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_第1页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_第2页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_第3页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_第4页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高中英语教学倾听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倾听的方式并充分发挥倾听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活动。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希望大家喜欢!从事英语教学五年, 笔者接触两种不同新教材-人教版和人教新课标.虽然执教时间不长,却颇有感触.特别是九月份开始接触人教新课标这本教材,深深感觉到教学永远是形影不离的.高中英语教学给我的印象是: 与时俱进;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赢;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渔夫,授学生与渔.作为授渔者,要了解授渔的渔具.教师首先必学对新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对其指导精神了如指掌.在笔者眼里,新教材本着”以人为本”

2、,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话题与时俱进,语言地道自然;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体验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编排体系合理;设计图文并茂,留给创造空间;单元生词大幅增加,语法进度大步加快.作为教授者,要了解授渔的对象.笔者执教于一所县城中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往往都具备这样的特征:英语基础薄弱,底子差,深受”语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只关注语法和单词用法, 听力口语零阶段. 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见识少而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考试会做题.总之,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方法且自尊心特强.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尝试:一. 教学过程中, 注重

3、常规教学中求创新,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高一新学期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等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开学后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尽量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加强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二. 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不玩花架子1.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记的习惯(2)读的习惯(3)写的习惯.

4、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its fine today, isnt? /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

5、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如:办英语小报,举行英语晚会。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我们就要求学生人人尽量有一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4. 认真抓好英语早读:外语教师下班级认真抓早读课

6、,除了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时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明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的兴趣明显增强,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了.

7、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对教材的使用存在有不少困惑:1.生词量大,学生难以掌握. 新课标要求的词汇量: 修完1-5本必修课本, 词汇量为2400-2500个,达到七级要求; 达到八级要求, 即修完1-8本教材, 词汇量要求为3300个; 九级要求的词汇量是4500个. 鉴于这样的安排,每个单元的词汇基本是在50-60之间。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2.听力材料多而长,设题较难不便使用。新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听力内容比较多,连同练习册中的至少有三个听力材料与练习,尽管所选材料都与本单元话题密切相关,但是总体难度都很大。我们曾在教学第一单元时,按照要求给学生听第六页的短文,后让学生完成相

8、应练习,结果学生普遍没听明白,不但浪费了一节课,还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3.workbook部分包括有利于巩固或进一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和活动,容量几乎和主教材相当。有的教师惟恐不周,为了赶进度,只好加班加点,走马观花过一遍。有的教师以课时有限、学生消化不了为由放弃workbook。只有少数教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练习册的内容。4.教学内容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入高中,对新学期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无论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刚开始都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可是一两个星期的教学过后,发现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难度大,内容多,应接不暇;2、课堂所学的内容

9、似乎和考试脱节,试题不会做,没有成功感;3、学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难极易退缩.对新教材的使用的反思与实践:合理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 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 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应调整:1)删减难度教大的内容主要是listening, speaking, 以及练习册中的project 等等; project因为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甚至需要收集资料,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完成,这对于农村寄宿制的学校,很难做到。而listen

10、ing and speaking 则是鉴于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大部分根本无法开展。于是选用英语辅导报上的听力材料或者英语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外关于写作,因为每个单元写作任务比较多,也只能是有所筛选着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的句型背诵以及课文精彩段落背诵。2)调整教学顺序每个单元的教学我们一般需要7个课时,通常是:warming up。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实践,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备课,授课等方面的不足。以下就是我对这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反思、总结。一、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第一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角教学设计

11、 长宁中心小学 毛雪缘【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

12、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

13、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2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

14、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

15、的双向交流。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3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

16、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一)认识角1、摸角: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17、、服务于生活。)(二)标画角1、质疑,引出标画角。2、示范标画角。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三)比较角的大小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

18、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三、巩固知识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5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五、欣赏角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

19、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反思】纵观整节课,感觉好的方面有: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引出“角”,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摆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

20、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6 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

21、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

22、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7 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四、不足之处教然后才知不足,这节课如果我的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结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验准备不足,认识不足,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教学这节课后,我深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

23、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2013年5月第二篇: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张军艳繁 忙 的 工 地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张军艳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

24、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角的组成。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动态展示。)2、复习角的分类。复习学过的直角、锐角、钝角。说出分类标准,并指导书写。学生活动: 旋转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认识的角师: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呢?接下来的研究我们要借助活动角

25、,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活动角,活动之前,先听清老师的要求,看屏幕。(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让活动角的一边保持不动,旋转角的两一边,能形成什么角?请你转出一个你认识的角。好,开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二、学习新知(一)认识平角1、 平角的生成及画法。师:通过旋转活动角得到了锐角、直角、钝角,这三种角我们在二年级的时 候已经学写了。(课件展示)师:下面睁大眼睛,活

26、动角又开始旋转了。这是什么角呢?(课件展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师:对,是平角,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像这样旋转后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平平的,在数学上就叫平角。师:你能指一指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请上台展示的同学指)老师旋转一个周角,同学们当裁判。师:老师看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也动手旋转两个周角吧。你能试着画出一个平角吗?(能)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平角。(之后投影展示不同画法)师:这种画法怎么看起来不是平角,而像一条直线呢?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师:平角是怎样得到的?(旋转) 对,平角是通过旋转得到的,那么怎样来表示这个旋转过程呢?我们用一个旋转符号来表示,一个小箭头表示旋转的方向。 因

27、为把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半圈时正好形成一个平角,所以把边旋转的路径画出来就是一个半圆,这样的图形就表示平角。2、 生活中的平角:课件展示:半圆形的扇子、铲斗臂。3、 师生互动用胳膊的上臂和前臂的屈伸组成不同的角。体会角的生成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认识周角师:活动角又开始旋转了。(课件展示周角的形成。)哎,旋转一周,两边重合了,这是什么角?对,这样的角,叫周角。(板书:周角)师:你能旋转出一个周角吗?并把它画出来。(一生板演) 让板演的学生说明画法:因为一条边旋转一圈后,活动角的两条边又重合在一起,旋转的路径刚好是 一个圆,所以可以用这样的图表示周角。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特别的角平角和周

28、角。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能看到平角?哪些物体的表面能看到周角?(指名回答)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把漂亮的扇子,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两种打开的扇面)让学生说出打开的扇子分别形成了什么角?【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我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角的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三)五种角各自的特点、大小关系师:刚才通过旋转活动角,得到了五种不同的角,下面请看大屏幕,你能正确快速的说出每种情况下各是什么角吗?(课件出示旋转过程)师:真棒,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

29、你们能不能自己总结出五种角各自的特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学生回报,(之后课件逐个显示每种角的特点。) 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一下吗?之后课件出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四)角的表示方法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家族的五兄弟,你能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顶点、两条边, 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演角并说明画法: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通常我们要在里面画一条弧线连接角的两条射线,角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板书:),为了区别角,我们可以给角编上号,(给角标上数字1)那么这个角就表示为1,读作“角一”

30、。 (并板书) , 让学生试着读出其它几个角。【设计意图】学习角的表示方法,放手让学生先动脑想,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教师再演示角的表示方法,学生印象很深刻。三、巩固练习(一)连角师:出示大屏幕,生连角。(二)判断(三)生活中的角师:说一说分针和时针所形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四)说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各是什么角?四、课堂收获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角的认识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周角 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

31、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2、多媒体直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以及表示方法上,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另外,在运用展台的展示功能认识平角和周角时效果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学习。3、难点的突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

32、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

33、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第三篇:认识角教学设计说课及反思2008全国优秀教案(论文)参赛作品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课 题:角的初步认识 作者姓名:赵成敏 作者性别:女职 称:小学一级教师 学 历:大专开阳县2007-2008学第二学期“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材料教材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课 题:角的初步认识授 课 人:开阳县第二小学 赵成敏时 间:2008年5月13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

34、认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在生活物体中抽象出角。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七

35、单元的内容,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这是第一次接触角,是全新的内容,它不像其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都有经验,它是将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地细化,更深层次地了解图形,生活中虽然有,但一般没有抽象出角。因此,本节课我十分强调: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角的表象,从而逐步建立角的概念。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角的印象比较模糊,教学设想中拟定从学生所知道的层面为基础安排一系列符合低段孩子特点的活动,以活动来促进认知,从而让其原有的模糊经验得以提升。指导思想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

36、,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比较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设计理念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五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图形娃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角,形成认识角的表象,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用最快的速度折一个角,进一步认识角,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再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指一指等方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观察

37、、比较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最后,让学生动手画角,再次深入体验角。通过由易到难的五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比较角的大小,怎样画角,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铅笔、直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上课前,有一个图形娃娃给二(3)班送去了一面流动红旗,看看,上面写了什么?你们想得到吗?那就要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才行。有信心做到吗?2、提问师: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娃娃吗?谁来说说它的名字?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谁来指一指,三个角在哪里?师:我们来看看

38、文明班级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老师奖励了明明一个小礼物,是什么啊?生:五角星。同学们想得到老师的小礼物吗?那就积极表现吧!师:它有几个角?谁来指一指?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接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角 (1)寻找主题图上的角(课件出示主题图)调皮的角朋友就藏在这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奖励)(2)寻找生活中的角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角,找找,它们都藏在哪儿呢?

39、(两人汇报,其余同桌互说)2、动手操作,制作角 (1)(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怎么办?(学生可能说出折、画、剪等方法)师: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来折一个角吧!看谁的速度最快。(2)指名展示制作的角(集体评价后奖励)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摸一摸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折出了漂亮的角,拿好了,咱们一块来感受一下角的样子,用尖尖的地方戳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摸它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2)角各部分的名称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数学家们也给角的各部分取了个名字,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尖尖的地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地方叫边。最后用一条弧线来表示。(3)指一指把

40、你折的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同桌看看。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个环节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4)判断比较,深化表象我们已经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听说我们在和角交朋友,课堂上来了许多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才是真正的角?A、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为什么?(是角的用掌声告诉老师,不是角的用拍肩的动作告诉老师)B、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角不仅藏在我们身边的的物体上,而且它

41、还经常藏在其它图形的身上,你们能一个不漏地把它们全找出来吗?用铅笔画出来。(先出示第一个图形,带着学生一起找,引导从角的顶点向两条边的角度去找,并标出来,最后两个交给学生自己尝试)小结:要能一个不漏地找出角,我们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找。学生完成P66页的第2题。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比较角的大小 (1)实验证明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折的角,研究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方法,想不想了解关于角更多的秘密?老师这里有一个角,它还会变大,变小呢(边讲边用课件示范),因为它能变大变小,

42、所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试试吗?请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A、你能让手中的角变得更大些吗?能变得小些吗? B、指名学生展示手中的角,问:你们认为这位同学手中的角和老师手中的角相比,谁大谁小?(请学生拿上来比比,当学生拿上来的时候,教师顺势将自己手中的角变得和学生的差不多大小,学生可能会说教师的大些,也可能说一样大,如果学生说教师的大些,追问为什么?如果学生说一样大,反问教师的角边长一些,为什么还一样大呢?)进行比较并说明:比较时,将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现在老师把这位同学手中的角画下来,命名为角1,再把我手中的角画下来,命名为角2,我们来比一比,谁大谁小?(课件展示比角的过程)问:角的大小和

43、边的长短有关系吗?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问:那与什么有关呢?C、学生用手中的角做变大变小实验,边做边观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先自己独立做并观察得出结论,然后与同桌交流想法,最后用课件展示比较的过程,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D、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边问边课件演示)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开叉的大小有关。(2)比较角的大小真能干,我们知道了角有大小,也找到了角大小的秘密,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角,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出示)课件演示A

44、、方法1 出示三组角,让学生判断说出谁大谁小,并总结出比较的方法:直接判断。B、方法2 出示两组差不多大小的角,课件展示比较过程及结果,并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其中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那个角大。C、同桌二人进行比较。三、画角同学们研究了那么多关于角的知识,大家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1、 试画2、 展示并发现不足之处3、 师介绍画法,并用课件示范4、 再次尝试画一个规范的角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学生交流自己想法时,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课堂小结,

45、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3、数角。(给予奖励)(课件出示练习题)4、制作角: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小组合作,评选出最漂亮的角给予奖励并展示)5、儿歌: 角 角 角我的名字叫做角,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我是角角角。6、结束语:图形娃娃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也给我们送来了一面流动红旗。(课件出示)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小朋友们,再见!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及说课材料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学习角的

46、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我设计从孩子熟悉的图形娃娃场景导入,并把教材主题图中的角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有颜色的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课的设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在生活物体中抽象出角。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

47、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

48、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本节课我在学生所熟悉的教学主题图中抽象出角的数学表象。在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后,又不失时机地找一找主题图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其次,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有一名教育学家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

49、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教学中,我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堂课安排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50、。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

51、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我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课堂训练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整课的设计,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过程,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

52、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折角和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意义。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教学重点: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的准备:不规则纸 电脑课件 活动角 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角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看看这是哪儿? 学

53、生:我们美丽的校园。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 同学们认识“角”吗? 学生:认识。教师:那谁能从(边说边指着校园图片)我们的校园里找出角呢? 学生用白板笔找角。教师:刚才同学们圈出这些都角,不过你看它们的样子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角的知识。 (板书:认识角)2、折一折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的角,我们现在动手用纸来折一个角,请大家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试试看,自己能折一个角吗?3、画一画 把自己折好的角画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想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学生试画)谁想把你画的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54、 他画得怎样?请大家当评委给他评评。4、感知角请同学们摸一摸刚才折好的角(教师引导学生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后并回答) 课件演示折出的角,闪动角的各部分。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在黑板上描出几个不同的角。现在请在大家看看老师画出的角,刚才摸起来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课件演示“顶点”),摸起来感觉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课件演示“边”)角有两条边,角一般用这个符号标出来。(课件演示角的符号“)”),大家看这个符号像什么呢?这个符号还有手呢,一手拉这条边,一手拉那条边,角记作1,读作角1(课件演示)。让学生区分“”和“”的符号,并注意写法。 说说角的各部分

55、名称请同学们把折好的角放在桌上,给同伴指一指角的各部分名称,再用角的符号“)”标出角。5、练一练认识了角,我们再去看书上P67的“指一指”的图形中都有哪些角?请你用角的符号标出来,并用数字表示出角,看谁找的认真,标得清楚。 标出来后与同伴互相交流。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在桥洞图中,桥洞的两边形成的不是角,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活动3:比较角的大小1、做一做 学生动手做角:师:请一位同学到展台上展示,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角。小组同学之间转一转,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2、比一比“比一比” 第一题(课件演示)活

56、动的角告诉我们“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呢。大家来比一比这两个角(课件演示“比一比”第1题)。你认为哪个角大?说说你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课件演示)。大家再看一看这两个角,哪个角大?怎么比较呢?(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课件演示移动、重叠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的大小?我们再用这些方法来比较手中两个三角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个对应角的大小,看看这两个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有什么特点呢?四人一小组,一起动手比一比,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巩固深化练习到白板上画角,老师说角学生画角。1、练一练。2、 说一说

57、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3、 找一找。从我们操场的图片中能找到角吗?分别找出锐角、直角和钝角。活动4: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课件出示顺口溜。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活动5:课后小游戏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角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

58、,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论的体现。二、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摸角。无一不是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活动的教学思想。实践性教学

59、活动的鲜明特征,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绪,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好的教案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这样的教案说清楚了一节课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对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培

60、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符合学校教师的实际,能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五篇:李宝 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认识角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