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贵阳市兴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虎啸震千山聂鑫森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决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
2、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既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你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魏艾说:“在没
3、有摘掉贫困县这顶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你回家乡,也决不麻烦你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你一次,请你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高昌蓦地站起来,向内室喊道:“老伴,快拿酒来!这幅画我想了好
4、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来求画去送人。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来。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来了。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
5、,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来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来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你说满意了,我们才敢来。”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魏艾说:“你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
6、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来,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酒过三巡。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型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来。“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来。”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岗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岗。”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掌声。(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老画家要回故乡看看却声称自己掏钱,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不想再增加公家的负担。B高昌虽然对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
7、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C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E小说最后宴会厅里响起的一片掌声,既有对老画家精湛画艺的赞许,也有对县领导勤政为民的执政作风的褒扬。(2)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双线结构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画家高昌,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县领导荒薪、魏艾,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8、法。参考答案:(1) C,E (2)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更加丰富深刻。(3)指画技艺高超。他的画作可以作为名贵的礼品相赠,他可以用画作来鞭策和褒扬家乡的官员。高风亮节,淡薄名利。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自费回家乡看看,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关心家乡建设。无论家乡贫穷,还是脱贫以后,高老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包括救灾,助残等。(4)(一)主
9、人公是高昌。1、高昌的形象贯穿始终,是作者主要刻画的形象。2、高昌用自己的作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脱贫,突出小说的主题。3、他身上体现得艺双馨的美好情怀,是作者歌颂的对象。(二)主人公是荒薪、魏艾。1、他们立足本地实际,苦干巧干,带领全县人民摆脱贫困,是作者歌颂的对象。2、标题是“虎啸震千山”,是对荒薪、魏艾从政业绩的暗示与褒扬。3、他们执政为民,不等不靠,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经济,承载着作者对为官者的期望。(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五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A项,“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
10、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中“还是”理解错误;D项,虎山县实现了 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错误,他们工作太忙,也认为做得还不够好。(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文中的双线结构,并说明其作用,首先明确线索: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然后分析作用:从形象塑造的角度,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从结构的角度,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从文章的主旨的角度,主题更
11、加丰富深刻。(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人物形象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任务的性格特征,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他的画作可以作为名贵的礼品相赠,他可以用画作来鞭策和褒扬家乡的官员”“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自费回家乡看看,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无论家乡贫穷,还是脱贫以后,高老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包括救灾,助残等”等情节概括其“指画技艺高超”“高风亮节,淡薄名利”“关心家乡建设”等性格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
12、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人公,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文章的情节、主题、形象等角度分析原因,如主人公是高昌,从内容看,高昌的形象贯穿始终,是作者主要刻画的形象;从主旨看,高昌用自己的作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脱贫,突出小说的主题;从任务的形象看,他身上体现得艺双馨的美好情怀,是作者歌颂的对象。2.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22分)回想春天的气味唐 敏 我常常喜欢看童话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们的故事,依然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也许是没有孩子的缘故吧,我的生命中的那个孩子就一直留在我灵魂里没
13、有出去,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 春节期间,我在家里休息,拿出小飞人卡尔松来看。我很喜欢背上有螺旋桨、会飞的小胖子卡尔松,还有那些描写屋顶上夜景的文字。 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冬天北京的黄昏覆盖着白雪的城市,显得很灰色,从地面、屋顶到天空。在一片无法让人愉快的灰色里,一轮太阳黄澄澄地贴在西边的天上,很稀薄的感觉。尽管下了雪,空气还是那么干燥,这与我从小生活的潮湿的南方真是不同啊。到了深夜,再去遥望夜空,在彻骨的寒冷中,月亮光虽明亮,却毫无灵动的水气,三两孤星也呆滞不动地嵌在空中。没有足够的水分,月光不会流淌,星星不会闪烁,美丽也就不会诞生了。 我想,北京这个地方
14、,春天即使回来,也是干巴巴的,树叶也会生长,绿色也会满目,但是不会有水灵灵的活力。北京城里的杨柳树,那些绿色的枝条和细长的叶子,很像是用纸剪出来,很干很脆,不带水分。 回到屋子里读卡尔松,书中的小男主角小弟,在夜晚耐分凭窗眺望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闪亮的小星星挥手致意。” 读到这儿,好像春风已经拂面吹过了。 “这是一个明亮、美丽的春季夜晚,窗子敞开着。”明亮的原因是月光融融,气温也暖融融的,因为“窗子敞开着”,说明气温宜人。至于“美丽”么,那是小弟的感觉。 “白色的窗帘随风慢慢飘动”,那是春风在吹拂。 “空中闪亮的小星星”,说明了
15、空气是多么湿润,星星才有可能闪烁起来。 这是春季多么好的画面,藏在一本给孩子看的书里。很多人使劲地赞美春天,用尽华丽的辞藻,却写不出如此真实的春天的美感 就在那一个瞬间,我忽然回想起了小时候记住的春天的气味。那是童年时代,每到春天来了,寒冷消除,夏季还未到来时,在暖融融、湿漉漉的空气里,那种浓烈的春天的气味,让我一下子“回到从前”南方的城市多雨,春季里总在下雨,过分的潮湿让小孩子们经常长疮,因为他们总是喜欢把脚泡在淤积着雨水的坑里。还有很多很多成长的烦恼,让孩子们忽略了春天。但是春天的气味真是太浓烈了,到黄昏与夜晚交接的时刻,那气味就灌满了大地和我们居住的房子的每个角落。 在温水般的气温中,那
16、气味是潮湿的,带着野蛮的青草的生涩气息,带着各种树木散发的汁液的气味,带着阴暗水沟里闷闷的臭味,池塘里发出腐烂的腥味,这腥味保留在池塘的鱼虾身上,使我很不爱吃它们。还有一种咸咸的气味是从高空中往下倾倒的,当时不明白那是什么味道,成年后才知道,那是大海的气息。 当我闻到春天这种混合的气息时,觉得自己像糖块一样在溶化。厨房里传来做饭的气味,食物正在散发香气,使得空气更加混乱。天色昏暗,看不见纸上写的字了。于是就坐在那里闻春天的气味,晕乎乎地停止了大脑的活动。 接着,感觉到心在动了。那是一阵子被彻底消融的感觉,要过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在。 于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儿时的春夜又回到脑海里 依稀可辨
17、的是树冠的弧线,分出了天空和大地,带着红晕的黑暗里,穿过门前树木的枝叶,看到不远处亮起了一些昏黄的灯光,这些不够明亮的灯光在池塘里扭动,拉出长长的线条,微风带来炒菜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叫喊,他们在为吃饭高兴呢。 回忆在慢慢变形,模糊,那混合的气味也变得不太确定。恰好因为记忆的模糊,使得春天更加美丽,不可形容。17请理解第1段中“我觉得不是我喜欢看童话,是留在我灵魂里那个孩子想看”这句话的含义。(4分)答: 18第3段中,描写了“我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情景,作用是什么?(5分)答: 19作者“回想”的“春天的气味”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答: 20童话里的春天和记忆里的春天表现着作者对
18、生活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内容对作者的生活态度作出评价。(7分)答: 参考答案:17要点:我保留着儿童的性情(童心);这使我对童话描绘的美好世界有深厚的兴趣。解析:这道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之所以重要,在于这句话表达上很有味道,因为它采用了借喻的手法,用灵魂里那个孩子来比喻童心。把本体找出来,还原朴素的本意即可。18要点:(1)描写了东天北平的灰暗、寒冷、干燥给人的不愉快,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2)与童话中、记忆中春天的美好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3)引出后文“回想春天”的内容。(或:作铺垫)解析:这道题同样考查对作者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思路如下:先说表达了什么,再看这
19、一段与上下文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与读者的关系,有则答,没有则弃。19要点:(1)温暖潮湿的气息。 (2)浓烈,无处不在(充满每一个角落)。 (3)自然的气息。(4)温馨祥和的气息。(5)故乡生活的气息。 (6)充满诗意的气息。解析:这道题考查概括能力。关于春天的气味,都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那种感觉,也是作者向往的那种感觉。作者通过回忆,借助很多细节逐一表达出来,我们概括时一一对照,注意合并同类项。20要点:(1)不沉沦于无情的现实。 (2)保持着儿童般的纯真。 (3)追寻自然诗意的生活。解析:这道题考查探究能力。虽说是探究,并不是凭空捏造,依然建立在文本基础上。本文写现实的无情,写童话世界的美
20、丽,写童年自然美好的生活,无不在说明作者的生活态度。要把这些态度概括出来,再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评价。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家丰子恺我惦记起我杭州的别寓来。 在那里有我自己的什用器物,有我自己的书籍文具,还有我自己雇请着的工人。比较起借用旅馆的器物,对付旅馆的茶房来,究竟更为自由;比较起小住四五天就离去的旅馆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因此,我睡在旅馆的眠床上似觉有些浮动;坐在旅馆的椅子上似觉有些不稳;用旅馆的毛巾似觉有些隔膜。虽然这房间的主权完全属我,我的心底里总有些儿不安。住了四五天,我就算账回家。这所谓家,就是我的别寓。 当我从南京的旅馆回到了杭州的别寓里的时候,觉得很自在。我年来在故乡
21、的家里蛰居太久,环境看得厌了,趣味枯乏,心情郁结。就到离家乡还近而花样较多的杭州来暂作一下寓公,藉此改换环境,调节趣味。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因此,这寓所犹似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没有作客时的拘束,也没有住旅馆时的不安心。我可以吩咐我的工人做点我所喜欢的家常素莱,夜饭时间放学归来的一子一女共吃。我可以叫我的工人相帮我,把房间的布置改过一下,新一新气象。饭后睡前,我可以开一开蓄音机,听听新买来的几张蓄音片。窗前灯下,我可以在自己的书桌上读我所爱读
22、的书,写我所愿写的稿。月底虽然也要付房钱,但价目远不似旅馆这么贵,买卖式远不及旅馆这么明显。虽然也可以合算每天房钱几角几分。但因每月一付,相隔时间太长,住房子同付房钱就好像不相联关的两件事,或者房钱仿佛白付,而房子仿佛白住。因有此种种情形,我从旅馆回到寓中觉得非常自然。 然而,寓所究竟不是我的本宅。每逢起了倦游的心情的时候,我便惦记起故乡的缘缘堂来。在那里有我故乡的环境,有我关切的亲友,有我自己的房子,有我自己的书斋,有我手种的芭蕉、樱桃和葡萄,比较起租别人的房子,使用简单的器具来,究竟更为自由;比较起暂作借住,随时可以解租的寓公生活来,究竟更为永久。我在寓中每逢要在房屋上略加装修,就觉得要考
23、虑。每逢要在庭中种些植物,也觉得不安心,因而思念起故乡的家来。牺牲这些装修和植物,倒还在其次;能否长久享用这些设备,却是我所顾虑的。我睡在寓中的床上虽然没有感觉像旅馆里那样浮动,坐在寓中的椅上虽然没有感觉像旅馆里那样不稳,但觉得这些家具在寓中只是摆在地板上的,没有像家里的东西那样固定得同生根一般,这种倦游的心情强盛起来,我就离寓返家。这所谓家,才是我的本宅。 当我从别寓回到了本宅的时候,觉得很安心。主人回来了,芭蕉鞠躬,樱桃点头,葡萄棚上特地飘下几张叶子来表示欢迎。两个小儿女跑来牵我的衣,老仆忙着打扫房间。老妻忙着烧素菜,故乡的臭豆腐干,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窗外有故乡的天空,门外有打着石
24、门湾土语的行人,这些行人差不多个个是认识的。还有各种商贩的叫卖声,这些叫卖声在我统统是稔熟的。我仿佛从飘摇的舟中登上了陆,如今脚踏实地了。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归宿之处,我的家。我从寓中回到家中,觉得非常安心。 但到了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回味上述的种种感想的时候。又不安心起来。我觉得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的真的归宿之处,仍不是我的真的家。四大的暂时结合而形成我这身体,无始以来种种因缘相凑合而使我诞生在这地方。偶然的呢?还是非偶然的?若是偶然的,我又何恋恋于这虚幻的身和地?若是非偶然的,谁是造物主呢?我须得寻着了他,向他那里去找求我的真的本宅,真的归宿之处,真的家。这样一
25、想,我现在是负着四大暂时结合的躯壳,而在无始以来种种因缘凑合而成的地方暂住,我是无“家”可归的。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上述的屡次的不安心,都是我的妄念所生。想到那里,我很安心地睡着了。 (节选自丰子恺家,有删改)15.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6.请概括本文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17.如何理解第段“既然无家可归,就不妨到处为家”这句话?作者心中的“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8分) 参考答案:15用夸张的感受渲染了我在旅馆里的不安情绪(2分),为下文写自己结账离开和比较叙写别寓生活作铺垫。(2分)16惦记别寓(1分);想念缘缘堂本宅(1分);再度迷茫(1
26、分);彻底领悟,四海为家(1分)17作者找不到真正的“家”内心茫然之后的一种自我解脱;作者人格的最高体现,一种大度:以天下为“家”;(4分)“家”的特征是:一种责任的寄托;一块自由的场所;一片快乐的领地;一个恒久的归宿。(4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
27、:“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然微不慊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28、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不慊:不满,不高兴。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9、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9. 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
30、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第二天,又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11. 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3分)(2)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3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参考答案:8. D 竟:最终。9A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10B 老
31、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11(1)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且,将要;引,领;权,姑且,暂且。3分) (2)百姓各自对自己家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私,偏爱;则,就;肥,使受益。3分) (3)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因,凭借,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4分)参考译文 恕斋先生,曾经担任献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吏。在太平府做官时,遇到疑难案件,就改穿便服亲自去查访。恰巧来到一座小庙休息,庙里的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向他合掌肃立施礼,随即吩咐徒弟备茶。徒弟远远地答道:
32、“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老和尚说:“太守大人已经来了,赶快沏上茶来。”恕斋先生大惊说:“你怎么知道我来?”老和尚答道:“太守您是一郡之主,一举一动,全郡人都知道,哪里仅仅是我知道呢?”恕斋先生又问:“你根据什么辨认我呢?”老和尚说:“太守不能认识全郡的人,但全郡的人谁不认识太守呢?”恕斋先生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吗?”老和尚说:“你是为某某案子来的。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两方,都在沿路都安排了人马等着你去查访。不过,他们都假装不认识你罢了。”太守听这一说,怅然若失,于是问:“那你为什么不也假装不认识我呢?”老和尚跪地叩头,说:“我该死,我该死。我就希望你这样一问
33、。您治理地方的政绩,并不比龚遂、黄霸的政绩差,然而百姓对您稍微不满意的,是您喜欢便服暗访。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做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谁没有亲近的同伙,谁没有恩人仇人呢?您查访甲的同伙,就会认为甲在理而乙理亏;您查访乙的同伙,就会认为甲理亏而乙在理。您查访跟他有仇的人,就会认为他的仇人理亏;您查访对他有恩的人,就会认为他的恩人在理。至于那些妇女小孩,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并不真切;那些病弱的老人,话又说不清楚,又怎么能拿来作为判案的确凿根据呢?您亲自查访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依靠别人耳目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便服暗访成为祸害,不仅仅调查官司是这样,民间的利害冲突,便服暗访也会
34、成为祸害,对于河渠堤坝而言尤其突出。百姓对其自身和家庭都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对自己有害就把别人相邻的土地作为排水沟,这就是他们取胜的计划。谁愿意全盘考察地形地势,制定长久安全措施呢?老衲是尘世之外的人,本来不应该干预世间的事务,何况是官府的事情呢。只是佛法慈悲,主张舍弃自己帮助众生,如果对他人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说出来。希望您认真考虑。”恕斋先生认真思考老和尚的这番话,最终不再暗访而回去了。第二天,他派衙门里的差役,送一些银两和粮米到庙里来,公差回到府衙以后,向太守汇报:“昨天大人回来以后,老和尚对他的徒弟说我的心事已经完成了,最后平静地辞世了。”姚安公认为:大凡是案情,只
35、有虚心研究考察,才可以分辨它的真伪,偏信他人偏信自己都是不对的。偏信他人的弊病,老和尚说的是对的;偏信自己的弊病,也是不能说得完的。怎么才能再来一个老和尚,也给我们说说法呢?5.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共34分,共7小题)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
36、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久矣,乃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延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注郡上
37、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忽然:指死亡。熏:通“曛”,黄昏。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执其手,延置上坐 延:请B、坐者皆属观属:通“瞩”,注视C、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造:造就,培养D、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临:俯视10.下列各句直接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3分)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壹独长揖而已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壹独柴车草屏A、B、C、D、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
38、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第II卷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3分)译文:_ _ _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3分)译文:_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3分)译文:_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9处)(3分)赏罚之政,谓
39、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 不 可 不 平 罚 不 可 不 均 赏 赐 知 其 所 施 则 勇 士 知 其 所 死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赏 虚 施 则 劳 臣 怨 罚 妄 加 则 直 士 恨。第II卷参考答案:9. C(造:到,拜访)10.D(为间接,为一般叙述)11.B(A项“玩世不恭”非其性格,“无所作为”言之无据;C项“反衬袁逄、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德”不当,写袁逢、羊陟是为了衬托赵壹;D项“故作倨傲”不当,“倨傲”乃其本性,不是装出来的)12、(1)遭到乡里人的(或被乡里人)排斥,于是写了解摈
40、一文。(为 /摈/句意)(2)袁逢见此颇感诧异,就让身边官吏去责问他。(异/让/句意)(3)朝廷三公府征召多次,他都没有就任,最后死在家乡。(辟/就/句意)附译文:赵壹字元叔,是汉阳郡西县人。体态魁梧,身高丸尺,胡须羌,眉毛浓,看上去非常高大俊美。为人自恃有才而傲慢,遭到乡里人的排斥,于是写了(解摈)一文。汉武帝光和元年,赵壹被荐举为郡上计官员来到京城。这时司徒受理上计吏事务,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只有赵壹拱手作揖而不叩拜。袁逢见此颇感诧异,就让身边官吏去责问他,说:“地方郡里来的上计吏对三公行揖礼,这是为什么?”赵壹答道:“从前邱食其拜见汉王刘邦,只作揖,现在我对
41、三公作揖,为什么竞感到奇怪呢?”袁逢就恭敬地提起衣襟掖在衣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座,于是向他询问西县的事情,袁逢非常高兴,回头对在座的考绩官员说:“这位是汉阳人赵元叔,朝中大臣没有超过他的,我请求在诸位中为他设一个座位。”满座官员都注意看他。赵壹从袁逢那里出来后,就去拜访河南尹羊陟,没有能够见到。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羊陟勉强允许通报接见,但他还没有起床,赵壹径直来到上堂,就走到他跟前俯视他说:“我远居西州,仰慕您高尚品格已很久了,直到今日才得相见,而您却死去了,命运的安排有什么办法呢?”便放声大哭,羊陟门下的人闻声大惊,都跑进来在旁
42、边站满了。羊陟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于是起床,请赵壹谈话,对他的才华深感惊奇。告诉他说:“你就要出人头地了。”羊陟第二天早晨带领许多车骑随从到赵壹的住处通名拜访。当时各郡的上计大多把车马帷幕装饰得很阔气,而只有赵壹是破柴车,稻草屏,自己露宿车旁。他请羊陟一同坐在车下,左右的人没有不慨叹惊愕的。羊陟就与赵壹交谈起来,一直谈到黄昏,尽欢而去。羊陟拉着赵壹的手说:“含有美玉的石头,如果不剖开,必定会有像卞和那样哭出血泪来辩明它的事情!”羊陟就和袁逢一起举荐赵壹,赵壹的名声震动了京城,士大夫们都仰慕他的风采。州郡都争相给赵壹送去封官的册命,朝廷三公府征召十次,他都没有就任,最后死在家乡。13赏罚之政,谓赏
43、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略6.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李疑尚义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
44、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注释:姁姁(x x):和悦貌。 愿士:谨慎老实
45、之人。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假:借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C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 脱:倘若,如果 D疑姁姁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壮烈:勇敢而有气节1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我不幸被疾矣 妆成每被秋娘妒 B面发囊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C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吏民,封府库D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B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C人用是多疑 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20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
46、一项是(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和课文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5分)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参考答案:17D18A19B 20D【小题1】(1)患难中互相帮助,按人情事理应该这样,要什么报答呢?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
47、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请与我联系。不胜感谢!参考答案:(1)“惠顾”改为“浏览”;(2)“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3)“拜读”改为“阅读”;【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侧重得体的考查。做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明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其次,通读材料,了解语段的意思,对语句的语体风格进行明辨和认识,为修改打基础。再次,对应要求,先找后改,对应作答。求职信,是应用文体,正文要用书面语;因为涉及求职原因和目的,要特别注意哪些词语有可能涉及“用语不得体”,利用旧知对之认
48、真推敲;“有三处用语不得体”,是寻找和修改的又一提示,要注意审查词语所在的语境特征、涉及的对象、词语本身的褒贬、谦敬色彩以及表意的轻重程度等。从材料中看,比较特别的用词有“惠顾”“贵校”“高就”“拜读”。“贵校”,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写信者称自己要应聘的学校为“贵校”,这是正确的,应保留。“惠顾”,指光临,惠临,是商家用于欢迎顾客到来的词。搭配对象是“网站”,属用词不当,可改为“浏览”。“高就”,放弃原来的工作,去担任地位较高的工作。旧指离开原职位就任更高的职位。“高”是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论。原文是将自己去他校就职或工作说成“高就”,是谦敬错位,直接换用“就职”或“工作”即
49、可。“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用的敬词。原文是请对方读自己的简历,说请您“拜读”,是谦敬失当,可改为“阅读”。回顾可知,有误的三处分别是“惠顾”“高就”“拜读”,依照分析逐一作答。【点睛】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是用语的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
50、程式化。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答这类题,一要在平时多读勤练,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二要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总结规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三要掌握具体答题技巧,(1)看场合(2)看对象(3)看目的(4)看谦敬(5)看语体。做题要认真审查题干和材料,综合分析作答。8. 下图是某校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参考答案:文学社活动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目的都在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校内活动包括读书会和创作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盐和话剧表演、中秋诗会和感恩诗会等,都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校外活动包括微电影拍摄、作家访谈和其他文学社交流、社员采风等,都在节假日举行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应先仔细观察图形,弄清图中各圆框之间的归属关系,然后再组织答案。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校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主要的要素有:校内活动包括读书会和创作交流会、课本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商业店铺租赁合同》
- 学校安全稳定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
- 2025煤矿企业承包的合作合同
- 2025翻译服务合同
- 精神疾病的康复医学进展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防护在智能安防的入侵报警系统评估考核试卷
- 2025大连市商品混凝土销售合同协议书样本
- 娃娃玩具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2025文具用品购销合同
- 2025安抚巾采购合同
- 2025年广东韶关南雄市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抚养费纠纷答辩状范文
-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课件
- 跨国合作:应对全球传染病挑战
- 大班韵律《朱迪警官破案记》
- 《永辉超市S店库存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和优化建议》8700字(论文)
-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 【MOOC】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财报分析-伊利
- 菜鸟驿站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多物理场模拟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