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 导写练_第1页
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 导写练_第2页
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 导写练_第3页
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 导写练_第4页
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 导写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和政治伦理深刻地塑造了杜甫的入世人格 与“忠君爱国”的价值观,忧国忧民也因此成为杜甫最深沉、厚重的人生底色。这样的底色, 在山河破碎、君王播越、生灵涂炭的时代背景映衬之下,愈发凸显得浓墨重彩。事实上,杜 甫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即使个人穷困潦倒,却始终以一腔忧国忧民之热诚,对国家命运、民生 疾苦保持了一份主动自觉的、念兹在兹的关注与担当。这样一份炽热心肠和博大胸怀,化而 为歌诗,那么铸就一部记录时代和诗人家国情怀的煌煌“诗史”,也成就杜甫及杜诗鲜明的爱国 主义特色。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杜甫的永恒魅力所在,也是其现实

2、意义所在:当代的逐梦人 们,唯有超越个人小得失,投身筑梦大时代,才能圆梦高远,才能行稳致远。如果你郁郁寡欢,就看看杜甫(标题即论点,含蓄有风致。)每提及“有为”,不少人浮上心头的往往是“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伟人”英雄”等明晃 晃的词语。(列举关于“有为”的偏颇之见。引出对“有为”更丰富内涵的探讨。)杜甫生前可以说与这些词“绝缘工 在他所处的年代,杜甫称不上“有为”,甚至可以说 潦倒落魄。他虽出身名门,生逢开元盛世,但人生却是“高开低走”。论仕途,他44岁时才 得到一个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的八品下闲职,最高官职不过是从六品的检校工部员外郎; 论生活,他多年辗转飘零,被饥饿、寒冷、战乱、贫苦

3、、病痛纠缠了后半生,幼子还被饿死。 他七岁咏凤凰,九岁“有作成一囊”,一生写诗无数,曾道“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他的诗和诗 名在他死后多年才流传开。如此看,他是不是像极了当下的力oser”(失败者编者注)?我们年轻人崇拜很多 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伟人、英雄,也常想象着如他们般干一番大事业。但在此之前,或许不少 人更像当时的杜甫,经历漂泊、惆怅、坎坷或郁郁不得志,满怀希望却生活、事业皆不尽如 人意,被淹没在再普通不过的人群里。(概述杜甫的遭际与处境:潦倒落魄,郁郁不得志。 为后文论证其“有为”张本。)但多少曾经的声名显赫者、高官厚禄者、家财万贯者,已被抛进历史的废纸篓,这个 在乱世浮沉的普通人又何以“

4、有为”,何以“活”了上千年?他的诗和名字至今仍在和时间一起 流淌,恰如陆游在拜谒杜甫祠堂所感,“古来磨灭知儿人,此老至今元不死”。年少时,不太喜欢看杜甫的诗,觉得太苦,想象中的杜甫也如他的诗一般,该是一副 冷硬的模样。年岁渐长,才恍惚明白,杜甫是个软心肠,且有大胸怀的人,如此才能看得见 那些失业徒、远戍卒、路边白骨,听得到新鬼烦冤旧鬼哭,写得尽民间疾苦。(承上启下, 比照杜甫与同时代权贵们在后世的不同影响、作者年少与年长时对杜诗的不同认识,并分析 杜甫及杜诗不朽的原因:软心肠,大胸怀。)有人说,他的眼睛是朝下看的。更准确地说,他就活在人群之中,深情凝视着那些常 被当时的史学家几笔带过的人和角落

5、。即便那是个山河破碎的国家和时代,即便自身穷困潦 倒,他也没鸵鸟般蜷缩在自己的世界独善其身,就此“摆烂工他毫不设防地走向被战乱、苦难铺满的时代。安史之乱爆发,他在安排好家人后“逆 行“北上,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投奔大唐升起的新希望唐肃宗,以期修补 这个破碎的国家。他悲悯地注视着新安道上的出征者,抚慰路边哭得不成样子的送行者“莫 自使眼枯他在艰难讨生的路上,还在同情煮盐工、苦于苛役的百姓,在凄风苦雨中“床头 屋漏无干处”时还想着全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的“有为”:忧国忧民。)虽然这些努力并缺乏以挽大厦于将倾,挽救走向

6、衰弱的唐王朝。但他的儒式仁爱、家 国情怀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超越自己的艰难困苦,与当时的百姓、国家和时代融为一 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了一番大境界。(杜甫“有为”的实质:超 越个人艰难困苦,与人民、国家和时代融为一体,活出人生大境界。)历史上有很多这样闪耀的人物,眼下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走出自己 的舒适圈,有的“逆行”至抗疫一线,有的奔赴边疆;他们自己不愁衣食温饱,但甘愿扎根田 间地头为农民铺出一条致富新路,或在讲台上为农民的孩子上好每堂课;他们追逐的是星辰 大海,在实验室里已瞄准真正的“卡脖子”问题(联系现实,论证“有为”在当今时代的新 形式、新内涵。

7、)他们不是盖世英雄,或许没惊天地的功勋,但他们的梦想已足够闪耀,他们的努力又 何尝不是一种“有为”?历史会记住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也会铭记每一个为国为民努力前行 的人。(照应开头,归纳论点:忧国忧民也是一种“有为”,为国为民的努力会被铭记。)来源:2022年05月09日 中国青年报 孙庆玲【时代警语】他们不是盖世英雄,或许没惊天动地的功勋,但他们的梦想已足够闪耀,他们的努力又 何尝不是一种“有为”?历史会记住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也会铭记每一个为国为民努力前行 的人。【思维串联】【考点精练】1 .以下选项中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有人说,他的眼睛是朝下看的。更准确地说,他就

8、活在人群之中,深情凝视着那些常被 当时的史学家几笔带过的人和角落。()他毫不设防地走向被战乱、苦难铺满的时代。安史之乱爆发,他在安排好家人后“逆行” 北上,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投奔大唐升起的新希望唐肃宗,以期修补这个 破碎的国家。A.即便那是个山河破碎的国家和时代,即便自身穷困潦倒,他也没鸵鸟般蜷缩在自己的 世界独善其身,就此“摆烂”。B.即便自身穷困潦倒,即便那是个山河破碎的国家和时代,他也没鸵鸟般蜷缩在自己的世界独善其身,就此“摆烂”。C.即便那是个山河破碎的国家和时代,即便自身穷困潦倒,他也没就此“摆烂”,鸵鸟般 蜷缩在自己的世界独善其身。D.即便自身穷困潦倒,即便那是个

9、山河破碎的国家和时代,他也没就此“摆烂”,鸵鸟般 蜷缩在自己的世界独善其身。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历史阶段。 国家舞台,正成为风光无限的筑梦舞台。但在逐梦过程中,一个人要想抵达更高远的境界, 所需要的,可能不止能力、意志等素质,而应该还需要包括“家国情怀”在内的格局和境界。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评价杜甫:“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请结 合杜甫的“有为”,确定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思考。要求:有明确的观 点,不少于300字。【相关链接】杜甫的家国襟怀无论处于庙堂还是远走江湖,他都怀揣“致君尧

10、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自始至 终地关注社会现实,关怀民族命运,关心苍生社稷,他就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生于巩县,晋朝名将杜预之 后,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传统造就了他一生的“稷契”襟怀。“稷契”即稷和契的合称,稷是后稷,传说他在舜时教人稼稽;契,传说是舜时掌管民治 的大臣,二人皆为唐虞时代的贤臣。孟子离娄下:“孟子日:禹、稷、颜回同道。禹思 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加这种人溺己 溺,人饥己饥的思想,其实也就是儒家民胞物与、推己及人的心怀,我们在杜甫的诗文中也 常常能感受

11、得到。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 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篓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 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源洞不可掇。”遭遇中年丧 子的人生巨痛,痛定思痛后,诗人仍能将惦念和忧虑推己及人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默 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份襟怀着实让很多人自愧弗如。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有云:“方幼子饿死之时,尚以,常免租税”不隶征伐,为幸,而,思失业徒、念远戍卒至于,忧端齐 终南此岂嘲风咏月者哉?”“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既以稷契自许,亦以此来要求自己,他在指斥佞小干 政,斥

12、责这些人“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愤怒“君侧有谗人“,揭露他们“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儿媚至尊”的同时,仍不忘尽可能为百姓办实事,所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就 是指此而言。故而杜甫虽为一介寒儒,却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 由时局动乱不宁而想到欲倾覆八溟之水,一洗乾坤污杂,为天下扫除祸患,虽为诗中之语, 亦足见其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北宋王安石在一首题杜甫画像诗中说:“惟公之心古亦少, 愿起公死从之游。”说来,这就是杜甫稷契襟怀的魅力之所在。安史之乱,杜甫落入了叛军手中,一度身陷长安险境,从此他的伤乱忧时便与自身的遭 遇联系在了一起,相继写下了春望羌村三首北征“三吏

13、”“三别”等名篇。“国破山 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击碎了国家的安宁祥和,盛世王朝变得满目疮痍。国难家 仇,不知何时休止的战乱使其忧虑满怀!于是哀江头有云:“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无声的哭泣是为自己,更是为这个王朝。虽身逢战乱,但杜甫的忠君恋阙之心丝毫未变。“况我坠胡尘,及归尽华发。”为国为民 忧愤成疾,头发都急白了。他“脱身得西走”“辛苦贼中来”时,已经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 肘。兵荒马乱之中,不畏艰险,抛离家小只身投奔新君肃宗,这是怎样的一个“稷契”之臣?

14、乾元二年(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于 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有了一个栖身之处。谁知到了八月,一场秋风吹破茅 屋,接着大雨又至,“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家的窘困可以概见。然而,就 在这最沮丧、最无助、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杜甫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慨叹。 雨脚如麻的凄冷寒夜之中,置自己床头屋漏的劣境于不顾,推己及人,大爱天下,这样的稷 契襟怀,怎不让人感动、景仰?宝应二年(763年)春,杜甫居梓州、阖州间,时春旱严重,忽有夜雨降临,喜不自

15、禁, 遂作喜雨:“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农事都已休,兵戎况骚屑。巴人困军须,恸哭 厚土热。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谷根小苏息,泠气终不灭。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 峥蝶群山云,交会未断绝。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由天旱想到农事,由旱灾想到兵祸,突然降临的夜雨,让杜甫喜出望外。但他深知,久 旱之后的一场雨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老百姓仍不知何时能过上安宁的日子,自己心中郁积 的愁思心结亦不知何时才能解开。这种心境之下,杜甫的思绪再一次由巴蜀飞跃到了吴越。 据旧唐书代宗本纪所载,宝应元年八月,台州人袁晁陷台州,连陷浙东州县。远在巴 蜀的杜甫,刚刚因为一场及时雨缓解了这里的旱情而眉头略为舒展,转眼之间,又担忧起数 千里之外的吴越之民来了。此等情怀,确实让人不得不感喟。杜甫有过居庙堂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处江湖,可他始终保持着初始的那份稷契襟 怀。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