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3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下面我就上午听的面积单位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这节课的 特点,我用三个字概括:新、活、实。一、新理念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三公开”教 学的成果。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的学习方式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而建立起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节课, 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充分动了起来睢” 等环节设计适时巧妙,通过小组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 1cm2、1dm2、1m2 究竟有多大,并能准确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 树立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达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 育”

2、的课程目的。二、活1教法灵活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2用活教材教师不拘限于教材注重挖掘课程资源教师能利用周围环境 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形成资源,教室中的钟表、开关盒、粉笔盒、墙上的卡片、 窗台上的机器人等能为我所用。数学变得不再空洞,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 和抽象图形,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 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为将 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3、教活学生。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司老师 注重培养学生问

3、题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只有思维动起来,才是 真正的生动课堂。三、实1、教学过程 真实。体现在环节安排科学,逻辑性强。先讲 。后讲 cm2 和 m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的 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安排上制造冲突让学生明白学“面 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熟悉实物,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接下来,让学生1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现“面积单位”的价值,最后结合实际选择 和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上得很实在,2、读、写、说三个习惯的培养落实。读、写、说习惯的培养是去年以来,教 学常规所抓的重点工作,本节课

4、中,教师上学生读目标、读教材,读图,让学生 仔细观察,只有读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们知道,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 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马观 花,做做样子。写的方面,认真板书,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上台书写面积单位, 在自己本子上写让规范正确的要求落到实处说的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说清楚,说准确,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的习惯。【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小数一、读懂教材,让教材用得恰到好处。1、理解教材内容。一般地读教材,往往是理解教材所教的内容然后教教材, 这属于浅层次的数的初步认识初始理解:由元、角、分的生活经验导入, 然后对

5、长度单位的小数展开教学。看似也合情理。2、思考教材内容:但是再深一步思考:为什么不顺势元、角、分开展小数的 新授,而要突然跳跃性地更换材料?既然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用米、元做单 位的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度单位的小数倒是可以在新授后当做练习来设计。 如果仅仅这样调整材料,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 2 角等于 2/10 元后, 学生往往从 2 角=0.2 元直接得到,弱化了 2/10 和 0.2 之间的联系。3挖掘教材深意细细比较人民币和长度这两个领域对本课教学所具备的 特点:对于人民币的小数,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较多,理解起来的简单,作为导 入确实合适。对于长度单位的小数,学生的经验很不足,

6、理解相对较难。但是本 课要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对于在米尺上找分数,那么长度显得比人民币直观 多了因此教材会选择直观的米尺展开小数的教学量凸显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读懂了教材,就能把教材真正用到实处。赵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取长补短。将 1 元=10 角1 元=100 分直观地在课件上实物图演示很好地达到了米尺上看分 数所具备的直观效果。他利用 角和 1 分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 联系,然后在长度单位中完善教学。尊重和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学2习更加简洁而有兴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数学学习过程更加自然和系统, 二、让学生大胆尝试,给予充分思考的空间。例如:胡老师很大胆地让学生去

7、回忆和想象 1 角还可以怎样来表示?然后在 思考交流后再课件演示 1 元=10 角,1 角就是 1/10 元的过程。其实,在自己教学 的时候也曾试想过让学生独立思考 角110 元,只是在教学尝试后发现学生 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于是放弃了:直接由教师引导 1 元=10 角(同时呈现课件 其中的 1 角也就是 1/10 元,也就是 0.1 元。对比之后,我突然领悟到了一句话:一节好课并不是在于教师教学看似多顺 利或者学生回答多正确。数学课,在于让学生思考,学会去思考。胡老师让学生 自己先去独立思考,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至于有没有马上想出正确结果都 不是特别重要,会的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让

8、其他不会的学生有了思考 的方向,最后呈现课件演示让大家更直观。这一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番 自己的思考思考后的知识才能深刻显然我一步步引领的设计阻碍了学生 的思考,少了体验,对于优生更是少了成功的喜悦。再例如,胡老师突破 元=0.1 元后,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 角= ()/()元()元,6 角()/()元()元1 分=()/()元()元。即 使学生不能很高效地完成练习,但是每个学生都在安静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 不正是课堂所需要的吗?然后赵老师通过练习情况,灵活调整后续教学,让教师 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一次彻底改变了我以往的想法课堂应该让学生大胆尝试不怕暴露问题。 对

9、于学生,即使得不到正确答案,但是他们也是收获很大,因为他们有了思考, 也许离成功就差一点点。三、抓好认知起点,突破学生学生难点。本课最关键的认知起点是学生对于分数的掌握程度。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安排 分数的初步认识生能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像带单位名称的分数,还有百分之几的分数学生也几乎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 赵老师特意把 1 角和 1 分放入方格来呈现,降低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而且注重 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一次次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例如 角怎么想到 1/10 元? 为什么 3 角=3/10 元?为什么 分=1/100 元?3四、重视学生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胡老师先通过交流

10、 1 角=1/10 元=0.1 元,再让学生独立练习 3 角=()/() 元=()元,6 角=()元=()元,1 分=()/()元()元后进行集体交 流。然后集体练习 23/100 元=0.23 元、5/100 元=0.05 元后让学生第一次进行观 察,学生各抒己见,没有明确地表述出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胡老师也不急于归纳 总结,而是让学生带着朦朦胧胧的感觉继续往下学习,直到在长度单位里研究小 数这一环节之后,再次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总结:十分之几都写成零点几,百 分之几都写成零点几几。让学生经历了那么多的体验,不急于总结规律,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篇三】

11、小学三年级数学评课稿计算经过时间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 时计时法后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也是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难点,今天听了两位王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大家又进行了评议,有几点 感触:时间与时刻:“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 40 分里的 40 分就是时间时刻”是指钟面上所指的刻度数,它是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定 的时候。如“上午 7 时 40 分上课这里的7 时 40 分”就是时刻。所以在教学 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点,而这也是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最基础的知识。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方法:数一数、拨钟面、计算,而计算方法 中也有两种,分别是直接相减(结束的时刻开

12、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和分 段计算的方法。而对于计算的两种方法在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易之分的, 在第一节王老师的课上先出示了在两天内的经过时间的问题学生分别用数数、 拨钟面和分段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师也很好地进行了指导,但在之后出现一天 内的经过时间时,学生反而不用直接相减的方法;在第二节王老师的课上,与第 一课不同她先出示了同一天内的经过时间的问题生明白了直接计算的方法, 也尝试运用了分段计算的方法,但出现了情况是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分析两个4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对于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应该是由具体到抽象,可让学生 先数数、拨钟面,再向直接相减和分段计算的方法上进行引导,这样更易于学生 接受。同时,对于分段计算的方法,需要让学生弄清楚如何找清楚时间的界点, 如“正午 12 点晚上 点”等。数学类知识的渗透:学生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成长,也是在成长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