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枫桥夜泊的教案枫桥夜泊的教案1一、活动目标1 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2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3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活动准备1 诗歌范例。2 人手一份纸、笔。3 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三、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四、活动过程1. 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
2、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幼儿跟读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3分句理解古诗。(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
3、人乘坐的客船上。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3 学做小诗人。(1)感受古诗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2)学做小诗人。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请个别幼儿念。(3)作画。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五、评价要素1 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2 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六、活动建议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
4、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附:古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教学反思:课程结束后,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他将诗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串讲,询问学生,如果“愁”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从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声音,又是什么声音的,你从哪里感受到?虽然都是讲所见所闻,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相较于我就显得诗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解,也会对“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来,要教好一首古诗,教的有诗意,让学生学的有体会,须得多花心思。枫桥夜泊的教案2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的第4段,因为用词
5、的问题,某些字句容易引起误解。还发现该段“第三”处若从远近大小的角度来质疑效果会更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可喜的是被激励起来的学生又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质疑,进而修改、完善。这让我认识到:学生的创新潜力是超出我们的想像的。师:同学们,咱们学了怀疑与学问,知道了怀疑的精神很重要,想不想试一试?众生:想!师:好!我在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中发现了两个小问题,今天咱们就怀疑怀疑,看一看究竟是课文对还是老师对,好吗?众生:好!师:那就快读书,看谁能首先发现问题!(学生积极读书)师:谁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生:就是有人对枫桥夜泊一诗提
6、出了新的解释,刘金写了这篇文章对这些新解进行质疑。师:谁能说一下本文质疑了对枫桥夜泊的哪几种新解?生:一是说“乌啼”不是指乌鸦叫,而是指一座叫“乌啼桥”的桥;二是说“江枫”不是指江边枫树,而是两座叫“江村桥”和“枫桥”的合称;三是说“愁眠”不是愁闷不眠,而是指一座叫“愁眠山”的山。师:我们先看第一个新解,作者是如何反驳的?生:在课文的第段,是分三步反驳:“首先”、“其次”、“第三”。生:不对!“首先”这部分不是反驳新解的!生:对!“首先”这部分是新解而不是质疑:(读课文)“首先,乌啼不是乌鸦叫。因为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乌啼是什么呢?他们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
7、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这就是新解嘛!生:如果说“首先”不是对新解的质疑,那么“其次”和“第三”也不应该是。可是他们明明是嘛:(读课文)“其次,你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有何文献史料为证?安知这乌啼桥不是在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之后,由好事之徒命名的呢?第三,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这不是质疑吗?生5:并且,“首先”这部分里也包括质疑:(读课文)“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大家都知道,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这不是质疑吗?生6:我看,“首先”
8、一词主要指第一个新解,同时也表示第一次质疑。众生:不对!“首先”只表示第一种新解!众生:那么“首先”、“其次”和谁搭配?(无人应答)师:“其次”、“第三”不和其他标志性词语配合使用行不行?(学生讨论)生7:“其次”、“第三”不和其他词配合使用是可以的。比如:“对跑操不齐这个现象,全体同学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其次,体育委员的口令要响亮、规范。第三,其他班干部也要发挥作用。”(学生鼓掌)师:这个句子的确精彩!同学们从“此种情况”往下读,看看如此理解通不通。(学生读书)众生:只能这样理解!众生:可是,在同一段落里出现“首先”、“其次”和“第三”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同一个系统的!师:怎样才能不使人误解
9、呢?(学生讨论)生8:在一般情况之前加“第一”,将“其次”改为“第二”。师:对,这样一改就一目了然了。生:对,但是不好。因为这是文章,用“第一”、“第二”、“第三”太死板了。不如将“其次”改为“还有”,“第三”改为“再说”。生:其余两个新解也要改,第二个改为“其次,就是对江枫的新解了,这个新解尤其牵强”,第三个改为不改也行,有了“其次”和“第三”就能够顺下来了。师:妙!这样改不但灵活自然,而且两套系统都一目了然了-咱们今天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有理有据地修改了课本!孟子说,尽信书-众生:不如无书!师:这就是怀疑的精神,发问的精神,现代社会最宝贵的创新精神!同学们要再接再厉。我感觉到还有一处地
10、方好像有问题,同学们再读第段,注意“第三”那部分。(学生读书)生:是有点问题。师:什么问题?(无言)师:想像你就是张继,坐在黑暗的船舱中,一抹残月吊在西天,不远处有座小桥,那残月正向生10:作者只是从位置的高低论证对不起,我还是说不清。师:这位同学已经触摸到问题的关键部位了,我们描述太阳、月亮从何方升向何方落一般怎么说?有这样的诗句吗?众生先后回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出东海”,“日薄西山”,“日落西山红霞飞”。师:还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等。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诗句中的星座、大山、
11、大海都有什么特征?众生:又大又远!生:我知道了,乌啼桥又小又近,当然不能使人产生月向那儿落的感觉。作者若从大小远近的角度来论证,就更能证明“乌啼”不是指桥了。(众生表示支持)师:真聪明!我也是这么想的。生11:老师,您怎样解释“月上柳梢头”?(课堂气氛为一变)师:问得好!精彩!谁替我反驳?(学生热烈讨论,老师也恍然大悟)生7:可以这样解释:当眼、物、月三点基本一线时,才会有“月上柳梢头”的说法。难道诗人是在乌啼桥下吗?(老师用目光鼓励生11)生11:当然不是在乌啼桥下。但如果乌啼桥能高到东山那样,不就可以三点一线了吗?所以作者从高低的角度来论证“乌啼”不是指桥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再加上远近大小的
12、角度会更好:“桥在河上,位置较低,又远没有足够的体积和距离,不可能使人产生月向那儿落的感觉,所以乌啼不是指桥。”众生(竖起大拇指):棒!师(也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比老师想得更细致、更全面。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创新之星!他有自己的思想,会冷静地思考。这种品质难能可贵,我们要向他学习。枫桥夜泊的教案3一、歌曲导入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目标展示1、出示目标。2、师生共同明确目标。三、围绕目标有效教学(一)自主预习1、出示预习提示(1)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13、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4、教师根据课件疏通诗意。(二)质疑问难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向本组的同学请教。(三)合作探究1、出示整合后的问题:(1)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展示。4、教师小结。(四)强化练习1、体会诗人的愁。2、用读来表现诗人的愁。(五)归纳总结诗人张继愁于未能金榜题名,愁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愁于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时,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洁
14、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乌鸦懂事,她不肯安静地飞过,居然叫了起来;钟声不懂事,她不肯老实地睡去,居然送来一声又一声叹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给人安稳的睡眠,居然泊在这样的一刻!这一切的一切,更是让诗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四、目标检测、反馈与补偿你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愁绪表达出来吗?五、拓展延伸阅读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的教案4活动目标: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1、诗歌范例。2、人手一份纸、笔。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活动重难点:
15、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1)教师示范朗读。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幼儿跟读。3、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4、分句理解古诗。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
16、、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5、学做小诗人。(1)感受古诗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2)学做小诗人。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3)欣赏画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活动反思: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枫桥夜泊的教案5活动目标: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
17、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活动准备:1、诗歌范例。2、人手一份纸、笔。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活动过程:一、出示挂图导入。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幼儿跟读。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三、分句理解古诗。1、月落乌啼霜满
18、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四、学做小诗人。1、感受古诗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2、学做小诗人。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请个
19、别幼儿念。3、作画。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活动反思: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枫桥夜泊的教案6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0、.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
21、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22、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师:美吗?生:太美了。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3、学生自由读: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4、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师: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有感情读)。师:你读的可真美。生:老师,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师:(很惊讶)好,我们很想听。生:(唱)师:哦,现在你是这样演绎这首诗的。我希望一会学完之后请你再揣摩一下,应该为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曲调。师:这么美的诗,想进一步了解诗中的内容吗?通过刚才的学
23、习,我觉得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也非常的聪明,所以,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行吗?生:行!师:老师相信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一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心吗?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学提示?生:指名读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按照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自学这首诗。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教师巡视.2、交流自学情况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特别认真,相信你们都有好多收获,交流一下彼此自学的情况。你们想更多地了解这首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理解的内容,在小
24、组里说一说。我们一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1)生在小组里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随机指导.(2)生汇报读懂的内容.师:我看到了,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愿意说一说?生:我知道了姑苏这个词的意思。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半夜停船靠岸在枫桥边。生:我知道了诗的前两句的意思。生:我还知道了作者的心情很忧愁,睡不着觉。生:师:(点拨、评价、指导)(3)质疑并解疑.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生:我不理解客船的意思。师:谁愿意为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敲钟?生:为什么说霜满天呢?天上也没有霜啊?师:关于这
25、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师: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4)教师小结: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谁愿意说一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渔火,江枫;听到了乌啼,钟声。师: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指导朗读、背诵、默写师: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
26、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那时的感受呢?生:应该低沉。生:还应该慢一点。师:对,应该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不错,要是在注意一下句中的停顿、重音就更好了。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的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好
27、吗?看谁悟性最强,感觉最好。在下面试着再练一练。师:谁愿意读?师:真不错。四、歌曲激情:师: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涛声依旧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变的,下面请同学们听歌曲的录音,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找一找歌中所唱的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关系,并拿出笔来画一画,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找得多。(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师:我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都陶醉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了。谁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化用的诗句?生:老师,我知道我刚才编的歌问题在哪里了有点太活泼了!师(赞许地点头)是呀,你很有悟性!生:这首
28、歌曲调优美,但我觉得化用的诗句更感人贴切、意境深远。五、试背古诗:师:现在我想调查一下,有多少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诗?生:(纷纷举手)你们太出色了.好,请会背的同学起立,不会背的同学看书,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试背)师:真好,能看出你们是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愿意接受我的最后一项挑战吗?生:能!师:能默写吗?好,请你们拿出纸,能默写的默写,实在默写不下来的可以看黑板上的提示,实在记不住的同学,就请你抄写一遍。可以吗?六、留研究性作业师:同学们今天回家之后请你们完成这样一项作业: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再涂上颜色,好吗?七、教师总结:师:同学们,今
29、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八、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唐 张继听到:乌啼、钟声看到:月落、枫桥、渔火 愁感到:寒霜满天枫桥夜泊的教案7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1、李白
30、的静夜思,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3、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二、自读课文,释疑解惑。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
31、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3、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江边的枫树、孤
32、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用笔把你和诗人的情感画出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凄清、辽远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5、音画渲染,体验意境。(1)、播放意境图,播放音乐古曲汉宫秋月。(2)、教师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3)、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揣摩诵读。(4)、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5)、你能通过读,再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3、吗?(生跟随音乐齐读)(6)、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与情感。四、拓展阅读,比较延伸。(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3)、课外搜集这类题材的古诗,熟读成诵,开一个古诗诵读会。枫桥夜泊的教案8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
34、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2难点:学会诗歌的欣赏。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和会,做出错误的解释。脸炙人口(kuai4 zhi4):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誉。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揆
35、情度理(kui2):依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牵强和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招徕:招揽。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2 .阅读全文,考虑预习提示中的问题。二、导入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就告诉我们对书中的话不可全部相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这篇课文就是教我们质疑的方法。三、正课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第一局部(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
36、景交融的夜泊图画。第二局部(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眼”的新解进行反驳。第三局部(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身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羞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身的疑问?讨论并归纳: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他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身却未能做到感到很羞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4提问:你同意
37、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讨论并归纳:略四、小结欣赏诗歌,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捕获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意象,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韵画面,欣赏其中蕴含的美。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防止理解上的实指性。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欣赏诗歌遣词造句的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五、作业l完成课后练习二。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局部组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B诗中“尚”字表示了诗
38、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 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第二课时一、预习阅读全文,体会课文如何逐一反驳新解”的。二、导入上节课,我们从作者对枫桥夜泊的欣赏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这节课我们要体会作者在反驳“新解”时,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这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三、正课1提问:作者在第3段分几个层次来反驳?有语言标志吗?讨论并归纳:按“首先”“其次”“第三”分成三个层次。2提问:第3段如何分3层反驳的?讨论并归纳:第一层:先引用“新解”作者的考证,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乌
39、啼不是乌鸦叫而是一座桥名。论据是“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结论是诗中明落鸟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那方向落下去了。”再进行反驳。先驳呜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引诗词曲为证:(l)乐府中有乌夜啼的曲名和刘义庆作曲的传说。(2)乐府琴曲歌辞有与夜啼引。(3)唐教坊曲和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4)曹操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结论:在特殊情况下,乌鸦受到惊扰会夜飞啼叫。第二层:再驳“乌啼桥”,认为无文献史料证明其修建时间。或是由好农之徒和会命名的。举梁
40、祝故事为证。第三层:再驳“月落乌啼”从桥的地形接情度理,认为“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3提问:你觉得这样反驳合理吗?讨论并归纳:略。示例:反驳的第二层,桥的位置在河上,而船的位置在桥下的河面上,位置是低于桥的。4提问:第3段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驳论据、论证来驳论点的?讨论并归纳: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5提问:第4段是怎么反驳“江枫”新解的?讨论并归纳: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是指寒山寺前两座并排的姐妹桥。先驳“江枫”桥名。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合古人今人的语言习惯。再驳“江枫”的实指,破坏了诗歌形象和意境。再驳“江枫”的实指,退一步讲假如“新解
41、”成立,那么诗歌应该改名。这一段直接驳论点。6提问:第5段是怎么反驳“愁眠”新解的?讨论并归纳: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头,对着愁限山的意思”。论据是“运河两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先驳“愁限”的实指,抹去了诗歌主观感情的色彩,使这句诗索然无味。再驳“愁眼”的实指,破坏了全诗的意境。再驳“愁眠”的实指,无文献资料证实,或是好壮之徒和会命名的。再驳“愁眠山又名孤山”的论据的不合理性。再驳“渔家既然学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丁”论据的不合理性,认为“渔家掌灯”
42、与旅客“眠”之间无必定联系。这一段既驳论点又驳论据。7提问:第8段总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这样的“新解”,把一字一词都落实到具体事物上,结果就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8提问:作者反驳这些“新解”为什么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进行反驳?讨论并归纳:因为分析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是鉴赏诗歌的钥匙,假如丢失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则诗歌的美感也无从谈起。四、小结本文针对“新解”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反驳既有直接驳论点。也有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反驳的论据充沛,批驳有力。在反驳中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做到合理合情。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作业
43、优化设计阅读杜甫春夜春雨,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晚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才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枫桥夜泊的教案9【内容简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诗歌描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幽美之景,表达了诗人旅途
44、中的孤寂与忧愁。【设计理念】这个教学设计,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学自悟。在这堂古诗教学课中,尤其注重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并注重人文教育。【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4.能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步骤学习这首诗。【重点难点】1.根据文中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课题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
45、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通顺。2.检查初读效果。3.对照插图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天将亮的时候,在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的。)三、解诗题,知诗人1.理解诗题(枫桥夜泊-客船夜里停泊在枫桥下面)。2.检查预习,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张继的资料。四、明诗意,析内容1.自由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与小组同学讨论。2.指名朗读,师生诵读。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结合插图,再看古诗,想想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首诗的诗意。学生交
46、流以前理解古诗所用的方法。师生总结方法,并用课件展示。(a.看诗中的注释; b.查字词典; c.看工具书或看插图理解; d.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组学习。学生汇报,教师根据诗句进行对译(课件演示)。五、入诗境,悟诗情1.学生一边听老师示范朗读,一边闭目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诗中怎样的画面?(播放忧伤的古乐。)2.诗人看到和听到了什么?(看到:月落、霜、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鸣。)3.从画面的情景和诗句的描绘中,你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是怎么样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为什么诗人一夜不能入睡呢?同桌之间探讨原因。(惆怅、思乡、忧国忧民、因科举落榜、伤感等等。)六、朗读背诵1.我们应该
47、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古诗?(忧愁、伤感。)2.确定基调,划分节拍,标出重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课件播出忧伤的乐曲)。4.背诵本诗。七、质疑问难八、总结,布置作业枫桥夜泊的教案10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
48、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三、了解课文大意1、解释题目。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四、感受画面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
49、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
50、?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七、自由背诵本诗。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是我准备的教学公开课,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至课上临时出现的问题,让我感受颇深,深觉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自己的经验太少,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下面,我就将自己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一下:相信很多的音乐教师都和我一样,想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此在课下我经常收集好的音乐素材以备所需之用。在这一节课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
51、果。在古诗吟唱教学中,我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通过音乐课的古诗词吟唱,加强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能力不足的地方,真的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我觉得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掌握乐理知识和节奏练习应该还有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去学习。在难点节奏掌握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是因为老师在教的时候,学生学唱,只是简单的模仿,由于很多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带动,所以有一些学得不好的学生老师没有发现,却以为整体学的已经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
52、意个别教学,想办法让每一个同学确实学会掌握,不能随大流。确实提高课堂达标率。一、我的评价语言。一直羡慕有些老师的文化底蕴,感觉他们的语言为什么这么丰富,运用地如此自如?想来一定是平时书看得多,所以能有如此功力。每每听课,除了教学环节,我最注意的就是教师语言的运用了。我觉得对每个孩子的回答老师都应该有一个精彩的评价,我想假如我是那个孩子,我也会深受鼓舞,更积极地开动大脑,举手发言的。所以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之一!二、自身的文化功底。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要想将此课上的更为精彩,必然得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功底,这就是为什么在课上有时会感到心里有余而力不足
53、的地方!千年钟声,千年文化,在中华这个泱泱大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些都是我要钻研学习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课后认识,感觉收获很多,希望领导给予更多的指导与讲评,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枫桥夜泊的.教案11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诗。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二、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三、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师小结,并
54、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4理解诗句。(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问:为何愁眠
55、?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板书:愁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
56、达了 _愁闷_的思想感情。7听音乐涛声依旧读古诗。枫桥夜泊的教案12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层次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分清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是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2.了解什么是论证。学会使用论证的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3.理解并学习本文中“质疑”的问句手法和丰富的语言。教学建议批驳论证的方法驳论文就是证明“敌论”是错误的,批驳与揭露是驳论的方法。批驳的方法多样,本文主要运用的是批驳论证。批驳论证就是驳斥“敌论”在论证过程中逻辑上所犯的错误。表现在文章、言论中是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或者是错误的逻辑关系,因而,从这样的论据中推导不出它所得
57、出的结论。批驳论证,主要是批驳敌论的歪理,所要批驳的是一个议论的过程。因此,我们就要善于把它的议论过程透视,从而找出它的破绽之处;破绽找到了,批驳它逻辑上的荒谬也就好下手了。批驳论证,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批驳“推不出”的错误;一种是反驳“循环论证”的错误;一种是“偷换概念”的错误。批驳“推不出”的错误,这是批驳敌论在论证过程中违反推理原则,所运用的论据导不出要证明的论点,但是他又要硬推,就必然产生逻辑错误。例如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中“考据家对这首诗中乌啼江枫愁眠作的考证”。批驳“循环论证”的错误,就是批驳敌论在论证过程中以论点的正确来证明论据的正确,使论证出现了“倒置”现象。它不象正常的论
58、证那样是以论据的正确可信来证明论点的确凿,而是反之。鲁迅先生对“循环论证”是深恶痛绝的。1925年初,他根据当时顽固派和许多改革者的思想“逻辑”,写了论辩的魂灵一文,列举了他们诡辩式的奇怪言论,并活画出了他众叛亲离在论证上所犯的错误。批驳论证过程中的“偷换概念”就是本来论证的是甲,但是在论证的过程中却偷偷换成了乙,当然也就证明不了甲了。比较阅读教学建议把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与短文两篇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篇课文的写作意图或写作目的,了解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拓展阅读教学建议组织学生查阅搜集一些古诗(文言诗)和新诗(白话诗),进行有选择性的批判地阅读,从而予以质疑。本着“怀疑与学问”的精神,提
59、出自己的“见的”,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枫桥夜泊新解质疑。“见的”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无非是一种尝试而已。重点与难点:1.学习在驳论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2.体会反问句式在驳论文中批驳敌论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作者为了“质疑”,在这篇驳论文中竟用了20多个问句,其中有设问句、反问句等问句。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或激问,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感情激越,色彩鲜明,增强了批驳敌论的力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这一新课,并体会本文的论证特色。二、预习课文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并做下面的练习,教师引导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显示。给下面加
60、粗的字注意A.招徕(li) B.揆(ku)情度(du)理 C.惭愧(ku)D.乌啼(t) E.玄(xun)学 F.江枫(fng)夜泊(b)G.糟蹋(t ) H.愁眠(min)解释下列词语A.索隐:探索隐秘的事情。B.索引:把书刊中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每条下标注出页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阅的资料。C.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测。按照情理来估量、推测。E.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F.招徕:招揽。三、研读课文请若干学生依次朗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研讨,解答下列问题:解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明确: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73-2024国家公园标识
- GB/T 44940-2024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真菌性能定性评估试验方法(生长测试)
- 2025版环保物业合同小区共建项目3篇
- 体育竞技:管理创奖励运动精神
- 环保设备证照管理办法
- 眼镜加工制造手册
- 体育产业税收优惠指南
- 劳务派遣工作环境优化
- 娱乐行业证照规定
- 高端教育社区按揭合同模板
- 各项常规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课件
- 2021年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总结
- 第五章_油样分析
- [理学]无机及其分析化学 课后答案
-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培训指南
- 活套法兰计算表
- 年产十万吨苯乙烯工艺设计
- 储罐受限空间作业方案DOC
-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
- 课程设计---年产5.6万吨乙醇精馏塔的设计
- 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