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37/3737/37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大纲 ( 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 课程编号: 101023 课程名称: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课程名称: Pediatric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开课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学科 学分: 6 学时: 108 先开课程 : 基础课、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授课对象: 中西医结合专业 考核方式: 考试 执笔人: 丁樱、翟文生、刘霞、云鹰、琚玮、黄岩杰 编写日期: 2003 年 9 月 前言 【 开设目的 】

2、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西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西药、针灸、推拿等疗法为手段,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及中医学、西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值得提出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所学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在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基础上,兼顾西医儿科基础和临床的独具特色的学科,同时应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相区别。教学目标要突出临床学科特色,强调实际应用价值。鉴于中西医结合理论虽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仍处于认识不统一的初期阶段,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能结合则结合,不能结合则各述其理,切忌生拉硬套、牵强附会,削弱中医理论的特色。 【 教学要

3、求 】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熟悉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在掌握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基础上,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西医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常规处理及急救方法。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 7 岁以下正常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发育的衡量数字,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

4、床检验正常值,方剂索引。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总学时安排为 108 学时,其中授课 102 学时、电教 8 学时,另外自学 6 7 学时,见习 2 4 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 CAI 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各院校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方式,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上 篇 总 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及发展简史。了解西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解放后的发展情况。 2

5、 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其学术观点、学术著作。了解西医儿科现代学术著作 3 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中医儿科学的概念,中医儿科学及西医儿科及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2 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 3 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建立的学科基础;钱乙、陈文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的突出贡献:曾士荣、薛铠、薛已、万全、张景岳、夏禹铸、陈复正、吴瑭等医家的学术建树。 4 重点介绍建国以来中医儿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学术发展和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5. 从

6、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看中医儿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l 学时。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目的要求】 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及意义。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 2 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 了解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 掌握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体格发育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教学内

7、容】 1 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囟门、牙齿、呼吸、脉搏、血压生理常数及测定方法,体格发育指标的临床意义。 2 小儿智能发育,包括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性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电教 1 学时。 第四节 生理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1 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2 掌握小儿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3 掌握小儿中西医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1 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西医内容按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神经、免疫等系统介绍并及中医理论相

8、比较)。 2 “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3 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五节 儿科诊法概要 【目的要求】 1 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2 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及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1 儿科四诊及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现代四诊的扩充。 2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 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

9、腑辨证的儿科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 了解儿科治法应用应及成人有别。熟悉儿科治法应用特点,儿科常用内治治法。 2 掌握儿科外治治法的操作及适应症,儿科常用治法因人、因病、因时的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1 儿科选用治法的原则及常用治法在儿科应用的特点。 2 儿科常用内治治法的功能、适应证候、选方示例。 3 儿科常用药物外治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病证、应用示例。 4 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等其他疗法的儿科应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胎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胎儿期保健的意义。熟

10、悉胎儿期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胎儿期保健对于优生优育,后天健康成长的意义。选择配偶、适龄结婚、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养胎护胎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0.5 学时。 第二节 新生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新生儿期保健的重要性。熟悉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掌握新生儿期保健的内容。 【教学内容】 1 初生护养对于优生优育,后天健康成长的意义。 2 新生儿马牙、螳螂子等特殊生理现象的认识及正确处理。初生护养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0.5 学时。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婴儿期护养注意事项。熟悉婴儿期预防接种要求。掌握婴儿期乳食喂养方法。 【教学内容】 1 婴儿

11、期护养在生活起居、衣着冷暖、锻炼训练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2 婴儿期防病要点及预防接种的要求。 3 婴儿期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添加辅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0.5 学时。电教 0.5 学时。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幼儿期保健的意义。熟悉幼儿期保健的内容。 【教学内容】 1 幼儿期保健注意事项: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疾病预防。 2 做好幼儿期保健对后期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0.5 学时。 第五节 学龄前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学龄前期儿童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学龄前期保健注意事项;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疾病预防。 【教学方式】

12、 课堂讲授 0.5 学时。 第六节 学龄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学龄期儿童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学龄期保健注意事项:全面发展;疾病预防。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0.5 学时。 第七节青春期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青春期保健的要求。 【教学内容】 青春期保健注意事项:生理保健;心理保健。 【教学方式】 自学 0.5 学时。 下 篇 各 论 第三章 新生儿病 第一节 胎 怯 【目的要求】 1 了解胎怯的概念和诊断要点,了解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胎怯的关系。 2 熟悉胎怯及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病因病理,掌握胎怯的辨证论治及西医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 胎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概念,四诊

13、诊查及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2 胎怯形成的先天病因,肾脾两虚的病机,脏腑辨证方法。 3 补肾培元、健脾助运的治疗法则,胎怯合并他症的处理原则。 4 胎怯的证治分类,西医处理方法、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 自学 1 学时。 第二节 硬肿症 【目的要求】 1 了解硬肿症的概念及发病情况。熟悉硬肿症的中西医病因病理及诊断。 2 掌握硬肿症的辨证分型,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西医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 硬肿症及胎怯及其他新生儿疾病的关系。硬肿症的中西医病因病理及诊断要点。 2 胎禀虚弱的内因,生后受寒的外因。寒凝血涩、阳气虚衰的主要病机,血瘀、邪热在硬肿症发病中的作用。 3 证治分类及

14、西医处理方法、复温疗法、中药成药、外治疗法在本病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 胎黄 【目的要求】 1 了解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区别。胎黄的预防。胎黄的病因病机。 2 胎黄的辨证要点及分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胎黄的概念。生理性胎黄及病理性胎黄的诊断及区别。 2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 证治分类及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四节 脐部疾患 ( 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 【目的要求】 了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概念、病因及治疗。 【教学内容】 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的概念、病因病机、外治、内治方法及西医

15、处理方法及预防。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 冒 【目的要求】 1 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熟悉感冒的两个特殊类型 2 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及辨证治疗。高热惊厥的西医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 小儿感冒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 2 证治分类及小儿感冒兼夹证夹痰、夹惊、夹滞的产生机理及其辨证论治。 3 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二节 咳嗽 【目的要求】 1 了解咳嗽的儿科发病情况。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咳嗽及肺炎的鉴别诊断。 2 掌握小儿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

16、论治。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 咳嗽的概念,及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 支气管炎的诊断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3 风邪犯肺外因,肺脾虚弱内因。风寒、风热犯肺,痰热、痰湿蕴肺,肺气、肺阴亏虚,导致肺失宣肃的病机。 4 证治分类及咳嗽的西医治疗及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教学方式】自学 2 学时。 第三节 肺炎喘嗽 【目的要求】 1 了解肺炎喘嗽的概念和发病情况、分类、临床表现及几种特殊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2 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常证及变证的辨证论治、西医治疗、心衰的诊断标准及抢救措施。 【教学内容】 1 肺炎喘嗽的概念,主证,儿科临床发病情况。 2 肺炎喘嗽的

17、临床诊断及几种特殊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3 冒受风邪的外因,正气不足的内因。常证风寒、风热、痰热、痰浊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导致肺气闭郁、宣肃失司的病机;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产生机理。肺炎喘嗽常证及变证的演变及转化。 4 证治分类及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及抢救措施,肺炎喘嗽的调护。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电教 1 学时。 第四节 哮喘 【目的要求】 1 了解哮喘的儿科发病情况、其他治疗方法及调护。 2 熟悉哮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掌握哮喘的诊断标准。 3 掌握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辨证论治及急性发作期的西医治疗。 【教学内容】 1 哮喘的概念,发病情况。哮喘及肺炎喘嗽的鉴别诊断。

18、 2 肺、脾、肾功能失调,痰饮内伏的内因,及感受外邪、接触异气的外因和哮喘发病的关系。 3 外邪、异气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的发作期病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的缓解期病机。哮喘寒、热、虚、实病机的演变及转化。 4 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5 证治分类、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及哮喘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课程讲授 4 学时。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1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熟悉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期及缓解期的处理原则。 2 掌握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缓解期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念,诊断要点。 2 小儿易于反

19、复呼吸道感染的机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处理原则。 3 证治分类及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课程讲授 l 学时。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一节 鹅口疮 【目的要求】 了解鹅口疮发病情况。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掌握鹅口疮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鹅口疮的概念,发病情况。 2 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之邪的病因。秽毒蕴结,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熏蒸口舌的病机。证治分类、内治、外治、护理的配合使用及西医治疗。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 口疮 【目的要求】 了解口疮发病情况。熟悉口疮的病因病机。掌握口疮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口疮的概念,发病情况。疱疹性口炎、溃疡

20、性口炎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口疮的诊断要点。 3 风热邪毒侵犯的病因。风热内乘,心脾积热上攻,或阴虚虚火上炎,熏蒸口舌的病机。 4 口疮实火、虚火辨证要点。 5 证治分类:风热乘脾证治以疏风清热;心火上炎证治以清心泻火;虚火上浮证治以滋阴降火。 6 口疮内治、外治、护理的配合使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 呕吐 【目的要求】 1 了解呕吐证和溢乳、其他疾病中出现呕吐症状的区别。 2 熟悉小儿呕吐的常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呕吐证的概念,呕吐证和溢乳的区别,呕吐证和其他疾病中出现呕吐症状的鉴别。呕吐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 2 呕吐的食积、胃热、胃寒、肝

21、气病因,胃气上逆病机。 3 呕吐的实、虚,寒、热辨证。 4 证治分类:乳食积滞证治以消食导滞;胃热气逆证治以清热和胃;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散寒:肝气犯胃证治以抑肝和胃。 5 呕吐的推拿、针灸治疗。 6 呕吐的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四节 腹痛 【目的要求】 1 了解腹痛证的概念。 2 熟悉腹痛证的常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腹痛证的概念,腹痛证和其他疾病中出现腹痛症状的鉴别。腹痛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 2 腹痛的中寒、伤食、脾寒、瘀滞病因,气机壅滞病机。 3 腹痛的寒、食、瘀,实、虚辨证。 4 证治分类:腹部中寒证治以温中祛寒;乳食积滞证治以消食导滞;胃热气逆

22、证治以清胃理气;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健脾;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化瘀。 5 腹痛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五节 泄泻 【目的要求】 1 了解泄泻的概念。 2 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3 掌握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易于产生变证的机理,常见变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泄泻的概念,西医发病机制,儿科发病情况。 2 泄泻诊断要点。泄泻及痢疾的鉴别诊断。 3 感受外邪、伤于乳食、脾胃虚弱的病因。暴泻湿热内蕴、风寒客脾、乳食伤脾,久泻脾虚失运、脾肾阳虚,又均引起脾湿不化、升降失司、合污下流的病机;变证气阴两伤、阴竭阳脱的产生机理。 4 暴泻湿热、风寒

23、、伤食辨证;久泻脾、肾亏虚辨证;变证津伤气耗、阴竭阳脱辨证。 5 证治分类:常证湿热泻治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风寒泻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伤食泻治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脾虚泻治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脾肾阳虚泻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变证气阴两伤证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阴竭阳脱证治以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6 泄泻的推拿、针灸、外治疗法。 7 泄泻的液体疗法。及控制感染、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治疗等。 8 泄泻的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六节 厌食 【目的要求】 1 了解厌食的诊断,发病情况。及锌缺乏症的关系。 2 熟悉厌食的病因病机。 3 掌握厌食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24、】 1 厌食的概念,发病情况。 2 厌食诊断要点。 3 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暑湿薰蒸、情志失调的病因。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导致脾运胃纳功能失职的病机。 4 运化功能失健及脾胃气阴亏虚的辨别,脾健贵在运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脾运失健证治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脾胃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助运;脾胃阴虚证治以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6 厌食的饮食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l 学时。 第七节 积滞 【目的要求】 1 了解积滞的概念,积滞及厌食的鉴别诊断。 2 熟悉积滞的病因病机。 3 掌握积滞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积滞的概念,发病情况。 2 积滞及厌食的鉴别诊断

25、。 3 乳食伤脾的病因。乳食不化,壅积胃肠,气滞不行,或脾虚夹积的病机。 4 食积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证候鉴别。 5 证治分类:乳食内积证治以消乳化积,消食导滞;脾虚夹积证治以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6 积滞的中药成药、推拿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八节 疳证 【目的要求】 1 了解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疳证的调护。 2 熟悉疳证的病因病机。 3 掌握疳证的辨证要点,主证及兼证的分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疳证的概念,古今发病情况的差异。 2 疳证诊断要点。疳证及厌食、积滞的鉴别诊断。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良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3 喂养不当、疾病伤脾、禀赋不足的病因。脾胃损伤

26、,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病涉五脏的病机。 4 疳证虚、实,轻、重,主证、兼证辨证要点。 5 证治分类:主证疳气证治以调脾健运:疳积证治以消积理脾;干疳证治以补益气血。兼证眼疳证治以养血柔肝,滋阴明目;口疳证治以清心泻火,滋阴生津;疳肿胀证治以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6 疳证的中药成药、推拿疗法。 7 疳证的调护要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九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目的要求】 1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儿科发病情况。 2 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3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儿科发病情况。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27、要点,分度。 3 喂养不当、疾病影响、禀赋不足的病因。脾虚不能化气生血、肾虚不能填精生血的病机。 4 证治分类: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心脾两虚证治以补脾养心,益气生血;肝肾阴虚证治以滋养肝肾,补阴养血;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疗法。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3 学时。 第六章 心肝病证 第节 夜啼 【目的要求】 1 了解夜啼的概念。及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 熟悉夜啼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夜啼的概念,夜啼及不适、拗哭的区别,发病情况及及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 先天禀受寒热或后天调护失宜的病因。

28、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的病机。 3 证治分类:脾寒气滞证治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心经积热证治以清心导赤,泻火安神;惊恐伤神证治以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教学方式】 自学 1 学时。 第二节 汗证 【目的要求】 1 了解汗证的概念。 2 熟悉汗证的病因病机。 3 掌握汗证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汗证的概念,及西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 禀赋不足,调护失宜的病因。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湿热蒸盛的病机。 3 证治分类:肺卫不固证治以益气固表;营卫失调证治以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湿热迫蒸证治以清热泻脾。 【教学方式】自学 1 学时。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目的

29、要求】 1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及诊断。 2 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及西医治疗。 3 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及中医学病名的关系。 2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 3 温热邪毒侵袭的外因,素体正气亏虚的内因。温热邪毒外侵,内舍心脉,气滞血瘀,损阴伤阳的病机。 4 病毒性心肌炎的虚、实辨证。 5 证治分类:风热犯心证治以清热解毒,养心活血;湿热侵心证治以清热化湿,解毒透邪;心阳虚弱证治以温阳活血,养心通络;气阴亏虚证治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痰瘀阻络证治以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6 病毒性心肌炎的西医治疗及中药成药治疗。 7 病毒性心肌炎危重症西医治疗

30、。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目的要求】 1 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概念及诊断。 2 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防治及调护措施。 3 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病机。 4 掌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概念,发病情况。 2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诊断。 3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病因。心、肝、脾、肾不足,阴阳平衡失调的病机。 4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虚实、五脏辨证。调和阴阳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肝肾阴虚证治以滋养肝肾,潜阳定志;心脾两虚证治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痰火内扰证治以清热涤痰,安神定

31、志。 6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防治及调护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五节 多发性抽搐症 【目的要求】 1 了解多发性抽搐症的概念及诊断。 2 了解多发性抽搐症的防治及调护措施。 3 熟悉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 4 掌握多发性抽搐症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多发性抽搐症的概念,发病情况。 2 多发性抽搐症的临床诊断。 3 五志过极,风痰内蕴的病因。气郁化火、脾虚痰聚、阴虚风动的病机。 4 证治分类:气郁化火证治以平肝潜阳,清化痰热;脾虚痰聚证治以健脾化痰,柔肝熄风:阴虚风动证治以滋阴宁神,平肝熄风。 5 多发性抽搐症的心理调护。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六节 惊风

32、 【目的要求】 1 了解惊风的分类及其区别。 2 熟悉惊风的四证八候,急惊风、慢惊风的病因病机。 3 熟悉小儿惊厥的西医分类。 4 掌握惊风的辨证论治,急症处理。 【教学内容】 1 惊风的概念,急惊风、慢惊风分类,惊风八候,发病情况,及西医学疾病的关系。 2 急惊风四证及诊断要点,慢惊风诊断要点。 3 急惊风外感六淫、疫毒、惊恐病因,慢惊风久病正气亏虚病因。急惊风热、痰、惊、风的病机演变;慢惊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虚风内动的病机。 4 小儿惊厥的西医分类。 5 急惊风的热、痰、风辨证,慢惊风的脏腑、阴阳辨证。 6 急惊风的清热、豁痰、镇惊、熄风治则,慢惊风的补虚扶正、平熄内风治则。 7 证治分

33、类:急惊风风热动风证治以疏风清热,熄风止痉:气营两燔证治以清气凉营,平肝熄风;邪陷心肝证治以清心开窍,平肝熄风;湿热疫毒证治以清化湿热,解毒熄风;惊恐惊风证治以镇惊安神,平肝熄风。慢惊风脾虚肝亢证治以温运脾阳,缓肝理脾;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回阳救逆;阴虚风动证治以育阴潜阳,滋肾养肝。 8 惊风的中药成药、针灸疗法。 9 惊厥的急症抢救。 10 惊风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七节 癫痫 【目的要求】 1 了解癫痫的概念,发病情况。 2 熟悉癫痫的病因病机。 3 熟悉癫痫的发作分类。 4 掌握癫痫的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教学内容】 1 癫痫的概念,西医学病名及分类,

34、发病情况。 2 癫痫诊断要点及西医治疗。癫痫及惊风的鉴别诊断。 3 先天遗传、胎惊病因,后天热病、外伤、脾虚等因素造成风、痰、瘀阻滞心肝脑络的病因。实在风、火、痰、瘀,虚在心、脾、肝、肾的病机。 4 惊、风、痰、瘀辨证要领。标、本,虚、实治疗原则。发作阶段及缓解阶段辨证治疗的差异,坚持长期治疗的原则。 5 证治分类:惊痫证治以镇惊安神;风痫证治以熄风定痫:痰痫证治以涤痰开窍;瘀痫证治以化瘀通窍。 6 癫痫持续状态的西医治疗。 7 癫痫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4 学时。 第七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2

35、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包括西医)。 3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及变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及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断及病因病理。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3 感受风、湿、热毒之邪的外因,肺、脾、肾不足的内因。邪正交争,肺、脾、肾三脏水液气化功能失职的病机。 4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证辨风、湿、热毒,变证辨心、肝、肺脏及水毒湿浊。祛邪、扶正,利水渗湿的治疗原则。变证配合西药应用的原则。 5 证治分类:常证风水相搏治以疏风利水;湿热内侵治以清热利湿;阴虚邪恋证治以滋阴补肾;肺脾气虚证治以健脾益气。变证水凌心肺证治以泻

36、肺逐水,温阳扶正;邪陷心肝证治以平肝潜阳,泻火熄风;水毒内闭证治以辛开苦降,辟秽解毒。 6 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西药治疗。 7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4 学时。电教 1 学时。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情况,临床诊断。 2 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包括西医)。 3 掌握肾病综合征本证、标证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肾病综合征的概念,及中医学病名的关系,发病情况。 2 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及病因病理。 3 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入里病因。肾、脾、肺功能失职,水津失布病机。 4 肾病综合征

37、的标、本、虚、实辨证。扶正培本为主,祛邪安正为辅的治疗法则。中西药配合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5 证治分类:本证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健脾,宣肺利水;脾虚湿困证治以健脾化湿,温阳利水;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健脾,化气行水;肝肾阴虚证治以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湿浊冲逆证治以利湿泄浊,温肾行水。标证外感风邪治以祛风宣肺;水湿治以通利行水;湿热治以清热化湿;血瘀治以活血化瘀。 6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 7 肾病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4 学时。电教 1 学时。 第三节 尿频 【目的要求】 1 了解尿频的概念。 2 熟悉尿频的病因病病因病理(包括西医)。 3 掌握尿频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38、 尿频的概念,及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 尿频的诊断要点及病因病理。泌尿系感染及神经性尿频的鉴别诊断。 3 湿热邪侵的外因,脾肾亏虚的内因。湿热蕴结下焦蒸迫、脾肾亏虚气化失职,膀胱失约的病机。 4 尿频实证湿、热辨证,虚证脾、肾辨证。清利、补摄治法的应用原则。 5 证治分类: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脾肾气虚证治以补脾温肾;阴虚内热证治以滋阴清热。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四节 遗尿 【目的要求】 1 了解遗尿的概念。 2 熟悉遗尿的病因病机。 3 掌握遗尿的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遗尿的概念,发病情况。 2 遗尿临床诊断。及淋证的鉴别诊断。 3 肾气不足、肺脾气虚、心肾失交、

39、肝经郁热的病因病机。 4 遗尿的虚、实、寒、热辨证。以温补下元、固摄膀胱为主的治疗法则。 5 证治分类:本证肺脾气虚证治以补肺益脾,固摄膀胱;肾气不足证治以温补肾阳,固摄小便;心肾失交证治以清心滋肾,安神固 。 6 遗尿的针刺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五节 五迟、五软 【目的要求】 1 了解五迟、五软的概念,及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2 熟悉五迟、五软的诊断要点,病因病机,其他疗法。 3 掌握五迟、五软的辨证沦治。 【教学内容】 1 五迟、五软的概念,及西医学病名 ( 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等 ) 的关系,发病情况。 2 五迟、五软诊断要点。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诊断要点。 3 先天禀

40、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的病因。五脏不足,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动作、神智功能低下的病机。 4 脏腑辨证要点。辨证论治及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教育训练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肝肾亏虚证治以补肾养肝,强筋健骨;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痰瘀阻滞证治以豁痰活血,通络开窍。 6 治疗本病的推拿疗法、针灸疗法。 7 五迟、五软的预防,教育训练等康复措施。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六节 性早熟 【目的要求】 1 了解性早熟的概念。 2 熟悉性早熟的病因病机。 3 掌握性早熟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性早熟的概念,发病情况。 2 性早熟诊断要点,真性性早熟及假性性早熟

41、、特发性性早熟及器质性性早熟的鉴别。 3 精神、饮食、药物、他病的病因。肾阴不足、相火亢盛,肝经郁滞、化火上炎的病机。 4 性早熟虚、实辨证要点。 5 证治分类:阴虚火旺证治以补肾滋阴,降火除烦;肝郁化火证治以疏肝解郁,清心泻火。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八章 传染病 第一节 麻疹 【目的要求】 1 了解麻疹的概念,目前临床的发病情况。 2 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预防及调护。 3 掌握麻疹的诊断和顺证、逆证的辨证及分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麻疹的概念,古今临床的发病情况。 2 麻疹 ( 包括轻症 ) 的临床诊断。 3 感受麻疹病毒时邪的病因。顺证病初邪犯肺卫、继入肺胃气营、后期

42、阴津耗伤,逆证邪毒闭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的病机。 4 麻疹顺证 ( 包括轻症 ) 、逆证辨证要点。“麻不厌透”、“麻喜清凉”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顺证邪犯肺卫证治以辛凉透表,清宣肺卫;邪入肺胃证治以清凉解毒,透表达邪;阴津耗伤证治以养阴益气,清解余邪;逆证邪毒闭肺证治以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邪毒攻喉证治以清咽解毒,涤痰消肿;邪陷心肝证治以平肝熄风,清营解毒。 6 麻疹的外治疗法。 7 麻疹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二节 幼儿急疹 【目的要求】 1 了解幼儿急疹的概念。 2 掌握幼儿急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幼儿急疹的概念,中医学病名,发

43、病情况。 2 幼儿急疹的诊断。 3 幼儿急疹时邪的病因,邪毒及气血相搏,外泄肌肤的病机。 4 证治分类:邪郁肌表证治以解表清热,毒透肌肤证治以清热生津。 5 幼儿急疹的中成药治疗。 6 幼儿急疹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 风疹 【目的要求】 1 了解风疹的概念。 2 熟悉风疹的病因病机。 3 掌握风疹的诊断、辨证治疗。 【教学内容】 1 风疹的概念,中医学病名,发病情况,孕妇患风疹对胎儿的危害。 2 风疹的诊断。 3 风疹病毒时邪的病因,邪毒及气血相搏,外泄肌肤的病机。 4 证治分类:邪犯肺卫证治以疏风解表清热,邪犯气营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 5 孕妇预防风疹的重

44、要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四节 猩红热 【目的要求】 1 了解猩红热的概念,中医病名。 2 熟悉猩红热的病因病理(包括西医)。 3 掌握猩红热的诊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猩红热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2 猩红热诊断要点、病因病理、西医治疗。猩红热及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的鉴别诊断。 3 感受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时邪的病因。时邪首侵肺卫、继炽气营、后期肺胃阴伤的病机,以及伤心导致心悸、窜络导致痹证、内归肺脾肾导致水肿的机理。 4 卫、气、营、血辨证要点。清热解毒、清利咽喉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邪侵肺卫证治以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毒炽气营证治以清气凉

45、营,泻火解毒;疹后阴伤证治以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手足口病的概念。 2 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3 掌握手足口病的诊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手足口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2 手足口病诊断要点、西医治疗。手足口病及水痘、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3 感受柯萨奇病毒时邪的病因。时邪犯于肺脾,发于手足肌肤、口腔的病机。 4 肺、脾,热、湿辨证要点。清肺解毒、清脾泄热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邪犯肺脾证治以解表清肺,清热化湿;湿热蒸盛证治以清脾泄热,解毒降火。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六节 水

46、痘 【目的要求】 1 了解水痘的概念。 2 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 3 掌握水痘的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l 水痘的概念,发病情况。 2 水痘诊断要点。水痘及脓疱疮的鉴别诊断。 3 感受水痘病毒时邪的病因。时邪犯于肺脾,湿热蕴蒸,透于肺卫肌表的病机。 4 卫分、气分、营分辨证要点。清热解毒利湿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邪伤肺卫证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毒炽气营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渗湿。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概念。 2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3 掌握流行性腮腺炎常证及变证的

47、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流行性腮腺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2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流行性腮腺炎及化脓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 3 感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时邪的病因。邪毒壅阻足少阳、足厥阴经脉,气血郁滞,甚至内陷心肝、毒窜睾腹的病机。 4 常证、变证辨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治疗法则,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常证邪犯少阳证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热毒壅盛证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变证邪陷心肝证治以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毒窜睾腹证治以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6 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外治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

4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 2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病理(包括西医),预防及调护。 3 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其他疗法。 【教学内容】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2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要点、临床分期、西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及中毒性菌痢的鉴别诊断。 3 感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时邪的病因。热、痰、风的演变及转化,急性期卫、气、营、血的传变特点。 4 急性期卫、气、营、血分辨证,各期热、痰、风辨证要点。清热、豁痰、开窍、熄风治疗原则在各期的应用。 5 证治分类:邪伤卫气证治以解表清暑,解毒化湿;邪炽气营证治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邪入营血证治以凉血清心,

49、增液潜阳;邪恋正虚证治以补益气阴,清解余邪(余热未尽证治以养阴清热,调和营卫;痰蒙清窍证治以豁痰开窍,涤痰降火;内风扰动证治以搜风通络,养阴熄风), 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药成药、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危重症西医处理。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2 学时 第九节 百日咳 【目的要求】 1 了解百日咳和百日咳综合征的概念,及中医学顿咳的关系。 2 掌握百日咳和百日咳综合征的诊断,病因病理(包括西医)。 3 掌握百日咳的西医治疗、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百日咳和百日咳综合征的概念,及中医学顿咳的关系,目前临床发病情况。 2 百日咳和百日咳综

50、合征的诊断要点、病因病理、西医治疗。 3 感受百日咳杆菌时邪的病因。邪犯于肺,痰热交结,肺气上逆的病机。 4 初咳期辨风寒、风热,痉咳期辨痰热、痰浊,恢复期辨阴伤、气虚的辨证要点。泻肺降逆,涤痰清火的治疗原则。 5 证治分类:邪犯肺卫证治以疏风祛邪,宣肺止咳;痰火阻肺证治以泻肺清热,涤痰镇咳(其中邪毒闭肺变证治以开肺涤痰,清热平喘;邪陷心肝变证治以泻火豁痰,熄风开窍);气阴耗伤证治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6 百日咳的单方验方。 7 百日咳的预防及调护。 【教学方式】 自学 1 学时。 第九章 寄生虫病 第节 蛔虫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蛔虫病的病因。 2 熟悉蛔虫病的病机。 3 掌握蛔虫病的

51、西医治疗、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蛔虫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2 蛔虫病诊断要点、西医治疗。 3 饮食不洁,吞入虫卵的病因。虫踞肠腑,扰乱气机,甚至虫窜入膈蛔厥、虫聚成团肠瘕的病机。 4 证治分类;肠虫证治以驱蛔杀虫;蛔厥证治以安蛔定痛;虫瘕证治以散结通腑。 5 蛔虫病的单方验方、推拿疗法、针灸疗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 蛲虫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蛲虫病的概念。 2 熟悉蛲虫病的病因病机,西医治疗,辨证论治,预防及调护。 【教学内容】 1 蛲虫病的概念,发病情况。 2 蛲虫病诊断要点、西医治疗。 3 蛲虫病治以驱虫止痒,内治法、外治法的运用。 4 蛲虫病的预防及

52、调护。 【教学方式】 自学 0.5 学时。 第三节 绦虫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绦虫病的概念。 2 熟悉肠道绦虫及囊虫移行的病因病机。 3 掌握绦虫病的诊断要点、西医治疗、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绦虫病的概念,中医病名,发病情况。 2 绦虫病、囊虫病诊断要点。 3 饮食不当,生食肉类的病因。虫踞肠腑、扰乱气机,囊虫移行、痰瘀阻滞的病机。 4 证治分类;绦虫踞肠证治以驱绦下虫,配合调理脾胃;囊虫移行证治以驱虫杀虫,化痰活血通络。 5 绦虫病的单方验方。 6 绦虫病的西医治疗。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0.5 学时。 第十章 其他疾病 第一节 夏季热 【目的要求】 1 了解夏季热的概念。 2 熟悉夏季热的病因病机。 3 掌握夏季热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夏季热的概念,发病情况。 2 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