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编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学编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学编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学编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学编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编中国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 学编中国结 蜻蜓结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特点、种类及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探究式学习 “蜻蜓结” 等基本结的编制方法及编制技巧。3、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 “蜻蜓结”等基本结的编制方法。教具准备:课件、中国结、长彩绳、钉子、剪刀、火机、珠子等饰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上课之前老师还想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呀?也就是你有什么爱好?(生说) 师:唉,那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做什么吗?猜猜看 师:对,老师最喜欢的是手工,老

2、师做的手工即漂亮又精致,所以你们可以叫我-(生“巧手老师”),对,这节课就和巧手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好吗? 2、师:孩子们,检查一下你们桌面上是不是都有两个透明小袋子?看到里面装的是什么?(绳子)是的,就是这样几根简单的绳子,老师就能把它编织成精美的饰品呢,看,(出示中国结)这就是老师用它编成的,漂亮吗? 生:漂亮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中国结 师:想不想学?(想)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编中国结。(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了解中国结 师: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中国结?(生答) 师:看来中国结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联,那你们知道中国结的来历吗? 师:中国结源于十万年前古人

3、的结绳记事。(课件)那时,人们生存主要依靠打猎。他们每天狩猎到了几只兔子,几只小鹿等等都要记录。可是那个时期没有文字,怎么办呢?于是勤劳智慧的古人想到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猎物大的就结一个大结,小的就结一个小结。后来,虽然有了文字,可是中国人对结确有着深厚的情意,并且一代一代把它传承下来,如今结已经演变成中国特有的精美饰品。(出示课件)因此我们称它为生齐:中国结。是的,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故结的形状也多种多样。2、了解寓意 师:这种形状的中国结在哪里见过?根据它的形状,又叫它(生齐说-双喜结)?(课件)它还有个美好的寓意,祝福新人生齐:喜上加喜,双喜临门。师:不同的中国结有着不同的寓意。这种是(

4、平安节),预示着-生齐:一生如意 岁岁平安。这种是(鱼结),它的预示着人们生齐:年年富足,吉庆有余。这是-(蜻蜓结),它的寓意-生齐:平步青云,安静祥和。3、学习蜻蜓结2 (1)师:看着这样精美的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那咱们就先来编既简单又漂亮的蜻蜓结。板书:副课题 蜻蜓结 师:这是老师课前刚编好的蜻蜓结(出示蜻蜓结),要想编蜻蜓结,首先要了解它的特点,请组长拿出来盒子里的蜻蜓结,大家观察一下。(小组交流)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翅膀、眼睛 师:编蜻蜓结的这种结扣是中国结中最简单的一种基本结平结,你想知道平结是怎么编的吗?(生答)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引导生拆蜻蜓结 师:这种方

5、法不错,小组合作,注意边拆边仔细观察、想象绳子是怎么缠绕的?开始吧!(小组合作探究)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用心的在研究,谁上来尝试编一下,大家认真看。(生展台试编) 师:他的编法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看看视频,看视频时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编织一个结扣需要几步?每步是怎么编的?2、相邻两个结扣有什么不同?(指名读) 观看视频 师:孩子们,视频看完了,结合你们刚才的研究,谁来说说编织一个结扣需要几步? 生:四步。师:具体是哪四步? 生:生答 师:相邻两个结扣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左边的绳先绕,一个是右边的绳先绕 师:是的,这种结就是这样左右交替缠绕的,其它步骤一样吗?如果在编织

6、过程中出现结扣不工整时,要 (生:及时修整。)一个字概括(修) 4、动手试编 师:你们太厉害了,简单的 5 个字就概括出了编织的全过称。现在编织方法已经清晰了,现在,请大家拿出 1 号袋里的绳子,赶快行动吧!(生:动手)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这种编织方法。蜻蜓的身体完成了,下面我们还要给它添上(生:翅膀和眼睛) 师:这对翅膀又是怎么编的呢?一起看老师来做。师示范:这是刚才编好的平结,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再编一个结扣,但要留出较长的线圈,紧接着再编一个结扣并抽紧。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将其向上一推,哎,这样做出了第一对翅膀。注意左右翅膀应该是对称的,这样才好看。再用同样的方法结出第二对翅膀。

7、然后拿两颗珠子,我们把它分别穿到左右两边的线上,眼睛就做好了,然后再编织两扣,抽紧。为了美观,要把多余的线剪掉。防止脱扣,对线头要用火机处理一下。注意用剪刀、火机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不能把火苗对着别人。这样一只蜻蜓就做好了。看明白了吗? 生:看明白了 师:好,那就赶快给你的蜻蜓添上翅膀和眼睛吧。生完善蜻蜓 5、结尾 师:看你们做的蜻蜓多漂亮呀,来,孩子们,把你做好的蜻蜓放到桌面上,马3 上坐好了。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注意整顿课堂) 6、展示学生的作品:师:请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大家觉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只? 师:他们都非常漂亮,非常可爱,活灵活现的,感觉它要飞起来了呢! 三、拓展延伸

8、,想象创作。1、师:大家看,用平结,我们可以编成这么漂亮的蜻蜓,那除了这一种,我们用平结还可以编成什么? 生:还可以编织手链、戒指 师:你们的主意不错。那下面,就请大家利用 2 号袋里的绳子及盒子里的小饰品,发挥自己的想象,编织你喜欢的东西。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编织时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生动手编织。师在小组间巡视。2、作品展示 1、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老师都迫不及待得想欣赏了,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小组推选一个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最有创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师:请四位组长拿着你们组最优秀的作品上来,(组长)介绍 3、欣赏作品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作品,想看吗?咱们一起来欣赏。

9、(出示课件,学生可发出赞叹声,可喊出名字,)什么感受? 四、总结整理、拓展生成。师:是的,孩子们,这么漂亮、精美的作品都来自于我们这些沂蒙编织大师,(课件)这些都是我们优秀的沂蒙文化,而我们又是沂蒙文化的传承人。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璀璨的结艺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那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中国结中除了平结,还有一些漂亮实用的基本结,如平安结,吉祥结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去查找资料,老师期待你们能做出更精美的作品。下课。学情分析 了解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和技能,又能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民族的热爱。用平结来编中国结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孩

10、子还亲身体验过平结的编法。但真正会变编熟练掌握其制作技巧的并不多,对不同的中国结的象征意义以及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但很多孩子对学编中4 国结充满了兴趣,也希望自己能尽快的学会平结的编法。因此,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好奇心理,将学编中国结的具体流程、制作技巧、民俗文化等有机的融合为一体,让学生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编织。效果分析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结的来历及它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还学会了用平结的方法编织中国结中的蜻蜓结、创造中国结。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去

11、感知体验,去探究研讨。还注意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五年级“学编中国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中国结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节课我先从学生即老师的兴趣爱好入手,了解中国结的来历及它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用简单的平结编织出漂亮的蜻蜓结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去5 感知体验,去探究研讨。通过丰富多彩

12、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及探究能力,提高劳动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体验了创造美的愉悦。测评练习 1、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平结编织自己最喜欢的东西。2、课下搜集资料,学编平安结、吉祥结等等。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次我执教的课题是学编中国结蜻蜓结。这一实践活动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传承与应用。像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手、脑、心的三者统一与协调一致。我在设计此课的时候,特别侧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实践、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特点。本课是实施阶段中探究学习,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演示法、讲解法、自学

13、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有一步步学习的兴趣。本课的教学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激趣为主,始终以学生为主导,操作性强,线索流程清晰自然,节奏适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平结的编法,并用平结编蜻蜓结、手链、戒指等,但还有个别学生的要点没有很好的掌握或操作比较弱,便起来有些困难。在编的过程中可以再细致些,多练习,6 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课标分析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

14、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次我执教的课题是学编中国结蜻蜓结。依据课标确定本课的目标为:1、初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特点、种类及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探究式学习 “蜻蜓结” 等基本结的编制方法及编制技巧。3、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

15、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创新能力。第一篇: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写写帮推荐)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讲课教师: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

16、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旋转要素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1)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判断挂钟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问题:看一看挂钟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钟摆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 意见不统一。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学生举例。问题: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教师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动态)王老师也收集了一

17、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特别是教师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补充实例,如道闸等,丰富学生的认知。】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问

18、题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风车)请注意观察,风车的叶 片是怎么运动的?问题2:这个风车的两层叶片旋转有什么不同?问题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导入:通过观察风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层风车叶片旋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2)认识旋转要

19、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问题1: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问题2: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3:有相同的地方吗?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问题1:这里还有一个空白的钟面,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问题2:指针只能从

20、“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特别加入空白钟面和指针的教具,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4)借助自制教具,突破难点。 问题1: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问题2:判断钟摆是不是做旋转运动?为什么? 教师演示教具。【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自制教具模仿钟摆运动,利用粉笔把钟摆运动的轨迹留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做

21、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也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感悟旋转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1)模拟操作。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3)辨析深化问题: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错例辨析:这里

22、还有几份画的不太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问题? (旋转中心错;旋转方向错;线段长度错) 小结:看来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三个要素。【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

23、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2研究面的旋转(1)模拟操作,类比迁移。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问题1: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活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操作。 (2)展开想象,激活思维。问题2:如果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风车形成过程。【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首先,请学生想象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到

24、方格的什么位置?其次,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对刚才的想象进行验证。最后再次展开想象,如果依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一方面为下节课学习例4做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另一方面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感受旋转的应用1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欣赏生活中的雪花及千手观音舞美造型。【设计意图: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感受旋转的应用的阶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

25、,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同一个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教学反思】一、根据试教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本节课“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例3。一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于把例3、例4放在一起学习。我在试讲时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发现,如果在一节课内既要完成认识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

26、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明确旋转的含义及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例3)。又要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三角形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例4),40分钟不够用,很多环节只能行云流水,不能落实。所以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在完成例3教学任务同时,精心选择“铅笔”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学生借助围棋盘的桌面为平面,同桌配合完成各种形式的“旋转”活动。然后再把铅笔想成线段,加入研究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为例4做孕伏。二、注意丰富教材实例,解释概念本质提起“旋转”一课,相信不少教师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

27、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是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有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钟摆没有转一圈,所以不是旋转,应该是平移”。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圈。实际钟摆的运动属于钟摆围绕一个点作局部的圆周运动,也应该属于旋转的范畴。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小学阶段关于图形变换的教学定位在于积累感性体验,形成初步认识。如果选取例子

28、不够典型或者具有局限性,就容易屏蔽概念本质,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表象。于是,我增加了一些旋转角度非360的实例,如道闸、钟摆等。三、巧设教具,突破难点钟摆运动方式是什么?使学生乃至我们教师都有困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加深学生对旋转含义的理解。该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呢?我结合自制学具细绳的一端系上一个白色的粉笔头,一只手捏住细绳的另一端慢慢地小幅度地摇晃,并在黑板上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的运动轨道(教师边摇晃粉笔边顺势在黑板上画出它的运动轨迹),请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观察,现在你觉得钟摆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为什么?这时学生一致认为钟摆的运动方式应该是旋转,因为它是围绕一个点在做

29、圆周运动,只是它旋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钟摆可以分解成向左摆动时在做顺时针旋转,向右摆动时在做逆时针旋转。我的再思考:本节课如何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更好地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能够使学生感悟。图形的旋转图形上所有点的旋转。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2、通过观察、描述、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

30、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感悟其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按要求在方格纸上正确旋转三角尺。教 、学 具:多媒体课件、钟表、三角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多媒体出示:风车、水力滑轮、秋千)师:同学们,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运动?你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2、学生举例师:你发现了生活中有哪旋转的现象?(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再通过学生的举例,拉

31、近了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直入主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借助钟面,认识旋转三要素(1)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情况。从而得知物体在旋转时有旋转点、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用手比划加深对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理解)(2)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在做旋转运动时,都有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我们把这三点称为旋转三要素。2.建立表象,完整描述(1)演示:拨动指针的转盘。将指针从12到1,让学生说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之间先说说,再请个别学生回答。)(2)完整描述。有些学生在描述旋转过程时也许不是很完整,在教师的引导能完整的描述。要

32、求同桌互相说说,为后面的完整叙述打好基础。(从12到1,指针绕着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度)(3)继续拨动指针,指针从“1”到“3”;从“3”到“6”;从“6”到“12”,学生描述旋转现象。(4)逆时针旋转:拨动指针从“12”到“10”;从“10”到“6”,学生描述旋转现象。(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反复描述旋转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学生掌握起来很轻松、不枯燥。)(5)巩固练习:一学生描述旋转现象,一学生拨动指针。第83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2题。3.动手操作,感悟性质(1)线段的旋转。直观演示教师多媒体演示线段OA在方格中旋转

33、90度深化理解师: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教学三角形的旋转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由浅入深的作用。)(2)三角形的旋转。动手操作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旋转。(把直角当作旋转中心O旋转90度) (学生先想象三角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动手旋转验证。)师:观察三角尺在旋转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教师多媒体演示线段三角形在方格中旋转90度三次。(3)小结:任何物体在旋转时,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发现旋转的特征。通过电脑演示和同桌合作操作、讨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体

34、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4)巩固练习换另一把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练习二十一第1、3题。三、全课总结师:一路下来,我们结识了很多新知识,你们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说一说,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多媒体播放。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是在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

35、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我首先以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有关旋转的画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最后让学生列举身边有关旋转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

36、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的得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应该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运动的、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合作交流,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我

37、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及时表扬了学生,由于大家都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4.动态显现,化难为易在导入新课时,引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在学生经历了实践、观察、总结后,再通过多媒体反复动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加深印象。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扣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

38、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地、轻松地、愉快地获得新知。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语言方面,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该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以上是我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查漏补缺、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第四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2、经历观察

39、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1)出示生活图片,认识物体在做旋转运动。问题:看一看图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学生举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教师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40、(动态)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导入:通过观察时钟指针和水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

41、究。(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问题1: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

42、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二、新授知识 1研究线段的旋转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 2研究面的旋转课件动态演示风车旋转过程。三、巩固练习1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

43、的基本图形。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3、自己当小小设计师,利用七巧板中的一块通过旋转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并展示出来。板书设计:起点教学反思:图形的运动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终点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旋转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

44、的。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首先,请学生想象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到方格的什么位置?其次,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对刚才的想象进行验证。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感受旋转的应用的阶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同一个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

45、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己动手创作简单的图案,展示评价。为后面利用图形运动自己设计、制作稍复杂的图案做了孕伏。 不足之处:板书时把起点和终点都写成了位置。语言表述上有时混淆概念,不很清楚。在突破难点时有些不足,特别是旋转三要素没能给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如果有钟面给学生操作该会更好,风车的旋转研究时有些仓促,教师讲得多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还不够,没能做到循循善诱,突破重难点,就把答案给说破了。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做的不好,整个课堂不够流畅。时间安排上有些仓促和紧张。望以后改进,望老师们多给批评指正,以待提高。谢谢!第五篇: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图形

46、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图形变换的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承接“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二、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含义,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2、能力目标:

47、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说理能力;了解观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

48、得愉快与进步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 “生活中的旋转”。(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汽车上的括水器;(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播放动画生动形象) 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 第三环节 探索新知,形成概念: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的性质”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

49、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旋转的性质: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和_;、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_沿相同_转动了相同的_;、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_,旋转角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设计意图:播放动画探讨知识点,直观形象,探讨性质设计填空题,有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学效果特别好)第四环节: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我来说我这节课的收获吧!我还有疑惑,说出来大家帮帮我,我可不想掉队哟! 第五环节:目标检测: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题),由易到难,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图案。让学生

50、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学习的层次设计。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设计力图: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具体设计中突出了以下构想: (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 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2) 过程凸现,紧扣重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 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

51、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 动态显现,化难为易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 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4) 例子展现,多方渗透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第一篇:学前班吹画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一天

52、班上小朋友在问这季节有什么花啦?一个幼儿说有腊梅花而且很香很香,听到他们的话后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目标1、 认识目标:认识梅花,让幼儿知道除了用手画腊梅,还可以用嘴吹完成画。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画画的兴趣。3、 技能目标:能用嘴把墨水吹散并添上颜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练习幼儿肺活量,了解梅花的一些知识。教学难点:能吹出很好的腊梅树枝并添上梅花。活动准备白纸、墨水、颜料、眼镜、水、毛巾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一、开始环节:向幼儿提问这个

53、季节有哪些花?然后拿一株梅花二、基本环节:老师示范吹画并上色;(1)出示示范画,告诉幼儿今天做一个游戏;(2)介绍图画纸、墨水、颜料、眼镜、毛巾、水;(3)老师示范完一份吹好并上完色的梅花;(4)让幼儿戴好眼镜开始吹画,并添上喜欢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老师在旁边指导;(5)让幼儿洗手擦手。三、最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四、结束环节: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玩得游戏,小朋友真棒,自己吹的梅花很好看。五、延伸活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做几幅梅花。教学反思通过上这节美术课,让幼儿了解梅花这种植物(红梅、腊梅)幼儿参与游戏兴趣很浓,许多孩子完成了两种颜色的梅花,自己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有些要求带回家给家长

54、。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大胆表现,积极参与,让孩子们喜欢并爱上画画。第二篇:吹画梅花方案幼儿园中二班班级活动吹画梅花设计意图:幼儿非常喜欢美术活动,而“吹画梅花”的制作方法有趣又简单易操作,非常适合中班班的幼儿进行学习。而且在情境的创设中,让幼儿互动时,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能够与小伙伴一起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棕色、红色颜料,幼儿用书画画“吹画梅花”,毛笔、抹布、梅花1支、范例 活

55、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结构、形态、颜色。教师:春天来了,梅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棕色的树枝上,每朵花有圆圆的、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是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的本领,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二)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张画上的梅花树树干和树枝是用棕色颜料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红颜色点上梅花。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先用毛笔蘸上棕色颜料,让颜料滴几滴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然后将纸轻轻托起,稍向前倾,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

56、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红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出梅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梅花。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总体评价,结束活动。 让每个幼儿把自己画的梅花树的大轮廓剪下来,贴在墙上组成梅林,供大家欣赏。中二班:2014年12月第三篇:吹画梅花教案五年级美术吹画梅花教案四海英才小学 邱正芳活动目标:引

57、导学生学习用吹画和笔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引导儿童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儿童吹画的兴趣。活动准备:水彩颜料,毛笔、水彩纸、吸管、抹布、范例。活动过程:一看范画引入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在上学期都学会了画树,我们今天也是来画树,但是这一次我们的画法却完全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出示范画你们看看这是老师画的一棵树,你们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树吗?我们再近距离的看一看这幅画,它有褐色的树干,还有许多的树枝,树枝上还开满了美丽的红色的花,它是什么树呢?(学生自由讨论)2哪位学生知道老师的这画是用什么画的呀?(学生随意说说)小朋友说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到底是用哪种方法把这棵梅花树画出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想)那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下,所以你们看的时候可要仔细点啊,过会要告诉我们你看到老师是用什么画出这梅花树的好吗?(好)三引导学生学习吹画的方法。1小朋友你们看明白了吗?这梅花树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是用吹的,然后点的)小朋友的小眼睛都看得很仔细都看明白了,都看清楚了。2这种画画的方法我们叫它“吹画”,我们来再看一次老师是怎么画出这梅花树的(再次演示吹的过程)教师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