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_第1页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_第2页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_第3页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_第4页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1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 在未读浮生六记时,我认为的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肯定能恩恩爱爱一辈子,但浮生六记却让我看清了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夫妻。沈复与陈芸前半生伉俪情深,举案齐眉,可以说是“教科书级的恩爱手册”。但后来际遇变故,被父亲逐出家门,在外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但二人依旧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直到最末陈芸客死他乡。 陈芸很美,不仅是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的美,也是心灵的美。放在现代,我觉得陈芸肯定是一个动手技能极强的宝藏生活博主。她亲自做衣帽,摘梅子酿酒

2、,用植物做屏风,做竹帘,做梅花盒。她既可以是红颜知己,又可以是浪漫情人,多才多艺,感性风雅。从夫妻二人的点滴生活环节,可以感受到他们真挚的爱情。他们还打破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和教条,让我们还能看到超越时代的志气。这对夫妻做了现在看似平常、当时却不敢想不敢做的尝试。比如说,芸娘女扮男装去看灯会,并与沈三白以“表弟”相称。她自强自强,在父亲病逝,家徒四壁的状况下,仅靠一个人做工,便撑起了一个家。这也难怪林语堂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生活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面对布衣粗食的生活,陈芸从未觉得苦,她总能用她的蕙质兰心,给生活添点情趣。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一双会发觉的眼睛。许多时

3、候,在经过生活粗暴、苦涩的磨砺之后,许多人只能俯下身子,忘却了生活的初心,眼睛再也看不到美的东西。 埋没于真实生活的爱,大抵不是一眼就心动的轰轰烈烈,而是你在我身边肩并着肩,手牵着手,是我说唐诗,你懂李杜,我说汉赋,你知相如,我们仰慕着彼此的才华,又成为彼此心中的一叶舟。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2 “奉劝世间夫妇,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可鉴。”题记 译记道:“沈复简直配不上他妻子”。初读文章时,觉得沈复出身书香世家,满腹经纶,又不乏浪漫情怀,所以对这个观点持有怀疑立场。然而越往后读却越感讽刺。 沈三白,为墨客无儒侠潇洒之致,为人子无家成业就之心,为

4、男儿无独当一面之力。他自诩性格爽直,落拓不羁,其实都是毫无担当的托辞。他自命清高,憧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将自己视作傲然不群的风雅文人,却终不过是个挥霍无度的、毫无担当的、懦弱无能的凡夫俗子。 芸的死,是因血疾,以及弟亡母丧、憨园负义、不得公婆欢心的精神打击。沈复却偏偏将此归咎于“恩爱夫妻不到头”,他说芸是他的贤妻良友,是红颜知己。就由于“自古红颜多薄命”,芸就肯定得早早的死去?假如当芸被误会时他能够站出来,假如当芸的血疾复发时他能够实时筹钱就诊,假如芸不是嫁给这么个学问不高的穷酸书生,那么结局是否会发生转变? 最可怜的,莫过于沈三白的一双儿女,衣冠仕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个被送去当了童养媳

5、,一个做学徒夭折。看到这里,只得叹惜。 唉,罢了,罢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清人跟以人的思想对待执拗地滚着食物的神圣甲虫又有什么区分呢?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3 “从今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题记 “浮生假设梦,为欢几何。”这8个字足以概括沈复的一生,这么兜兜转转一大半辈子,或许沈复在著浮生六记前都有没想到,在他低谷时三个至亲接连离世,没有人能与分担哪怕一点点的痛楚。从翩翩公子到潦倒人生的转折,又何尝不是人生在世,如梦一场。 但沈复的文字从未有一丝仓促,他是一个单纯了一辈子的人。 这梦的前半段沈复笑着。他遇到一心上人,以为会与他共度后生。这芸娘吴侬细语,这芸娘浮动暗香。他与沈复过着清贫,但

6、却波澜不惊的生活。 但是陈芸最终也由于公公的误会,而与沈复一起被逐出家门。究竟陈芸是清代的女子,也避开不了封建传统。在长辈训斥与误会时,多将不与长辈争论看作孝顺,那只要一有猜疑,被逐出家门是绝对的。从被逐出家门起,好像他们的命运就逆着走了。他们本不是有钱人,后来因种种境遇不得不卖书画为生,但他们用慧心将生活过出清甜的美感。 这梦的后半段沈复不住的惊呼。他在梦里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苍凉,什么叫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么一见倾心,那么不离不弃,即使在妓船上也要寻找一个与妻子相像的女子。虽然清代没有一妻制,但沈复仍旧只爱陈芸一人,那么深情那么真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是沈复对陈芸

7、说的最末一句话。于是他醒了,他触摸床上每一个角落,没了,没了一丝茉莉香,苦笑着点点头,继续回味“来世”二字。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自飘落水自流的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布衣蔬食的质朴,比李白的浮生假设梦多几份哀思与从容。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沈复也是。每一个的人生都如一场梦,梦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乐有苦,有悲有喜。乐苦相间,悲喜交加,方为戏梦人生。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4 “令堂以老人之病,皆由姚姬而起。”题记 芸,这位拥有了很多美妙品质的女人,为何最末落到如此下场“孤灯一盏、举目无亲”。初看只觉是因血疾,而后想到血疾并非无缘无故。之前有很多引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悲剧。 血疾始因弟亡母丧

8、,悲伤过甚。而最大的引子并非憨园,而是姚姬。 在古代的封建礼数中,一夫可纳多妾,而妻乃父母指定。被强迫结在一起的并非爱情与亲情,而是两个人苦苦纠缠的一生,彼此间何来“信任”可谈。沈父也想纳妄,由于他与沈母并无家人间的暖和;沈母又不信任芸,认为她在信中乱写。陈芸呢,她只想当一个好媳妇,不想破坏沈家的表面和谐,把过错归结于自己,最末支撑不住而倒塌。 这是一个家庭吗?相互猜疑、不信任,他们只是被很多的上一代,用一双覆盖世界的黑色大手关起来的毫无关系的人,在黑色的猜疑中相互磨折着对方。让他们大打出手的,只是由于姚姬这个可怜的引子。她将黑暗中埋藏的封建礼教引出,撕破了血淋淋的手,手中填充的棉花密密麻麻写

9、满了“表面和谐”与“封建礼教”。 憨园负芸,倒也是个引子。只是假设没有沈家父母赶芸出门,何来“憨园负芸”、“阿双逃矣”。哪怕芸为情深之人,血疾也不会匆忙夺命。 她的后半生在“好媳妇”与“封建礼教”中被撞得崩溃。 姚姬,只是封建礼教的引子。而陈芸,只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体会5 浮生六记是由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的自传体散文。该书描述了一幅与妻子陈芸两情相悦,夫唱妇随地追求质朴爱情的抱负图画。然而囿于当时的封建礼教,与妻子至终未能白头到老,不免让人感慨唏嘘。 在本书中把微小的平凡小事,以行云流水般的文风诉诸笔端。细读此书,很简单投入其中,或是日常对话,或是短途游历,亦或是插花品茶,总能从中寻味出人间的恬淡美妙,且心憧憬之。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沈复先生与芸娘纯粹的爱情,本书闺房记乐中有云:“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或许这就是钟爱一人到达的极致表现,即使他丑也不会嫌弃。而闺房乐记中另一处的描写也让我颇为感动:“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漫漫岁月,假设得一人厮守,又何惧外物简陋?夫妻双双日沐人间烟火,夜品一盏素茗;日看窎远云升,暮观明烛华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