起点”。 备课时,要融教案、学案于其中,不但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目标状态发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科学知识与实验技能以及应当形成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等,而且还考虑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提供的学习指导、媒体选择,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

16、式和方法等。 以知识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比较 (参见附二) (概念获得教学)第20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二)内容处理开发资源(1)寻找教材隐含的学习资源,如图示信息,小资料与视窗所辐射的信息,思考与交流背后的言外之意等等。(培养能力:看图说科学、阅读知科学、思辨懂科学)(2)调整教材之间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指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的凡是针对同一层次的同一知识内容的有关资源,则适当“拿来”,然后重新调整,安排进度。(切不可仅凭知识连贯性而随意调整)(3)补充与教材有关的学习资源,如关于动植物研究的视频节目,有关科学教学杂志上的信息、生活生产现象及科技动

17、态等。(4)利用课堂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的状态与学生的表现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收获及令人惊喜的兴奋点,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都能有效利用。第21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例如,九上教材第三章“功和简单机械”,教材将其内容顺序安排为:斜面滑轮杠杆,是否可调整为:杠杆滑轮斜面,怎么理解?再例如,七下第六章“物质的结构”,已出现了微粒、元素、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等化学概念,而八上教材中要在第五章的“化学反应”才出现化学知识,于是很多老师会把后面的知识提前与前面的整合在一起来教。是否可行?第22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

18、期三讨论:如何处理课堂中一些无法预设的意外现象呢?课堂上教师不是“独裁”,不是“霸权”,与学生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遇到意外要是合理处理的话,课堂就会形成和谐的氛围:既轻松又严格,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问题,同时也应该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互动。第23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课例: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文章快学完时,语文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说几句。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讲着,内容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便是“青蛙真正感到了自己见识少”。这时,一个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了井里。”话音刚落,同

19、学们便捧腹大笑。老师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 该生在课后写话时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写道:青蛙跳出井后,来到一条河边,想喝水,突然,听到旁边老青蛙的警告:“不要喝,水里有毒!”紧接着,又听到老青蛙被人用钢叉刺死的惨叫声 ”第24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某科学课例:惯性王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惯性”的概念,并让学生们在书本上划出来,然后要求默诵。几分钟后,他开始提问:“什么叫惯性?谁来说说?” 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想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转,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们交头接耳,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位教师

20、一时语塞,颇为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上课为啥不专心听讲?”第25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某物理课例:二力合成老师在讲二力合成时,想让学生思考,当两力的夹角不同时,合力是否变化?怎样变化?于是向学生提问:“当两个人同提一桶水时,怎样提才省力呢?”学生交头接耳,突然,一个学生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第26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建议: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无法预料的“节外生枝”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外表现”(哪怕是“消极表现”、“恶意表现”) 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意外思维,善于发现“真问题”,巧妙引导

21、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往往能使课堂在意外中出彩。(举例说明)第27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三)学习方式强化体验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做到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精当探究。(1)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和学习结果的自我反馈。(学习品质)(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等。教师为保障这一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则必须注重分组合理、操作

22、规范、明确任务、形式整合、全班交流及教师自身的促进者的作用。合作的每一个成员应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3)精当探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其一,要有探究的欲望;其二,要有问题空间;其三,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其四,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第28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关于合作学习:什么是合作?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关于探究学习:为什么要精当? 什么是探究的欲望? 什么是问题空间?第29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四)学习过程创设情境1.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科学的情境。常见的策略是创设问

23、题情境 一个经典的问题:“这里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有75%的二年级学生回答是36岁。问题识别:是指问题解决者必须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 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案例赏析1 空气中有什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第30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另外,在解决问题时肯定会涉及到具体的解读问题的策 略,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对问题进行再解读,即问题的表 征,科学学科中经常用到的问题表征方法是画出简图。 以“和尚爬山”为例:有一个和尚第一天日出时从山脚沿着盘旋的山路时快时慢、时行时歇地朝山上走去,日落时刚好达到山顶。过了几天,他又在日出时沿同样路线下山,行走速度

24、也是时快时慢、时行时歇。虽然他行走的平均速度较上山快一些,不过,他也是在近日落时到达山脚的。问:和尚在往返的路上是否会在一天中的同一时刻通过同一点? 分析:通常,人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考虑一个和尚在不同日子上下山这个事实,因此觉得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如果能在充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转换一个角度来表征,“在同一天中,有两个和尚,一个上山一个下山,并绘制出他们上下山的路径图(见图片),就能依据清晰明了的图形解决问题。第31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第32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 该例证清楚地表明,问题的表征建立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而问题的适宜表征又明显地影响问题空间的大小和性质,从而对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该例可知,在建立问题表征时,必须对自己已知信息进行筛选,去除多余的,选择必需的。同时,掌握有关问题类型的知识,能促进被试对必需信息的注意和从记忆中提取有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助于问题表征的建构。第33页,共37页,2022年,5月20日,18点33分,星期三2.要让学生在“读科学、做科学、用科学”中学习科学。 要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变“听科学,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