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十首整理_第1页
课外古诗词十首整理_第2页
课外古诗词十首整理_第3页
课外古诗词十首整理_第4页
课外古诗词十首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古诗第一首长歌行课外古诗第一首长歌行简介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 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 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 人深省,又明白易懂。原文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朝露:清晨的露水。晞( x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秋节:

2、秋季。焜( kn)黄:花叶枯黄、衰败。 华( hu):通“花”。 衰:读 cu ,古时 候没有 shu i 这个音。【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百川东流到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比喻光阴一 去不复返。少:年轻。老:老年。徒:白白地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 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译文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课外古诗第三首早寒江上有怀课外古诗

3、第三首早寒江上有怀简介课外古诗第二首野望野望写的是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 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 心态。原文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释东皋( g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徙倚( xy):徘徊,来回的走。依:归依。落晖:落日。犊( d):小牛,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

4、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译文 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 (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群山和树木都已经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归来。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人相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蔷薇 ,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 和叔齐了。赏析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抒发了惆怅、 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 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

5、了百 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 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 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 的人交朋友了。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 孟浩然 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 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 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

6、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 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 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 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原文】早寒江上有怀【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我家襄水曲 , 乡泪客中尽 , 迷津欲有问 ,注释】体裁】 五言律诗 北风江上寒 。 遥隔楚云端。 孤帆天际看。 平海夕漫漫。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襄(xi ng)水曲( q):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 阳(现在属湖北)。

7、曲,曲折转弯处。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乡落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天际:天边。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 在某些句子中津的解释是道路的意思)。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译文】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课外古诗第四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鉴赏】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 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

8、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 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 颈联描写思乡之深、 之久; 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 “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 应该 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 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 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 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 一个“尽”将诗

9、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如此思乡, 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 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 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 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 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孟浩然曾于公元 727 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 公元 729 733 年(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 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10、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 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 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同 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 【ji :y 凭借某种事物或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 表意的洞庭湖, 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 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 【体裁】 五言律诗八月湖水平,涵( hn)虚混(hn)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 j)无舟楫( j ), 端居

11、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张丞相:指 张九龄 ( 673-740 ), 唐玄宗 时宰相,后贬为 荆州 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 城:在洞庭湖东岸。济:渡。端居:安居。耻 (ch 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徒:白白的。楫:(j )划船用具,船桨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 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

12、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赏析】首先点明时令,时值 “八月 ”,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 ”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 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 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 “涵虚 ”,足见其大, “混 太清 ”,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 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 “蒸

13、 ”字,一个 “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 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 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 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 心魄的艺术效果。【作者资料补充】孟浩然 (689 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且曾隐居鹿门山。 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 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 故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 “不才明主弃

14、 ”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 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公元 734 年 (开元二十二年 ),韩朝 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公 元 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 ,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 740 年(开元 二十八年) ,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逢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 食鲜疾发逝世。课外古诗第五首黄鹤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抒写人去楼空、 世事苍茫的感慨,烘托思乡之情,既视野开阔,自然宏丽,又抒情真挚、

15、饶有风骨,为 咏黄鹤楼的绝唱。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原文】黄鹤楼作者:唐 崔颢 h 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1、昔人:传说中骑鹤的仙人。2、悠悠:飘荡的样子。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5、乡关:故乡。【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千百年只看到白云在天空舒展悠闲的样子。晴天的时候

16、,隔江遥望汉阳平原,树木郁郁葱葱、清楚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非 常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赏析】崔颢(公元 704754 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进士, 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 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 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 读之

17、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 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 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 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 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 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 “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 夕往,

18、黄鹤楼相伴。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 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 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 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 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 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 写的

19、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 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 新,一气贯通。课外古诗第六首送友人课外古诗第六首送友人送友人是唐代伟大诗人 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 送别诗 。前两联记送别地的景 致和送别之事。第三联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 之情。末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别情绪。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 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原文】送友人作者:李白【唐】

20、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明净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又称“飞莲”这里比喻即将孤身 远行的朋友。征:远征,远行。浮云:飘浮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现在。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开,分别。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

21、沉没,亦似我 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 萧萧长鸣。鉴赏】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 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 赠汪伦 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 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 了城外, 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 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 “北郭”对“东城”,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

22、色彩明丽。“横”字 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 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 之情。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 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 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 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 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 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

23、,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 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 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 弦。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 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 场景。这一句出自 诗经 小雅车攻 :“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 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 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 烘托出缱绻

24、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 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 清澈的流水, 火红的落日, 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 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 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课外古诗第七首秋词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诗人 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 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该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 (

25、今湖南 常德 )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原文】秋词唐 刘禹锡 体裁: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 象凄凉。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春朝( zh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秋词。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

26、 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 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 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 人处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 宋玉 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 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 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 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

27、色彩,然而, 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 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 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 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 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 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 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 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 有哲理的意蕴, 也有艺术的魅力, 发人深思, 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

28、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 尚的情操。读这样的诗, 洋溢在我们心头的, 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 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 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 “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 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 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课外古诗第八首鲁山山行鲁山山行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这首诗语 言朴素,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

29、,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 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 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这 首诗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原文】鲁山山行北宋 梅尧臣 五言律诗适与野情惬, 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 , 云外一声鸡。【注释】鲁山:在今河南 鲁山县 。适:恰好。惬( qi ):心满意足。野情:喜爱山野之情。随处改:(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径:小路。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何许:何处,哪里。云外:

30、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 崎岖 时高时低。一路攀登的山峰, (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大熊星座爬上树梢) ,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 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鉴赏】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 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冲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 告诉 诗人有家人的地方还很远很远。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 的景色作

31、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 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 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 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 “人家在何许(何处) ”;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 间白云上头传来 “喔喔 ”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 “云外一 声鸡 ”,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的感觉。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 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 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 观,正好投合 “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

32、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 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颔联: 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 走在幽静的小路上, 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 一个迷字, 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 再走向另一处, 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 “随处改 ”。“随处改 ”这个 “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 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 ”了,因为 “行 ”,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 “改”字体现 “行”,正切合诗题 “山行 ”的意思。一个人在山间小路 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幽 径独行迷 ”,“

33、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 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 “迷 ”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 出来了。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 读者如临其境。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 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这种 “林空 ”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 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这一联勾画出了 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 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

34、动中有静的写法。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 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 “人家在何许(何处) ”;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 白云上头传来 “喔喔 ”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 “云外一声 鸡 ”,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的感觉。课外古诗词第九首浣溪沙课外古诗词第九首浣溪沙 原文 黄鸡催晓。这里反用其傍晚的时候,不要在老年林间小路清净没有泥巴,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

35、向西奔流!浣溪沙北宋 苏轼 词游蕲( q)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蕲水,县名,今 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 庞安时 (字安常)同游。兰芽:兰的嫩芽。浸:泡在水中。子规: 布谷鸟 。潇潇暮雨:绵绵细雨。潇潇:形容雨声。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白发:老年。白居易醉歌: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 朱颜 看已失 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山脚下的兰草嫩芽有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36、 绵绵细雨中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啼鸣。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 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任 黄州(今 湖北 黄冈 )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 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 生机盎然的 景象 。却以萧萧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 不如归去 ,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 花有重 开日,人无再少年 ,岁月的流逝

37、,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 有意外, 门前流水尚能西 ,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 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 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 坡公韵高, 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 人生态度 ,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 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谓: 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 令我神往。 课外古诗第十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 1192 年(绍熙三年)十一月 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 六十八岁。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

38、方 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 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 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近 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 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僵卧:直挺挺躺着。此指无所作为。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 sh ),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 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夜阑:夜将尽。阑 (l n) :残尽。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 “风雨大作 ”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