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1页
《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2页
《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3页
《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4页
《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情景说明教学内容: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我们班的绝大

2、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

3、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2、小组合作研讨。3、班内汇报交流。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

4、论。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5、。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板书:万年牢糖葫芦万年牢做生意万年牢做人万年牢思想感情(原创):本文的是通过写父亲蘸出的糖葫芦“万年牢”,说明做生意要讲实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实在,做人也要这样讲信用,做个可靠、实实在在的“万年老”。万年牢是本人执教的一节校级

6、公开课。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及相关参考资料,并研究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既是略读课文,就应在短时间内抓住课文的训练重点,在一节课内将学文明理、领会方法都训练到位,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精心设计

7、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大胆发言,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语言文字和美好情感的熏陶。这节课得到了本校同行的一致好评。课后反思,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既体现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也有教师牵引过多的痕迹。还有老师对我的板书提出意见,认为这个板书虽然简练,但念起来不通顺,这个意见我觉得有道理,以后在设计板书时不光要考虑精练、体现文章重点,更要注重板书的语言合理性和美观度。第一篇:平均数教学设计反思去年3月,有幸听了杭州市胜利小学张浩强老师的一堂示范课-求平均数。

8、听了后感触很多,很受启发。这是一堂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数学课,其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课前口算。教师计时3分钟让学生在口算题单上口算,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按时完成。然后,教师宣布答案,生订正。二、统计各小组做对的数量,引入平均数。学生统计出各组做对的总数量,教师板书。师问:哪里个组最好。引导学生看出每个组人数不一样,不能看总量。师问:有没有其它办法。生说:可以求各小组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师问:平均数什么意思?在这里怎样求?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每个小组把各自的平均数计算出来,计算有困难的可以用计算器。生报平均数,师板书,找出第一名,师说:第一名是口算冠军,下课后合影。三、引入生活:你

9、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平均数。让学生举例说。师问:如果我们要算一下在座每个教师的平均年龄,怎样算?四、教师根据板书说明原始数据,让学生比较每个小组的平均数和原始数据,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办法估计平均数。引导学生归纳出:平均数不能比最大的原始数据大,不能比最小的原始数据小,而最接近中间数。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估计各自小组的平均年龄,再计算。五、练习书上2题和3题,每个同学独立完成,可以用计算器。六、出示:据调查孙水河的平均水深是1、00米,木呷的身高是1、15米,木呷掉到河里可能被淹死吗?让学生讨论回答。听了这节课,我深受启发。给我的启发有四:一是教师上课时要使用激励性语言,态度可亲,面带笑容,才能

10、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堂课上,得体的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更加认真的去学习。本节课上,张浩强老师就使用了诸如:“城关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速度很快”“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的眼睛水灵灵的,很亮”“你其实不要急,慢慢地说,你会说的更好一些”“够厉害的”“真厉害,你比我厉害”这些激励性语言。在他的调动下,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二是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联系了生活实际,举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会使他们真正体验到

11、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本课中,张浩强教师就让学生算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和平均身高。还出了一道学生熟悉的河流“孙水河”的数学思考题。这些都是学生生活里有的,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讨论起来就很有兴趣。三是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比如张浩强老师上的这节课,重要的不是平均数的含义和作为代数公式的运算程序,而是它所包含的统计过程。张老师就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12、而不是一来就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平均数。张老师上课时创设情景口算比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然后通过解决“哪个组最好”让学生去统计做对的题的数量,在比较时学生认识到必须求出平均数才能比较出谁最好,从而引出怎样求平均数。四是教师要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主体性教学的课堂,你不知道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会怎样去回答这个问题,有时回答的话语不着边际,有时会有奇思妙想,有些是老师完全没有想到的。这时,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要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然后根据实际情

13、况安排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认真听学生说话,听懂孩子们的每一句话,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思考,理解每一个学习信息。这些信息存在着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选择、重组已有信息,为学生指引思维的方向。然后还要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知识,才能驾驭好课堂,不至于到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应对。第二篇: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平 均 数织金县 中寨乡 核桃小学 李红霞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950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八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

14、思考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2、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简要解析:该知识点是本课时的重点,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所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数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

15、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课前准备:课件、教案、图片。 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1、 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谈话: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课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绩图,谈话:我们来看两个小组同学的套圈情况 ,第一出场的分别是李小刚、吴燕(分别出示表示李小刚和吴燕套中个数的直条),他们两谁套的准一些?谈话:第二、三个出场男生分别是张明和王宇(分别出示两人套中的直条),女生分别是刘晓娟和史敏敏(分别出示相应直条),比较每组中同学的比赛成绩,你认为是男同学准些还是女同学准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谈话:第四个出场的男生是陈晓杰,第四五个

16、出场的女生是孙芸和沈明芳(出示完整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现在,你能比较男同学套的准些,还是女同学套的准些?你们是怎样比较的?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二、 新授1、引导分析过程。(1)观察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男生有4人,成绩分别是6个、9个、7个、6个,其中最多套9个,最少套中6个。 (2)观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女生有5人,成绩分别是10个、4个、7个、5个、4个,其中最多套10个,最少套4个。小结:比较每组的最好成绩,只能反映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所以不能得出结论。 (3)从套中的总数比较,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共套中30个,30

17、28,则女生比男生套中得多,以这个数据来判断女生比男生套的准,这对男生不公平,因为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少1人,所以,采用总数也不能准确判断哪一组套得准一些。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揭示课题。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要比较哪组套的准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4、探索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求男生套圈成绩平均数。 提问:你能想办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后,指名上台

18、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组织讲评。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a、“移多补少”的方法,利用统计图说明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的过程,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 个。指出:“7”是6、9、7、6这4个数的平均数。 b、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6+9+7+6=28 284=7(个) 提问:求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数,要先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先求和再平均分。 比较:比较计算方法,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小结: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计算。(2)求女生套圈成绩平均数。指女生套圈

19、成绩统计图,谈话:我们再来看女生的套圈成绩,你能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 提问: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可能大于10个吗?可能小于4个吗?为 什么? 谈话:怎样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平均数呢?先在下面试一试,再把你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学生活动,自主计算,总结方法,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用两种方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过程,并组织讲评。提问:这里求出的6表示什么? (“6”是10、4、7、5、4这五个数的平均数)5、小结。提问:现在,你们知道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提问:和同学说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总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的最

20、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平均数不是一组数据中的任意一个数,它只是一个计算结果,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 平均数是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通常采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先求一组数据的总和,再用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从而求得平均数,即平均数=总和总份数。三、练习巩固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50页练一练。出示三个笔筒,让学生移动笔筒里的铅笔,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每个笔筒里平均有多少支铅笔?引导学生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比较:这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1、 练习八第一题。 出示三条丝带示意图,提问:你能估计这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吗?提

21、问: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可能大于24厘米或小于14厘米吗?谈话:你怎样求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2、 练习八第二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直接用计算的方法计算出4次飞行的平均时间,并组织反馈。提问:每次的飞行时间有什么特点? 表示这架飞机的飞行时间,是用平均数合适, 还是用某一次飞行的时间合适? 如果让这架飞机再飞一次,能得到和表中一样的飞行时间吗?追问:这是平均数会不会发生变化?4、练习八第三题。 出示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5、练习八第四题。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及条件,让学生说说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提问:你能根据统计图估计是平均每天卖出苹果的数量多,还是平均

22、每天卖出的橘子数量多? 学生看图,并说明理由。三、 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布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求平均数的知识掌握了吗?板书设计:平均数男生组:6+9+7+6=28 284=7(个)女生组:10+4+7+5+4=30 305=6 (个) 7 6 所以男生组比女生组套得准些 结论:平均数是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通常采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先求一组数据的总和,再用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从而求得平均数,即平均数=总和总份数。教学反思:本来本节课是在苏教版新教材改版后的第四单元,按照教科书的安排还不到上课的时机,但是由于我在教学中对课程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所以提前上了本单元。下面就本节课作一定

23、总结及反思。本节课是经过上节课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而学习整理数据的一种方法-求平均数。在教学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他们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并在交流中体会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平均数的感知,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概括整理数据,得出方法。教学中,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序地进行,时间安排的合理,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确保了教学顺

24、利地完成。 不足之处:教学中在平均数意义理解上讲解得不够深入透彻,对于本班学生来说只是三分之一的学生真正理解了,而有一部分只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理解还有很大欠缺。另外,教学中未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数是比较积极的学生进行到讨论交流当中,而少部分学生学习被动,没能很好地参与学习过程。第三篇: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平均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三合镇金鸡小学:冯涛教材分析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

25、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另外,平均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没有按照原有教材编排,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产生需求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经历平均数

26、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渗透统计初步思想。教学准备 教师:球类; 学生: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我从孩子喜欢的球类运动入手:“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球类运动?”“足球!”“篮球!”“乒乓球!”“哟,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足球,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球迷!不过,今天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有!”“咱们全班男女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商量一下,先为本组起一个名字。” 很快,男生组起名叫“ 队”,女生组起名叫“ 队”。“如果一

27、个人一个人地来拍球,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二、 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1)同学们马上有办法,两队又各派四人上台。 (2)比赛开始,通过计算决胜出胜利队。 (3)师宣布获胜一队,另一队则沮丧地低下了头。 (4)这时我来到了弱者的一边,安慰他们,并加入他们。(5)师拍球,同学们算出结果,终于超过了胜利队,宣布现在的获胜队,此时,刚刚获胜的则有意见了。(不公平)(6)师质疑:“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拍球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引出平

28、均数)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1)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2)很快,有同学把大数多的部分分给了小数,使数字平均;有的学生通过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比较得出胜方。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获胜队拍球的平均数是多少,代表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这个数?”孩子此时也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的数量是平均数呀?(2)师小结: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同学们很快举出例子:在考试算平均分时要用到平均数(1)遵义会议会址日平均游客量128人;(2)三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

29、;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三、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一)遵义会议会址某周接待游客统计表 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请大家讨论:1、请你估计一下,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说一说,你是怎样验证的?”3、如果你是会址的馆长,看到这个信息,你会有什么想法?问题一出,高潮再起。(二)环保小组1、出示收集矿泉水瓶图;2、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1个、小丽收集了15个、小明收集了12个。3、出示问题: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呢?第一种:可以将多的给少的(移多补少)

30、第二种:列式计算(14+12+11+15)/4=13个4、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三)月平均用水量1、电脑出现画面:干旱图片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 你们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2、小刚家用水信息:3、“第一式和第三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4、比较: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四)小明会遇到危险吗?电脑画面上出现这样一副图:1、分组讨论:会不会有危险?什么叫平均水深?2、教育学生不能私自下河洗澡或到水边玩耍。通过精心设计的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给孩子的思维碰撞搭了台。在争论中,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数

31、学知识应用要灵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数学因素,还要考虑其它的相关因素。四、 总结评价,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板书设计:平均数移多补少法总数量总份数第一篇:迷彩服教学设计及反思迷彩服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迷彩服的特点与作用,学习制作方法,让学生学会画或剪或贴的方式,让动物们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 过程与方法:认识那些穿着很有特色迷彩服的动物,让学生知道穿上这衣服的重要性。通过欣赏与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最后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大家知道动物是地球上的

32、“居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保护不了他们,就保护不了我们自己,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画或剪出动物的外形,并给他们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教学难点:用点、线、面等不规则的色彩,给自己喜欢的动物穿上合理的迷彩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文稿课件,一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学生准备彩色纸、双面胶、剪刀、水彩笔、油画棒等。学生安排:带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彩纸进入教室。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猜不到吧,看:这是什么?(出示迷彩服)它可是我们亲爱的解放军战士穿的迷彩服啊!2、喜欢它吗?比较一下

33、:它与其它服装有什么不同?(色彩、图案较特殊)。3、你知道吗:这些颜色与图案有什么作用?打仗时可以使士兵形体融汇于背景中,不易被敌人发现,起伪装、保护作用。二、发展阶段1、(板书课题)迷彩服的作用可真大,这些图案与色彩真了不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彩服的世界,大家说好不好?2、不光我们人类聪明,我们动物界的小伙伴也知道迷彩服的好处呢。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经过长期的进化,身上形成了跟周围环境相接近的图案与色彩,如: A、(出示青蛙图)观察它身上的这件迷彩服是由什么样的图案与色彩组成的深浅的绿、条纹状的图案。(板书:线)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身上有线型的迷彩服?(老虎、斑马、花猫)(随机展出课件图片)。B、(出示孔雀图)当孔雀遇到敌人时,会瞬间展开尾屏,露出象眼睛状的斑纹以吓退敌人。它的迷彩服的图案是什么? (板书:面)其它面状图案的迷彩服的动物还有:长颈鹿、金钱豹、奶牛。 C、在小动物中,还有其它图案的迷彩服吗?(随机出现图片:斑点狗、麻雀、梅花鹿)(板书:点)3、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春天,我们小动物也不例外。它们有的不吃不喝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严冬,现在总算可以出来呼吸清新空气、找找吃的、做做游戏,多开心啊。为庆祝再相聚,它们决定举办一次森林联欢会。这个信息可是负责发送消息的小白鸽告诉老师的,我真为它们高兴。可小白鸽还想请我转告小朋友,请大家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