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简谱大全_第1页
送别简谱大全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送别简谱大全送别 (扬琴伴奏谱 )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黄玲,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胡琴乐谱。胡琴, 琴类一种, 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 ,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后有同名人物,在该领域有一定贡献的有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胡琴等。简介胡琴,又称乡胡、稽 ( 同奚)琴。历史悠久、形制古朴。发音柔美,音色动

2、听。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唐宋时期的胡琴曾传入朝鲜。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 1494 年序)载: 以黜檀花木 (刮青皮 )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历史胡琴在唐宋时期,既是拉弦、又是弹弦乐器,两种演奏方法兼而有之。与陈旸同一时代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在他的试院闻胡琴作 一诗中写道:胡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演奏方法则是弹拨,没有用竹片轧之 的含意。在另一首诗中有着颇为详尽的记载: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深入洞箫抗如

3、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这里显然描写的是两弦弹拨乐器胡琴。可见,唐宋两代,胡琴正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过渡的时期。宋代的胡琴又称稽琴。宋代高承公元 1080 年撰辑的事物纪原中有:杜挚赋序曰:秦末人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记以为琵琶之始。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长尺余。然则击弦于鼓首而属之于柄末,与琵琶极不仿佛,其状今稽琴也。是稽康琴为弦鼗遗象明矣。照此记述,稽琴在北宋之时,仍靠弹拨琴弦来发音,而不是轧弦发音的拉弦乐器。在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卷八)中,则明确地记载着稽琴是拉弦乐器。文中说: 稽琴本稽康所制,故名稽琴。二弦,以竹片轧之,其声清亮。把稽琴归于公元 3 世纪

4、的稽康所制, 显然是伪托古人的一种附会,这可能是陈氏效其阮咸造阮 之说吧。同是宋人,又同是记述稽琴,却记载着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这充分说明,宋代稽琴仍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的过渡阶段。宋代晚期,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以马尾作为弓毛拉弦擦奏的乐器了。在陕西榆林石窟第十窟的壁画中,画有一飞天用马尾弓拉奏卷首、二轸、二弦、圆筒形琴筒的乐器。此窟年代约当西夏 (公元 1038 年 1227 年)时期,即与中原的宋代相交错。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的经幢(为 特赐广济大师之塔)上,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有关学者认为, 繁峙在元代之前即为蒙古管辖,并以大元为年号, 此经幢为 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 1236 年,也正值宋代末年。上述两处之乐器图像,均与今日之二胡维妙维肖。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创造, 它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南宋之时,胡琴类拉弦乐器开始走上发展时期。中国大批制造乐器用的丝弦,也始于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 )之际,故丝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