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总结_第1页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总结_第2页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总结_第3页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总结_第4页
高中物理实验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物理试验总结 1. 长度的测量 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把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 1,游标卡尺的两种读数方法: 法一:加法 先读主尺读数: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对应的主尺位置 再读游标读数:找出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 两次数值相加得出 被测工件的尺寸 法二:减法 先读主尺读数:读出主尺上与游标尺对齐的主尺刻度线的读数 再算游标长度:算出游标上 与主尺对齐的游标刻度线前端的长度 两次数值相减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 -可编辑修改 - 第 1 页,共 30 页2,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读数公式: 测量值 =固定刻度值 +固定刻度的中心水平线与可动刻度对齐的位置的读数 2

2、. 争论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试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争论物体的运动 2把握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利用纸带判定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1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 , v2, v3 ,v4 , , ,如 v2 v1 v3 v2 v4 v3 , ,就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即 2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 x1 , x2, x3, x4 , ,如 x x2 x1 x3 x2 x4 x3 , ,就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

3、 -可编辑修改 - 第 2 页,共 30 页三,试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试验步骤 1仪器安装 1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试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 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 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试验装置见图 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2测量与记录 3 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 -可编辑修改 -第 3 页,共 30 页1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4、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2 从三条纸带中挑选一条比 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头确定计数点,为了运算 便利和减小误差, 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 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即 T s 正确使用毫米刻 3 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 度 4 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试验两次 3数据处理及试验结论 1 由试验数据得出 v t 图象 依据表格中的 v,t 数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 如 图: 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试验,

5、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 线上 作一条直线, 使同一次试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 落不到直线上的点, 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试验的 v 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 由试验得出的 v 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有两条途径进行 分析 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 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 5 所示,当时间 增加相同的值 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 v,由此得出结论: 小车 时, 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 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 直线, 那么 v 随 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 vkt b,明显 v

6、与 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 -可编辑修改 - 第 4 页,共 30 页间均匀变化 五,留意事项 1沟通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 2试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固性和清楚程度,必要时要调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 写纸 3开头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准时断开电源 5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 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 T 5 s s. 6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防止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 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 7挑选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

7、纸带上的点迹清楚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 点,弄清楚相邻计数点间所选的时间间隔 T. 8测 x 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留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运算 小误差 考点一 完善试验步骤 考点二 纸带数据的处理 答题技巧:试验原理迁移创新 高考试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 a 时要留意用逐差法,以减 而学问旧因此做试验题应留意 迁移创新才能的培养,用 教材中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 纸带的处理,游标 卡尺的读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 练把握, 就不难解答; 牛顿其次定律等,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学问,只要熟 -可编辑修改 - 第 5 页,共 30 页3.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

8、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试验 试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定量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争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试验原理: 1,如以下图,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稳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的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 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 小 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x ,在坐标系中描出试验所测得的各组 (x,F )对应的点, 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依据试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试验器材: 轻质弹簧(一根) ,钩码(一盒) ,刻度尺,铁架台,重垂线,坐标纸,三角板; 试验步骤: 1 ,如以下图,

9、将铁架台放于桌面上(固定好)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在 挨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 mm )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登记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 L0; -可编辑修改 - 第 6 页,共 30 页3,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登记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 Ll; 4,用上面方法, 登记弹簧下端挂 2 个,3 个,4 个 钩码时, 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 L2 , L3 , L4 ,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 xn Ln L0 运算出弹簧挂 1 个, 2 个,3 个 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 并依据当地重 力加速度值 g,运算出所挂钩码的总

10、重力,这个总重力就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将所得数据 填入表格; 数据处理: 1,建立坐标系,标明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标度:标度要适当,让所得到的图线布满整个坐标系; 3,描点:描点时要留下痕迹; 4,连线: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同始终线上,让其余的点落在直线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 弃; 5,依据图象做出结论; 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就 目的:试验争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就;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 2 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 原理:该试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成效, 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就 -可编辑修改 - 第

11、7 页,共 30 页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试验误差答应范畴内相等,假如在试验误差答应范畴内相等, 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就; 试验步骤: 1,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 2,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 长,使结点伸长到 O 点(如图); 3,用铅笔登记 O 点的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登记两个测力计的读数; 4,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 F1 ,F2 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就求出合力 F; 5,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 点,登记测力计的读数 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 F的图示

12、,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就求得的合 力 F,比较合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 6,转变 F1 和 F2 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留意事项: 1 ,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 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试验时应当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 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精确 5.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试验目的: ,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 -可编辑修改 - 第 8 页,共 30 页争论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试验原理: 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 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 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 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

13、, 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 这样假如用 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 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 因此, 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m1 , m2 ,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 s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 s1 和 s2 ,如 m1s1 在试验误差 答应范畴内与 m1s1+m2s2 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试验器材: 碰撞试验器(斜槽,重锤线) ,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 码;刻度尺,游标卡尺(选用) ,圆规; 试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 m1 , m2 ; 2,安

14、装好试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3,在水平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登记重锤线所指的位置 O,它表示入射球 m1 碰前的位置;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头滚下,重复 10 次,用圆规 作尽可能小的圆把全部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P; 6,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调剂装置使两小球相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入射球运动 到轨道出口端时恰好与靶球接触而发生正碰; 7,再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头滚下, 使两球发生正碰, 重复 10 次,仿步骤 (5 ) -可编辑修改 - 第 9 页

15、,共 30 页求出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N ; 8,过 O ,N 作始终线,取 OO=2r (可用游标卡尺测出一个小球的直径,也可用刻度尺测出 紧靠在一起的两小球球心间的距离) , O 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 9,用刻度尺量出线段 OM, OP , ON 的长度; 与 m1 +m2 在试验 10 ,分别算出 m1 与 m1 +m2 的值,看 m1 误差答应的范畴内是否相等; 留意事项: ( 1 )必需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前运动) ;要知道为什 么? (2 )入射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头下滑 (3 )小

16、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圆规来确定:用完可能小的圆把全部落点都圈在里面,圆 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 4 )所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 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圆规; 6. 争论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 -可编辑修改 - ,碰撞试验器,复写纸,白 第 10 页,共 30 页(1 )试验目的: 1,用试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试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 )试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另一个是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令小球做平抛运动, 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即小球

17、做 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 x 和 y,依据重力加速度 g 的数 值,利用公式 y= gt2 求出小球的飞行时间 t,再利用公式 x=vt ,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 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3 )试验器材: 斜槽,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白纸,图钉,小球,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 (4 )试验步骤: 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稳法调 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 就说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

18、小球下落的 竖直面平行; 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 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可编辑修改 - 固定木板, 使在重复试验的过程 第 11 页,共 30 页3,确定坐标原点 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登记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板上的水平投影 点 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 4,描画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 片的位置, 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而不擦碰孔的边缘, 然后用铅笔在卡片 缺口上点个黑点, 这就在白纸上登记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 保证小球每次从槽 上开头滚下的位置都相同, 用同样的方法, 可找

19、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取下白纸 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5,运算初速度: 以 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 y 轴和水平向右的 x 轴,并在曲线上选取 A, B, 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 x 和 y,用公式 x=v0t 和 y= gt2 运算出小球的初速度 v0 ,最终运算出 v0 的平均值, 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5 )留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需水平; 2,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3,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4,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头下滑 5,假如是用白

20、纸,就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 锤线方向确定 y 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 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试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试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 -可编辑修改 - 第 12 页,共 30 页守恒;如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 助打点计时器, 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 v,下落高度为 h,就应有: ,借 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 守恒,试验装置如以下图; 测定第 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 n 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

21、T 内下落的距离 sn 和 sn+1 ,由公式 vn= ,或由 vn= 算出,如以下图; 试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 ,打点计时器,同学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缍,纸带,米尺; 试验步骤: 1,按如图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同学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 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邻近;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 3 5 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 2mm ,且点迹清楚一条纸带,在起始 -可编辑修改 - 第 13 页,共 30 页

22、点标上 0 ,以后各依次标上 1, 2 , 3 ,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 h1, h2, h3 ; 6,应用公式 vn= 运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 v1 , v2 ,v3 ; 7,运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削减量 mghn 和动能的增加量 ,进行比较; 留意项事: 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需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接近 2mm 的纸带; 3,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8.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试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 5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 T=2 ,由此可得 g= ;据此,只要测出摆长 l

23、 和周期 T,即可运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试验器材: 铁架台 (带铁夹) ,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 约 1m 长的细线, 米尺, 游标卡尺 (选 用),秒表; 试验步骤: 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 摆; -可编辑修改 - 第 14 页,共 30 页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试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 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 l:用米尺测出悬点到球心间的距离;或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 2r , 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 l,就摆长 l=l+r ; 4,把单摆从平稳位置拉

24、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 5),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摇摆,用秒表测 量单摆完成全振动 30 至 50 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这就是 单摆的周期 T; 5,将测出的摆长 l 和周期 T 代入公式 g= 求出重力加速度 g 的值; 6,变更摆长重做两次,并求出三次所得的 g 的平均值; 留意事项: 1,挑选材料时应挑选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 1m 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 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 2cm ;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行任凭卷在铁夹的杆上, 摆长转变的现象; 3,留意摇摆时把握摆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 应夹紧在铁夹中, 以免摇摆时发生摆线下滑, 5

25、,可通过估算振幅的方法把握; 4,摆球摇摆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运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头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 最低位置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头计时计数; 此试验可以与各种运动相结合考查 9.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可编辑修改 - 第 15 页,共 30 页( 1 ),试验前应预先运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实际体积:先明白配好的油酸溶液的 浓度,再用量筒和滴管测出每滴溶液的体积,由此算出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 ; ( 2 ),油膜面积的测量:油膜形状稳固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画

26、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 1cm 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数 出油膜面积的数值 S (以 cm2 为单位); (3 ),由 d=V/S 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的大小; 10.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 试验目的: 利用电场中电势差及等势面的学问,练习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试验原理: 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相等的两点接触时, 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零, 指针不偏转, 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导 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画出等势线; 试验器材: 同学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 6V),灵敏

27、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 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如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 试验步骤: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 -可编辑修改 - 第 16 页,共 30 页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 10cm ,将 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 6V 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再把两根 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 +”,“-”接线柱上(如以下图) ;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

28、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 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 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 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 1cm 处 再选一点,在此点将另一探计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左右移动探针位置, 可以找到一点使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白纸上; 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 5 ,按步骤( 4)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相邻 两个等势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1cm ; 6,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四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7,断开电源,取出白纸,依据五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五条等 势线; 留

29、意事项: 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转变; 2,查找等势点时,应从基准点邻近由近及远地逐步推移,不行冒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 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过载现象; -可编辑修改 - 第 17 页,共 30 页3 ,导电纸上所涂导电物质相当薄,故在查找等势点时,不能用探针在导电纸上反复划动, 而应接受点接触法; 4,探测等势点不要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由于试验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导电纸边缘的 电流方向与边界平行,并不与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相像; 11.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试验目的: 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30、试验原理: 依据电阻定律公式 ,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 l 和它的直径 d,运算出导线的横 截面积 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 试验器材: R ,即可运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 4V ),电流表( ),电压表( 0-3V),滑动变阻器( 50), 电键,导线如干,螺旋测微器,米尺; 试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 d,运算 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 ; 2,按如以下图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试验电路; -可编辑修改 - 第 18 页,共 30 页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

31、复测量 3 次,求出其平均 值 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 后,闭合电键 S;转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 和 U 的值,断开电键 S,求出导线电阻 R 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 R, l,d 值,代入电阻率运算公式 阻率; 6,拆去试验线路,整理好试验器材; 留意事项: 中,运算出金属导线的电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 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试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试验电路必需接受电流

32、表外接法; 3,试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动身,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 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 ,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 S 之前,确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 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 I 的值不宜过大 (电流表用 量程), 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上升,造成其电阻率在试验过程中逐步增大; 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 0.5mm (在中线的上侧) ;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 ;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 50 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 ;读

33、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 半毫米数, 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 (由于是 10 分度, -可编辑修改 - 第 19 页,共 30 页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 ; 使用螺旋测微器应留意以下几点: ,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如图中的读数应当是 1 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防止产生过 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爱惜螺旋测微器; 2 在读数时,要留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 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任凭扔掉,即使固定刻度上的水平刻线正好与可 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 0” 如下图所示

34、; 12. 描画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试验目的: 1,描画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懂得并检验灯丝电阻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3,把握仪器的挑选和电路连接; 试验原理: -可编辑修改 - 第 20 页,共 30 页1,依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一纯电阻 R 两端电压 U 与电流 I 总有 U=I.R ,如 R 为定值时, U I 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其电阻也就随 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而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越大, 性曲线( U I 曲线)应为曲线; 2,小灯泡( 3.8V ,)电阻很小,当它与电流表( 灯丝的温度也越高, 故小灯泡的伏安特 )串联时,电流表的

35、分压影响很 大,为了精确测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即 U, I 的值,电流表应接受外接法,为使小灯 泡上的电压能从 0 开头连续变化,滑动变阻器应接受分压式连接; 3,试验电路如以下图,转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 I,U 值, 在坐标纸上以 I 为横坐标, 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 试验器材: 小灯泡( , ),电压表( 0-3V-15V ),电流表( 0-0.6A-3A 同学低压直流电源,电键,导线如干,坐标纸,铅笔; 试验步骤: I,U 值画出 U-I 图象; ),滑动变阻器(20), 1,如以下图连结电路安培表外接,滑线变阻器接成分压式;电流表接受 0.6A

36、 量程,电压 表先用 0 3V 的量程,当电压超过 3V 时接受 15V 量程;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动到一端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零 3,移动滑动变阻触头位置, 测出 15 组不同的电压值 u 和电流值 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4,在坐标纸上以 u 为横轴,以 I 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 -可编辑修改 - 第 21 页,共 30 页点;(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 以所描图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 )将描出的点 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就得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留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电压表量程要变更: 量程; U3V 时接受

37、 0 15V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力求读数精确; 3,试验中在图线拐弯处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U/I 值发生明显变化处,即曲线拐弯处;此 时小灯泡开头发红,也可以先由测绘出的 U I 图线,电压为多大时发生拐弯,然后再在这 一范畴加测几组数据) ; 4 ,在电压接近灯泡额定电压值时,确定要慢慢移动滑动触头;当电压指在额定电压处时, 测出电流电压值后,要马上断开电键; 5,画 uI 曲线时不要画成折线,而应画成平滑的曲线,对误差较大的点应当舍弃; 试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3. 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试验目的:加深对电压表构造的懂得,学会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方法; -可编辑修改 -

38、 第 22 页,共 30 页2试验原理:电流表 G(表头),由欧姆定律满偏电压 Ug=IgRg ,如以下图; 电流表的满 偏电流 Ig 满偏电压 Ug 一般都很小, 测量较大电压时, 要串联一个电阻, UAB=I (Rg+R ), 即 UAB I,(至于电表刻度盘,只需要把原先的电流表刻度盘的每一刻度数值扩大为原先的 (Rg+R )倍,即得到改装后电压表的表盘; ) 3试验器材:电流表,电阻箱,电源,电键 2 个,滑动变阻器两个(总阻值一个很大或换 做电位器,另一个很小) ,标准电压表,开关导线; 4试验步骤 用半偏法测电阻 按图方式连结电路先将变阻器 R1 触头位置移至最右端, 使其连入电路

39、的电阻最大,然 后闭合电键 S1 断开 S2 ,移动触头位置,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偏刻度处,再闭合 S2 ,转变 电阻箱 R2 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在 刻度处,登记此时电阻箱的阻值 ,就 Rg = ; 改装电流表为电压表 运算分压电阻 R 的值:将量程 U 量,满偏电流 Ig,电流表内阻 Rg 代入 Ug=Ig ( Rg+R ) 即可求出电阻 R 的值;将分压电阻 盘改为电压表刻度盘; 校对电压表 R 与电流表串联,引出二个接线柱,并将电流表刻度 按图所示电路连接;先将触头移动到最左端, 然后闭合电键, 移动触头位置, 使改装后 电压表的示数从零逐步增大到量程值, 每移动一次登记改装的电压表和标准

40、电压表示数, 并 -可编辑修改 - 第 23 页,共 30 页运算中心满刻度时的百分数误差 = 量 准 100 ; 准 5留意事项:半偏法测电流表电阻时,应挑选阻值 R 远大于电流表内阻的变阻器;闭 合电键前应检查变阻器触头位置是否正确; 校对改装后电压表时, 应接受分压式电路, 且 变阻器阻值应较小; 6误差分析:利用半偏法测电阻 Rg 时,由于闭合电键 S2 后,电路的总阻减小,使干路 电流大于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Ig,故当电流表半偏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 ,此时,电 阻箱阻值小于 Rg ,故 Rg 测Rg ; 14.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试验目的: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试验原

41、理: 如图 1 所示,转变 R 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 定律求出几组 , r 值,最终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I,U 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 此外,仍可以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即在坐标纸上以 I 为横坐标, 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 几组 I,U 值画出 U-I 图象(如图 2)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 对值即为内电阻 r 的值; -可编辑修改 - 第 24 页,共 30 页试验器材: 待测电池,电压表( 0-3V),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试验步骤: 10),电键,导线; 1电流表用 量程,电压表用 3V 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

42、端使阻值最大; 3 闭合电键,调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 I1, U1 ),用同样方法 测量几组 I, U 的值; 4打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作图法两种方法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留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1 号 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 会明显下降,内 阻 r 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 过 ,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 ;因此,试验中不要将 I 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 读完马上断电; 3,要测出不少于 6 组 I, U 数据,且变化范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

43、出的 I,U 数据中,第 1 和第 4 为一组,第 2 和第 5 为一组,第 3 和第 6 为一组,分别解出 , r 值再 平均; 4,在画 U-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 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 这样, 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的抵消, 从而提高精确 度; 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 U 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 U-I -可编辑修改 - 第 25 页,共 30 页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头,而是依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头(横坐标 I 必 须从零开头) ;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不过直线斜率

44、的确定值照样仍是 电源的内阻; 15. 用多用电表探究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熟识表盘和旋钮 懂得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和大小与指针的偏转关系 红笔插 “+”; 黑笔插 “一 ”且接内部电源的正极 懂得:半导体元件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电阻很小,反向电阻无穷大 步骤: ,用直流电压档(并选适当量程)将两笔分别与 A ,B ,C 三点中的两点接触,从表盘上 其次条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测量每两点间的电压,并设计出表格记录; ,用欧姆档(并选适当量程)将红,黑表笔分别与 A, B, C 三点中的两点接触,从表盘 的欧姆标尺的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任两点间的正反电阻都要测量,并

45、设计出表格记录; 16 练习使用示波器 多看课本 17 传感器的简洁应用 传感器担负采集信息的任务,在自动把握,信息处理技术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如:自动报警器,电视摇控接收器,红外探测仪等都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是将所感受到的物理量 力热声光 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 一般是电学量 的一类元件; -可编辑修改 - 第 26 页,共 30 页工作过程: 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捷的元件, 将感受到的物理量按确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利用的信号, 转换 后的信号经过相应的仪器进行处理, 就可以达到自动把握等各种目的; 热敏电阻, 升温时阻 值快速减小 .光敏电阻, 光照时阻值减小, 光电计数器 导致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等变化来达到自动把握 集成电路 将晶体管,电阻,电容器等电子元件及相应的元件制作在一块面积很小的半导体 晶片上,使之成为具有确定功能的电路,这就是集成电路; 18. 测定玻璃折射率 试验原理: 如以下图, 入射光线 AO 由空气射入玻璃砖, 经 OO1 后由 O1B 方向射出; 作出法线 NN1 , 就由折射定律 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光在波璃中的折射角的大小 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