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雨收寒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_第1页
薄雨收寒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_第2页
薄雨收寒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薄雨收寒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贺铸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季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这首词写男女相思之情。据能改斋漫录卷16记载,贺铸曾眷恋一女子,久别后,这女子寄给贺铸一首诗,“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于是,贺铸便写了这首石州引。上片主要写景。小雨初晴,天气微寒,一抹斜阳映照大地,宽阔旷远的天宇之间已春意充满。写的是初春的景致。接下去“长亭”二句,

2、用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典。“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时多折杨相赠,以表依依相思之情。“长亭”指送别的地方。秦汉十里置亭,叫作长亭,其后五里有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亲友的饯别之处。“柳色才黄”是典型的初春景物,柳条刚刚吐芽,望去一派嫩黄。“柳色才黄”却已“一枝先折”,这里“先”字是耐人品尝的。它让人感到主人公在隐朦拢约地埋怨着什么,怨柳?怨人?或者都是。柳色才黄就已折柳相别了,实在是太急迫,太不顾及有情人的心绪了。“先”字传导出的是缺憾,是无奈,是一种依依难舍的情愫。接下去“烟横”三句依旧写景。“东风”即春风。“龙沙”是地名,泛指塞外。春风吹拂,融尽塞外积雪,远望水天一色;水天交融之处,一片

3、烟雾缭绕,在这样的背景上,衬托点缀着几只归鸿。这样的景致,让人感到一种春归人未归,鸿归人未归的感慨。读到上片结句“还记出关来,恰而今季节。”我们突然被点醒了什么,原来将眼前之景和起初与那位女子离别时的景致融为一体了。下片开首四句写离别时的情景。“画楼”,是雕饰华美的楼阁,这里指饯别之所。“红泪”暗用薛灵芸之事。拾遗记中说,魏文帝曹丕所爱的.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画楼之上,美酒佳肴,两情相别,心上人垂泪清歌。这“顿成轻别”一句,向我们透露着无限的懊悔之意。接下去的词句对这份懊悔、对无尽的相思表达得更为清楚、生动。“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音尘”,原指声音与尘埃,后借指信息。离别已久,音信全无,这之中的愁苦究竟有多少?正是“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告知我们“芭蕉不展丁香结”。这一句是耐人品尝的。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结是指丁香的花蕾。“芭蕉不展”与“丁香结”的外在形态有个相像之处,那就是不伸展。李诗正是借这相同而又相异的物象来写有情人相思相忆而又不能相亲相见的愁苦不堪。贺铸情人的赠诗中也有句云:“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铸直用李商隐原句,同时又回应了情人的诗句,简洁奇妙而又情深意切。“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