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9/23/wKhkGWdpA2SAV8blAAJIXixm3ws627.jpg)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9/23/wKhkGWdpA2SAV8blAAJIXixm3ws6272.jpg)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9/23/wKhkGWdpA2SAV8blAAJIXixm3ws6273.jpg)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9/23/wKhkGWdpA2SAV8blAAJIXixm3ws6274.jpg)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9/23/wKhkGWdpA2SAV8blAAJIXixm3ws6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礼记》中的“土反其宅,水归其壑,草木归其泽”,就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其义不困穷矣。”《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与“自强”思想就表现了对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的充分尊重与发挥,()(),壮怀激越,无畏进取。《论语》有云:“刚毅木讷近仁。”孟子把“刚健”思想(),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走进民族精神天地,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取材于光明网李明泉《儒家现实主义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驳斥前赴后继衍化B.驳斥前仆后继演化C.痛斥前赴后继演化D.痛斥前仆后继衍化(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B.虽然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多悲剧,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虽多为悲剧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D.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虽多悲剧,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之道,勿施于人”都出于《礼记》。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与《孟子》《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D.孟子,名轲,与孔子并称“孔孟”,认为人皆有“四心”,其主张与荀子的注重后天学习的观点不同。二、现代文阅读2.(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而数据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据统计,居全球第二位。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为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如此海量的数据要素要想更好地发挥生产力作用,就需要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以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取材于《科技日报》《国家数据局揭牌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创造力》)材料二:全息影像《霓裳羽衣舞》、“无人机+VR”沉浸式览古城……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满足博物馆全球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在含元殿遗址处,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通过固定装置设施与特定观察角度、距离点位,以等比例视觉呈现在游客眼中,为游客打造出身在盛唐的沉浸式场景新体验。在数字化发展新时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化“活”起来,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取材于《光明日报》《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材料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从传统到现代,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国,记录了时代风貌。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取材于光明网《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材料四:《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和公众阅读渠道如图。(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我国是数据产量大国。B.我国数据产量巨大,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让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C.数字文旅具有资源无限等新特点,它实现了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D.除国内游客外,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发共享,让一些珍贵的古籍走入千家万户。B.国家图书馆官网可免费、免登录阅读古今中外图书影像资源,十分便利。C.在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中大数据推送的影响最大,生活需要的影响最小。D.线上阅读或学习类APP成为大众阅读的首选渠道,但依然有很多人阅读纸质书。(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遗址复原的沉浸式体验虽好,但受到诸多限制,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B.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C.大数据能让读者快捷地获取书籍信息和资源,但会让读者失去选择的机好书。D.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但数字化趋势下其未来的作用将大大降低甚至被会取代。三、文言文阅读3.(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稍剖析之,而分其势,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此理之所必无者,则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出:超出B.汉惩秦之孤立惩:借鉴C.尽释其兵权释:解除D.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工:使……工作(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常图其所难吾其还也B.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赵奢之伦制其兵C.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D.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B.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C.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D.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4)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的一组是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③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⑤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④⑥(5)下列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孝孺认为不是谋划天下大事的人考虑不周,而是天道非人的智力所能及。B.方孝孺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各朝皆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而宋太祖是例外。C.欧阳修用庄宗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古今盛衰的观点,并引用了《尚书》句子。D.方孝孺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虑天下者要“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7)请梳理概括方孝孺和欧阳修关于历史教训的认知的异同。四、古代诗歌阅读4.(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游洞庭湖五首•其二①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③[注]①两首诗均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②贳shi酒:赊酒。③泉明: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故称陶渊明为泉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首句不见“月”字,但因“无烟”却已得月色澄澈明净之境。B.第二首诗前两句“绣衣”和“贳酒”形成对比,突出窘迫,抒发愤懑。C.“酣歌一夜送泉明”,既开导朋友淡然处世,也是赞美他不畏权贵如陶潜。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写赏月饮酒之乐,都能表现李白的洒脱不羁,豪放浪漫。(2)两首诗都提到“赊月色”,请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有论者说第一首诗的“南湖秋水”两句与苏轼《赤壁赋》的首段“明月大江”“羽化登仙”在意境颇有相近之处,请试做评点。五、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忽魂悸以魄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3),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邯郸为郡。(《苏洵《六国论》》)(5)《老子》四章中提到,事物安然未生变化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时容易解决,。六、现代文阅读6.(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远在眼前韩小蕙①太姥山,雄卧于中国东南大陆最顶端处,属福建省福鼎市蓼蓝、植白茶,富邦强民。闽人感念其恩泽,将蓝姑奉为太姥娘娘祀连绵数千年。历代不乏歌颂功德的诗文,如孟丰敏《太姥娘娘赋》:“夫何太姥之庄兮,澹娴兮若云海之丰盈。披虹霓之玉颜,莹莹兮若琼瑜之秀嫣……”②是了,赋之美,将太姥娘娘描绘成衣袂飘飘的仙女。然则事实是,太姥娘娘乃筚路蓝缕的开闽先民代表,克服艰险、开垦荒岭,植白茶,越过千条闵水,助力华夏“黍、稷、麦、菽、稻”的五谷丰登,将中华农耕文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③我来到太姥跟前,虔敬地看着她的手掌,那上面似满是一条条血痕,层层叠叠的老茧下面,沧海桑田,那些一马平川,那些高楼大厦,那些上天入地,那些水坝电站,那些卫星飞船,缓缓道:“我虽年老,不能再开路搭桥,给航船做标,为祖国守门。”④曾在这里为中华守大门者,亦多矣!远的不说,自明以来,戍边守疆,抗击倭寇,驱除鞑虏,血战英军,保卫定海鏖战,杀出了太姥山的英雄儿女程伯简、张銮三、陈红花(女)、王建楠,坚贞不屈,宁拔刀自刎也绝不荀活。张朝发率领几百将士,虽舰不如夷,炮不如夷,“只许坚守,不许后退”,战死疆场!⑤乌云低垂,惊涛拍岸,见证着前人、激励着后辈。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留下了一个个浴血御敌的身影……⑥“取义成仁,丹心炳照”,这是太姥山后人对先烈的尊奉。大东海滔滔,每当朝阳从东天升起;太姥山巍巍,每天晚霞告别大地的最后一道霞光,不仅高悬在用汉白玉修建起来的英烈义冢上方,亦镌刻在福鼎人民的胸膛上。这是他们最炽烈的情感表达,天天有人来照拂,日日有人来凭吊,更是扶老携幼,呼邻唤友谒、祭奠、缅怀、讲述、宣誓,誓要把太姥山的血脉和精神,一代代浇灌、传承下去⑦有大海就有高山,有武将也一定缺席不了文人。这些人里面,最著名的当属朱熹,为避政治迫害与奸臣追杀,一路南奔,栖栖惶惶,直至远遁在福建的崇山峻岭中,大有“举头何处是中华”的无望孰料就在那至暗时刻,是太姥山张开了宽阔的双臂,将他迎迓在温暖的怀抱中。湿湿绿水;绵绵青山,驱逐了压抑在朱子头脑里的忧愤,开阔了朱子处江湖之远的家国胸襟。浪涛声声,鸣镝声声,学子们遽尔聚来的问学声声,重新振作起了朱老夫子的学问境界。伟人之“伟”,并非永远昂首阔步地一往无前,重新高昂起不屈的头颅,登高望远,自己竟还能在太姥山完成《中庸》一书的重校与注释。还留下了一座石湖书院,泽被远在天边的八闽弟子们,历元明清三代而不衰。前清一代,闽中科甲之盛,远超过浙江”(郁达夫语)。⑧是的,至此我方才顿悟,为什么走在太姥山树茂林密的小道上,就会闪出一座文气森森的汉家寺院。一甩头,猛然间就看见一座熟悉的中华式七级浮屠;而身边触手可抚的,则是一座座由巨型条石、块石、鹅卵石修筑的明清古城堡和炮台,乃至不知名的各种山雀与飞虫,也似都在叽叽喳喳地念着“鹅鹅鹅,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必须缀上一笔的是,黄喙,红脸,浑身白羽上有着褐色和黑色的、前卫画家们最爱用的规则与不规则相结合的条纹,再缀着两条二尺多长的、飘飘逸逸拉风的大翎尾,仪态万方地来到我们面前,优雅地食用我们投下的花生米,它是见过大世面的,同时亦能显见太姥山群众对它们是多么的珍爱。⑨这神奇的太姥山!(选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蓼蓝(liào)奉祀(si)戍边守疆(shù)B.虔敬(qián)义冢(zhǒng)殊死鏖战(áo)C.炽烈(zhì)虹霓(ní)栖栖惶惶(xī)D.衣袂(jué)拜谒(hè)遽尔聚来(jù)(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盛赞太姥娘娘的恩泽,并以赋为证,但第二段又讲她是开闽先民代表B.文章第3段太姥娘娘的“为祖国守门”的话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一系列“为中华守大门”的英雄儿女、太姥子孙的事迹。C.文章讲述朱熹隐居此地后,重新振作并教徒授业泽被八闽的事,是在说明福鼎天姥是个治病疗伤的好地方。D.文章题目中的“远”字是说太姥山地处之远,“眼前”则是指自己不仅身处太姥山中,而且亲身感受太姥的博大与深邃。E.闽山闽水孕育了智慧勇敢的闽人和颇有影响的闽派文化,而闽派文化不仅造就了“闽中甲科之盛”,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文化。(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有人说,文章的第8段与文意不紧密,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5)文中“取义成仁,丹心炳照”,对这句话你有何感悟(上句出自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下句出自南宋刘截的“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愈”。)七、名著阅读7.(6分)《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林黛玉埋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林黛玉花时伤感的原因。8.(4分)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上多有神人兽面复合图像或云雷纹。所谓“璧圆象天,“玉琮出土,立于天地”,为“六瑞”之一。杭州亚运会的很多设计中就融入“玉琼”的文化元素。请从如图三幅图中选择一幅,简述其中的“玉琮”元素和设计寓意。八、写作9.(60分)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商鞅变法、五四运动、遵义会议、改革开放,无数的“变”在历史长河中改变着我们民族的命运,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无数的“不变”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延续着我们民族的精魂,让华夏儿女虽千里万里仍血脉相依。但间歇式孝顺、刷屏式过年、淡漠式邻里关系;而故步自封、陈陈相因的“不变”也谈不上坚守。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变与不变”是当代青年人必须思索的时代课题。对此你有何想法?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礼记》中的“土反其宅,水归其壑,草木归其泽”,就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其义不困穷矣。”《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与“自强”思想就表现了对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的充分尊重与发挥,()(),壮怀激越,无畏进取。《论语》有云:“刚毅木讷近仁。”孟子把“刚健”思想(),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走进民族精神天地,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取材于光明网李明泉《儒家现实主义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A.驳斥前赴后继衍化B.驳斥前仆后继演化C.痛斥前赴后继演化D.痛斥前仆后继衍化(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A.虽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B.虽然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多悲剧,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虽多为悲剧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D.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虽多悲剧,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之道,勿施于人”都出于《礼记》。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与《孟子》《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D.孟子,名轲,与孔子并称“孔孟”,认为人皆有“四心”,其主张与荀子的注重后天学习的观点不同。【解答】(1)第一空,驳斥:反驳别人的言论或意见。痛斥:痛击地斥责。根据语境是对奴化观念的指责。第二空,连续不断,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不怕牺牲、为理想,应用“前赴后继”,演化:演变(多用于自然界的变化)。语境指的是发生变化。故选:A。(2)“英雄人物多悲剧”,是对其命运的评价,应为“人物为悲剧式英雄”;“都”表示所有,应用“大都”。故选:C。(3)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大学》。故选:A。答案:(1)A(2)C(3)A二、现代文阅读2.(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而数据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据统计,居全球第二位。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为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如此海量的数据要素要想更好地发挥生产力作用,就需要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以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取材于《科技日报》《国家数据局揭牌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创造力》)材料二:全息影像《霓裳羽衣舞》、“无人机+VR”沉浸式览古城……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满足博物馆全球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在含元殿遗址处,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通过固定装置设施与特定观察角度、距离点位,以等比例视觉呈现在游客眼中,为游客打造出身在盛唐的沉浸式场景新体验。在数字化发展新时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化“活”起来,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取材于《光明日报》《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材料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从传统到现代,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国,记录了时代风貌。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取材于光明网《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材料四:《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和公众阅读渠道如图。(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我国是数据产量大国。B.我国数据产量巨大,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让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C.数字文旅具有资源无限等新特点,它实现了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D.除国内游客外,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发共享,让一些珍贵的古籍走入千家万户。B.国家图书馆官网可免费、免登录阅读古今中外图书影像资源,十分便利。C.在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中大数据推送的影响最大,生活需要的影响最小。D.线上阅读或学习类APP成为大众阅读的首选渠道,但依然有很多人阅读纸质书。(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A.遗址复原的沉浸式体验虽好,但受到诸多限制,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B.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C.大数据能让读者快捷地获取书籍信息和资源,但会让读者失去选择的机好书。D.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但数字化趋势下其未来的作用将大大降低甚至被会取代。【解答】(1)B.“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让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于文无据。C.“实现了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混淆了时态、时空无界等新特点、业态更多元,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可知,原文“为满足博物馆全球游客的多元性、英、韩、日四国语言,只提到VR影片包含四国语言。故选A。(2)B.以偏概全,原文提到是“不用登录就可以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故选B。(3)A.“技术还不成熟”的推断无中生有。C.“会让读者失去选择的机会”推断太过武断。故选B。答案:(1)A(2)B(3)B三、文言文阅读3.(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稍剖析之,而分其势,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此理之所必无者,则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出:超出B.汉惩秦之孤立惩:借鉴C.尽释其兵权释:解除D.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工:使……工作(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常图其所难吾其还也B.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赵奢之伦制其兵C.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D.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BA.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B.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C.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D.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4)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的一组是D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③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⑤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④⑥(5)下列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方孝孺认为不是谋划天下大事的人考虑不周,而是天道非人的智力所能及。B.方孝孺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各朝皆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而宋太祖是例外。C.欧阳修用庄宗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古今盛衰的观点,并引用了《尚书》句子。D.方孝孺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虑天下者要“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7)请梳理概括方孝孺和欧阳修关于历史教训的认知的异同。【解答】(1)D.善于。句意:难道是他们善于救活别人却不善于救活自己的子女吗?故选:D。(2)A.前者代词,那些,表示祈使。B.前者助词,取独,这些。C.在。D.前者连词,来;后者介词,把。故选:C。(3)B.句意:大概是因为智力只可以谋划人事,却不能够谋划天道,良巫的子女大多死于鬼神。“谋人”“谋天”是相同的结构,在“人”后断开;“多死于病”“多死于鬼”结构相同,中间不能断开。故选:B。(4)D.①只是说了“以为”,还没提到祸患。③只提到他们考虑周到,同样还没提到祸患。⑤是假设有些人的错误想法。故选:D。(5)B.由“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思之详而备之审矣”“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可知宋太祖也是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的。故选:B。(6)①重点词语:其,代词;所备。句意:然而他们的衰亡。②重点词语:原,推究,……的原因,和他,就可以知道了。(7)方孝孺认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欧阳修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须保持警惕,用大德;欧阳修提到“忧劳可以兴国,为政者要勤政。方孝孺认为小事就是“不足疑之事”,“虑之未周”表明这些小事都是主观上忽略的,从“盖虑之所能及者;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欧阳修认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在文中指宠信伶人导致国家灭亡,“忽微”指客观上的造成灭国的小事。由“虽曰天命,是后唐亡国的教训是没有尽“人事”,为天下笑”。答案:(1)D(2)C(3)B(4)D(5)B(6)①然而他们的衰亡,又都是所防范的事情以外的原因。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7)相同:①都主张“小事”常常就是祸乱的源头,须保持警惕。不同:①方孝孺的“小事”是主观上忽略的、轻视的人和事,即“出于所备之外”,是“忽微”。②方孝孺主张天下成败关键在“天道”,为政者宠爱伶人以致乱政失天下。参考译文:考虑天下大事的人,而忽视了那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而将自己深信不疑的事情丢在一边不管,动乱也常常发起于他认为不足疑虑的事情上?大概是因为人们所能考虑到的,而超出人们的智力所能考虑到的范围的。当年的秦朝,统一了天下,因此将分封诸侯的做法改成了郡县制,皇帝之位能子孙万代永保的时候,最终灭亡了秦朝的江山社稷,于是大肆分封子弟做诸侯王,不会再出现变乱了、楚等七国却萌生了篡位弑君的图谋、宣帝以后,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可是王莽却终于夺取了汉家的皇位,曹魏将东汉的衰亡作为教训,他们各自都把前朝衰亡的原因作为教训;然而他们的衰亡。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人将来要杀他的子孙,但武则天每日侍奉在他的左右。宋太祖看到五代时四方藩镇的力量足以挟制君主,使他们力量薄弱而易于控制。这些人都有超出常人的智慧,他们对于治乱存亡的细微迹象;可是他们详细地考虑了这里而祸患却发生在那里。这是为什么呢,却不能够谋划天道,良巫的子女大多死于鬼神?他们实际上是善于谋划人事。古代的圣人,不是人智所能考虑周全的、权术所能控制的,而只是积聚自己的至诚之心,使上天眷顾他美好的德行。所以他的子孙中虽然有非常愚蠢,并且足以使国家灭亡的人。这是考虑得非常深远的啊,却想靠小小的智谋控制和驾驭当代的事务,这在道理上是绝对说不通的?选自《古文观止》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这是自然的道理,当庄宗强盛的时候,都不能跟他抗争,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国家灭亡。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选自《伶官传序》四、古代诗歌阅读4.(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游洞庭湖五首•其二①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③[注]①两首诗均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②贳shi酒:赊酒。③泉明: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故称陶渊明为泉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第一首诗首句不见“月”字,但因“无烟”却已得月色澄澈明净之境。B.第二首诗前两句“绣衣”和“贳酒”形成对比,突出窘迫,抒发愤懑。C.“酣歌一夜送泉明”,既开导朋友淡然处世,也是赞美他不畏权贵如陶潜。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写赏月饮酒之乐,都能表现李白的洒脱不羁,豪放浪漫。(2)两首诗都提到“赊月色”,请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有论者说第一首诗的“南湖秋水”两句与苏轼《赤壁赋》的首段“明月大江”“羽化登仙”在意境颇有相近之处,请试做评点。【解答】(1)B.“抒发愤懑”错。第二首诗首二句意为“想着我们俩曾经一起身着华服,那时是何等的荣耀,身边也没有可以换酒的物品,赊来大量的米酒。这两句写“昔日”与“今宵”的情况,凸显窘迫现状。故选B。(2)①修辞角度。“且就洞庭赊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由诗句中“赊”可知,将洞庭湖和东山人格化,十分亲切。②炼字角度。“赊”,清风明月,本不用赊欠,却别出心裁。③情感角度。“且就洞庭赊月色”,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舞台”是东山、布景任尔用、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不由生出遗世独立,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初读平淡无奇,脱口而出,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波澜不惊。无烟水愈清。溶溶月色溶于水。《赤壁赋》中“明月大江”“羽化登仙”,舒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溢于言表,都有秋夜皓月和无波水面,让人心旷神怡。且李白诗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故二者写作背景近似,寄意山水。答案:(1)B(2)①修辞角度。拟人。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②炼字角度,人所共适,此字看似无理。③情感角度,表现李白的浪漫洒脱与慷慨豪情。(3)①二者描写的自然景物近似,都有秋夜皓月和无波水面,月下水面都澄澈如画,并有出尘之想,都是在不甚如意的时候。《游洞庭湖五首•其二》译文: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痛快地赏月喝酒。赏析: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水月相映。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不由生出遗世独立。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初读平淡无奇,脱口而出,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波澜不惊。无烟水愈清。溶溶月色溶于水。这种景象,非置身其中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送韩侍御之广德》译文:昔日富贵荣耀的时候是何等的尊荣,今天赊酒和你畅饮。赏析: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形成鲜明的对比,即韩歆,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昔日,“或给事殿中,或督察郡县,“衣以绣者。”可以说是耀武扬威。然而,闻帝读隗嚣,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帝大怒。”“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韩歆被贬,人们送别得喝酒,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龙泉剑去换,诗人又身无分文,“人情大似债。”李白去赊酒,“与君倾”,一边又去赊月,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灯光,诗中将“酒、月。当夜皓月当空,诗人放声歌唱,“酣歌一夜”,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即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犹扬渊之称扬泉。”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辞官不做,不汲汲于富贵”,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明快。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诗句浑然天成。五、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苏洵《六国论》》)(5)《老子》四章中提到,事物安然未生变化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显露迹象时容易解决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解答】故答案为:(1)恍惊起而长嗟(重点字:恍)(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报)(3)长太息以掩涕兮(重点字:涕)(4)洎牧以谗诛(重点字:洎)(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重点字:兆)六、现代文阅读6.(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远在眼前韩小蕙①太姥山,雄卧于中国东南大陆最顶端处,属福建省福鼎市蓼蓝、植白茶,富邦强民。闽人感念其恩泽,将蓝姑奉为太姥娘娘祀连绵数千年。历代不乏歌颂功德的诗文,如孟丰敏《太姥娘娘赋》:“夫何太姥之庄兮,澹娴兮若云海之丰盈。披虹霓之玉颜,莹莹兮若琼瑜之秀嫣……”②是了,赋之美,将太姥娘娘描绘成衣袂飘飘的仙女。然则事实是,太姥娘娘乃筚路蓝缕的开闽先民代表,克服艰险、开垦荒岭,植白茶,越过千条闵水,助力华夏“黍、稷、麦、菽、稻”的五谷丰登,将中华农耕文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③我来到太姥跟前,虔敬地看着她的手掌,那上面似满是一条条血痕,层层叠叠的老茧下面,沧海桑田,那些一马平川,那些高楼大厦,那些上天入地,那些水坝电站,那些卫星飞船,缓缓道:“我虽年老,不能再开路搭桥,给航船做标,为祖国守门。”④曾在这里为中华守大门者,亦多矣!远的不说,自明以来,戍边守疆,抗击倭寇,驱除鞑虏,血战英军,保卫定海鏖战,杀出了太姥山的英雄儿女程伯简、张銮三、陈红花(女)、王建楠,坚贞不屈,宁拔刀自刎也绝不荀活。张朝发率领几百将士,虽舰不如夷,炮不如夷,“只许坚守,不许后退”,战死疆场!⑤乌云低垂,惊涛拍岸,见证着前人、激励着后辈。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留下了一个个浴血御敌的身影……⑥“取义成仁,丹心炳照”,这是太姥山后人对先烈的尊奉。大东海滔滔,每当朝阳从东天升起;太姥山巍巍,每天晚霞告别大地的最后一道霞光,不仅高悬在用汉白玉修建起来的英烈义冢上方,亦镌刻在福鼎人民的胸膛上。这是他们最炽烈的情感表达,天天有人来照拂,日日有人来凭吊,更是扶老携幼,呼邻唤友谒、祭奠、缅怀、讲述、宣誓,誓要把太姥山的血脉和精神,一代代浇灌、传承下去⑦有大海就有高山,有武将也一定缺席不了文人。这些人里面,最著名的当属朱熹,为避政治迫害与奸臣追杀,一路南奔,栖栖惶惶,直至远遁在福建的崇山峻岭中,大有“举头何处是中华”的无望孰料就在那至暗时刻,是太姥山张开了宽阔的双臂,将他迎迓在温暖的怀抱中。湿湿绿水;绵绵青山,驱逐了压抑在朱子头脑里的忧愤,开阔了朱子处江湖之远的家国胸襟。浪涛声声,鸣镝声声,学子们遽尔聚来的问学声声,重新振作起了朱老夫子的学问境界。伟人之“伟”,并非永远昂首阔步地一往无前,重新高昂起不屈的头颅,登高望远,自己竟还能在太姥山完成《中庸》一书的重校与注释。还留下了一座石湖书院,泽被远在天边的八闽弟子们,历元明清三代而不衰。前清一代,闽中科甲之盛,远超过浙江”(郁达夫语)。⑧是的,至此我方才顿悟,为什么走在太姥山树茂林密的小道上,就会闪出一座文气森森的汉家寺院。一甩头,猛然间就看见一座熟悉的中华式七级浮屠;而身边触手可抚的,则是一座座由巨型条石、块石、鹅卵石修筑的明清古城堡和炮台,乃至不知名的各种山雀与飞虫,也似都在叽叽喳喳地念着“鹅鹅鹅,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必须缀上一笔的是,黄喙,红脸,浑身白羽上有着褐色和黑色的、前卫画家们最爱用的规则与不规则相结合的条纹,再缀着两条二尺多长的、飘飘逸逸拉风的大翎尾,仪态万方地来到我们面前,优雅地食用我们投下的花生米,它是见过大世面的,同时亦能显见太姥山群众对它们是多么的珍爱。⑨这神奇的太姥山!(选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蓼蓝(liào)奉祀(si)戍边守疆(shù)B.虔敬(qián)义冢(zhǒng)殊死鏖战(áo)C.炽烈(zhì)虹霓(ní)栖栖惶惶(xī)D.衣袂(jué)拜谒(hè)遽尔聚来(jù)(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CA.文章开篇盛赞太姥娘娘的恩泽,并以赋为证,但第二段又讲她是开闽先民代表B.文章第3段太姥娘娘的“为祖国守门”的话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一系列“为中华守大门”的英雄儿女、太姥子孙的事迹。C.文章讲述朱熹隐居此地后,重新振作并教徒授业泽被八闽的事,是在说明福鼎天姥是个治病疗伤的好地方。D.文章题目中的“远”字是说太姥山地处之远,“眼前”则是指自己不仅身处太姥山中,而且亲身感受太姥的博大与深邃。E.闽山闽水孕育了智慧勇敢的闽人和颇有影响的闽派文化,而闽派文化不仅造就了“闽中甲科之盛”,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文化。(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有人说,文章的第8段与文意不紧密,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5)文中“取义成仁,丹心炳照”,对这句话你有何感悟(上句出自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下句出自南宋刘截的“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愈”。)【解答】(1)A.“蓼蓝”的“蓼”应读(liǎo)C.“衣袂”的“袂”应读(mèi)“拜谒”的“谒”应读(yè)故选B。(2)A.“这在行文上有前后矛盾之嫌”错误,由神话转为现实。C.“是在说明福鼎天姥是个治病疗伤的好地方”错误,有武将也一定缺席不了文人”可知。故选AC。(3)结合“孰料就在那至暗时刻,是太姥山张开了宽阔的双臂。湿湿绿水;绵绵青山;大海辽远无垠,运用了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宽广与包容。(4)不同意。结合“是的,至此我方才顿悟,忽一阵炊烟的背后。一甩头,高耸在雄崛的山峰之上,则是一座座由巨型条石、鹅卵石修筑的明清古城堡和炮台……”可知,是盛赞中华精神的文意的延续和拓展。结合“就连头顶上不时掠过的喜鹊、麻雀、中华鹃,也似都在叽叽喳喳地念着……”可知,如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麻雀更是一种类似伴生鸟的家鸟,作者写出了它的勇敢、大气等特点。这些都是太姥山的鸟,与生活在这的人一样都是太姥青山绿水滋养的生灵。(5)①结合“曾在这里为中华守大门者,亦多矣,自明以来……”可知、丹心为国为民,是自古传承的华夏血脉基因,惊涛拍岸、激励着后辈,太姥山的子孙们始终追随着前辈先烈的脚步,历史上有许多以身许国,他们的壮举正是对这八个字最好的尊奉和传承。大东海滔滔,第一缕阳光都是先照亮这八个大字,每天晚霞告别大地的最后一道霞光。这八个大字……”可知,我们要牢记这八个字,浇灌传承下去。答案:(1)B(2)AC(3)运用了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环保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
- 现代交通工具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
- 基坑安全专项方案
- 现代东方风洗浴中心的节能环保装修方案
- 2024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Animals on the farm Lesson 3 Fish and Birds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加与减第1课时 谁的得分高配套说课稿 北师大版
- 2025蓄电池产品及零部件检验合同书
- 《5 奇形怪状的热带鱼(图形工具)》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Unit 1 What did you buy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
- DB3209T 1236-2023 西兰花采后处理与贮运技术规程
- GB/T 44546-2024建筑用装配式集成吊顶通用技术要求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中央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校园招聘3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与单词字帖 手写体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