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新教材为教师带来了什么第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制的转型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化产物,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新教材的编制必须摆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主旨,转变为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即新教材的编制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制的必然转型。第2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一、新教材有哪些新功能“教材”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学
2、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形形色色的书面印刷材料,也包括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 课程教材教科书课程教材教科书的关系第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科书呈现)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科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传统的教材观教师传递者学生接受者内容信息被预先建构了 将教科书视为预先确定的、至高无上的、不能随意更改的东西,它控制和规范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教科书规
3、定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去接受这些知识信息并把它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 传统教学活动第5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教科书被强化为供教师“授课使用”的主要教材,即教科书成为教师教学的“教本”。教科书的设计强调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以准确、概括的语言去呈现规定的知识结论,重视教科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生的认识需求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只有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才可能接受和理解教科书所传递的内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结论的“容器”。第6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由“教本”向“学本”转变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
4、起,人们开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科书编制也由主要着眼于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强调教科书应成为学生使用的材料,即教科书的角色由“教本”向“学本”转变。第7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什么是“学本”“学本”是“学生不需要教师指导就能理解的教材”?还是“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理解的教材”?如果教科书要写成学生自己就能理解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还发挥什么作用?如果为了使学生自己就能看得懂,而想方设法降低教科书内容的难度,尽可能详细具体地阐述知识的由来和结论,那么这样的教科书对学生智慧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教科书要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理解,
5、那么又如何把握教师指导的角度和力度呢?虽然“学本”强调面向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实际上学生依然是为教科书所控制,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第8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纵观我国教科书发展的历史,不管是强调“教本”还是强调“学本”,对教科书的定位都是基于“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视教科书为呈现知识的范本,教学即是以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为宗旨,虽然它有时也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终究是把这种目标视为知识的从属和附庸。 第9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编制,教科书
6、内容不再被视为预先建构好的现成知识,它只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基本的信息,教科书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资源和手段。信 息教科书教师学生第10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借助教科书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流与对话。教师的任务不是怎样去传授教科书的内容,而是思考如何利用教科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则是在教科书的召唤和教师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对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从而获得智慧的发展和意义的生成。信 息教科书教师学生第1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
7、期一作为“对话”文本的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科书既不是单纯供教师使用的“教本”,也不仅仅是学生用以学习的“学本”,而是“教本”与“学本”的有机统一,是引发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文本。 第12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作为“对话”文本的教科书作为“对话”文本的教科书不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的、静态的东西,而是能积极地、主动地发挥作用的东西。一方面,教科书要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召唤力,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师生对话的情绪,鼓舞学生对话的勇气等。另一方面,教科书不仅要成为师生对话的媒介,而且要成为一个对话的直接参与者,而不是对话的
8、消极旁观者,教科书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必须服从的权威,而是作为教科书设计者的代言人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 第1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新教材的功能教材的功能是指教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就决定了新教材功能的基本方向不仅要提供基本的信息资源,更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第1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功能1:提供学生学习的范例教科书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为展开教学活动以使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以便师生能够以这些“范例”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话与
9、交流,在理解和建构教科书内容意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 A:教科书提供的知识B:教师个人的知识C: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学生课堂知识的来源第15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功能2: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丰富新颖的素材、生动逼真的图片,固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真正提高教科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16页,共75页,20
1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功能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材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和直接作用的对象,为学习方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17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功能4:促进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整体认识。科学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等。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感
11、受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第18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功能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和发展功能。自我反思与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当学生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时,学生的自主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 第19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如何充分实现教材的功能上述功能只是新教材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转变为现实,真正发挥教科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关键还在于
12、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情况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教科书功能在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发挥。第20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视角双基涵义的反思通常所说的“双基”是相对于学科更高层次的知识而言的,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所必须的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双基观”重视系统学科知识的传授,重视知识量的积累。第2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现代“双基”的涵义要为公民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些基础应包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方法等。
13、要为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不仅有就业职能,还应有社会交往、合作、忍耐挫折等能力。第22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双基观”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为高一级学习打基础为终身学习打基础为适应现代生活打基础 双基观的转变第2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视角高中化学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引领学生
14、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2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视角1: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所谓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它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认为是学生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第25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的价值化学基本观念具有包摄范围广、概括性程度高的特征,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
15、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第26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而成。即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
16、些核心概念的具体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并通过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 第27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核心概念1化学核心概念2化学核心概念n概括提炼迁移应用化学知识1(1)化学知识1(2)化学知识1(n)化学知识2(1)化学知识2(2)化学知识2(n)化学知识n(1)化学知识n(2)化学知识n(n)化学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化学知识间的关系第28页,共
17、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特点化学基本观念作为高度概括的、上位的认识观念,受到下位具体知识的制约,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不同,概括提炼出的基本观念就不同,因此,基本观念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特点。第29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阶段性所谓阶段性,就是指不同学段的学生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是不同的,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等,而到了高中阶段,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形成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的限度等基本观念。 第30页,共75
18、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元素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化学元素”组成的。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种(一类)原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第3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微粒观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很小很小。这些微粒是运动的,有间隔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第32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分类观物质分类 元素组成角度 微粒间
19、相互作用角度化学反应分类第3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第3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指对于同一基本观念在不同的学段,由于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其内涵的丰富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微粒观”的形成,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形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 而在高中阶段,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
20、用(即微粒作用观)成为学生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之一 。第35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渐进性所谓渐进性,是指更高层次的基本观念是以低层次的基本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没有低一级的基本观念作基础,高一级的基本观念就无法形成。例如,学生要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快慢,必须首先理解物质的微粒作用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化学课程所注重的基本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的深化、提升和拓展。 第36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突出观念的课程内容选择应当持久性理解的内容应当理解并能进行操作的内容应当了解或熟悉的内容特征:具有
21、统摄力量的学科思想、基本观念或原理,在单元领域中具有较强的贯穿性。特征:有利于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形成的核心概念、重要事实、基本过程、科学方法等特征:单元领域中的具体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有关的具体情景和科学史实等。第37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视角2: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化学,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又一重要特征。 第38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与
22、社会的关系化学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化学创造的物质世界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化学,都需要化学知识。但这种化学不应该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化学,而应该是与每个人的需要有关,密切联系当代社会生活重要方面的化学知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化学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系,不利于学生科学地理解和认识化学科学,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生命探索化学中心科学第39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教学大纲与课
23、程标准有机化学(必修)内容比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烃:甲烷的化学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稀烃;乙炔、炔烃;苯的结构、性质、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化学性质;石油的分馏、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烃的衍生物: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简介、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乙醇的化学性质、工业制法、醇类简介;苯酚的化学性质、用途;乙醛的化学性质、甲醛、醛类简介;乙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简介;酯的性质、油脂的性质;有机溶剂;肥皂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糖类、蛋白质、合成材料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
24、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第40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新课程内容选择的视角化学教学大纲中有机化合物知识的选择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应该说这对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是有积极意义的,但问题是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内容,这种系统的知识是否对所有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必修部分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处理,不再追求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角度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
25、是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在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代表物进行学习,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活动中,充分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第4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设计专门的内容主题或模块集中呈现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化学内容以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主题或模块,集中呈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内容,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这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
26、养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的能力。在必修化学2中设立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内容主题,在选修中设立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 第42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在相关内容主题和课程模块中穿插渗透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内容对于一些无法单列主题或模块的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化学知识,课程标准则采取了穿插渗透的方式,分散在其他课程模块与内容主题之中。 第4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的价值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解释方法,使化学教育摆脱了对化学的单一、理性
27、的解释。而且这些社会背景也为学习者准备了一个参与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参与具有社会背景的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到化学理论的物质力量和化学科学技术的价值,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同时,只有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社会社会现象和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之中,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4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路易斯科学教育模型课程编制者和教师可以采用路易斯科学教育模型来设计化学课程,以加强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的密切联
28、系。路易斯建议科学的学习单元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心智探究的科学”(为喜欢科学探究的人而讲授的科学);“行动的科学”(为解释社会行动而讲授的科学)和“公民的科学”(为普通大众讲授的科学)。 公民的科学行动的科学心智探究的科学路易斯科学教育模型第45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合成氨课程内容的选择“心智探究的科学”部分就是讲授合成氨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行动的科学”部分就是依据化学反应原理,选择合成氨工业的适宜条件,介绍合成氨工业的生产过程与技术;“公民的科学”部分则是讨论氮肥的生产对于提高粮食的产量,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世界的
29、需要,以及氮肥的大量施用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影响。 路易斯科学教育模型第46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视角3: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科学探究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结论,而忽视了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就割裂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丰富、复杂的联系”。“静态的科学结论”和“动态的探究过程”是现代科学的两个方面,忽略了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一方面不可能达到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滤掉了过程与方法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把科学
30、探究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从 “以知识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本质的学习联系了起来,充分发挥了科学探究对于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第47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从“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三个方面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没有将“科学探究”单独设立主题,而是根据不同模块课程的特点,在相关
31、主题里设置了科学探究的内容。例如在必修化学1“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等主题中都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另外,在所有课程模块的内容标准中,都列有“活动与探究建议”,这些探究活动也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第48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作为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作为高中化学重要的课程内容,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实现了课程内容观念的重大转变,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 第49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三、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特点分析化学教材是使学生达到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是
32、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化学教材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并不是只有一种逻辑体系,也并不是只有一种呈现风格,也就是说,化学课程内容可以按照多种逻辑关系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第50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必修教材体系分析教材体系是指教科书各单元内容的构成及其编排顺序。教材体系的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科、学生和社会是三种最基本的因素。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教材体系。学科因素要求教材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反映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
33、结构;学生因素要求教材体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因素则要求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从社会生活问题出发构建教材体系。第5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必修教材体系构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考虑到必修模块的基础性特征,各个版本的必修化学教材都对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体系构建有所突破,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等方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角度构建教材体系,加强学科、学生和社会三者的融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第52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人教版”必
34、修化学教材体系化学1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典型金属和非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应用前面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化学2则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反应,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与以前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相比,虽然理论性知识和知识的逻辑性相对弱化,但是从总体上看,“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还是以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来构建教材体系的。 章化学1一、从实验学化学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三、金属及其化合物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
35、2一、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二、化学反应与能量三、有机化合物四、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5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苏教版”采用“专题单元”结构。其“专题”的构建主要是突出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和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重视“社会主题” 和“观念主题”的构建。 从整体看,“苏教版”必修教材体系的构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色,所谓“起点高”就是教材体系构建首先给学生一个上位的观念或方法,引领学生后续的学习;所谓“起点低”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问题入手来学习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
36、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专题化学1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化学21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第5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鲁科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鲁科版” 教材重视学科基本观念的形成,在体系的构建上,首先给学生介绍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然后应用这些方法学习具体的化学知识。化学1体系的构建基本上打破了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从多种线索向学生介绍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引领学生建立“元素观”、“物质观”等基本观念。化学2则首
37、先建构起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理解和认识框架,然后从化学键的角度引领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最后应用有关知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总括起来,“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是“鲁科版” 必修教材体系构建的主要特点。 章化学1一、认识化学科学二、元素与物质世界三、自然界中的元素四、元素与材料世界化学2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二、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55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必修教材内容呈现特点分析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传统的化学教材大都是局限于“教本”的一种纯叙述性文本,采用规范的学科术语讲解
38、和呈现教材内容。而新课程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撑。第56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呈现教材内容新教材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在3种版本的必修化学教材中都设置了许多不同
39、功能的栏目,通过这些栏目去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57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必修教材中“栏目”的功能教材中设置的栏目可大致分为活动性栏目和资料性栏目两大类。活动性栏目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资料性栏目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必需的素材。活动性栏目资料性栏目化学1化学1化学2化学1化学2化学2546323272074317265576869人教苏教鲁科第58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景和素材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素材。另外还通
40、过各种资料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图文并茂,信息丰富是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一个突出的特点。 图片数每页平均人教化学1941.1化学265苏教化学1761化学284鲁科化学11671.6化学2107第59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情景和素材这些丰富的情景和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教材中丰富的情景和素材往往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选择,这就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第60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四、如何开发和使用
41、新教材化学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成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和素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新教材功能的转变,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构建起新的教材观。第61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实现教材观的转变所谓教材观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性质、功能、使用等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教材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从“唯一课程资源”向“开发课程资源”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传统教材观教本教材教教材唯一课程资源学本教材用教材教重要课程资源新教材观第62页,共75页,2022年,
42、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传统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规范的实质是控制,既控制教的内容,也控制教的方式和方法。传统的化学教材多属于“教本教材”,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而非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因而,当教材有什么变化时,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教材内容的增减和练习的变化,而不是教材编写理念的改变或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设计上的变化。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材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本教材”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内容,还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将“结论”与“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43、第63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主要的课程资源,致使许多教师认为教材就是学校唯一的课程资源。表现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只研究教材,而从不关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材观实质上是将教材作为规范教学的“圣经”,它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不利于其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第64页,共75页,2022年,5月20日,23点41分,星期一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以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但它不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它只是教材编写者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一个范例。既然是范例,就可能不止一个,还有其他的范例。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身边的多种化学课程资源,并开发一些新的化学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视野以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3306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ss assessment - Process assessment model for quantitative processes to support higher level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
- 【正版授权】 ISO 9038:2025 EN Determination of sustained combustibility of liquids
- 【正版授权】 ISO 8600-1:2025 EN Endoscopes - Medical endoscopes and endotherapy devi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权】 ISO 7012-3:2025 EN Paints and varnishes - Determination of preservatives in water-dilutable coating materials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in-can isothiazolinones with LC-UV a
- 【正版授权】 ISO 16363:2025 EN 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trustworthy digital repositories
- 【正版授权】 ISO 14721:2025 EN Space Data System Practices - Reference model for an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 (OAI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34:2024 EXV-CM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3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motor-compressors
- 2025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宣传活动方案
- 小学生种植综合实践课程
- 护理核心制度培训
- 2024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专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罐式容器
- 2024年河南师范大学附中中招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第22课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妇科分级护理标准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武汉大学介绍PPT
- 广西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
- 《雷锋的故事》试题和答案
- 新各种疾病门诊病历范文(通用十二篇)
- 露天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