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以《枣核》教学设计为例_第1页
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以《枣核》教学设计为例_第2页
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以《枣核》教学设计为例_第3页
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以《枣核》教学设计为例_第4页
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以《枣核》教学设计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以枣核教学设计为例“语文老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同之处是,除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外,多了 教学内容的纠结。”笔者以为,“立足文体解读文本,结合学情确定内容”,是散 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那么,下面以散文枣核教学设计为例来具体展开一一 一、立足文体解读文本枣核是上海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故乡情思”单元第四篇课文, 属叙事散文。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很平和地叙说出一个离国很久的老人思念家乡 思念民族的情怀。这篇文章看似简单,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读明白课文讲的 主要内容,但是真正地需要学生理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无法归乡的海外华人对中 华故土的眷恋之情,很难。所以,如何将课

2、文深读,让学生既能理解民族情,又 能把握短文的写作手法,表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之 处。首先,我觉得教师自身要立足文体解读文本。“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并 不如后现代哲学所说的那样是无深度的、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 构的。”不同的文体,我们所关注的点会有所侧重,而笔者认为,一篇叙事散文 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去解读。.理线索线索是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开展的脉络。这篇文章围绕“枣 核”组织材料,通过“要枣核一一见枣核一一话枣核”的情节开展,“枣核”所 蕴涵的深刻含义也慢慢地凸现出来。这一层次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整体感 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虽然

3、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个层次是最通俗 的,甚至是一望而知的,但教师依然应有这方面的自觉,“将外在的、表层的感 知连贯”。事实上,这篇课文理线索有个相当便捷的方法,就是找出文中直接写到枣核 或者与枣核有关的事?文中有关的语句只有四句。“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 叶黎明根据现实阅读需要创生合宜的教学内容,语文建设2009. 7-8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6页。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6页。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 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我问

4、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 往衣兜里揣”“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 种子,试种一下。”这四句话,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出,并且概括:托付“我” 带枣核一一把枣核托在掌心一一想试种枣核。文章的脉络比拟清晰,而且让七年 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线索”这个术语时,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布局。.抓文眼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 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眼往往进入文本内容的第二层次,就是孙绍振教授 所提及的“意脉”。该文的文眼在最后一节中的“依恋故土”,这是作为事物线索 “枣核”所蕴涵的深层次含义。再读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

5、民族像我 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中对于“依恋故土”的对象作了特定的圈画,是指 “改了国籍”的华人。这就要追溯到作者萧乾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了。该文是萧 乾1980年初访美归来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中的一篇。当时,无论 是个人还是国家,经过这20多年的坎坷磨难之后所面临的神州大地,一方面是 生机勃勃,另一方面又是百废待兴,国门重新向世界翻开。那个时代的华人并不 像如今来往祖国如此方便,所以只能将相思之情寄托在家乡的某个小小物件中。 如此联系,学生才能明白课文的“意脉”。.品语言叙事散文的语言往往包含作者一定的情感,是“意脉”的具体表现。品味语 言,一方面增强学生语言赏析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

6、更加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该文语言重在关键字词的推敲上,如:“航空信”,那个时代的航空信是很昂 贵的,同窗竟为了一颗小小的枣核写封航空信,可见其对枣核的重视之情。而且 还“再三托付” 一再怕“我”忘记这件常人看来的“小事”。“殷切” “托在掌心” “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虽然是颗小小的枣核,但是在朋友看来,却是极其贵重 的物品,如此之珍惜,也牵动了读者的心。而到了朋友家,她马上领“我”去她 家的后花园,未等“我”发表议论,却“劈头”就问,说明了她的急切,惟恐“我” 看不出来这环境的寓意。经她指点,“我”看到了家乡的一景一物,“睡莲”“杨 柳”“假山”。一连用了四个“想”字,抒发出了心底难以言说的情

7、感,因为想念, 所以托“我”带枣核,只为布置那片景一一枣树。说到假山时,“开车”“几十里 外”“论公斤” “拉”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为缓解相思之情啊。还有“小凉亭” “白塔”真是思乡人的情怀,这一景,只想将自己带回“故国”,神游故乡。如此解读下来,对游子的那份依恋之情又多了份感慨,试想,如果学生能如 此解读,又何尝不是更深层的理解主题呢?.辨手法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如何去写?课文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会达 到什么样的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课文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有种迫切看下去的 欲望。“用途却很蹊跷” 一般人很难猜出海外友人竟然再三嘱咐“我”带的物品 是枣核,而且还不解释为什么?我们读者当

8、然不晓得。于是,这里用枣核设置了 悬念。当朋友见到“我”带的枣核后把枣核当宝贝,而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 时,朋友却“故弄玄虚”,这里用枣核推进悬念。真正揭示悬念是在谈论枣核时, 朋友终于说出了 “种枣树”的愿望,读者的心也随之放下。除此以外,以小见大 也是这篇文章的显要手法,作者将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寄托在小小的枣核上,真 可谓妙也!如假设叙事散文,从此四角度出发,既关注了文本自身,又联系了作者背景。 一方面,”由文字外表意义追踪出作者寄托在作品语言中的意旨”;另一方面, 又“关注语言和技巧,以求索文本自身的意义”。二、结合学情确定内容.学情特点笔者执教的七(2)班学生是从七年级初接手的,并没

9、有带过他们预备年级, 应该说师生之间的了解并不多,但从开学初至上枣核这篇课文时,已磨合将 近两个月,彼此间有了一定的默契。这届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向上,局部 学生乐于思考并积极带头举手发言,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但,毕竟处于初中 的低年段,学生受外界环境影响较为明显,比方前一节课如果是体育课,那么上殷鼎:理解的命运,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页牛朝霞:文本和文本解读一一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阐释,硕士论文,2008年4月,第 13页语文课时明显懒散些,即使那几个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也有气无力了。一般这样 的课上,笔者要准备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问题或者提问些浅显的问题,让 他们容易

10、有成就感而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这个班级朗读的习惯特别好,所以笔者有计划的利用课前2分钟演讲丰富学 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如今,(2)班 的学生站在讲台前都充满了自信。.生源特点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2010年9月,大批农民子弟工学校的学生转入,为 了公平,将原班重新拆分,与外来生源相互组合。新七(2)班40名学生,其中 20名本地学生,20名外地学生。外地学生往往跟随父母打工来到上海,远离家乡。根据课前调查,离开家乡 5年以上的孩子占50%多,甚至有的孩子出生于上海,难得回老家一次。枣核 正是讲述离开故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孩子们如今身处异乡有点类似。所以

11、, 我在“拓展想象、唤起情感”这一局部设计了让孩子们自己讲讲最思念家乡的是 什么?为什么?这一问题激起了孩子们心中思乡的浪花。有学生说想起家乡那潺 潺的小溪,他与小伙伴的童年在那里度过;有学生说想念家乡的小路,路上有他 和奶奶牵手的身影离开家的人才知道思乡的味道。这样的回忆,增强学生对 文章主旨的理解。这样的手法,就是“情感逻辑的还原法”,以自身的处境来 还原文中友人的情感,如今我们几年没回家已经如此想念家乡,何况离开祖国几 十年的友人呢?情感上得到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了一步。三、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目标:.了解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朗读为基础,圈划、品味、理解思乡情感的关键词

12、句,感悟海外华人的 思乡之情,体会主人公的民族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以朗读为基础,圈划、品味词句等方式,体会人物思乡之情和民族感 情。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9页难点:了解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习古诗、导入新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诗人李 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其他表达思乡的 诗句吗?如今,如果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且远隔重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 有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乾的枣核。(板书标题、作者)(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散读

13、全文,课文的标题是枣核,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 关的事?明确:托付“我”带枣核把枣核托在掌心想试种枣核可以概括为:要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板书)清楚地看出枣核是这篇 文章的线索,文章是围绕枣核来组织材料的。(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 什么要这样做?明确: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枣树,因为他思念故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划能表达这位友人思念故乡的字、词、句,可作些 批注。(个人圈划后可以小组合作讨论)(预设:学生找“话枣核”局部的字词句比拟容易,如何引导生找到前两部 分表达友人急切心情的词语呢?过程中可这样提问:生活在异国的旧

14、时同窗对于 得到“枣核”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迫切的。那他为什么这么急切啊?思乡。 噢,那同学们也可以将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字、词、句圈划出来作点评。)(预设:这局部在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问,在要枣核局部,“我”这时 对于枣核的作用知晓么?设置悬念;到见枣核时呢?推进悬念;真正揭开谜底是 在话枣核时,揭开悬念。)总结:文章开始虽然在卖关子,但友人急切的心情清晰可见,等至友人家后,才知她是何等用心,后花园富有中国情节的布置,不得不让作者发出感慨,作者 发出了什么感慨呢?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 恋故土的。(齐读)正如席慕蓉所说:“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

15、轮的树/永不老去”.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 且就这么几颗枣核,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明确:以小见大(板书)总结: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 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并非小题大作。(四)拓展想象、唤起情感文中的游子远离故乡几十年,思乡之情通过小小的枣核来表达。在座的同学 们,有些远离家乡来上海上学已经好几年了,你最思念家乡的什么,为什么?而另一些同学将来可能远离故土,到异国到他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也许很久 不回家乡,那么,到时候你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为什么?老师已经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工作12年了,虽然现在每年都会回故乡,但是 平日里依然想那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最最想念的是那条小河。(PPT出示教师练 笔小片断)总结:现在想来家乡真得很美,我相信同学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把生我养 我的“家”永存心灵深处。(五)积累运用、表达实践.结合老师的板书,复述课文悬念的设计.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择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一个片段。(不少于设悬 依思恋念推悬 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