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美学:美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命运反美学:美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命运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陆续进入后现代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产业的出现和霸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形象论文联盟.Ll.逐渐替代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在家为电视图象和流行歌曲所包围,出门为广告、商标和五颜六色的物品所吞没,连人自身也被流行的服饰、美容、姿态、话语和表情组装起来,改造成一个个的时髦形象。我国虽然处于开展之中,尚在为衣食温饱而奋斗,但由于商品经济确实立,整个社会已提早被消费化了,何况享用洋货、西式快餐之类的生活方式遍地滋生,覆盖全球的群众传播媒介势不可挡,无孔不入,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已经形象化了。美观
2、、名牌、新潮等文化因素已成为商品价格的第一因素,不再像过去一样只以原料和人工为本钱来标价。文化与美失去了它原有的理想色彩和崇高目的,人们消费着文化、享用着美,这就是美在现时代的命运。美学传统遭受到了消灭性的冲击,被迫退出中心,置身边缘,反美学取而代之。那么什么是反美学呢?波德莱尔以降,美的权威地位就越来越强烈地受到艺术家们的贬损。古典艺术把美作为一种努力加以实现,无论是优美、崇高还是滑稽,和谐总是它们的最后归宿;而现代艺术不再把美作为抵达的目的,毋宁说是以丑、以恶、以力、以变态、以刺激情欲等等为目的而创作的。(注1)因此,很多美学家都感慨道:美不是消失殆尽了吗?(注2)尤其是遭逢二战,过去为历
3、史、为社会、为人性而设置的种种理性观念失去了根基,西方思想家普遍以奥斯维茨以后这一特定话语标志这个一切乌托邦皆失效的后现代时期的降临。阿多诺有句名言:奥斯维茨以后诗已不复存在,可以说是穿透历史后的苦难声音。以美为核心的传统美学作为西方传统文化体系的一部分,随着整个大厦的倾覆而终结了。作为理论的反美学在反叛传统文化的现代主义时期约18501950已经出现,波德莱尔、马拉美、杜桑等人的创作便具有浓重的反美学的色彩,不过在他们那儿还存在超度现实的理想维度。美国批评家哈尔福斯特1983年编辑出版?反美学:后现代主义文化论文集?,表示出了明确的理论姿态。该文集从文化的各个层面考察了这一现象。福斯特在前言
4、中声称:反美学表示美学这个概念本身,即它的观念网络在此是成困难的反美学标志了一种有关当前时代的文化主张:美学所提供的一些范畴仍然有效吗?(注3)终究它有哪些特征呢?福斯特语焉不详,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反美学的本质。一、理念的消失在对美作最早的提醒时,柏拉图就说过,美不是一位漂亮的小姐,美不是一匹漂亮的母马,也不是一个美的汤罐,它是使所有这些事物在实际上成其为美的原因,即美本身。这也就是他所谓的理念,一种蕴含于事物之中,而又超越于事物之上的存在,显现为和谐、匀称、优雅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柏拉图以后的欧洲思想史是柏拉图思想的改写,从柏拉图直到本世纪中叶,美一直是以他的方式去追寻,去把握的:人们或
5、者更细致地从对象之中,或者转向主体之中去确定它的性质。到十八世纪,鲍姆嘉登明确提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Aesthetis美学的存在,这标志着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存在一个独立的领域,它是由美的光芒所映照的一片天地。鲍姆嘉登的伟大奉献就在于他以一个新的符号命名了这个世界的在场,至于其中粗浅的勾勒并不重要。康德完成了这片领域的规划与设计,以后的事大都是对此的修修补补,而难以推翻重建。康德认为人是必然与自由的统一,作为自然的存在,他是受动的,是感性、是客体,作为超自然的存在,他是自由的,是理性、是主体。对应前者康德写了?纯粹理性批判?,对应后者他写了?理论理性批判?;人是可以统一的,但面对这种两相对峙的场面
6、,人是怎样统一的呢?康德以?判断力批判?为桥梁沟通它们。作为反思的判断力,它栖身于感性界,但又无处不指向理性界,因此,审美过程就是自然当下向人生成的过程,是人之超越、人之自由的诗意证明。此后,席勒从人的活动的层面上论证了美是自由这一命题,他称之为游戏。在?美育书简?的结尾处,他说:在力量的可怕王国中以及在法那么的神圣王国中,审美的创造冲动不知不觉地建立起一个第三王国,即游戏和外观的愉快的王国。在这里它卸下了人身上一切关系的枷锁,并且使他摆脱了一切不管是身体的强迫还是道德的强迫。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根本法律。(注4)黑格尔从理论的层面上开展了这一命题,他称之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
7、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注5)至此,由柏拉图开场书写的这套关于美之为自由、为超越、为解放的堂皇叙事grandnarrative终于到达完美、精致的地步:在外,有一片自律的、崇高的世界,即以艺术活动为核心的审美活动,在内,有一种独立于求真的知性和求善的意志的心力活动,即令人愉悦的情感判断。这一堂皇叙事的成立有赖于两个信念的成立;一是对超越现实的理念的信念。从根本上说这是人对终极价值、对伟大目的所持有的信念;但是在现实中,理性所扮演的角色却并非总是率领人类抵达乌托邦的领袖。西方人面对历史的一次次捉弄,其信念已日趋枯竭。二是对审美自律的信念。它在人类生活中自成一游戏王国,不受知识、道德、商业、政治
8、等活动的侵扰,唯美主义的艺术与人生是它的极致和象征。但在商品社会里,现实的一切都朝着形象转化,而转化的形象又无不带着浓重的商品与欲望的气息。文化产业的运转依靠的就是形象,它要投合消费者的口味。但是,消费者是没有也不愿意有自己的形象体系的,有的只是消费欲望,他需要发泄渠道和间接满足,群众文化便是为之效劳的。如麦当娜的形象歌曲、传记、写真集、录像风行今日,就因这一形象最透明地表现出了群众文化的本质。再如针对死本能引起的焦虑、恐慌,消费者是不会遵从海德格尔为死而在的训导的,那需要疏离一切、孤独活着,从死中重生。他们怕死,所以最需要的是忘记,永远生活在当下,以享乐抹去死亡。于是麻醉性的群众文化出现了,
9、当今广告的三大块内容:化装品、食品和药品都与此有着亲密关系:给你带来永久青春的广告词和佳丽形象反复不断地刺激人的大脑,从而产生出类似催眠的效果。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了推销产品的广告。文化产业正是这样借助于传统的形象,将其神圣的背景完全抹去,用金钱和欲望来填塞它,削去它的启示意义,挫平它的批判锋芒。从而,自律的美最终为现实所改造,一个形象的时代就这样降临了。二、形式的解散这里的解散是个简称,它指解体和扩散两重含义。从外观上讲,美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它在最简单的关系中,在它最严整的对称中,在与我们的构造最为亲近的和谐中的一种形式。因此,它总是呈现给我们一个完全的、但却和我们一样拘束的整体。(注6)
10、这种形式之所以确立,是因为存在着规定它们的超越理念,随着美的理念的消逝,传统形式就只剩下一个自欺欺人的空壳,现代主义者不顾这一现实,仍然精心地营造着神圣的艺术殿堂,如马蒂斯的自白:我梦寐以求的,乃是一种具有平衡性、纯粹性以及清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免掉一切带有费事和令人沮丧的题材。它对于每一个劳心的工作者,无论是商人或作家,都能产生镇定的作用,既像是一服心灵的镇定剂,又像是一把能恢复身体疲劳的安乐椅。(注7)但是,也有一些现代主义者不愿意这样迷恋形式,而是走向另一极端,背叛传统的惯例与成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将来主义走的就是这条路。后现代主义把这种行动推而广之,与现代主义梦幻相抗衡。抽象表现
11、主义在50年代明确地表现出这一趋势,他们的创作大都具有取消客观对象的动机,画布不再是艺术家在上面反复构思、营造意境的空间,它仅仅是艺术家行动的舞台,最终记录着他们行动的一些踪迹。在这样没有确定性的作品中,色彩、构图、线条都是辅助性的,审美也退居到附属地位,行动、表演上升为第一要素。法国的伊夫克莱因在1960年的一幅作品非常明显地表达了这一特征:他在三个女裸体模特儿身上涂上蓝色,让她们在铺于地面的画布上跃动、翻滚、蠕动,使蓝色在画布上随意留下痕迹。其间,观众被邀来参观,有二十人组成的乐队伴奏克莱因自己谱写的单色交响乐一个单音持续非常钟,接着非常钟的沉默。整个过程被拍成纪录片,题为ndane。确实
12、如他们的理论家罗森堡所说,行动绘画已经不是为了美、兴趣、纯粹等艺术目的,它已超越了纯美学的色彩处理的框框,立体派的排列组合、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或冷或热的抽象造型都失去其锋利性,成为一种对人的束缚。行动绘画那么要从中解放出来,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将来学等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综合性艺术。之后,持守这一道路的有综合绘画、环境艺术、大地艺术、偶发艺术、极简艺术和概念艺术等。对传统形式的解构最极端的例子是伊夫克莱因的?空无?画展:展厅里一无所有,既无家具,也无展品。窗户涂上了蓝色,室内刷了白漆,门口有一名警卫把守。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在观众留言簿上写道:因其空无,所以充满力量。艺术家们所以
13、要取消传统形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艺术传统都过分脱离群众,艺术品为美术馆、收藏家、画商所操纵,为少量有教养的人所垄断,并且划地为牢。片面强调艺术家的独特个性,鼓吹创造天才,将艺术神化。这使得艺术自身日趋孤立衰竭,在群众社会必然会失去宏大的创作资源与承受对象。所以,后现代的艺术家主张艺术回到日常生活中,使生活的过程成为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而生活是三维论文联盟.Ll.乃至多维空间的,对于讲究即时效应的后现代人来说,仅仅欣赏二维空间中的图象太不够了,他们要摆脱二维空间的束缚,于是表演成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表演过程中,生活与艺术的界限不再存在,尽管可以说这是把生活审美化了,但付出的
14、代价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形式的解体意味着艺术的危机。黑格尔曾预言,理念要挣脱形式的束缚,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再现自己,艺术就必然让位给哲学。今天的概念艺术确是一个迹象,它取缔了形式的传达,不创造艺术作品,而以文字表达其关于艺术的见解和理论。我们说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它被解体或转而以其它形式存在,如表演艺术、录象艺术、磁带录音、小册子等等,传统意义上的形式确实受到致命的冲击。后现代主义的另一手法是无限制地扩散它们、复制它们、装配它们、直到它们完全消失在日常生活之中。这说明后现代派并不只是以行动、表演、概念、照片和录象等手段进展艺术构造,它也以具象和写实的方式进展。在战后美国崛起又很快盛行于欧洲的波普艺术
15、是其主要代表,英国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列举出了它的十一项特征:普及的为广阔群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消费的;年论文联盟.Ll.轻的对象是青年;浮猾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的;大企业式的。(注8)有人称其为流行艺术,其实这两者不是一个概念。流行艺术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场、市民阶层的壮大兴起的,如当时的感伤艺术;而波普艺术是在后工业社会兴起的,这是个消费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反响在艺术上是对群众传播媒介和现代商业文化高消费文明的彻底依赖。波普艺术家们在材料上、在形式上、在主题动机上都完全认同这个社会,除了这个社会,他们不相信还有什么超越的世界存在,还有什么终极的理想存在。波
16、普艺术家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物体在美学上是贫困的物体,一切物体,包括消费品与传媒形象都是美的、甚至废品与垃圾也成为美的源泉。他们的大师安迪沃霍尔的名言万物皆美成为其创作的旗帜。沃霍尔本人的丝网系列作品大都取材于广告图象、影视明星、连环漫画等群众文化,像机器消费一样加以复制、重复排列,作品让人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魅惑之感,如著名的?玛丽莲梦露双联画?、?金枪鱼的灾难?和?200个甘贝尔菜汤罐头?。沃霍尔的这些作品采用的都是现成品ready-ade,就是将象征消费文明的物象、影象和废物等加以复制、堆砌,也包括人们今天作为精神消费品的传统精英艺术的种种形象。这种方法是从达达派那里沿袭过来的,如杜桑
17、给?蒙娜丽莎?添上胡须或者给白色的小便池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波普派却是在另一种意义上使用它的,杜桑在1962年给朋友里希德尔的信中说:新达达,也就是某些人所说的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等,是从达达的余烬里复燃而成的。我使用现成品,是想侮辱传统的美学,不料新达达却干脆接纳现成品,并发现其中的美。我把瓶架和小便池丢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向传统艺术的挑战,谁料到如今他们却赞叹它的美了。(注9)处理同样的现成品,过去总是有一种超越的理想来审视它、征服它,然后在更高的层次即艺术形式上包容它;后现代的制作与欣赏那么把形式拉回到材料的水准上,在一个平面上直观它,获得某种感性的冲动。公认的第一件
18、波普艺术品是汉密尔顿1956年制作的一幅小型拼贴?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画面的天花板用月球外表的照片粘贴而成,沙发上坐着一个傲慢的裸女,室中站着一个肌肉饱满的男子,摆着一副你也能强壮的姿态,右手拿着一个贴有Pp字样的大棒棒糖;阶梯上一女工在用吸尘器扫地;公寓采用了大量的文化产品来装潢:美国产的电视机和录音机,一个福特徽章,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一个放大的连环图书封面,一幅古典肖像画;透过窗户还可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映着电影?爵士歌手?里的一个特写镜头。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生活、现代人的本质所在:没有实感,都转向了外表化的各种形象,这些形象来自于群众文化,
19、然后,又回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销魂的循环(注10),在这个循环中,日常生活群众文化艺术形式都被拉到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彼此浸透,构成今日社会中兴盛繁荣的文化消费景观,与狂热的商品消费彼此应和。今日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着形象的社会,今日的形象是臣服于消费欲望的奴隶。事实上,人的生活只是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本质的改观,反而陷入了一种新的危机,那就是真实感的丧失。一切都是虚构,人也是虚构的,像福楼拜笔下的爱玛一样,一生就是某些文化代码的拼贴。形式的扩散对艺术同样构成致命的冲击,艺术对于社会的自主功能、批判潜能、超越性质都被摧毁,它放弃了自己浴血奋战争得的一片独立领地,还大方供出自己的形象
20、体系,让群众文化消解掉原有的饱满而锋利的意义。形式的解散造成很多新的文化景观,对美学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利奥塔德在?后现代状态?中再次指出的:现代美学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是美的,而是什么东西可以被说成是艺术和文学?(注11)对此,执意书写堂皇叙事的传统美学不能简单地一笔否认就了事。三、美感的变迁美感有广、狭义之别,狭义的美感就是单纯的优美感,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感;广义的美感泛指审美心理,如悲剧感、滑稽感、崇高感等等。作为一种整体的心理活动,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美感都具有同样的本质,在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中它被归纳为五个方面:超乎科学、道德、日用之上的无功利性;不依概念的直觉性;创造性;趋
21、向永久和无限境界的超越性和纯粹的愉悦性。这些特征隶属于上面指出的传统美学的堂皇叙事,隶属于和谐有序的经典形式。随着这套叙事的合法性的丧失,随着经典形式的解散,美感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它与日常体验打成了一片,难以维持过去的那种纯洁;它沉湎于当下的感性欢乐,不祈求永远、不渴求灵性,没有创造和超越。在谈后现代的美感状况前,我们先看看后现代人的一般心理状态。传统的西方文化赋予西方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有效应的时间感和有深度的空间感。过去、当下与将来是相关联的,每一当下都是现实状况、过去影响与将来设计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过去与将来的意义也只能从如今的角度出发给予提醒。如历史学与将来学的知识都是以研究者所处时代
22、的经历和方法为原点而获得的,没有哪一时刻单独存在;而且,一切存在的显现都依赖前景与背景的彼此对立与互相支持,都通过种种深度展示给人们,仅在一个平面上出现是不存在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便是在这样的时间与空间构成中被提醒出来,这正是传统西方人赖以生存的一个平安坐标。但是,这一坐标历经磨难,最后竟成为一堆废墟,西方人的根基已被自己斩断。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称之为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泊者(注12),他归结后现代人的间隔 的消蚀,实际上就是指人们不再以理想化的时空形式来把握世界,而是为世界所把握。这说明时间失去效应,成为一个一个的孤立片断,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开场主宰后现代人的感知方式;空间丧失
23、深度,无所谓背景、亦无所谓前景,一切都在时间片断的拼贴中延展为平面性的存在。这会对美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非常精辟地指出:美感是一种反思性的或译为反省性的判断力。这个重要的思想一度被研究者们无视,其实它是美感生成的必要条件。博克等人从经历主义出发认为美感就是快感,这样的话,美就构成不了自己的领域,也就无所谓规那么的存在。康德前期包括写作?纯粹理性批判?时也这么认为,但是,到了1787年他发现美感里也存在着理性原那么,所以他称呼美感为判断论文联盟.Ll.力。判断力一般是把特殊包涵在普遍之下来思维的机能,但也有两种情况:假如那普遍的法那么、原理、规律给定了,那么把特殊的归纳在它
24、的下面的判断力就是规定着的。但是,假使给定的只是特殊的并要为了它而去寻找那普遍的,那么这判断力就是反省着的。(注13)这月色真美!便属于后一种判断,这种在感性之中把握理性的才能就是美感,所以人是静观对象而获得美的,康德一再强调美直接使人愉快,但只是在反味着的直观里。(注14)在人与对象之间嵌入反省判断力自然形成一种适宜的间隔 以发现美,叔本华称之为审美态度,布洛称之为审美间隔 ,都是强调美感生成的这一必要条件,表达在感知方式上就是形成一种理想化的时空形式。今天的问题在于这个坐标模糊不清了,美感构成中缺少了反省判断力这一核心环节,后现代人在审美体验中缺乏历史意识的支援论文联盟.Ll.,缺乏深度意
25、识的支援,于是一种没有间隔 的美感取代了经典意义上的美感,这样的美感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简单谈谈两种主要的情况。一是眩惑。叔本华在脱落掉人的文化层面后,认为人是作为欲望存在的,而欲望之于人,要么匮乏,那么,痛苦缠身;要么满足,那么,无聊缠身;人像钟摆一样被置于两者之间。人既然活着而且愿意活着,就需要挣脱这种困境。叔本华认为疗治之本在于征服人的个体化的欲望。于是,美优美与崇高以其间隔 和纯洁使人自失,让人忘却这种根本性的痛苦,获得一种超然静观的宁静和怡悦。但是,有一种美那么反其道而行之,那么竭力迎合、煽动人的欲望,他称之为媚美:媚美是直接对意志自荐,许以满足而冲动意志的东西。媚美是将鉴赏者从
26、任何时候领略美都必需的纯粹欣赏中拖出来,因为这媚美的东西由于直接迎合意志的对象必然地要冲动鉴赏者的意志,使这鉴赏者不再是认识的纯粹主体,而成为有所求的,非独立的欲望的主体了。(注15)如裸体人像的塑造必须充溢着理想美的光芒,任何旨在激起人的肉感的处理手法都是把人拉回到欲望的水准上,是可耻的媚美。叔本华的思路对传统形而上学采取了暂时悬搁的策略,媚美的提出是这一思路的直接后果,后现代主义在间隔 消蚀之后,其美感主要就是这种由欲望缠绕而成的快感。并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一点,柏拉图不正是因为文艺能煽动人的情欲而将之逐出理想国的吗?但那些都不为正统思想所认可,是个别性的、边缘性的、,否认性的美感;而后现代主
27、义给它戴上桂冠,扶为正室,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后现代主义最令人惊奇的一点就是它把曾经秘而不宣的东西公开宣布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把这一精神贵族的财产变成了现今群众的财产,它以解放、色情、冲动自由以及诸如此类的名义,猛烈打击着正常行为的价值观和动机形式(注16),按照新奇、轰动、同步、冲击来组织社会和审美反响。(注17)在这种审美反响过程中,不存在反省着的判断力,不存在有效应的时间感,也不存在有深度的空间感,一切只存在于当下的感性欢乐中。于是,暴力、恐惧、性力等因素成为美感的主要内容。群众文化根本上就是这些欲望的消费,严肃文化也在向它靠拢。50年代在美国兴起、迅速蔓延到世界的摇滚乐可以说是后现代社会
28、最典型的审美反响,它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唤起人们的欲望,获得即时的震眩。怎样命名这种美感较恰当呢?在汉语中,用媚美这个词来表达这种叫人震动的体验很难为人承受;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使用眩惑二字翻译叔本华所谓的媚美较为妥贴。至美术中之与二者相反者,名之为眩惑。夫优美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假设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那么又使吾人自纯粹之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注18)眩惑之妙在于双关两义:震眩和魅惑。它以艺术的手段半遮半掩地表达赤裸裸的欲望,让人陶醉其中。追求眩惑的结果是将人定型在零散化的、平面化的存在之上。马尔库塞曾寄希望于这样的感性革命,鼓吹将性欲升华为爱欲,将
29、生活化为艺术,以抗拒千百年来的压抑性文明,他的思想因此成为美国60年代反文化狂潮的行动纲领。实际的演变结果不是升华,而是欲望的暴掠。希望通过这条途径实现人的解放只能是一种乌托邦,这不仅仅是马尔库塞个人的困境,也是人在后现代处境中的遭遇的困境。正如王国维所说:吾人欲以眩惑之欢乐,医人世之苦痛,是犹欲航断港而至海,入幽谷而求明,岂徒无益,而又增之。(注19)二是畸趣Kitsh。这是个德语词汇,产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后来进入所有的西方语言,本世纪60年代流行起来,可说是随着后现代的降临而受到人们关注的。(注20)其本义是把某物贱卖了;?德汉词典?给它下的定义是庸俗的艺术作品,拙劣的文艺作品,低级的艺术
30、品。但是,精心运用这个词的米兰昆德拉认为把它译为拙劣艺术是一个误译,因为Kitsh不仅仅只是兴趣贫乏的作品,还存在着一种Kitsh的态度,Kitsh的行为。(注21)大陆几乎所有的昆德拉译本都译成媚俗。媚俗在汉语中是个熟词,用它翻译一个在其本国就是新兴的词,必然使人对这个新惹事物形成更大的误解;台湾的译者建议音兼义译,译成忌屎,因为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再申说Kitsh就是对大粪的绝对否认。(注22)这准确地反映了它的精神本质,但用这么一个大白话来指称一种新的现象也难以为人承受;叶朗在?现代美学体系?中把它翻译为畸趣,意在强调是美学面临的新问题,在没有更好的译名前,我倾向选择畸趣。畸
31、趣是与流行艺术同步产生的,工业革命带来市民阶层的大规模崛起,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注定他们只有狭隘贫乏的精神生活,他们有文化,却非常有限;在获得经济、政治生活的支配地位后,他们凭借自己的这点有限文化当然要明目张胆地使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制造像制造产品一样出一套高雅、堂皇的形象体系和文化体系来,以显示自己在精神生活上也拥有优越的地位。开场他们可能知道这是虚假的,后来借助传播媒介向群众推销,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方式而倍受青睐,连他们自己也为之陶醉,分不清是真还是假;尤其是今天,后现代人彻底成为无家可归的文化漂泊者后就更渴望拽住一些传统的词语、形象、情景以自我肯定,不管这是多么虚幻地肯定。首先,畸趣与流行艺
32、术必须具有令人感动的形式,准确地说是包装:一句话语如小心疼我,美丽我的一生;一个形象如政客在荧屏上亲吻着得意的孩子;一个故事如在雨中我送过你,在夜里我吻过你,在春天我拥有你,在冬季我分开你;一段乐句如克莱德曼演奏的命运主题。为了推销或消费贫乏无趣的情感,他们将自己用富有深意的形式打扮起来。群众文化最精于此道。如好莱坞影片,都是按照思维、观感和情感的陈规俗套精心制作出来的,群众在黑洞洞的影院里观看,把自己作为银幕角色,体验着种种惊险离奇的遭遇,好似自己真的过了那把瘾,而飘飘然欣欣然。好莱坞独霸世界影坛与它精致地、亲密地迎合群众的这些兴趣亲密相关,称它为梦幻工厂,真是一针见血。其次,形式的始源意义
33、已被消解,其纯洁性被它们的制作者和消费者当做手段来使用,所以,它不是显现,而是作态;它表现的也不再是油然而生的真情实感,而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多愁善感。如人们因为一曲?爱的奉献?,于是今天爱心无处不在;爱心不时髦了,明天轮到?潇洒走一回?,于是潇洒霸占人心。这种俗化了的美学形式不再可以引起情感的净化、升华,而是导致滥情。昆德拉在?六十三个词?中说:对Kitsh的需要,是这样一种需要:即需要凝视美丽谎话的镜子,对某人自己的映象流下心满意足的泪水。(注23)在畸趣中,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投入的感情,而这种感论文联盟.Ll.情又是非常的平庸、狭隘,可以大批量地消耗并复制的,于是,需要穿上美丽的外衣来装饰。再次,畸趣的本质是躲避真实、忘却现实,也就是昆德拉所说的:畸趣是对大粪的绝对否认。大粪是个象征,表示生活中所有需要否认的事物:如苦难、暴力、粗俗等等。畸趣的出如今于一个人无条件地认同自己的生活世界,畸趣确立的是一个美丽世界,排除的是一个大粪世界。当高雅美丽的形式把世界装饰起来后,人们像在梦中穿行一般,怎不对这世界流出感谢的热泪?但是,一旦把畸趣的行为与情感方式拉回到真实的世界中,美丽的假面具就会被撕成碎片,制作精巧的世界就会轰然倒塌。畸趣消费与消费的最终结果是畸趣人Kitshensh的出现。畸趣人概念出自1955年发表的奥地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合同管理软件采购项目招标文件
- 摊铺机租赁合同
- 水电站施工合同
- 父母首付房赠与合同
- 转让技术秘密和补偿贸易合同
- 公司车辆租赁合同范本
- 毛石购销合同协议
- 2025光伏工程承包的简化版合同
- 2025【西安市临潼发电维护技术有限公司劳动合同】西安市临潼发电维护技术有限公司
- 2025新版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协议样本
- 河长制培训课件
- 示范区标识及精神堡垒、文化墙施工方案
- 最新2022年兰州一中高考录取情况
- 内科医生工作总结PPT课件
- 反渗透理论及要求
-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ppt课件
- T∕CNTAC 22-2018 绒毛织物掉毛性的试验方法
- 能源计量网络图范例二
- 历代皇帝年号表
- 超星尔雅学习通《时间管理》章节测试含答案
- 二至六年级24点试题与部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