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策划方案培训资料_第1页
学校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策划方案培训资料_第2页
学校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策划方案培训资料_第3页
学校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策划方案培训资料_第4页
学校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策划方案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中学新校区智能化数字校园设计文件设计研究院二一七年一月目 录 TOC o 1-4 h z u HYPERLINK l _Toc498734698 第1章项目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698 h 3 HYPERLINK l _Toc498734699 1.1、项目简介 PAGEREF _Toc498734699 h 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0 1.2、设计原则及依据 PAGEREF _Toc498734700 h 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1 1.3、总体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01 h 5 HYPE

2、RLINK l _Toc498734702 第2章综合布线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02 h 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3 2.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03 h 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4 2.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04 h 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5 2.3、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05 h 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6 2.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

3、34706 h 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7 第3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07 h 1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8 3.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08 h 1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09 3.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09 h 1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0 3.3、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10 h 1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1 3.4、计算机网络系

4、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11 h 20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2 3.5、校园无线网络 PAGEREF _Toc498734712 h 2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3 第4章安全防范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13 h 2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4 4.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14 h 2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5 4.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15 h 26 HYPERLINK l _Toc

5、498734716 4.3、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16 h 2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7 4.4、安全防范系统规划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17 h 2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8 4.5、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18 h 2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19 4.6、周界防范子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19 h 30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0 4.7、入侵报警子系统 PAGEREF _Toc498

6、734720 h 3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1 4.8、无线巡更子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21 h 3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2 第5章一卡通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22 h 3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3 5.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23 h 3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4 5.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24 h 3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5 5.3、系统建设原

7、则 PAGEREF _Toc498734725 h 3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6 5.4、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26 h 3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7 5.4.1、门禁治理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27 h 3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8 5.4.2、考勤治理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28 h 3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29 5.4.3消费治理操纵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29 h 40 HYPER

8、LINK l _Toc498734730 5.4.4、水控治理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30 h 4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1 第6章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31 h 4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2 6.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32 h 4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3 6.2、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33 h 4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4 6.3、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设计 PAG

9、EREF _Toc498734734 h 49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5 第7章智慧课堂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35 h 5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6 7.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36 h 5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7 7.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37 h 5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38 7.3、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38 h 5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

10、39 7.4、系统组成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39 h 59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0 第8章信息公布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40 h 6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1 8.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41 h 6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2 8.2、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42 h 6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3 8.3、信息公布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43 h 69 HYPE

11、RLINK l _Toc498734744 第9章多媒体会议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44 h 7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5 9.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45 h 7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6 9.2、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46 h 7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7 9.3、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47 h 7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8 9.4、舞台灯光设计 PAGEREF _T

12、oc498734748 h 7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49 9.4.1、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49 h 7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0 9.4.2、舞台灯光灯位布置讲明 PAGEREF _Toc498734750 h 7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1 第10章图书治理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51 h 81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2 10.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52 h 81 HYPERLINK l _Toc498734

13、753 10.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53 h 81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4 10.3、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54 h 8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5 10.4、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55 h 8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6 第11章多媒体教学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56 h 8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7 11.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57 h 85 H

14、YPERLINK l _Toc498734758 11.2、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498734758 h 8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59 11.3、建设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59 h 8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0 11.4、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60 h 8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1 第12章校园能效监测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61 h 9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2 12.1、系统概述 PAGEREF _T

15、oc498734762 h 9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3 12.2、系统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63 h 9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4 12.3、系统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98734764 h 9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5 12.4、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65 h 9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6 第13章数字化校园治理平台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66 h 96 HYPERLINK l _Toc49873

16、4767 13.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67 h 9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8 13.2、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498734768 h 9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69 133、系统建设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69 h 9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70 134、系统总体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70 h 100 HYPERLINK l _Toc498734775 13.5、系统内容功能描述 PAGEREF _Toc498734775 h 10

17、2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2 第14章机房工程 PAGEREF _Toc498734782 h 11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3 14.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783 h 11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4 14.2、系统工程范围 PAGEREF _Toc498734784 h 11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5 14.3、机房工程内容 PAGEREF _Toc498734785 h 11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6 14.4、总体设计原则 P

18、AGEREF _Toc498734786 h 11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7 14.5、设计规范及依据 PAGEREF _Toc498734787 h 11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8 14.6、机房环境设计目标 PAGEREF _Toc498734788 h 11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89 14.7、系统设计思想 PAGEREF _Toc498734789 h 11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0 14.8、设计宗旨 PAGEREF _Toc498734790 h 117 HYPERLIN

19、K l _Toc498734791 14.9、机房整体规划 PAGEREF _Toc498734791 h 117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2 14.10、内装修设计 PAGEREF _Toc498734792 h 121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3 14.11、电气部分 PAGEREF _Toc498734793 h 124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4 14.12、防雷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94 h 128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5 14.13、空调系统 PAGEREF _

20、Toc498734795 h 133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6 14.14、通风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96 h 135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7 14.15、综合布线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97 h 13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8 14.16、机柜工程 PAGEREF _Toc498734798 h 136 HYPERLINK l _Toc498734799 14.17、动环监控系统 PAGEREF _Toc498734799 h 138 HYPERLINK l _Toc4

21、98734800 第15章弱电管网工程 PAGEREF _Toc498734800 h 142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1 15.1、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498734801 h 142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2 15.2、用户需求 PAGEREF _Toc498734802 h 142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3 15.3、弱电管网系统设计依据和规范 PAGEREF _Toc498734803 h 142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4 15.4、设计要点讲明 PAGEREF _Toc4

22、98734804 h 143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5 15.5、综合管路系统设计的要紧要求 PAGEREF _Toc498734805 h 143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6 15.6、综合管路系统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PAGEREF _Toc498734806 h 144 HYPERLINK l _Toc498734807 第16章各要紧系统重要设备参数要求 PAGEREF _Toc498734807 h 145项目概述1.1、项目简介新校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县镇。新校区占地175亩,建筑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可容纳学生2400人;要紧建筑包括A、

23、B教学楼,C教学楼及实验楼,图书科技楼,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食堂综合楼,行政办公楼,风雨操场,东大门,西大门和400米综合田径场等。新校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智能化弱电系统为背景而构建的集办公、教学、治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1.2、设计原则及依据1)、设计原则智能化建设的定位新校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定位为:建设成全省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在设计中采纳国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使整个智能化系统满足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刻内的治理及运行要求。立足数字化教学应用,对建筑智能化进行整体规划新校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个庞大、系统的工程

24、,需要分步骤实施。智能化工程是数字化教学和办公的基础,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最后能够满足新校区更高的使用要求,故需要以数字化校园应用的高度,对智能化工程进行整体规划。有用性建设原则选用的产品或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指标都应适度超前。非预埋或隐蔽的开放性设备(如交换机等)应当依照当前治理与应用的需求,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预留。成熟性与先进性结合原则系统设计采纳成熟的或通过工程检验的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在和以后的需要。在满足成熟性的前提下,技术适当超前。安全性与保密性原则治理系统具有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分析、优化、故障监测及在线排除、设备和部件的容错等功能,以提高系统自身和信

25、息传递的安全性。2)、设计依据新校区相关建筑图纸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国际综合布线系统标准(ISO/IEC11801)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ANST/TIA/EIATSB-67)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ANST/TIA/EIATSB-72)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标准(ANST/TIA/EIATSB-75)SPC135P标准(BACnetNASI/ASHRAE)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

26、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GB16796-2009)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2007)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2011)防盗报警操纵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 15644-199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13)通风与空调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7、GB50054-2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DG/TJ 08-83-2009)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1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 10796-200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08-93-200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2001版))业主的使

28、用功能需求1.3、总体设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教学、科研与治理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实现信息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建设以高速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要紧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满足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等的要求。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校园一卡通、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播放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围绕“所有的硬件建设应该围绕学校应用” 的原则建设数字化校园,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内涵。充分考虑新形势下教育特色,营造科学、规范、先进、合理、简捷、有用的网络环境,搭建合理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以网络教学为中心平台

29、的完善的网络应用体系,通过选用相应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治理服务。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保证建成后的新校区能适应21世纪教育和社会经济进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治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系统设计应立足于高起点,采纳成熟、先进、有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以人为本,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从长远的角度动身,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进展规划。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纳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系统配置应采纳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也能

30、适应科技的进步,随着时代的进展,其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治理。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的同时,应本着经济、有用、合理的原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本次设计的内容要紧包括如下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智慧课堂系统信息公布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校园图书治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能效监测系统数字化校园治理平台系统机房系统工程弱电综合管网工程以下章节是对各系统详细介

31、绍。综合布线系统2.1、系统概述为了能给校区内部办公人员和学生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宽带信息传输的物理链路,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传输要求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无堵塞信息传输,因此需要一套先进的高质量的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物理通讯线路基础,承载大楼的数据、语音业务,为语音、数据、图像信号提供高性能传输通道。方案从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治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思路、产品选型及结构特点,采纳了成熟、先进、有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采纳模块化、开放式的结构,以适应系统的灵活组网、扩充升级的需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科

32、学治理。2.2、系统设计目标新校区要建设成为一流的数字化校区,它必须具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以支撑它的多种的上层应用,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下面简称PDS 系统)作为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就必须为各个子系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我们对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如下:多应用: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为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先进平台、为学术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等。多子系统集成:其他各子系统的上位机与操纵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综合上述新校区的PDS 系统应支撑以下各功能:涉及计算机网络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类计算机外部设备等;为中心智能弱电系统其它子系统符合互联网通讯协议的设备提供信息传输基础通道。新校区是一个新建的校区,拥

33、有多栋现代化的大楼,依照综合布线系统目前的进展情况,结合学校以后一段时刻内的需求,我们采纳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光纤系统来构建整个新校区的语音与数据传输平台。6类系统是目前综合布线产品当中技术先进,同时差不多有国际统一认定标准,技术相对成熟的产品,能够保证用户建成的系统在5-10年内不落后。在其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布线系统首先具有高速和高宽带的传输能力,应能满足楼内的信息传输的需要,尤其是数据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同时能够适应现代和以后技术的进展。布线系统应具备运行的高度可靠性,关于特不重要的网络部分,要采纳冗余备份来保证线路的万无一失。布线系统应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网络体

34、系结构的需要,设备变迁时要有高度的灵活性、治理的方便性。产品的通用性满足各种网络产品及通信系统的要求。结构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差不多上积木式的标准件,系统的扩充升级容易。爱护用户一次性投资,维护费用低。按照整个新校区的建筑结构,我们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将用于各建筑所需的数据和语音的联网应用。信息点分布以甲方建筑图纸为基础,并依照甲方提供的使用情况适当进行了调整。本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治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2.3、系统设计原则有用性充分满足当前各种通讯服务的要求扩充性为今后系统的扩充留有充分

35、余地灵活性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且易于系统的重新配置安全性利于防火、防水、防雷击、防破坏可靠性利用容错设计,尽可能减少系统中断经济性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统一性与网络设计方案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作用可治理性便于治理和减少维护2.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新校区的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能在提供满足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服务和传输能力,同时还能适应今后25年甚至更长时刻内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进展要求。整个系统分为数据部分和语音部分;采纳三级星型布线结构;数据部分和语音部分的水平链路均采纳六类8芯4对非屏蔽双绞线;其中数据部分分为外网与设备网两套网络,两套网络的链

36、路采纳完全的物理隔离设计。数据部分的主干链路采纳6芯单模、多模光缆,接头采纳LC-LC;语音部分的主干链路采纳多根3类20、50对大对数电缆;采纳六类布线解决方案,设计了一套标准、开放的综合布线系统,数据、语音端口可灵活互换。数据采纳非屏蔽六类线缆布线方式。语音使用三类大对数为主干,六类布线到终端的系统。系统综合考虑网络系统、语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及其他系统对布线系统的要求。依照国家布线标准(GB/T 50311-2000)、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11801)的设计原则,本布线系统将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治理子系统构成。在此次综合布线建设中充分考虑

37、了布线系统的高度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及可扩充性。下面将以链路为中心,分不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描述。2.4.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要点要紧包括信息点数量确定、铜缆信息点设计。本次设计网络数据信息点890个,语音信息点438个,无线AP点34个,网络有线电视点132个,共计前端点位1494个。具体各层功能区信息点表如下:序号区域楼层功能区域名称房间数量信息点语音点电视点AP点地插1图书科技楼1F期刊阅览室122校史陈列室122打字文印110配电12校园电话及宽带机

38、房111安防监控室/校园广播及电视机房122资料室111值班1222F借书处144学生阅览室1223F教师阅览室142治理员室144计算机教室4160152多媒体教室152504F通用教室262办公室244休息室1221史地教室131语言教室131音乐教室131美术教室131书法教室1312C教学楼及实验楼1F药品室111仪器室111标本陈列室111实验楼教师休息室122实验员室142化学实验室262预备室22学生教室6186教学楼教师休息室1222F药品室111仪器室111标本陈列室111实验楼教师休息室122实验员室142化学实验室262预备室22学生教室6186教学楼教师休息室122教具

39、室123F药品室111仪器室111标本陈列室111实验楼教师休息室122实验员室1422物理实验室26预备室22学生教室6186教学楼教师休息室122教具室124F综合实验室121实验楼教师休息室122实验员室142物理实验室262预备室22学生教室6186教学楼教师休息室122教具室125F综合实验室121实验楼教师休息室122实验员室142物理实验室262预备室22学生教室6186教学楼教师休息室122教具室123AB教学楼1F教室6186教师休息室2442F教室6186教师休息室366教具室123F教室6186教师休息室366教具室124F教室6186教师休息室366教具室124行政楼1

40、F办公室(30平方)31812小会议室13112办公室(40平方)4282022F办公室(30平方)31812小会议室13112办公室(40平方)4282023F办公室(30平方)31812小会议室13112办公室(40平方)42820大办公室(70平方)16424F办公室(30平方)31812小会议室13112办公室(40平方)42820大办公室(70平方)16425F办公室(30平方)31812小会议室1311办公室(40平方)42820大办公室(70平方)16425食堂1F配电房12小卖部131烹调间11售饭窗口19餐厅185售票1312F小卖部131备餐间11售饭口19餐厅15售票13

41、13F多功能厅14设备房1316女生宿舍1F值班11112F休闲活动廊163F休闲活动廊164F休闲活动廊165F休闲活动廊167男生宿舍1F休闲活动廊122F休闲活动廊163F休闲活动廊164F休闲活动廊165F休闲活动廊168教师周转房1F教师公寓1919191922F教师公寓1919191923F教师公寓1919191924F教师公寓1919191925F教师公寓1919191926F教师公寓1919191929风雨操场1F门厅12210西大门传达室13111东大门门卫室门卫室13112露天操场1合计99944213122283依照各工作区信息点位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信息插座安装方式,部

42、分采纳墙面型插座,墙面安装高度为30cm。安装位置考虑到维护及使用的方便,信息点的安装,需配合装潢进行安装(如独立的领导办公室、会议室、教室信息点安装采纳地面插座的安装方式)。安保监控中心机房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本系统采纳静电地板下的安装方式。信息点安装示意图2.4.2、水平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的区不在于:水平布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本次设计水平子系统的线缆为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它们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需要某些更高带宽应用时,能够采纳光缆设计;前端全部采纳RJ

43、45模块作为信息模块,如此万一出现一条线路的临时故障,能够立立即其它线路调整过来,确保重要的线路能够立即恢复运行。另外,选用的RJ45信息插座需能够插入RJ11插头,电话线用的RJ11-6P插头能够直接插入RJ45插座内。而且语音点只用六类线的2芯,如此系统有大量的冗余,方便以后的拓展;同时语音点和数据点可共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真正的实现了语音和数据的互跳功能。水平子系统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至用户工作区,端接在信息插座上。水平子系统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至用户工作区,端接在信息插座上。一般水平线缆从IDF/MDF动身,通过弱电井到达各楼层,进入吊顶里水平线槽,然后在各个用户区通过管道

44、引至信息插座,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如下图:而关于部分不使用吊顶的区域,水平线可考虑采纳以下方式安装:通过埋地管道将线引到信息点处,或沿较隐蔽的线路引至信息点处,如下图:本次方案将全部采纳吊顶走线方式,地面安装从墙壁到安装地插的一部分采纳地埋管道走线方式。水平线缆的用量按下式计算:水平线缆平均长度=(max距离min距离)21.1端接容限(铜缆6m,光缆12m)线缆箱数=信息点数*水平线缆平均长度 305米/箱穿线管径与布线根数的关系如下:序号电管内径同意布线数(面积利用率30%)1201-2根UTP2253-4根UTP2.4.3、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

45、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及光纤的路由。通常由垂直大对数铜缆和光缆组成,它的一端端接于设备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通常端接在楼层治理间的各个治理分配线架上。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要紧有:干线路由的选择及走线方式、干线光纤及大对数铜缆类型的确定、干线线缆用量的统计等。本次设计垂直干线子系统布线如下:数据主干:接入至汇聚6芯多模光缆,汇聚至核心6芯单模光缆语音主干:3类20/50对大对数电缆(依照点位数量选用20或者50对);走线方式:本工程的主干线缆路由以走弱电竖井(大楼电井)为主,进入设备间部分将依照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在此次综合布线建设中,为了保证传输性能和传输质量,垂直干线的分布采纳了星型结构,即

46、从主机房以点到点的形式铺设到各个楼层配线间并有预留,使今后的系统维护、治理和网络应用更为方便、灵活。2.4.4、治理子系统治理子系统由各层分设的楼层配线架(FD)及主机房中的主配线架(BD)构成,负责楼层内及信息通道的统一治理。要紧由跳线面板、跳线治理器、跳线、光缆端接面板、机柜(或机架)等组成。语音主配线架:用于连接来自各治理间的3类UTP线缆,与治理间类似,也选择100对110配线架,机柜安装方式。数量配置以能够将全部水平线缆和垂直主干线缆端接好为标准。数据主配线架:用于连接来自各治理间的光纤和铜缆,采纳机架式光纤、铜缆通用模块化配线架,19”机柜安装方式,适合不同的使用环境。弱电间配置表

47、:序号区域IDF名称信息点语音点网络电视点AP点网络配架110配架1图书馆IDF-T1281621计算机教室1402计算机教室2402计算机教室3402计算机教室4402多媒体教室482IDF-T339121212实验楼IDF-S1341421IDF-S34915313教学楼CIDF-C12021IDF-C22221IDF-C322211IDF-C42221IDF-C522214教学楼BIDF-B12461IDF-B3268215教学楼AIDF-A12441IDF-A3264216行政楼IDF-X149331231IDF-X249331231IDF-X355371231IDF-X4553712

48、31IDF-X5553712316食堂IDF-F247710217女生宿舍北IDF-W1-1IDF-W3-18女生宿舍南IDF-W1-212711IDF-W3-29男生宿舍北IDF-M1-1IDF-M3-110男生宿舍南IDF-M1-212711IDF-M3-211教师周转房西IDF-Z1-1101010111IDF-Z2-110101011IDF-Z3-1101010111IDF-Z4-110101011IDF-Z5-1101010111IDF-Z6-11010101112教师周转房西IDF-Z1-2999111IDF-Z2-299911IDF-Z3-2999111IDF-Z4-299911

49、IDF-Z5-2999111IDF-Z6-29991113风雨操场2214西大门传达室3115东大门门卫室门卫室3116露天操场合计9994421312261212.4.5、建筑群子系统有网络需求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能够依照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敷设方法。此次设计在教学楼C一层设置一间汇聚机房,除图书科技楼,其他各栋汇聚于此再接入网络中心机房。2.4.6、设备间子系统各配线间均采纳19英寸标准机柜安装,并配有网络设备专用配电电源及风扇,可将设备间网络设备一同放置其中。此种安装模式具有整齐美观、可靠性高、防尘、保密性好、安装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等

50、优点。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适当都直接阻碍到今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设备间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设备间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对外网络接口温度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尘措施使用防火门,门宽至少为高2.1m宽0.9m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ux地板载重量不小于500kg/每平方米 计算机网络系统3.1、系统概述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治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

51、的治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治理、统一的资源治理和统一的权限操纵;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刻、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虽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3.2、系统设计目标建设学校新校区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但能够推进整个校园的网络系统的互连互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利用,为宽敞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通过校园网络络的建设,能够促进网络建设的规范化,加速学校校区信息化的进展,优化学校校区的信息结构和提高教育教学治理水平。通过对学校校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

52、统的深入调研,学校校区计算机网络建设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为:建成一个覆盖整个学校校区、技术先进的、运行稳定的、有用的、统一的信息网络增值平台系统,实现万兆光纤到各个楼宇配线间、千兆铜缆到桌面,连通校区内的每一栋建筑;建立完善的应用信息系统,包括WWW、Mail等Internet应用信息系统和学校行政治理和办公自动化、现代化通信、科学研究、图书情报检索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内的综合园区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提高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治理水平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采纳万兆以太网技术,以光纤为主干,提供实时宽带多媒体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各种不同的线路方式实现与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ERNET

53、(中国教育科研网)等网络运营商的连通,同时获得国内外网站访问的出口。建立完整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将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全虚拟化实现资源的云化,为业务或用户按需提供相应资源,提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缩短后期业务部署周期,增强业务爱护能力;3.3、系统设计原则为达到新校区网络系统建设目标,在网络设计构建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建网原则:有用性和先进性采纳先进成熟技术满足各种应用系统的需求,兼顾其他相关的治理需求,保证满各种应用系统业务的同时,又体现出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在网络设计中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标准和设备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网络应用的需求和以后的进展趋势,尽可能采纳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

54、更高的数据、语音、视频(多媒体)的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以后信息化的进展的需要。高可扩展性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系统,网络不仅需要保持对往常技术的兼容性,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具备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能够依照不断深入进展的需要,依照以后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平滑的扩充和升级现有的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网络容量和提高网络的各层次节点的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高可靠性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关于校园网络来讲更是如此,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尽量幸免系统的

55、单点故障。要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网络设计中特不是关键节点的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保证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标准性与开放性采纳国际标准协议进行互连互通,确保本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在结构上真正实现开放,基于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局域网、广域网及网管系统等,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以后的进展奠定基础。网络采纳国际上通用标准的主流的网络协议,不仅保证与其它网络(如公共数据网、Internet)之间的平滑连接和互通,还能适应以后若干年的网络进展趋势,便于今后网络自身的扩展。高安全性安全体系应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在总体结构上分为四个层

56、次: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系统层安全和治理层安全。高性能网络系统的性能是校园整个信息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设计中必须保障网络及设备的高吞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图像)的高质量传输,力争实现透明网络,网络不能成为校园实施现代化应用业务的瓶颈。易操作性和可治理性由于校园网络复杂性,随着业务的不断进展,网络治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因此在网络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网络治理解决方案。网络设备必须采纳智能化,可治理的设备,同时采纳先进的网络治理软件,实现先进的治理。最终能够实现监控、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网络负载、可迅速确定网络故障等。通过先进的治理策略、治理工具

57、提高网络的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网络的维护工作,从而为办公、治理提供最有力的保障。3.4、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本次关于新校区网络统一规划差不多上按三层网络架构统一设计。关于学校来讲,针关于核心节点的数目较多、同时核心节点的分布位置较分散的实际情况,采纳星状网络的结构。在网络层层次上,一般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组成部分,分不担负起网络核心交换路由、区域网络中心交换和楼宇内桌面交换接入的职能。本次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采纳有用的三层网络架构,即核心到汇聚到接入,核心到汇聚之间采纳万兆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汇聚到接入之间采纳多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图书科技楼直接接入核心,接入到数据点采纳六类铜缆作

58、为传输介质,整个网络全千兆到桌面。核心层:整个网络的核心交换机设备,通过宽带高速通讯传输链路(主干链路使用万兆单模光纤)相互连接,构成网络通讯的一级骨干。在设备上,核心交换机要求具有高性能的交换处理能力,灵活的可扩充性,特不强调设备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要求。汇聚层:是多台 HYPERLINK /doc/2120481-2243556.html t _blank 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比接入层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接入层:设备连接应用的客户端桌面设计,即能够采纳固定配置的工作组级交换机堆叠,又能够采纳端口密度高的机箱

59、式设备。设备应该具有可治理性,灵活的堆叠功能或机箱模块的可扩充性。同时在设备投资上考虑性能/价格比因素。目前在设计接入网络方案时,普遍采纳支持SNMP和RMON、RMON II网管协议的交换机设备,具有支持基于WEB网络治理功能的设备,简化治理工作的复杂性,支持冗余链路功能,提高网络方案的可靠性。能够灵活的划分VLAN,支持IEEE802.1p协议,提高网络的操纵能力。3.4.1、核心层网络设计在学校校区校园网络的核心层、 汇聚层、接入层网络设计上,按照前面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中要求的设计方式,采纳星状网络相结合的拓扑结构,依照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现在硬件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在主干网上选用交换式万兆

60、单模光纤以太网技术,构造高性能价格比的校园网络。主干网拓扑结构如下图。网络中心配置有1台高性能万兆交换机,它能够提供强大的交换容量和功能。依照校园设计布局,新校区校园网络划分为六大部分A、B教学楼,C教学楼及实验楼,图书科技楼,食堂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及教师周转房。五大区域以图书科技楼网络中心为总中心,采纳星状连接,从而构成学校校区校园网络的核心网络。网络中心核心层核心交换设备采纳1台万兆交换机,教学楼C一层配置2台万兆汇聚交换机;其他各楼宇配线间放置高性能千兆校园专用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纳千兆多模光纤连接。每个配线间的接入交换机通过千兆铜缆到使用桌面信息点。3.4.2、汇聚层网络设计汇聚层交换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