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案例分析2000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案例分析2000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案例分析2000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案例分析2000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案例分析20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心理平安的案例分析2000在大学生中,每个人的经济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对家庭宽裕的城镇学生来说, 大学的花销完全不用担忧,但对那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来说,面对处处差人一 等的窘境,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下面来看一个大学生自卑案例。大学生自卑案例:吴某,男,重点大学二年级。自进入大学后,一直很自卑,父母都是农民, 家境贫寒。以前因为在中学时成绩拔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自己也因此似 乎忽视了家庭的贫困和普通。为了他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进了大学后,自己 又借了不少钱以掩饰自己的贫困和普通。原以为到了上海,会有很多机会,可以 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曾想了许多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比

2、方 参加社团、看书、看展览会、考证书等),但实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从 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走不出社会底层的地位,自己不会有好的前途,不可 能光宗耀祖,甚至找女朋友在上海成家都很困难。案例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属于适应障碍伴随的自卑。由于其大学之前因为成绩拔尖 直受到关注和重视,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心理满足,从而忽视了家境本身的贫困和 普通。而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不再如过去那样受关注,失去了原来心理满足的基 础。导致其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家庭的贫穷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而他又过 分夸大地看待了这种落差,妄图以借钱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贫困。同时,其之前 对于在上海的生存带有错误的估计,换了一个新环境

3、后,觉察并不如自己预期的 通过打工补贴生活那么理想化,造成适应障碍,导致了一种挫折感。另外,对于贫穷和成功的关系亦不能做到正确的认知,使得以偏概全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意志力下降,形成自卑心理。刍卑是土壤,自信是庄稼讨论自信之前,先讲一个奥修的寓言故事。说有一天,绝顶聪明的纳斯鲁丁 跑来找奥修,非常激动的说:快来帮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纳 斯鲁丁说:我感觉糟糕透了,我突然变的不自信了,天啊!我该怎么办?奥 修说: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不自信呢?纳斯鲁丁 非常沮丧的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好!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这样,自信满满的人可 能正是那些不

4、太自信的人,处处谦虚忍让的人更像是内心笃定的家伙。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篇3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余某,女,22岁,大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制造企 业做销售主管。在早期生活无忧无虑,家境相对优越,家教严格,自我要求甚高。 性格内向,行为谨慎,个性敏感多疑,自我保护和心理防御意识较强,阅读过一 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刊。二、个人主述与病症表现当事人的母亲从小经常教育她养成爱清洁,爱卫生的良好习惯,要求放学回 家后洗手要一洗二清三消毒,还要求每周对学习用笔消毒。受到母亲的影响,当 事人对细菌概念非常敏感,并且总是把细菌与生病 肮脏”等联系起来。 在生活中特别害怕脏”的东西,怀疑有细菌存在

5、,平时洗脸要花很长时间,总 觉得洗脸池里有细菌,必须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洗,每次洗手要求自己洗20下以 上,少了就得重洗。晚上放衣服时,总要小心谨慎,有时要反复放好几次,不然 就觉得有细菌在上面,非常难受。早晨穿衣服也是如此,有时穿上了,觉得不符 合自己要求,就得脱下来再穿一次,甚至屡次。在与人交往方面,不敢接触别人, 怀疑别人身上细菌会传染给她,甚至连上学时为防止在公共汽车与他人接触而弄 脏自己,每天竟花去1个小时走路。室内哪怕有一点不洁之处都会让她心里十分 地不舒服。她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工作,否那么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至最 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局部。三、诊断与

6、心理分析根据当事人的病症表现,她的心理障碍问题被诊断为不洁恐怖症或者叫 清洁洁癖症,该病症是高焦虑类恐怖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病症特征是:患 者对与不洁净有关的一切物体或情景,都会产生持续的紧张、毫无理由的焦虑和 恐惧情绪,并出现回避反响;患者明知该物体或情景并无威胁,该反响不合理, 但不能自控,常伴有强迫行为、仪式动作发生。患者的完美主义人格,胆小羞怯、 谨慎内向、依赖性强等个性特点,是该病症发病的重要内在条件。不洁恐怖症患 者的强迫行为、仪式动作是患者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在某种应 激情景下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响,由于这种反响能在客观上减轻当事人的焦虑感 受,因而也就起着负强化的作用

7、,并最终开展成为自身习得性行为中的一局部。四、病源条件分析()病源信息小余小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小余相关的东西,不管是她的身体和 衣服,还是她的床与桌子,只要有一点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净如命的母亲的 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非要勒令小余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小余对脏与乱 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怖。一旦看到哪个地方有点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 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同母亲一 样,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围有那么一点点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不干净在别 人眼里并算不了什么。小余的父亲是医生,家里常有病人看病,有一个病人来家里找小余父亲,父 亲不在家,她找到小

8、余的房间里,并坐到了床上。后来,虽然父亲告诉她,这个 病人得的不是传染病,但是小余对她摸过的门把手、她坐过的椅子之类的东西还 是非常敏感、恐惧,从此就非常惧怕与生病有关的一切东西了。大学一年级时的 暑假,在校外租房子与一朋友合住做家教。朋友的女友来玩,在小余的床上躺了 一会,但她觉得这个女孩身上不干净,会有性病之类的东西。第2天就把床单洗 了 ,并且反复洗了好几遍。从此尽量不与这个朋友交往,并且开始对别人身上是 否洁净就特别关注。(二)认知领悟引导当事人分析病源条件,特别是病症首次出现的条件,是促进当事人产生 认知领悟的基础。当事人明知大多数细菌不会传染,也不会对自己真正构成威胁, 但仍然产生

9、恐怖情绪和回避反响,这说明当事人恐惧的不是病菌,逃避的也不是 病菌,那么,当事人真正恐惧的是什么?她又在逃避什么?帮助当事人寻找和领悟 恐怖情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事人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三)分析首先,当事人的不洁恐怖症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引 起的,小余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她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 超乎寻常的要求。其次,当事人表现出的强迫清洁行为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 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小余 的父母因为工作关系,不能经常性在家照顾小余的生活起居和关心她生长期的生 理心理变化,小余常常一个人在家无所

10、事事。于是,她把在家的时间花在反复地 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 又洗。显然,小余的强迫性清洁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不能得到满足的心理欲求, 她企图借外在洁净来增强自己的被关注程度,满足自己被爰的强烈心理需求。另外,小余对世界确认感的丧失和自我自主感的扭曲往往会导致其对外部世 界和自我的强求,产生绝对确定的需要、完美主义的需要、绝对平安的需要等, 当这种不合理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自我就会感到焦虑、恐慌,非要做些 什么来抚慰自己不可,从而成为当事人不洁恐怖症发病的重要内因条件。由此可 见,当事人的强迫行为、仪式动作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逃避,

11、是满 足其病态的心理需要,这种病态心理需要主要与其强迫型人格产生的不良适应有 关。五、咨询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几种主要心理干预措施L运用精神分析疗法的认知领悟疗法通过解释来使当事人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病症得以减轻或消失,使当事人 领悟到自己对不洁的恐怖反响是其强迫型人格对现实不良适应的结果,是对焦虑 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响。当事人对不洁概念的恐怖回避反响以及强迫行为、仪式动 作是一种幼稚的逃避行为,进而促使当事人勇敢地面对和积极解决自我和自我面 临的问题,不再逃避。2、运用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技术和思维阻断技术首先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详细的行为训练计划,并取得了患者的认同。该计划 主要包括3项内容:4周的暴

12、露训练;4周的反响阻止训练;家庭作业和自我管 理内容要求。在实施暴露治疗的操作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系统脱敏技术:让患者 接受一个手脏”了的现实,把一块带有细菌”的纱布放进患者手里,要求暴 露1小时,在患者体验焦虑期间不允许洗手,并要求患者每10分钟报告1次焦 虑感受,直到患者不再有明显焦虑时,才允许患者洗手。在进行暴露训练的同时 还配合使用了思维阻断技术。当事人在接受1小时的暴露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 关系联想而产生强烈的焦虑体验,这时配合使用思维阻断技术,主要作用是阻断当事人的关系联想,减缓焦虑感受,延长暴露时间,具体操作是:在当事人 出现关系联想后,引导当事人运用计算机键盘的回车原理,进行回车

13、训 练,要求当事人停止当前的关系联想,并对刺激变量重新赋意,进而产生新的选 择行为,建立新的反响模式,改变自己的经验感受。同时还鼓励当事人把这种“暴 露训练、回车训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3、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的情绪认知ABC模式技术首先,帮助当事人消除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建立合理的、理性观念。如下: 意识不能决定物质,与其庸人自扰倒不如勇敢面对;态度影响行为,与其自我强 求倒不如顺其自然,坦然地承当“灾难;行动改变感受,与其关注病症倒不如 为所当为,主动采取积极行动。其次,为便于当事人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更好地贯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的治疗原那么,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的情绪认知ABC模式技术,使当事人进 一步认识到,恐怖事件并不必然产生恐怖反响,当事人对恐怖事件的态度会影响 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当事人不是因为焦虑、恐怖而产生回避反响,而是当事人的 逃避行为(态度)加重了自己的恐怖、焦虑感受。如果当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