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雷雨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雷雨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18 雷雨教学设计上派镇菁菁小学 周海军一、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2、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三、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本课插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雷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平时注意过雷雨吗?雷雨天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
2、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找出生字词)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8)它是按前、时、后的顺序描写的,谁能来分一分。(13、46、78)(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景象,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怎么样?(天气昏暗,天气闷热,刮起大风,闪电,打雷)课文中是怎么样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雷雨前有什么特点?(天气昏暗,天气闷热)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风大)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风大?(从忽然、吹起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
3、点?(闪电亮、雷声响)指导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随着时间而加大。女生齐读(13)自然段,试着说雷雨前的景象。(雷雨前,天气昏暗,天气闷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2、“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雷雨中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6)看图1,说一说雨中的样子。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指名读)(雨中,开始雨特别急,特别大,后来越来越大,窗外的一切都看不清了,最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指导朗读。(“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说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3、雷雨
4、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学习第三部分(78) (1)指导朗读,句号停顿,清晰读出雨过天晴景象的赞美之情。 (2)齐读课文,读出雷雨后的美。(四)、总结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自然景象,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希望同学们做个学习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随时将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学会写观察日记,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板书设计雷雨前18、雷雨雷雨中美雷雨后18. 雷雨课后反思上派镇菁菁小学 周海军一、说教材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
5、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学生在看插图读文字的过程中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3.了解雷雨的特征。四、说教法、学法1、我运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联系自己的生
6、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雷雨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运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五、说教学过程我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字、词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了生字。在本课中利用问题来贯穿全文的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课文。利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变化过程。 总结在组织教学上还欠缺,对于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许
7、多问题,望各位老师给于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第二篇:18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18雷雨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适合二年级孩子理解感悟。二、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四、教学准备: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雨”字看到这
8、个字,你想到什么雨?2、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的?(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 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四)、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课文读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读准字音刚才同学们读得非
9、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 、 记字形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来挑战?(猜字谜)(五)、感悟课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 学习雷雨前部分(自然段)(1) 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乌云、大风、闪电)(2)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云
10、?)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咱来看看课文中怎么说?(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很热的感觉呢?(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比一比,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第二个句子程度更深,更能感受到闷热)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谁
11、来读?(指名读)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出示大风录音)它是怎样来的? 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出示句子指出乱摆) 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 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读出他的凶猛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 。(4)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点出句子。你为什么要逃呢?师说: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观察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垂下来)你们知道
12、怎样是垂吗?( 做小实验,亲身体验“垂”。)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模仿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垂下就逃走的匆忙情景。小蜘蛛雷雨快要来了,你的心情怎样?(害怕)谁来读一读(蜘蛛的害怕)(5)雷雨就要来了,看,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听,雷声一声比一声响,(播放录像雷雨前)课文用了两个词语形容雷电,哪两个?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 、学习雷雨中(4-6)(1)雷雨终于来了,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说)(“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
13、,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夏天的雨来得猛来的急,同样也退得快,不一会雨声小了,雷声也小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雨的变化,哪一个?(渐渐地)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3、 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历经暴雨的洗礼,大地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
14、你觉得最美?()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 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总结: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六)、拓展延伸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15、。(七)板书设计雷雨雷雨前: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雷雨中:树、房子、(小花、小草)雷雨后:空气、太阳、彩虹、池塘教学反思:雷雨这一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并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这两个教学目标。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再通过肢体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16、。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感知雷雨的景象,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学生读课文前,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二、训练语言,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
17、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 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总的来说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本节课我缺少了生字书写教学,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课堂驾驭欠缺的问题。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第
18、三篇:雷雨教学设计反思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
19、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三、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
20、枝乱摆。“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3、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
21、中的景色。2、展示自己的画。3、美读这一段。四、总结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积累运用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越越。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六、课后延伸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雷雨教学反思一、说“雷雨”由于在执教雷雨两天之前的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雷阵雨,授课前我让学生说“雷雨”。师问:同学们,最近什么时间下雨了? 生答:上前天夜里下了一场雨。 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生答:半夜里,风声很大,刮得有些东西啪啪响,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就躺在床上睡不着了。不一会儿,看到闪电给天
22、空带来一道亮光,听见雷声也很响,接着就哗哗下起雨来了。师:听得很仔细,听到了下雨前有风声、物体撞击声、雷声。还看到闪电。师问:这时你们的心情怎样?生答:有些害怕,用被子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师问: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答:没多长时间,我醒后还没睡着,雨就停了。 师问:第二天早上你们发现了雨后什么情况?生答:地面有些湿,空气很新鲜,花草树木也显得很有精神,一些小鸟儿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闪电和响雷时下的雨,同时雨下得时间又不长,这样的雨就叫雷雨。板书:雷雨。二、学雷雨。谈话:刚才同学们畅谈了雷雨现象,那么书中怎样介绍雷雨现象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8课进
23、行阅读,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哪儿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1、生黙读课文后回答问题。2、师板书:雷雨前(1-3)雷雨时(4-6)雷雨后(7-8)3、师让生细读1-3自然段,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怎么写的?从中体会到什么?4、生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相点拨。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圧下来。“黑沉沉”写出了云层很厚,从“压”中体会到乌云来势凶猛。树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说明当时没有风,空气很沉闷。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忽然”表明天气变化了,“乱摆”说明风很大。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字用得好,使我们感到风特别大,蜘蛛也特别害怕
2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大。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5、师让生说出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雷电)6、指导学生朗读1-3节,从读中体现天气的突然变化。7、师生共同总结本段学习方法: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的景色,理解句子的意思,说说这一大段写什么?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雷雨时和雷雨后的的课文内容。9、总结全文,让生明确观察自然现象要有一定的顺序,并且抓住景物的特点。三、写“雷雨”。学完本课,我让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凑巧的是一天下午上课前,又迎来了一场雷阵雨,这时我将学生组织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进行观察天气变化。尽管雷声大,闪电亮,使有些孩子用手指蒙
25、住了耳朵,雨水还飘湿了有些同学的衣服,但大家始终兴致勃勃,观察兴趣丝毫未减。观察结束后,每个同学各自写了一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条理清楚的观察日记。教学反思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的教材内容时,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富于想象力,2、开展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迁移运用,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提高语文水平。第四篇: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雷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4个生字。借助课文图画,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词的准确。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
26、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式表达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三、教学难点: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和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就连这雨也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绵绵细雨十分温柔,可是到了夏季,就经常下雷雨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的午后,去领略一场雷雨。2、板书课题注意“雨”字头与独体字“雨”在写法上的区
27、别。当你读着这个课题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词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 (1)生字关注意:“垂”的翘舌音、“虹”的后鼻音。 (2)词语关注意:“压下来”、“垂下来”要读轻声。(3)句子关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句子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做动作理解“压下来” b看课件(满天乌云)朗读句子。句子二: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指导朗读b看课件图片理解“垂下来”师:“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在上连在一起。 “掉下来”东西向下,和上边的分开了。 c总结文章的用词准确。 课件出示垂柳图, 我能用“垂”字说话三、
28、再读课文,了解文意,感受变化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2、默读课文,理请顺序思考: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3、课文读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4、师:齐读13自然段,看看雷雨前的景象有什么变化。 用_越_越_ 句式说一下雷雨前的变化。5、师:自由读47自然段,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你能用“_越
29、_越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中的景象吗?5、出示图(雷雨后的景象)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后的景象_越_越_ _越_越_ 提示(天空、太阳、彩虹、白云、青蛙的叫声、蜘蛛的心情)6、配乐朗读课文,感受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出示课件1(狂风、雷鸣声)师: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13自然段。 出示课件2(倾盆大雨声)师: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46自然段 出示课件3(轻松明快的音乐)师:雨过天晴,你有什么感受?齐读第七自然段四、梳理规律,运用方法,自主写字1、梳理规律,共同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2)师:咱们挑战“虫”字旁的字:蜘 蛛 蝉 虹师: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想把这类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30、? 了解笔画部件的穿插(通过比较两个字认识穿插的好处:紧凑、端正。) (3)结合规律师生合作范写(4)总结规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5)结合规律自主写字,老师巡视并提示写字姿势。师:写字要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6)评价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剩下的字。 师:写字要注意姿势:“一尺、一寸、一拳” (2)结合规律请同学评一评。五、谈收获,做作业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作业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
31、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带着课后练习问题来学习课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能借助于课文的插图,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先扫除字词障碍。然后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图文对照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还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男女生分段朗读、指名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不足之处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总体来说,学生对课文理解还是比较好的,巩固练习进行地也很顺利。同时学生们还说了雷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这一点非常好。第五篇: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篇一:雷雨教学设计雷雨荡湾小学:凌月圆设计意图
32、:语文课需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努力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多元感悟、合理想象,同时关注语言形式,实现语言潜移默化地同化、顺应,把语文课上得扎实、灵动。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认识“垂”等4个生字,会写生字“垂”。2、 学习雷雨前一部分,通过自主感悟语言文字、活化雷雨前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品味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激活生活体验,想象说话。3、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 猜谜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雨你知道有哪些雨。2、 这就是
3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18、雷雨雷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在夏季的时候经常出现雷雨天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3、 出示自读要求,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1)(2)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了。二、 学习字词,理清脉络1、 学习字词。师:让老师来考考你,刚才读得是否仔细。出示词语,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出示生字卡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来叫叫它。你觉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理清全文脉络师:小鹿斑比真淘气,它把课文的顺序打乱了,想考考我们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句子排排队
34、吗?(1)(2)(3)(4) 指名排队。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红色的三个自然段是写什么时候。 蓝色的呢?黑色的呢。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小结:原来小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雷雨的。三、 学习第13自然段1、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写雨前的景色的。2、 出示前三个自然段,思考: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从哪能些词句中感受到的。3、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蝉一叫” (1)(2)(3)(4)(5) 读了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哪个地方感觉很闷。“叶子一动也不动。” 课件演示“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你看见了什么? “树叶一动不动”说明了什么?这么热的天,
35、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呢? 指导朗读: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4、 出示2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感觉。(1)“树枝乱摆”你有什么想说的。(2)站起来,出示狂风音效,让学生演示:谁能表演一下树枝乱摆。(3)指导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4)动画演示:蜘蛛是怎样逃的?蜘蛛,你为什么要逃呀?(5)指导朗读“一只蜘蛛从树上垂下来,逃走了。”(6)出示音效和动画,说话训练:忽然,一阵大风吹来说说一种景物的特点。(7)交流反馈,根据图片说,说说图上没有的景象。5、你看到什么变化?先出示闪电图片,再出示音效,你听着听着,有什么变化?指导朗读。出示音效,指导朗读。6、小结:读了这三段,让你感觉到齐读
36、三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小鹿斑比又要考你了,你会填吗?先自己试试吧。指名填,齐填。7、深华小作者观察到雷雨前会有乌云、风、闪电、雷声等,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能些景象表示要下雨了吗?出示图片。四、学写生字“垂”1、学习了课文的第13自然段,接下来,让我们动动小手,写写其中的生字吧!出示“垂”,认读。2、出示动画,指导书写,说说写时该注意些什么。3、生仿写:姿势漂亮的人才能把字写好!4、学会了写“垂”,你能用垂说话吗?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
37、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时,描述的语言比较苍白,学生在接下去的课文阅读中与自己对雷雨的表达形成对比,可以感受到课文语言描述
38、的魅力。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八十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读之前,老师有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问问我这个新朋友,也可以请这里的小鹦鹉们帮助你。(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乱,垂,虹) (2)标段落序号。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里采用命令式的要求,不如借鉴梁老师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 二学习生字 1 读准生字音: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儿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39、(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开火车读 2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小朋友记字的方法可真多。这里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教师要适当总结,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识字中有“法”可依,进而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能力。 3书写一个生字:(1)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 是啊,“垂”不但难读,而且特难写,(2)师范写生跟着书空生观察说(你会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笔画?)师再范写(边写边提醒: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垂的笔顺,先写千(用彩色笔写),一横比
40、一横长,最后一横却要最短。)(3)生练写(把这个字写两次。)“垂”字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垂”的书写的笔画长短在不同的参考书中不一致,教学时,我尊重教科书中的书写,采用第三横最长这种写法。它的笔顺和结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仍掌握得不够好,在平时的生字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提醒学生去观察写字。 三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1)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准了,谁也能像他一样把雷雨前的景色
41、读流利,读正确。(2)自由练读。-(你们也喜欢这样读吗)齐读(3)默读。 师:很好,都会读了,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 3读出感情。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a.如果该学生读的好,你可以让学生评评,他读出这种感受了吗? b.也可以自己说:“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象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
42、向他一样读读。 c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师问:(出示图乌云图)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谁能再读读?-齐读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是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这里老师的语言渲染直接影响学生的回忆感受,老师必须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3)“忽然一阵大风,
43、吹得树枝乱摆。”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 学生说后读大家一起做动作读。(4)“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播放蛛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与地球生活的不同之处,
44、激发了解航天科技的兴趣。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神七飞天的视频及太空生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存有“上天”的梦想,而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了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他在太空生活了21小时18分。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聂海胜和费俊龙叔叔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太空中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行程325万公里,他们在太空中生活了近5天。2008年9月25日晚上9点10分,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位叔叔乘坐
45、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在太空中飞行了68小时,请看,这就是他们升空的情景。2多媒体课件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的视频。 3揭示课题:那么,他们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板书课题,齐读)过渡:太空生活怎么有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课件出示问题: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小组学习讨论。)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2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46、。 3多媒体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4多媒体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齐读。过渡: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与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怎么有趣呢?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从中找答案。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找出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用特殊淋浴器。 2合作学习,填写地球、太空生活对比表。 (1)同桌合作填写地球、太空生活对比表。 (2)学生汇报地球、太空生活的不同。 (3)多媒体出示地球、太空生活对比表,齐读。 3看中感悟。 多媒体课件播放
47、“反映太空生活的视频”,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过渡:这么有趣的太空生活,你想不想把它介绍给小朋友呢?要想介绍得好,就得把课文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太空生活的新奇、有趣读出来。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逐段学习课文,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句子),体会太空生活的有趣。 2小组齐读课文比赛,比赛要求:一是要读得正确,流畅;二是要读出新鲜有趣、感到惊奇的语气。过渡:这么有趣的太空生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五、了解失重1学生速读课文,从中找出描写宇航员在
48、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的句子,并说说产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原因。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3齐读句子,指导理解。4教师小结:因为物体在太空中没有地球的引力,也就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的,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板书:失重) 过渡:你们还知道太空中的哪些趣事呢?是怎么知道的?六、知识延伸多媒体课件展示老师搜集到的信息“太空吃饭讲究多”。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分段读一读。二、识记字形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开火车”认读,说说自己记住了
49、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3学生提出难记的字,老师指导记忆。 4巩固练习:口头组词。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四、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寻找规律。3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每个字的写法。 4重点指导。(1)写美观。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六个(“杯、件、住、须、能、飘”),有的左窄右宽(杯、件、住、须),有的左右大致相等(能、飘)。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 (2)写字要点: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先看范字,看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特点及
50、笔画的差异;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有进步。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强调写字姿势。五、布置作业1抄写“我会写”的字。2画一幅你想象中的太空景色。 【板书设计】32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 喝水走路有趣(失重) 洗澡【教学反思】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却有些难于理解。教学设计中重视指导学生和学生的朗读,设计中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
5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另外,设计重视让学生先学后导,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在先说后导过程中的生互导环节做得不到位,没能让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情,老师扶得有些多。第二篇:人教:32、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人教:32、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3、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4、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太空知识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太空知
52、识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了解太空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二、识字写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3、学生发挥想象自主识字、小组交流。4、班上汇报:完成课后“读读说说”,进行词语扩展的练习。5、写字指导:重点指导6个左右结构 字。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1、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2、指名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哪些趣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知道介绍了哪几件事。二、朗读感悟。1、自由读、分小组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按自然段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小组内按自然段练习朗
53、读课文:读出有趣。4、班上进行比赛:看谁读得使人觉得有趣,读得使人觉得惊奇。5、全班讨论:从课文中找出造成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是什么?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三、实践活动。查阅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第三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及反思这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介绍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睡觉、喝水、走路和洗澡。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上,至于朗读指导并没有做更高的要求。备好课后,整体思路是先引领同学们学习第一小部分,即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睡觉。然后总结学习方法,同桌或者小组自助合作学习剩余的部分宇航员在宇
54、宙飞船里怎样喝水、走路和洗澡。体现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 过程。而后出示我在网上收集到的宇航员生活中的图片,因为课文没有介绍宇航员怎样吃饭,特意收集的是宇航员怎样在太空中吃饭的图片。目的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说话练习,整体思路看起来清晰,自然,无懈可击。但是上课结束后,却感觉很差劲,首先因为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把朗读指导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读书,整节课读书的时间少,指导句子的朗读苍白无力;其次,学法指导缺乏一个“扶”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部分以后,应该有个“扶”着学习第二部分的过程,毕竟孩子们还小,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结果导致学生学完第一部分以后接着学习其余部分,明显力不从心,再加上他们自制能力差,学习效果特别不好,有的学生说话,有的学生不动,还有的学生干脆玩了起来从这节课上,我想到了很多。毕竟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特点,而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想当然,这样只会南辕北辙,相去甚远。第四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营造悦课堂,教师就应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隶书楷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传统体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纺织大学《法医学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西方经典名著赏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空调安装劳务合同年
- 培训班老师劳动合同
- 商场门面房租赁合同
- 承包坑塘合同协议书
-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4篇)
-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课件
-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题压轴题含答案
- 健康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高年级版)
- 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排查及诊断树
- 线上会议管理制度范文
- JT∕T 780-2010 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制订导则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
- 房屋延期交房起诉状
- 完整版肺癌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