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引领信息通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_第1页
绿色低碳引领信息通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4 -绿色低碳引领信息通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通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在当前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逐渐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同时,如何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信息通信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考题。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导向下,亟须从整个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角度,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系统梳理信息通信相关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面临的减排挑战,提出我国信息通信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政策建议。信息通信产业碳排放的主要表现形式信息通信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

2、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整个经济系统造成的碳排放影响是多元的,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碳排放,即由于信息通信设施、设备或服务所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当前,我国5G网络、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往往都是电力消耗大户,其生产运营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二是隐含碳排放,即信息通信产品隐含的碳排放。信息通信产品生产需采购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拉动电力、钢铁、水泥和石化等上游部门碳排放增长。相关研究表明,一部手机所隐含的碳排放超过70千克,而信息通信相关产业由此隐含的碳排放量远大于其直接碳排放,甚至高出10-20倍。三是使用碳排放,即信息通信产品应用于其他部门所造成的碳排放。信息通信产业通过“技术赋能”推动

3、装备制造、建筑、交通、服务等下游部门产能增长,同时也扩大了对高耗能信息通信产品的使用,从而间接造成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相关研究发现,信息通信产业由于此原因增加的碳排放也达到其直接碳排放的5-10倍。信息通信产业碳减排面临的新挑战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信息通信相关产业各种形式的碳排放不容忽视。在我国数字经济和碳排放大国建设过程中,信息通信相关产业碳减排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当前产业规模大、增速快导致减排难度增加。我国网络强国、大数据、“互联网+”、“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加快了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其中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增速全

4、球第一。在信息通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必然将进一步助推相关产业直接、隐含、使用碳排放的增长,大幅抵消生产端技术减排的效果。二是我国产业链地位相对较弱制约了碳减排空间。信息通信产品生产具有冗长而复杂的全球产业链。近年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参与程度日益提高,但所处位置仍集中在中游环节,扮演着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商的角色,有着较高的能源资源消耗。据2022年ICT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反映,中国大陆信息通信产业偏重硬件制造的产业链结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碳减排空间。三是信息通信产业导致能源体系大规模低效高碳。信息通信产业对于能源尤其是电力消耗巨大,其碳排放也主要来自于电力部门。然而,我

5、国电力系统仍以能源结构效率低、碳密度高的燃煤发电为主,导致当前我国信息通信产业隐含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3%。多措并举推进信息通信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信息通信产业的碳减排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能源系统等高度关联。推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顶层设计、全盘考虑,形成绿色集约一体化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一是将减排目标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推进行业的低碳转型。当前,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尚未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应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我国“十四五”及中长期节能减碳目标,将能效、碳足迹等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新型

6、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进一步将其纳入各地行业发展规划。此外,还应合理设定行业减排路径和行动方案,全面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推广、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强低碳产品设计和工艺材料创新等。二是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结构,积极推动行业集约化发展。当前,我国数字化发展进程仍在加速,但信息通信业整体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亟须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碳承载力和资源禀赋特征,在交通、能源、工业和市政等产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围绕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合理规划、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等重大数字基础设施。此外,应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中管理内部信息通信设施、设备,利用人工智能、云平台、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精细化节能减排,还应优先扶持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等领域,推动信息通信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充分挖掘结构性减排的潜在空间。三是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减排机制,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通信产业与上下游部门关联密切,应沿产业链、供应链建立碳排放核算标准、碳标签体系和碳溯源机制,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